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是一位令人羡慕的母亲,因为她的女儿是江苏省第一个考入美国哈佛大学的中学生。对于教子经验,她有话要说。她说:“孩子的教育,学校和家庭都有责任,但分工不同,各有侧重。我把学校的事放心地交给老师,而在家庭教育方面,其实我只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
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2009年9月底的一天,远在美国哈佛大学读书的易菲菲给南京家中打来越洋电话,母女俩说起了悄悄话。易菲菲说:“妈妈,谢谢您让我在自由自在的环境中成长,并且帮我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我虽然来美国不足一个月,但已经适应了这里的学习和生活,没有感觉到大的困难。老师和同学们都说我‘很自立、很国际’!”听到这里,易妈妈欣慰地笑了。
今年18岁的易菲菲出生身于南京市一个普通家庭,妈妈是南京林业大学的老师。小时候,易菲菲各方面的表现并不出众,但由于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她从小爱看书,所以学习成绩还算不错。
读小学二年级时,一天,菲菲放学回家,什么也没说就哭得昏天黑地。易妈妈吓了一跳,仔细一问,原来女儿在一次小测验中因为紧张没有考好。妈妈心想:学校的任务主要是教孩子学知识,家庭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好孩子的人格、品行和性情。孩子不会处理事情,遇到挫折就哭,这怎么行?必须让女儿学会面对挫折和失败。女儿没考好就哭,说明她心里害怕。怕什么?当然是怕父母责怪、老师批评和同学们嘲笑。说到底,她是对自己没信心,太在乎别人的看法。
易妈妈决定从改善亲子关系入手,让孩子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对父母敞开心扉,因为只有在良好的亲子关系中,女儿才能放下思想包袱,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易妈妈还认识到,如果能够以此为契机,帮助女儿提高心理素质,对女儿今后的人生更有好处。所以她没有责怪女儿,而是帮她分析原因,教她如何应对。结果,女儿开心地笑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女儿彻底改变了。一次,易爸爸想检查菲菲的作业,没想到她死死捂住书包,就是不同意。易妈妈连忙把易爸爸拉到一边,然后耐心询问女儿是怎么回事。结果,菲菲又哭了。原来老师说她的作文写跑题了,她不敢让父母知道。
易妈妈仔细看了作文。作文题目是《记一件有意义的事》,女儿写的是有个小男孩自己跑到河里游泳差点儿出了人命,她觉得这件事可以警示同学们不要独自下河游泳,很有意义,但老师的要求却是写好人好事。
女儿的作文除了与老师要求的主题有差异外,其他方面写得都很好,而自己又不能说老师的要求不对。怎么办?易妈妈带着女儿找到老师,一起探讨到底什么样的事才有意义,什么样的作文才是好作文。最后,老师觉得易妈妈说的有道理,自己不应该用成人的思维模式要求孩子,于是改变态度,肯定了易菲菲的作文。
类似的事情还发生过多次,每次妈妈都能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想问题。后来,菲菲做错了什么事情再也不瞒妈妈了,因为妈妈不是一味地指责她,而是用理解的态度去帮助她、对待她。
事后,易妈妈和易爸爸总结经验,在教育孩子上,父母不能当“法官”,而应该当“律师”:要像律师对待当事人那样,了解孩子内心的感受和要求,维护其合法权益,而不是像法官那样只进行评判。只有这样,孩子才愿意跟你交心,也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宽松的环境中自信、健康地成长。
除了当律师,易妈妈还当起了孩子的“拉拉队”。菲菲开始学英语时,一时没能找到窍门,成绩不好。易爸爸见状,赶紧给女儿补课。谁知方法不当,易爸爸表现出恨铁不成钢的样子,反而让孩子的学习效果降低。易妈妈发现这一情况后,就对女儿讲起自己当初学英语的趣事和体会,在教给女儿学习方法的同时,还帮助她建立自信。菲菲在英语上有了一点进步,易妈妈就会说:“我就知道我女儿只要找到了方法,很快就能把英语学好!”在妈妈的表扬声中,菲菲的英语有了很大进步。易妈妈对丈夫说:“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我们做父母的最好不要当‘裁判员’,而要当‘拉拉队员’,因为空洞的批评没有用,每个孩子都需要鼓励和赞美。”
为了更好地培养女儿,易妈妈还坚决不当孩子的“驯养员”,而当孩子的“镜子”。她把自己和丈夫的书桌搬到女儿的房间,这样每天晚上一家三口就能够在一起看书、学习了:一来,父母的行为可以直接影响孩子;二来,也可以培养孩子跟父母的感情,让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权威,愿意跟父母沟通。
