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导淮工程计划》和《汉江上游之概况及希望》看李仪祉治水理念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f125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李仪祉是我国第一位利用现代化的手段来治水的水利学专家,在我国的水利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直接影响了我国水利现代化的时代进程。作为著名的水利学家,李仪祉先后对黄河流域、江淮地区等地的水利工程提出了科学的治理建议,并针对太湖流域以及浙江海塘地区的水利问题发表了意见,建树颇丰。本文主要从“导淮”与“治江”两个方面出发,结合李仪祉的相关作品,分析了其对我国江淮水利建设做出的伟大贡献。
  关键词:近代水利工程 李仪祉 水利建设 导淮 治江
  李仪祉,出生于陕西蒲城,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水利专家、教育家、爱国主义者。曾于1909年赴德留学,专攻土木工程专业,在留学的过程中,他与志同道合的好友共同游历了欧洲诸国,对当时欧洲的水利建设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对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对比我国落后的水利情况,李仪祉下定决心要振兴我国的水利事业。因此在学成归国之后,他首先对家乡陕西的水利情况进行了调查,并针对陕西众水系以及黄河水患问题提出了重要的治理措施,由他编撰的《导淮工程计划》和《江汉上游之概况及希望》详细地记录了水患的治理和成就。
  一、结合《导淮工程计划》分析李仪祉的淮河水利治理
  随着1855年黄河的决堤,对淮河流域造成极大的冲击,直接影响了流域内农业生产的发展,同时对居民的人身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淮河从此成为人们口耳相传的“害河”。淮河流域的水涝灾害引起了众多有志之士的注意,纷纷提出了治理主张,主要分为“复淮”与“导淮”两大派系。“复淮”派主张通过开挖新的河道,将坏水重新引流回到原有的水道,以保障受灾地域的安全。但是这一主张却由于黄河水道的高峻而无法实施,新道开挖的工程量十分巨大,以当时清政府的经济、技术实力是无法办到的,因此“导淮”派逐渐壮大起来。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近代实业家张謇先后发表了疏导淮河的相关规划,并对淮河流域加以测量,在《江淮水利施工计划书》中提出了将淮水“七分入江、三分入海”。尽管张謇的导淮计划已经趋近完善,但由于局限于各方面因素并没有得以实施,但是却为后来“中华民国”时期的治淮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来,国民党人继承了孙中山的导淮要略,于1928年组建了国民政府导淮委员会,李仪祉担任总工程师。从此,李仪祉开始了其江淮流域的治水工作。
  在李仪祉任职期间,曾多次率领技术人员与国内外专家对淮河水域的水文状况进行了考察,并组织工作人员对相关地理资料与水文材料搜集与整理,进而编纂出了一部《导淮工程计划》,为导淮计划的实施奠定了理论基础。李仪祉的《导淮工程计划》继承了张謇的《江淮水利施工计划书》,二者有着一定的联系性,但又存在较大的差别。其继承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在李仪祉的《导淮工程计划》中,所涉及的实地考察数据有一部分是借鉴前人所搜集到的淮河流域地理数据,“淮河流域地形河道及水文测量工作与整治计划等,先后由江淮水利测量局……自民国纪元前一年起,迄今已十有八年……测量最佳”。李仪祉认识到这些数据时间跨度较大,部分数据已发生了变化,“时过境迁,实有重勘复测之必要……遍历淮河、运河、沂、沐、汶、泗及黄河各处……并附以何种图表,以资佐证……”因此又率领工作团队重新进行勘察工作。
  张謇提出了将淮水分开进行疏导的主张,“七分入江,三分入海”,这一主张具有相当的可行性,同时也被导淮委员会所采纳,李仪祉将《导淮工程计划》中张謇所获得的相关数据换成了近年来测量结果,并将整个方案进一步细化。“自洪泽湖蒋坝三河头起,经柏家涧、高宝郡伯诸湖至六闸,穿运河出归江十坝,经董家沟、廖家沟至三江营而达于江。”从这里看出,淮水分流所经过的地区较多,且路线合理,能够有效地达到疏导的目的。入江路线总长为152.674公里,“由张福河废黄河至套子口入海”,李仪祉科学地选择了黄河旧河道作为淮水汇入东海的水道,以减少对水道周围土地的征用,保障农业生产。
  相较于张謇的计划书,李仪祉的《导淮工程计划》已经具体地落实了下来,同时导淮技术方面又有了新的进步,更加注重水道周边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通过分析对比每条线路的可行性来选择最优入海水道,符合时代进步的特点,具有科学性。
