好风凭借力,鸡毛上青天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hong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电视连续剧《鸡毛飞上天》感情和故事线索的梳理,揭示了“鸡毛”的丰富内涵,阐释了如何用情讲故事、重塑中国商业精神以及如何讲好中国创业故事的重要性。
  关键词:故事内涵;用情叙事;商业精神;中国故事
  作者简介:朱毅(1970-),男,福建仙游人,硕士,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创意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2--02
  《鸡毛飞上天》是一部由著名演员张译、殷桃、陶泽如、高姝瑶、张佳宁、花昆等联袂主演的电视连续剧,讲述了陈江河和骆玉珠的情感以及创业故事,反映了浙江义乌改革开放30多年来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该剧于2017年3月3日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在浙江卫视、江苏卫视首播,被看作是献给两会的特殊礼物,具有特别的意义。其成功之处在于:契合了当今创新创业的大潮,反映了浙江义乌人在逆境中奋起的创业史,讲述了一个令人信服的中国故事。
  一、“鸡毛”到“玉珠”的丰富内涵
  “鸡毛”是电视剧中男主角陈江河的小名,他本是一个弃儿,被挑货郎担外出的陈金水捡回家抚养长大;女主角骆玉珠,在被父亲卖给人贩子途中逃脱,无依无靠,在桥下栖身。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就像一根根鸡毛一样,没有立根之地。“鸡毛”和“玉珠”(后来成为品牌和集团公司的名称)的结合,寓意着义乌人“鸡毛换糖”的经商理念已经脱胎换骨,成为与生命不断抗争的象征;从“鸡毛”变“玉珠”,赋予了漫天飞舞的“鸡毛”以新的内涵,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义乌人抑或中国人搏击时代大潮从逆境中不断崛起的心路历程,从而具有了非常强烈的表征意义。邱英杰为了义乌的发展殚精竭虑、积劳成疾去世后,其女儿邱岩随生母出国学习,学成以后毅然回国帮助干爸干妈陈江河骆玉珠创业,也成为了新时代商海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这个故事中的人,牢牢把握住时代给予的机会,犹如“鸡毛”有了風,终于飞上了天,小人物闪现出了大智慧。
  二、《鸡毛飞上天》用情讲故事
  故事来自哪里?更多的是以人物自己的经历为原型,加以虚构形成新的故事。陈江河从小学习“鸡毛换糖”赚取微利,混上火车(结识了邱英杰)换小商品,办过鸡毛掸子厂,承包过袜子厂。骆玉珠一边贩卖小商品,一边等候陈江河闯荡归来;因为误会而远走他乡,嫁给铁路工人王大山并育有一子;王因公殉职后,她为了生活,继续摆摊卖小商品养家糊口。八年以后两人重逢结为夫妻之后,瞅准时机注册了自己的百货五金品牌,生意一度做得风生水起。这是许多底层民众的真实人生。
  文学来自生活,历史是过往的生活,从历史中取材,就形成了故事。义乌的命运也如鸡毛一样,小商品城——国际贸易城——电子商务——海外中转仓,一步步发展,鸡毛飞上了天。这里面有真实的情境再现,村民挑货郎担外出吆喝“鸡毛鸭毛代换糖嘞,废铜烂铁拿来换糖嘞”时的金属片敲打声,具有浓郁的时代色彩,很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和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故事是真实或虚构的、接连发生的事件;或者从已有作品文本中抽取出来,并按时间顺序与逻辑关系重新构造的事件。在该剧的人物角色设置中,安排了一个善良木讷的修道工王大山,他救了素昧平生的骆玉珠;当骆玉珠听到鸡毛已婚的假消息,为报答王大山而嫁给了他。后来王大山因公殉职,给了骆玉珠重重一击。这段经历是考验陈江河对骆玉珠感情的一段重头戏。
  故事是能体现作者见解与感情的有意义的事件。主人公之间的种种感情纠缠其中。这里面有陈江河对骆玉珠的患难情:两人相识于抢夺一块赖以活命的馒头,馒头是他们分开八年最终走在一起的感情信物。当杨雪劝骆玉珠放弃陈江河时,骆玉珠边吃馒头边对杨雪说:“什么东西最重要,只有自己才知道。就像我觉得这馒头甜,而你根本看不上。”她对自己和陈江河的感情基础有底气,自信能为陈江河赚回一个新的人生。
