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体外评价牙漂白后28d内的颜色变化。方法:采用标准红茶溶液建立外着色牙模型。48个牛牙样本外着色后(Vita3.5~4)随机分为A,B,C,D4组,其中前3组进行350mL/L过氧化氢漂白,漂白后分别浸泡入天然唾液,人工唾液,去离子水中,D组为阴性对照。采用PR-650光谱扫描色度仪测量,并以CIE-LAB颜色系统记录各组漂白前,漂白后即刻、1、3、5、7、14、21、28d的牙齿颜色L,a,b值,并对各观测点的ΔL,Δa,Δb,ΔE进行分析。结果:同D组相比,各漂白组均显示明显的牙齿颜色变浅(P<0.05);同漂白后即刻相比,各组内的ΔL,Δb,ΔE在漂白后28d内均有明显变化,漂白后1~3d最为明显,7d后逐渐达到稳定(P<0.05);漂白组组间比较,在28d时A和C组ΔE值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在体外条件下,牙漂白后颜色可发生回复,1周达到稳定;颜色回复可能与漂白后牙体组织矿物质结构的改变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