  二、结合《汉江上游之概况及希望》分析长江水利的治理实践
  长江流域于1931年暴发洪水,造成了严重的水灾,导致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李仪祉再次临危受命,被聘请为总工程师。他亲自对长江决堤处的灾害情况进行了实地勘察,同时制定了相应的河堤修復方案。之前的导淮计划可以看作是长江治水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长江下游的洪水治理提供了保障。经过长时间的考察,李仪祉主要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治理建议。
  减洪措施。长江沿岸湖泽较多,但与长江并没有连接到一起,使得长江洪水无法排泄。李仪祉指出,湖泽尽管地势低洼,引入洪水之后可能造成一定的溢出倒灌,但权衡利弊,其优势是更加明显的。但治江工程复杂,不是短时间能够解决的,因此需要先从汉口段进行减灾治理的工作,从而为整个长江流域的治理奠定基础。在对长江进行治理之前,李仪祉首先对汉江沿线进行了实地考察,他在《汉江上游之概况及希望》中写道:“汉江及其支流航道关系极为重要,国家……先设……以为他日……更有可以注意者……洪水打发,最为扬子江之害,……尤为显见……”李仪祉认识到在长江的各大支流中,汉江、扬子江的水患灾害是最为严重的,因此提出了“治江要治汉”的方针。
  蓄洪措施。李仪祉在《汉江上游之概况及希望》提出要将江水两岸的洼地、沼泽、湖泊等进行治理,以提升其蓄洪能力,并避免出现洪水倒灌的情况,再引水入田,在保证流域内农业生产正常运作的基础上,利用蓄洪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农业的增收。“无论淤之来自由或自江,要皆在沿湖之际,非在湖之中心……使随水流以达田间……所得颇足以偿之……”他认为,不管淤泥是从何处来的,都会堆积在湖泊的周围,而不会达到湖中心,因此可以在湖泽周围修建堤坝,用水中淤泥来为农作物增肥、增水,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裁弯取直。为了使水路有所缩短,需要对河道进行优化,而最方便的措施就是裁弯取直,不仅能够发展沿岸的水利以促进农业工业的发展,还能够进一步提升长江的航运能力,与此同时,裁弯取直还能够使江水中的泥沙自动淤平,促进沿岸农业生产的发展,他在《汉江上游之概况及希望》写道:“为农业人治江,不必注重航道……则先问所保障之农田面积有几何?是否有他法……取直之后……以供农用?”这一措施,李仪祉主要借鉴了在国外游历时所吸取到的水利工程建设的成功经验。此外,在对河道进行整改之后,由于河道的距离会相应缩短,就必须在优化之后在河岸修建护岸工程,以保护两岸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
  三、李仪祉对江淮水利建设的贡献及作品评价
  李仪祉毕生致力于我国各大水系的水利建设事业,通过引进西方先进的水利技术,结合当时中国的水利情况,进一步推动了近代水利事业的发展,同时为现代水利技术的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中国近代第一位水利专家,他的理论与措施实现了我国治水方式从传统向现代化的过渡。例如,传统治水往往是为航运事业服务的,但是在李仪祉的观点中,是将水利建设作為农业生产发展的必要途径,在防治水患灾害的同时,兼顾农业生产以及航运服务的共同发展。
  《导淮工程计划》和《汉江上游之概况及希望》中所提出的水利方案具有较强的全面性,并非仅仅将治水当成一项单独的任务,而是综合了防洪措施、蓄水工程、灌溉计划、航运发展等各个方面。从全局出发,实现了综合性的治理,既是对固有自然条件的有效利用,同时又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实现了人为的改造,将水利工程与防洪工程相结合,具有科学性。由此,总的来说,《导淮工程计划》和《汉江上游之概况及希望》对于江淮水利建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
  四、结语
  在李仪祉的《导淮工程计划》与《汉江上游之概况及希望》这两部著作中,首次提出了将水利治水、防灾、兴农、通航相结合的综合性水利建设理论,符合现代水利建设的要求,在江淮水利史甚至是中国水利史上都具有开创性的历史意义。李仪祉所主持修建的一系列治理长江、淮河的工程,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江淮流域的水利条件,其中涉及的理念与当前的水利技术不谋而合,对现代水利建设的发展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苏全有,张明水.对近代中国水利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3).