第二件事:
帮女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易妈妈明白“习惯决定命运”的道理。她不止一次地说:“良好的个人习惯是做好一切事情的根本。比如,智育是为了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为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而素质教育更多体现在做人的细节上。孩子是张白纸,说到底,培养孩子就是培养他们的好习惯。”这一观点得到易爸爸的有力支持。
菲菲读小学五年级时,一天,妈妈检查作业,发现她的自然作业做得有些马虎。仔细一问,原来这天轮到菲菲那个小组值日,她和同学们把班里的卫生打扫完后,因为时间紧张,所以作业做得比较匆忙。菲菲说:“妈,您放心吧,我的语文、数学作业都做得非常仔细。自然是副科,不认真做也没关系。”
这可不行,学习没有“副科”,要知道自然是将来学习数理化的基础啊!万一女儿养成了对学习的马虎习惯,将来怎么可能学好数理化呢?易妈妈先是温和地对女儿讲了学好自然的重要性,为了纠正女儿的马虎毛病,她又讲了一个生动的小故事:当年前苏联实验人造卫星时,专家要求科研人员将有关数据必须保留到小数点后三位。但其中一位科研人员出于习惯,将数据保留到了小数点后两位。结果就因为这个小误差,致使卫星上天后远离预定轨道3000多公里,实验失败了。
小菲菲听完故事,瞪大了双眼:“妈妈,我懂了,现在我就把自然作业检查一遍,以后我不会这样马虎了!”
易妈妈还发现,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品格,父母的榜样作用不可小觑。一次,她帮学校的一个本科生修改毕业论文,由于论文视角很新,自己对其了解不深,她翻阅、查找了大量资料,忙乎了几天才修改满意。饭桌旁,易爸爸说:“一个本科生的论文,值得下那么大工夫修改吗?”易妈妈说:“人家把论文交给我,是对我的信任,何况论文视角很新,修改论文的同时我也得到了新知识,所以我觉得我应该把它修改好,花多少精力都值得!”
妈妈的做法对菲菲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久之后,学校组织同学们去福利院慰问老人,要求每人做一件手工制品作为礼物送给老人。菲菲一连做了几个都不满意,等做出满意的手工制品时,却耽误了正点吃饭的时间。妈妈表扬女儿道:“孩子,你做得对,不管做什么事情,一定要尽全力把它做到最好!”
在妈妈的影响下,菲菲慢慢养成了很多好的习惯,做事严谨、专心。一天晚上,菲菲有道数学题没搞懂,爸爸想教她,但菲菲担心如果自己没有真正理解,即使听了爸爸的讲解,以后遇到同类题目还是不会,于是坚持自己琢磨。折腾到深夜,她终于依靠自己的能力把题目完成了。
为了让孩子更有爱心,每逢有自然灾害发生时,易妈妈就会向灾区捐钱、捐物,并让女儿帮着收拾家里的干净旧物,然后把它们打包送到捐助点。易爸爸说:“女儿学习已经很累了,你还让她掺和这些事干什么?”易妈妈反驳道:“你怎么能这么说?我这是在用实际行动培养女儿的爱心和责任心!”
与一些家长的做法不同的是,易妈妈对菲菲的要求从不功利,只要孩子喜欢,就让她去做。易妈妈的想法是,这样可以让孩子在愉快的心情中得到全面发展。菲菲从小喜欢跳舞,易妈妈就把她送到舞蹈班训练,从幼儿园一直学到小学三年级。此后,菲菲还学过电子琴、声乐等,并经常参加文娱活动。易妈妈只要求女儿把这些当成爱好,从不要求她拿奖,有时候女儿拿了奖,易妈妈也表现得无所谓。
易妈妈建议菲菲读鲁迅的书。开始时,菲菲读不懂,后来在妈妈的启发下才渐渐理解。易妈妈特别强调女儿要注意鲁迅文章的思想性。菲菲边读边思考,慢慢地,她养成了思考的好习惯,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会不由自主地多想一会儿。菲菲说:“只要多想想,很多事情都能举一反三。”并由此养成了按计划学习、认真做作业、整理错题、随手笔记等好习惯。
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易菲菲的学习成绩突飞猛进。2006年中考时,她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重点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
易妈妈说,孩子的学习就交给学校负责了,做父母的当好“后勤部长”就行了。但后勤部长并不是只管“吃喝拉撒”这些硬件,还要管好“思想”这个软件。孩子就像一辆车,老师是司机,父母则是机修工,车要跑得快,必须保养好。只有意识到这些,父母才是合格的“后勤部长”。
第三件事:
给孩子自由发挥的空间
易妈妈很少过问女儿的学习成绩,但在学习方法的掌握和运用上却从不放松。
由于易菲菲是南外中考的第一名,作为奖励,被学校派到美国圣路易斯市进行了半年的交流学习。当时易爸爸不赞成女儿去美国,担心浪费时间,影响以后的高考,但易妈妈鼓励女儿去。她说:“这是见世面的好机会。再说,如果让女儿读死书,就算将来她考上大学,也不过是个书呆子!”