  这里有陈江河与陈金水的父子情:陈江河对陈金水的养育之情倾情相报,对陈金水阻挠他与骆玉珠长达八年的分离没有丝毫怨恨;聘请陈金水出山担任顾问,对陈的女儿巧姑多加照顾,对妹夫陈大光的挖墙脚百般容忍;带骆玉珠探望住院的陈金水住院,不断缓和骆玉珠与陈金水的敌视紧张关系。
  这里有陈江河与乡亲们的故乡情:他念念不忘乡亲们的拉扯帮衬,带领伙伴们回收旧布条制卖拖把;办鸡毛掸子厂;提携柱子叔负责袜子厂采购,在处置柱子叔进货吃回扣时给了他体面的退路。
  这里有陈江河与邱英杰的兄弟情:两人惺惺相惜,砥砺奋进。邱英杰为陈骆的重逢由衷高兴;他给予陈江河政策上的指点、境界上的拓展,“只有借着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风,鸡毛才能飞上天”;“商人眼里不能只有钱,要有信用,心里永远要有杆秤,否则鸡毛永远别想飞上天”;他在烧毁假货前说:“能烧出一个卖真货的义乌,有口碑的义乌,那烧多少假货都值!”振聋发聩,令人警醒;他希望陈江河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用诚信赢得天下,这成为了陈骆日后经商遵循的不二法门。陈骆二人对邱英杰女儿邱岩多方照顾,培养其运筹帷幄的能力,更是把邱岩当作女儿、儿媳妇、未来接班人在栽培。
  具有冲突、变化、充满戏剧性的事件才是一个好故事。纵观陈江河一生创业历程:幼年被人遗弃,跟陈金水学“鸡毛换糖”,学到了“进四出六”的生意经,为他日后纵横商海打下良好的基础;承包袜厂,购买先进机器,使濒临倒闭的袜厂起死回生;卖热水器、批发饰品,有自己独到的眼光;成立集团公司,经营海外中转仓;最后果断放手,让王旭陈路接手,收放自如,快意人生!
  三、重塑中国商业精神的好故事
  一个好的故事不但要有意义,还要有趣,该剧符合了以下基本要求:(1)事件饱满,有情感和创业两条线交织其中;(2)行动有力,陈江河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了自己独到的商业目光;(3)戏剧性强,人物命运跌宕起伏,矛盾不断展开、消融,人物对话生动有趣;(4)提供了新见解,可从中重新解读中国商业精神;(5)感情真挚,富有感染力,男女主人公重情重义,义字当先、诚信做人;(6)人物可信并能产生情感迁移,观众无不为主人公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孔子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义乌敲糖帮有自己“进四出六”的行规:“鸡毛换糖,挣100的时候,要想着把60给帮助我们的人,那这样的话,才能保证我们一直挣到那40”[1]。这个好故事又是如何重塑中国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敢为人先、永葆创新”的中国商业精神呢?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的信中说:“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2]。这部电视剧通过许多细节的真实来塑造人物,弘扬商业精神。
  陈金水在女儿巧姑的婚礼上,挑着货郎担,摇着拨浪鼓,喊着卖糖的口号登台演讲,他告诫人们不要忘本:“一根针,一根鸡毛,我们都拿它当宝贝,那日子,我们过得踏实。现在的年轻人,都靠关系靠条子,都想一夜暴富”,他批评陈家村的年轻人不踏实,“这个饭得一口一口吃,日子得一天一天地过”,“赚一分撑死人,赚一毛饿死人。别看这一分钱的利,积少成多,它就能让你赚遍天下”,“人活著是要靠精气神,一步一个脚印,不是那些虚荣面子”,他的话得到了一批艰苦创业的企业家的认同与赞赏,也激发了陈江河重新创业的激情。
  玉珠和妈妈的画像砖是故事进展过程中一个重要信物。陈江河在袜厂里苦心经营,每当遇到困难时,他都会打着手电筒到废弃车间里去看这块画像砖,他相信守着这块砖,一切都会云开雾散。当杨雪为了扩展生产线,故意叫人推倒废弃车间,陈江河发疯了似的到处翻找,终于找到了这块成了他精神支柱的画像砖。他在黑色手提包里装着这块画像砖,到处寻找骆玉珠。当两列火车相向而驰,窗户上突然出现的画像砖让骆玉珠泪眼婆娑,她为陈江河的执着与真情而潸然泪下,毅然选择留在了他身边。
