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你的黑发我的木梳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8972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婆年轻时出嫁,像个公主,她不仅戴着缀满流苏宝石的凤冠,还带了红绸子包着的宝物,那是一套桃木梳子,手感光滑,齿体圆润,背上刻着两道竹节形脊,从大到小,一共5把。外婆说,这叫五代鸳鸯梳,有了它,就能五代同堂、夫妻恩爱、身体健康。
  外婆每天都在小院的葡萄架下,用最大的那把鴛鸯梳梳头,一下又一下,外婆的动作轻柔,眼神轻柔,声音也轻柔:“一梳梳到头,洁心不染尘;二梳梳到头,无病又无忧;三梳梳到头,此生共白头。”小花猫在外婆的脚边绕来绕去,细碎的阳光也像小猫一样在外婆的发间跳跃,柔软的黑发仿佛游动起来。
  外婆生下了3个儿子3个女儿。小花猫变成了老花猫,慵慵懒懒的。外婆每天都给女儿梳头,再编出好几条麻花辫,像一串葡萄坠在脑后,跑起来一跳一跳的,仿佛被猫儿追赶的毛线球。
  外婆的大女儿害偏头痛。外婆每天早晚给她梳300下头发,一天不落。后来,大女儿养成了每天梳头的习惯。木梳变得闪闪发亮,大女儿的头发也闪闪发亮。后来,外婆的五代鸳鸯梳丢了,只留下最小的那把。大女儿出嫁那天,外婆用红绸子包好桃木梳,交给了大女儿。第三年,大女儿成了我母亲。我从小就对长发和木梳感兴趣。6岁时,我学会了自己扎头发。小木梳在发间穿梭,所有的头发乖乖地听它的指挥,排成整齐的队伍,再用橡皮圈一扎,整个人就变得精精神神了。
  16岁那年,我成了师范生。不知道是水土不服,还是学业紧张,我右侧的脑袋总是疼,吃了好多药,总不见好转。它像一个甩不掉的噩梦,夜夜扰着我。母亲听说后,骑着自行车跑了20多公里路,她喘着粗气,出现在我四楼的宿舍。母亲从一个布包里取出红绸子,取出桃木梳,郑重地交给我:“用木梳梳头,可以通经活血。我当年的偏头痛就是你外婆给梳好的。”后来,我的偏头痛果然梳好了。桃木梳成了我们寝室最受欢迎的物品。来自金华各地的室友们叫它“东阳木梳”。
  我真正认识“东阳木梳”是在17年后。这年,我邂逅了一位做东阳木梳的老人。一切仿佛因缘注定,我恍然看见了外婆当年出嫁的情形,看见了用红绸子层层包裹的五代鸳鸯梳。我决定一探究竟。通过老人的讲解,我才了解,一把小小的木梳,凝聚着怎样的精气神。东阳木梳的制作,传统说法叫“十八样”,也就是要有18样工具,要经过18道工序,一整套的流程繁复得像一个巨大的工程。从锯梳坯开始,出坯、斩头、烘干、箍坯、作马,接着还要经历刨坯、画坯、开齿、出线、撞根、脱面、剔齿、枓齿、绕背、做伐角、刨背、抛光等一系列工序,一把东阳木梳才算做成。就像经历一场风暴,锤炼出生活的骨架。
  我轻轻地抚摸着木梳,就像抚摸着怀胎十月诞生的娃娃,心中升腾起爱意和暖意。东阳的木梳艺人们,在日复一日的努力中,将寂寞和坚守打造成了具有质感和美感的木梳,给家乡人带来日日可触的温情。
  又是一个明亮的清晨,阳光像猫一样跳跃在窗台的木梳上。我拿起木梳,享受着它带来的柔情,想起了刻刀与木头的灵魂碰撞,想起了母亲奔波的自行车,想起了外婆的祈愿:一梳梳到头,洁心不染尘……
  (编辑/张金余)
其他文献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成功发射。当天,一个叫崔艺晗的女孩身着华丽的汉服,出现在发射现场,被网友称作“嫦娥姐姐”,她也是文昌航天发射场的一名管理员。  2年前,崔艺晗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来到文昌航天发射场工作,虽然她是高材生,但刚入职的她对测试发射基本是零基础。崔艺晗坦言,測发指挥监控系统用到的技术知识纷繁复杂,高深莫测。她潜心学习,每天研究监控系统原理,遇到难题时,就找前辈虚心请
大人对孩子的评价,往往充满不可预知性。那么多的熊孩子能获得不一样的夸奖,而乖孩子最终泯然众人矣。原因在于熊孩子的思维充满辩证性,不按套路出牌。  儿子是个早产儿,因而我形成惯性认知,认为他是不聪明的,結果他总能出人意料,让我惊异。我辅导他的英语和数学。在英语完形填空中,他的思维有时是悖逆语法的,但是答案却是正确的。让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还有数学,因为于大处着眼,于细节中彰显发散思维,退而求其次,