这次赴美交流,让易菲菲大开眼界。她打电话给妈妈说:“妈妈,多亏了你一直像朋友一样跟我交流,不然我真的无法适应美国。因为美国跟国内大不一样,美国人对长辈都是直呼其名,开始我还觉得他们不礼貌,现在才明白,其实这样交流更平等!”
易菲菲在美国半年,上课用的都是原版教材,很多母语非英语的学生听课感到吃力,想先把英语学好后再学知识,但易菲菲是为了学知识才学英语的,所以她并没有感到有多难,结业考试时竟然考了高分,让美国老师都吃了一惊。更让易菲菲获益匪浅的是,美国的教育方式跟国内不同,对一个问题,大家可以各抒己见,甚至争论,没有标准答案。这让易菲菲想到小时候自己写作文跑题的事,她从内心感激妈妈对自己的宽松教育。
回国后,在妈妈的鼓励下,易菲菲把自己在美国的所见所闻写成文章,参加了江苏省第五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并获高中组一等奖。不仅如此,进入高中后,她还先后获得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一等奖、周恩来奖学金等多个奖项,被评为南京市三好学生。
然而,从美国交流半年回国后,易菲菲的学习成绩一下子从年级前3名跌到了30多名。成绩下降得如此厉害,连易妈妈也有些后悔让女儿去美国交流了。但易菲菲说:“妈妈,通过这半年的交流,我发现书本知识固然重要,但全面发展更重要。我相信只要我想飞得高,提高学习成绩就不是问题!”易妈妈觉得女儿的话很有道理,欣慰地说:“女儿,你长大了,见过世面,有了自己的想法,这很好。只要你觉得对的事,就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吧!”结果,易菲菲并没有花太大力气,到高二下学期时,她的成绩就恢复到了年级前10名。
2009年3月,易菲菲参加了出国留学考试,新托福满分120分,她考了114分,SAT1和SAT2都考了满分,最终被美国哈佛大学录取,并获得全额奖学金,成为江苏省第一个被哈佛录取的中学生。在易菲菲申请哈佛大学的推荐信中,有一封是南外校长亲笔写的。他在信中这样写道:“这个学生在父母的培养下,是个自由自在成长起来的、有独立思想和人格的孩子。这一点是很多同龄孩子都无法相比的,我相信,她将来一定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编后】
许多教育不成功的父母总会抱怨:我为孩子操了多少心、做了多少事,为什么他就是不争气呢?其实家庭教育的“质”比“量”更重要,因此,衡量家长做了“多少”,不如看他们做了“什么”。易菲菲的妈妈就把事情做到了点子上。
如果把孩子比作车,怎样才能使车跑得更快呢?