  [2] 李仪祉.导淮工程计划[R].导淮委员会,1929.
  [3] 汉江上游之概况及希望[G].黄河水利委员会.李仪祉水利论著集选.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8.
  [4] 胡峰,胡晓静,潘华元.殊功早入河渠志,遗宅仍规水竹居——李仪祉治水思想浅谈[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3(13).
其他文献
天堂地狱,一线之隔。  宋林、宋志平,同姓宋,均为中央企业董事长,都是中国企业界知名乃至风云人物,在2014年4月,两人遭遇迥异。华润集团董事长宋林,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遭组织调查、免职。唯一身兼两家央企董事长的宋志平则卸任国药集团董事长,继续任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其称“我也算荣归故里”。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金阳表示,非常满意宋志平任职国药集团时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并向他表达敬意和谢意。任职两央企
(www.colorcon.com.cn)乙基纤维素(EC)是不溶于水的聚合物,这种疏水性使其膨胀性低。有报道称,在某些情况下,即使在包衣增重低时,也存在EC包衣微丸药物释放不完全和时间滞后
[目的]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荧光检测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对混合制剂中的草铵膦、草甘膦2种组分进行检测。[方法]草铵膦检测:以邻苯二甲醛为衍生剂,甲醇-0.05 mol/L磷酸二氢
本文针对北方城市缺水情况普遍严重,城市绿化灌溉用水逐年增加,园林养护与水资源紧张矛盾日益突出的现状,探讨了如何在确保城市绿化覆盖率的前提下,使资源能够可持续开发利用
近年来,丙烯环氧化已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然而,大多数过程仍面临分离困难等问题.此外,丙烯转化率和环氧丙烷(PO)的选择性仍然非常低.从环境和经济观点来看,分子氧是丙烯选择
青翠的茶山,悠扬的茶歌,4月28~29日,2012年中国名茶之乡——广西凌云茶文化旅游节在凌云隆重举行。凌云,以茶显其大,诞生天下第一壶、天下第一锣,名茶之乡豪气让人顿生雄怀阳
蚩尤之胃  1973年,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一批珍贵的帛书,其中有四篇,专家认定,就是黃老学派久已失传的重要典籍《黃帝四经》。四经中的《十大经》,內有《正乱》一篇,叙述了黃帝与蚩尤大战的全部过程,是到目前为止关于这一历史传闻的最翔实的资料。  《正乱》里说:黃帝大败蚩尤,將其生擒,剝下他的皮做成箭靶让人射,射中多的人有赏;剪下他的头发装饰旗子,称为蚩尤旗;把他的骨肉剁碎,混入加了苦菜的肉醬,让天下人
机载LiDAR技术是基础地理信息采集、更新的新型航测技术。本文利用机载LiDAR技术对小浪底库区及枢纽管理区进行航摄,并将采集的数据经过加工制作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表面
南京:秦淮河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有多少人是通过杜牧的诗和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知道秦淮河的?总之,这条河留下过太多的诗词和歌声。十里秦淮,也被认为是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  近代以来,由于陆路交通的发达,水运开始日渐衰落,对秦淮河的依赖开始减小,加之城市规模的扩大和河道污染,秦淮河不复当年景象。  1950~2005年间,秦淮河前后经历了
采用低温溶液缩聚法,在N-甲基吡咯烷酮(NMP)-氯化锂(LiCl)溶剂体系中加入2-(4-氨基苯基)-5-氨基苯并咪唑(DAPBI)作为第三单体,与对苯二胺(PPD)和对苯二甲酰氯(TPC)共聚得到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