  演职员们为体现细节的真实,拍摄此剧也发扬了“鸡毛换糖”的韧劲:拍摄团队组建花了6年时间,编剧申捷深入义乌体验生活,和义乌商人广交朋友,熟悉摊位老板进货流程;电视剧本带着浓厚的义乌乡土气息,故事情节带有强烈的年代感;张译、殷桃、陶泽如等主演也在义乌体验生活,向企业家取经,学习经商之道,挖掘生活和经商的许多生动细节。
  陈金水的踏实、陈江河的坚守,以及电视剧拍摄团队的执着,都共同为“敢为人先、永葆创新”的中国商业精神作了很好的注脚。
  四、讲好中国创业故事
  以陈金水为代表的义乌第一代人因为生活所迫,把甘蔗榨成红糖,再加工成姜糖,带上些针线、纽扣、发夹等小百货换取鸡毛,把换来的可以作为农田所需肥料的废鸡毛卖掉从中赚取差价谋生。
  以陈江河骆玉珠为代表的第二代人,把握住时代发展的脉搏,从贩卖小商品开始,进而发展到集团公司、电子商务、海外中转仓,事业不断壮大,又急流勇退交棒给了第三代。
  第三代人的陈路等敏锐地发现了互联网时代的新商机,他要做到“中间环节扁平化,取消所有代理商,进行一场电商革命,网上超级自动售货机,打破企业到企业、企业到用户的电子商务模式,线上线下电子商务模式,一切模式直接由客户端进行选择,自动比价,自动配货,自动物流”,挺立时代潮头。
  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说:“没有故事,就没有历史”。叔本华曾经说过,只有通过历史,一个民族才能完全意识到自己[3]。大部分西方人是通过带着有色眼镜来报道中国的西方媒体来了解中国的。我们要用精彩的中国故事打破西方媒体的偏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努力营造全新的中国品牌。
  福建晋江是一个小小的县级市,贫瘠的土地却促使晋江人发扬了“爱拼才会赢,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拼出了家底、高度和名气。“晋江经验”为越来越多的城市提供了发展样本。浙江义乌也好,福建晋江也好,都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发展大潮当中一个个生动的缩影,是一个个可以借鉴传播、生动可感的中国故事。伟人说得好:“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这是对于陈江河和骆玉珠们拼博创业、开拓创新的最好诠释。
  五、结语
  一部优秀的影视剧作品,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电视连续剧《鸡毛飞上天》的成功,就在于很好地挖掘了乡土资源。因为“中国文学中,最好的作品,都是关于乡土叙事的,这种乡土资源里,隐藏着一整套关于中国人生存的解释方法[4]”。如何挖掘乡土资源,运用乡土叙事来讲述中国故事,传播社会正能量,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是新时期摆在广大影视文艺工作者面前的崭新课题。
  注释:
  [1][2]范志忠,仇璜:浙商创业的史诗画卷——评电视剧《鸡毛飞上天》[N].浙江日报,2017-3-14(11).
  [3]许道军.故事工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87.
  [4]谢有顺.小说中的心事——乡土资源的叙事情景[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6.84.
  参考文献:
  [1]郭梅.以艺术细节折射时代质感——评电视剧《鸡毛飞上天》[J].中国文艺评论,2017,(7):92-95.
  [2]栗子,卢山:浙商精神的时代记忆——《鸡毛飞上天》再现浙商奋斗史[J].文化交流,2017,(6):44-47.
  [3]王峙.《鸡毛飞上天》:“鸡毛飞天”的三重隐喻[J].电影评价,2018,(2).101-103
  [4]曲晓燕.《鸡毛飞上天》:书写中国商业精神[N].中国文化报,2017-4-6(6).
  [5]《鸡毛飞上天》讲述浙商崛起,网友评价“良心好剧”[EB/OL]. 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7/0320/c40606-29154733.html,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3-20.