动力系统最重要——培养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对于刚进校门的孩子,家长就需要像易妈妈那样,通过细心的观察和耐心的交流,帮助孩子增强自信,通过鼓励赞美、言传身教,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而一旦有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孩子这部车“跑”起来就会动力十足。
交通规则是保障——好习惯的养成。妈妈的有意培养,使易菲菲养成了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有始有终的做事风格、独立自主的思想意识和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这些都是成功的必备条件。反观有些家长,过于看重孩子做了多少题、得了多少分、考了多少名,结果却总不如人意。
宽阔的道路少不了——营造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家长过分关注、过多干涉以及严厉要求,最终会变成一张无形的网,阻碍孩子飞翔的高度和驰骋的速度。而易妈妈给孩子提供了宽阔的跑道和自主的空间,孩子自由驰骋,最终赢得了光明的未来。
【编辑:杨子】
第一件事:
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2009年9月底的一天,远在美国哈佛大学读书的易菲菲给南京家中打来越洋电话,母女俩说起了悄悄话。易菲菲说:“妈妈,谢谢您让我在自由自在的环境中成长,并且帮我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我虽然来美国不足一个月,但已经适应了这里的学习和生活,没有感觉到大的困难。老师和同学们都说我‘很自立、很国际’!”听到这里,易妈妈欣慰地笑了。
今年18岁的易菲菲出生身于南京市一个普通家庭,妈妈是南京林业大学的老师。小时候,易菲菲各方面的表现并不出众,但由于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她从小爱看书,所以学习成绩还算不错。
读小学二年级时,一天,菲菲放学回家,什么也没说就哭得昏天黑地。易妈妈吓了一跳,仔细一问,原来女儿在一次小测验中因为紧张没有考好。妈妈心想:学校的任务主要是教孩子学知识,家庭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好孩子的人格、品行和性情。孩子不会处理事情,遇到挫折就哭,这怎么行?必须让女儿学会面对挫折和失败。女儿没考好就哭,说明她心里害怕。怕什么?当然是怕父母责怪、老师批评和同学们嘲笑。说到底,她是对自己没信心,太在乎别人的看法。
易妈妈决定从改善亲子关系入手,让孩子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对父母敞开心扉,因为只有在良好的亲子关系中,女儿才能放下思想包袱,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易妈妈还认识到,如果能够以此为契机,帮助女儿提高心理素质,对女儿今后的人生更有好处。所以她没有责怪女儿,而是帮她分析原因,教她如何应对。结果,女儿开心地笑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女儿彻底改变了。一次,易爸爸想检查菲菲的作业,没想到她死死捂住书包,就是不同意。易妈妈连忙把易爸爸拉到一边,然后耐心询问女儿是怎么回事。结果,菲菲又哭了。原来老师说她的作文写跑题了,她不敢让父母知道。
易妈妈仔细看了作文。作文题目是《记一件有意义的事》,女儿写的是有个小男孩自己跑到河里游泳差点儿出了人命,她觉得这件事可以警示同学们不要独自下河游泳,很有意义,但老师的要求却是写好人好事。
女儿的作文除了与老师要求的主题有差异外,其他方面写得都很好,而自己又不能说老师的要求不对。怎么办?易妈妈带着女儿找到老师,一起探讨到底什么样的事才有意义,什么样的作文才是好作文。最后,老师觉得易妈妈说的有道理,自己不应该用成人的思维模式要求孩子,于是改变态度,肯定了易菲菲的作文。
类似的事情还发生过多次,每次妈妈都能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想问题。后来,菲菲做错了什么事情再也不瞒妈妈了,因为妈妈不是一味地指责她,而是用理解的态度去帮助她、对待她。
事后,易妈妈和易爸爸总结经验,在教育孩子上,父母不能当“法官”,而应该当“律师”:要像律师对待当事人那样,了解孩子内心的感受和要求,维护其合法权益,而不是像法官那样只进行评判。只有这样,孩子才愿意跟你交心,也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宽松的环境中自信、健康地成长。
除了当律师,易妈妈还当起了孩子的“拉拉队”。菲菲开始学英语时,一时没能找到窍门,成绩不好。易爸爸见状,赶紧给女儿补课。谁知方法不当,易爸爸表现出恨铁不成钢的样子,反而让孩子的学习效果降低。易妈妈发现这一情况后,就对女儿讲起自己当初学英语的趣事和体会,在教给女儿学习方法的同时,还帮助她建立自信。菲菲在英语上有了一点进步,易妈妈就会说:“我就知道我女儿只要找到了方法,很快就能把英语学好!”在妈妈的表扬声中,菲菲的英语有了很大进步。易妈妈对丈夫说:“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我们做父母的最好不要当‘裁判员’,而要当‘拉拉队员’,因为空洞的批评没有用,每个孩子都需要鼓励和赞美。”