有时不违法,即道德  天猫上,一家卖橙子的网店标价为“26元4500斤”,网友们觉得便宜,传播得越来越广,一晚上居然被下了几万个订单。商家发现失误后立刻在店铺首页发布公告说:“给你们跪下了,给我们留一条生路吧,我们标错价格了,我们把‘26元4500克’标成了‘26元4500斤’了!”  网友们一边倒地痛骂那些下单者:“将心比心,你们的下单是瓜分两位农民的生计,两位农民有失误,大家都不容易,如此恶意
身处边远山区,贫穷限制了想象。在原生态的村落里,孩子的成长就像是一株株散落田间地头的野稻,杂乱而自由。并且在绝大多数的农村还延续着男尊女卑的观念,无外乎是女孩子不用攒劲,养家糊口是男人的事。还流传着一句老话:“女儿家就是菜籽命,撒在肥处就好,落在瘦点是命,是非曲直半点不由人。”在上了年纪的人眼里,女孩读不读书无所谓,成绩好坏也无关痛痒,反正早晚是要嫁人的,仿若女孩生来就是菟丝,只能依傍男人这棵大树
不逼一下自己,不知自己又多大能量  2020年1月31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护理部干事席新学接到任务:新冠肺炎感染者众多,武汉各大医院人满为患,病床数量告急。前线要开2个病区。2月1日晚9点,包括他在内的第一批人员到达火神山医院,12点进场,9小时之内一要把病房全部准备好,第二天早上9点之前必须完工。  抗击疫情,行动是最好的请战书。席新学二话不说,迅速赶到火神山医院,等候指令进场。23点、凌晨
慎独是本事。慎独需“慎诚”。慎之“独”,植根于心灵之“诚”,诚实不欺,忠于本真。  荀子最早提出“慎诚”的概念。《荀子》一书中说:“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善之为道者,不诚则不独,不独则不形。”在荀子看来,“不诚则不独”,慎独是由“诚”始发所达到的一种精神状态。只要做到“诚”,才能“慎其独”,只有“慎其独”,才能显示出至高品德,教化万物百姓才能为人尊重与信服。这种思想,也正契合《大学》
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了时间  真实只是一些生活琐事组成的平淡,这是我看完电影《桃姐》的第一感受。  那个深夜里低声唤着“我要回家,我要回乡下”的老人啊,是何等孤独,才会一次又一次走到养老院的玻璃门前,望着外面的喧嚣、烟火,那一切与她无关的东西。她在眺望什么呢?她的儿女?她的故乡?还是她的从前?我不知道。我看到的只是一个垂暮老人的悲凉,或者说,大多数老人的悲凉,无人陪伴,只能在夜里独自舔舐。也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趁青春正好,永远不放弃提升自己,不要挥霍青春,能真正让成绩提高的方法都是逆人性的。事实证明,你有多努力,就有多成功。  “博士坐下,硕士留下,本科等一下,专科让一下!”你还敢不努力学习吗?一位参加招聘会的毕业生感叹,大学生招聘会现场,很多人才真正明白了学历的重要性。学历对一个人有多重要?努力对一个人的未来又有多少加成?看完以下几个故事,你一定会动力十足。  一位清华学霸的
2019年10月10日上午,波蘭女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正驾车行驶在德国的一条高速公路上。突然,托卡尔丘克的手机响了,是从瑞典打来的长途电话。电话那头有位带着浓重鼻音的男士说:“托卡尔丘克,恭喜你赢得了201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这位“20世纪90年代波兰文坛出现的一颗璀璨新星”在波兰颇有名气。2018年,托卡尔丘克就凭借小说《航班》获得了曼氏布克国际奖。而在更早之前,她还曾两度荣获波兰最高文
在科研生涯中发生许多故事,让“两弹一星元勋”孙家栋终身难忘。  一天,孙家栋收到一封来自沈阳的信。写信的是一位小商贩,他不止一次听到社会上议论“搞导弹的不如卖茶鸡蛋的”,心中十分不安,决定把自己卖茶叶蛋1年的积蓄全部捐出来。孙家栋十分感动,再怎么说,他的收入不会低于小商贩,便回信问为何要这样做,对方回复称:“你们做着利国利民的大事,待遇却不高,那点小钱虽然是杯水车薪,但至少可以表达我的一片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