其他文献
摘 要:《说唐全传》是历史演义向英雄传奇转变的关键性作品。它的世俗化的创作倾向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英雄传奇小说和历史演义小说创作。本文通过分析《说唐全传》中的英雄形象——平实化的英雄,认识其在文学史中的独特地位。  关键词:《说唐全传》;英雄形象;平实化  作者简介:王岩(1989.6-),女,黑龙江省伊春市人,哈尔滨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古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
“白日梦想家”(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是一部拍摄于2013年的美国轻喜剧,影片主人公沃特.密提是一名在《生活》杂志工作了16年的胶片洗印经理,他性格内向,腼腆害羞,人生平淡无奇,面对自己喜欢的女同事却不敢开口表白。表面上他像是一个生活的旁观者,内心却极度渴望成为别人包括自己崇敬的、无所不能的大英雄,因而时常“走神”做着白日英雄梦。直到有一天杂志需要找到狂野
摘 要:田汉从最初的戏剧文学的试水者到中国公认的现代戏剧“梨园领袖”,他的作品始终贯穿着一条线,即“Violin and Rose”情结,与艺术和爱情紧密联系。而创作于1958年的历史剧《关汉卿》,是他话剧创作的一个高峰,他一以贯之的“Violin and Rose”情结亦得到进一步体现。  关键词:《关汉卿》;田汉;“Violin and Rose”情结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
课题项目:本文系张家口市2017年度社会科学立项研究一般课题,课题名称:基于胡学文小说创作研究张家口本土作家底层叙事的人文关怀,课题编号:2017137。  摘 要:胡学文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非常优秀的一位作家,他的作品关注底层小人物的人生命运,反映小人物在人生路上的艰难跋涉和对生活的抗争、对命运的不妥协精神。  关键词:小人物;人文关怀;精神力量  作者简介:王雅平(1980-),女,回族,河北沙
摘 要:文学性问题在当今大众文化发展时期成为文学与文化发展关注度较高的问题,由于网络时代文学形式多样,文学作品的数量迅猛增长,文学本身的特殊性渐渐被忽视,以量的多少决定文学成就的现象对文学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文章从这一问题出发,以韦勒克对文学本质的研究为理论基础,对下文学文化发展的现状进行解读,从文学的本质入手,对网络时代文学本质的发展进行研究,从而文学以什么样的形式在网络时代呈现,任何文学发展
摘 要:唐朝是继晋朝之后的有一个大一统王朝,疆域最大的时候占据了整个东亚大陆。唐朝的诗人们积极入仕,他们游历、上终南山、温卷、行卷,都是为了入仕。这两个条件相互碰撞,便使得在汉魏时初步发展的边塞诗走入了黄金时代。边塞诗有律诗有乐府,况且古乐府中就有战争诗题目。唐代边塞诗的主题也十分丰富,笔者将就唐朝边塞诗的主题在下文中进行探讨。  关键词:唐代;边塞诗;主题  作者简介:王倩,内蒙古乌海人,北方民
摘 要:随着语言学在国内的蓬勃发展,语言学与文学的交叉也早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并且运用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去研究文学作品,也早已经在国内流传开来。笔者试图运用会话原则理论,来分析著名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文学作品《安娜·卡列妮娜》中的一些对话片段,以此来展示会话合作原则在文学作品中的具体语用,主要包括作者如何安排人物,展现人物内心世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最后进一步帮助读者提升其文学作品的赏析
摘 要:在英国现代文学中最具影响力之一的作品非《傲慢与偏见》莫属,这部作品是英国女小说家简·奥斯汀创作的长篇小说,这部作品以婚恋为主题,深度剖析了五队不同年轻人的婚恋观,将英国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英国闭塞状态下保守的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诠释得淋漓尽致。可以说,《傲慢与偏见》这部作品通过表现主人公对爱情和对人生的彷徨与困惑,向读者展现的是一个时代存在的矛盾。对此,本文对《傲慢与偏见》从彷徨和困惑两个
摘 要:在《呼啸山庄》中,凯瑟琳·恩萧在自由意志的驱动下弃善从恶,陷入伦理两难,引发伦理悲剧。在其所处的伦理语境中,凯瑟琳面对“选爱情还是选物质”的伦理问题时经过内心善恶的博弈后做出了“选物质”的伦理选择,同时压抑了对自由的向往,又于希斯克利夫重新出现后在理性意志驱动下人性因子得以复归,渴望得到真挚的爱情,导致她做出违背家庭伦理道德的行为而走向悲剧。凯瑟琳伦理悲剧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她在内心善恶的博弈
摘 要:本文通过对作家矛盾的现实主义作品子夜的分析,总结出现实主义作品的创作特点,创作背景,作品背后的故事,以及现实主义作品所展示的现实生活中的矛盾斗争。  关键词:典型背景;典型人物;现实依据  作者简介:王子文(1996-),女,汉族,辽宁本溪人,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2015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读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