为了更好地培养女儿,易妈妈还坚决不当孩子的“驯养员”,而当孩子的“镜子”。她把自己和丈夫的书桌搬到女儿的房间,这样每天晚上一家三口就能够在一起看书、学习了:一来,父母的行为可以直接影响孩子;二来,也可以培养孩子跟父母的感情,让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权威,愿意跟父母沟通。
第二件事:
帮女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易妈妈明白“习惯决定命运”的道理。她不止一次地说:“良好的个人习惯是做好一切事情的根本。比如,智育是为了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为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而素质教育更多体现在做人的细节上。孩子是张白纸,说到底,培养孩子就是培养他们的好习惯。”这一观点得到易爸爸的有力支持。
菲菲读小学五年级时,一天,妈妈检查作业,发现她的自然作业做得有些马虎。仔细一问,原来这天轮到菲菲那个小组值日,她和同学们把班里的卫生打扫完后,因为时间紧张,所以作业做得比较匆忙。菲菲说:“妈,您放心吧,我的语文、数学作业都做得非常仔细。自然是副科,不认真做也没关系。”
这可不行,学习没有“副科”,要知道自然是将来学习数理化的基础啊!万一女儿养成了对学习的马虎习惯,将来怎么可能学好数理化呢?易妈妈先是温和地对女儿讲了学好自然的重要性,为了纠正女儿的马虎毛病,她又讲了一个生动的小故事:当年前苏联实验人造卫星时,专家要求科研人员将有关数据必须保留到小数点后三位。但其中一位科研人员出于习惯,将数据保留到了小数点后两位。结果就因为这个小误差,致使卫星上天后远离预定轨道3000多公里,实验失败了。
小菲菲听完故事,瞪大了双眼:“妈妈,我懂了,现在我就把自然作业检查一遍,以后我不会这样马虎了!”
易妈妈还发现,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品格,父母的榜样作用不可小觑。一次,她帮学校的一个本科生修改毕业论文,由于论文视角很新,自己对其了解不深,她翻阅、查找了大量资料,忙乎了几天才修改满意。饭桌旁,易爸爸说:“一个本科生的论文,值得下那么大工夫修改吗?”易妈妈说:“人家把论文交给我,是对我的信任,何况论文视角很新,修改论文的同时我也得到了新知识,所以我觉得我应该把它修改好,花多少精力都值得!”
妈妈的做法对菲菲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久之后,学校组织同学们去福利院慰问老人,要求每人做一件手工制品作为礼物送给老人。菲菲一连做了几个都不满意,等做出满意的手工制品时,却耽误了正点吃饭的时间。妈妈表扬女儿道:“孩子,你做得对,不管做什么事情,一定要尽全力把它做到最好!”
在妈妈的影响下,菲菲慢慢养成了很多好的习惯,做事严谨、专心。一天晚上,菲菲有道数学题没搞懂,爸爸想教她,但菲菲担心如果自己没有真正理解,即使听了爸爸的讲解,以后遇到同类题目还是不会,于是坚持自己琢磨。折腾到深夜,她终于依靠自己的能力把题目完成了。
为了让孩子更有爱心,每逢有自然灾害发生时,易妈妈就会向灾区捐钱、捐物,并让女儿帮着收拾家里的干净旧物,然后把它们打包送到捐助点。易爸爸说:“女儿学习已经很累了,你还让她掺和这些事干什么?”易妈妈反驳道:“你怎么能这么说?我这是在用实际行动培养女儿的爱心和责任心!”
与一些家长的做法不同的是,易妈妈对菲菲的要求从不功利,只要孩子喜欢,就让她去做。易妈妈的想法是,这样可以让孩子在愉快的心情中得到全面发展。菲菲从小喜欢跳舞,易妈妈就把她送到舞蹈班训练,从幼儿园一直学到小学三年级。此后,菲菲还学过电子琴、声乐等,并经常参加文娱活动。易妈妈只要求女儿把这些当成爱好,从不要求她拿奖,有时候女儿拿了奖,易妈妈也表现得无所谓。
易妈妈建议菲菲读鲁迅的书。开始时,菲菲读不懂,后来在妈妈的启发下才渐渐理解。易妈妈特别强调女儿要注意鲁迅文章的思想性。菲菲边读边思考,慢慢地,她养成了思考的好习惯,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会不由自主地多想一会儿。菲菲说:“只要多想想,很多事情都能举一反三。”并由此养成了按计划学习、认真做作业、整理错题、随手笔记等好习惯。
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易菲菲的学习成绩突飞猛进。2006年中考时,她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重点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
易妈妈说,孩子的学习就交给学校负责了,做父母的当好“后勤部长”就行了。但后勤部长并不是只管“吃喝拉撒”这些硬件,还要管好“思想”这个软件。孩子就像一辆车,老师是司机,父母则是机修工,车要跑得快,必须保养好。只有意识到这些,父母才是合格的“后勤部长”。
第三件事:
给孩子自由发挥的空间
易妈妈很少过问女儿的学习成绩,但在学习方法的掌握和运用上却从不放松。
由于易菲菲是南外中考的第一名,作为奖励,被学校派到美国圣路易斯市进行了半年的交流学习。当时易爸爸不赞成女儿去美国,担心浪费时间,影响以后的高考,但易妈妈鼓励女儿去。她说:“这是见世面的好机会。再说,如果让女儿读死书,就算将来她考上大学,也不过是个书呆子!”
这次赴美交流,让易菲菲大开眼界。她打电话给妈妈说:“妈妈,多亏了你一直像朋友一样跟我交流,不然我真的无法适应美国。因为美国跟国内大不一样,美国人对长辈都是直呼其名,开始我还觉得他们不礼貌,现在才明白,其实这样交流更平等!”
易菲菲在美国半年,上课用的都是原版教材,很多母语非英语的学生听课感到吃力,想先把英语学好后再学知识,但易菲菲是为了学知识才学英语的,所以她并没有感到有多难,结业考试时竟然考了高分,让美国老师都吃了一惊。更让易菲菲获益匪浅的是,美国的教育方式跟国内不同,对一个问题,大家可以各抒己见,甚至争论,没有标准答案。这让易菲菲想到小时候自己写作文跑题的事,她从内心感激妈妈对自己的宽松教育。
回国后,在妈妈的鼓励下,易菲菲把自己在美国的所见所闻写成文章,参加了江苏省第五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并获高中组一等奖。不仅如此,进入高中后,她还先后获得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一等奖、周恩来奖学金等多个奖项,被评为南京市三好学生。
然而,从美国交流半年回国后,易菲菲的学习成绩一下子从年级前3名跌到了30多名。成绩下降得如此厉害,连易妈妈也有些后悔让女儿去美国交流了。但易菲菲说:“妈妈,通过这半年的交流,我发现书本知识固然重要,但全面发展更重要。我相信只要我想飞得高,提高学习成绩就不是问题!”易妈妈觉得女儿的话很有道理,欣慰地说:“女儿,你长大了,见过世面,有了自己的想法,这很好。只要你觉得对的事,就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吧!”结果,易菲菲并没有花太大力气,到高二下学期时,她的成绩就恢复到了年级前10名。
2009年3月,易菲菲参加了出国留学考试,新托福满分120分,她考了114分,SAT1和SAT2都考了满分,最终被美国哈佛大学录取,并获得全额奖学金,成为江苏省第一个被哈佛录取的中学生。在易菲菲申请哈佛大学的推荐信中,有一封是南外校长亲笔写的。他在信中这样写道:“这个学生在父母的培养下,是个自由自在成长起来的、有独立思想和人格的孩子。这一点是很多同龄孩子都无法相比的,我相信,她将来一定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编后】
许多教育不成功的父母总会抱怨:我为孩子操了多少心、做了多少事,为什么他就是不争气呢?其实家庭教育的“质”比“量”更重要,因此,衡量家长做了“多少”,不如看他们做了“什么”。易菲菲的妈妈就把事情做到了点子上。
如果把孩子比作车,怎样才能使车跑得更快呢?
动力系统最重要——培养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对于刚进校门的孩子,家长就需要像易妈妈那样,通过细心的观察和耐心的交流,帮助孩子增强自信,通过鼓励赞美、言传身教,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而一旦有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孩子这部车“跑”起来就会动力十足。
交通规则是保障——好习惯的养成。妈妈的有意培养,使易菲菲养成了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有始有终的做事风格、独立自主的思想意识和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这些都是成功的必备条件。反观有些家长,过于看重孩子做了多少题、得了多少分、考了多少名,结果却总不如人意。
宽阔的道路少不了——营造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家长过分关注、过多干涉以及严厉要求,最终会变成一张无形的网,阻碍孩子飞翔的高度和驰骋的速度。而易妈妈给孩子提供了宽阔的跑道和自主的空间,孩子自由驰骋,最终赢得了光明的未来。
【编辑: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