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丝托绷带外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32例临床体会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l01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铁丝托绷带外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采用铁丝托绷带固定法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治愈27例,好转5例。结论:铁丝托绷带外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疗效确切,值得基层医院借鉴。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铁丝托绷带外固定;儿童
  [中图分类号]R683.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6-0093-01
  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远端内外髁上方的骨折,多见于3~12岁儿童,骨折类型包括伸直型和屈曲型。其中伸直型约占90%,多系间接暴力所致。笔者采用自制的铁丝托绷带外固定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3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32例患者作為研究,其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2~15岁,平均年龄(5.8±0.4)岁;右侧骨折19例,左侧13例;跌伤27例,车祸伤5例;伤后就诊时间30min至48h。
  1.2 诊断标准 所选患者均符合肱骨髁上骨折的诊断标准[2]。患者多见于儿童,有外伤史,伤后肘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体征:肘部肿胀,肘处于半屈位,肘窝饱满。压痛明显,肘关节活动功能障碍,有移位时可在肘窝触到肱骨骨折端,畸形,甚则有张力性水庖,肘部骨性三角关系正常。X线检查:常规正、侧位X线片即可确定骨折情况及类型。检查时需注意有无血管神经损伤。
  1.3 治疗方法 临床中肱骨髁上骨折根据患者病情,治疗方法主要有小夹板、石膏绷带外固定治疗,牵引治疗及手术治疗等[1]。笔者所观察的是无移位的骨折,以及有移位但经手法复位后稳定的骨折,对其采取铁丝托绷带外固定进行治疗。复位后用自制铁丝托绷带固定于功能位稍桡偏位3~4周。铁丝托绷带制作方法为:根据患者年龄大小,用8号铁丝折弯成弧形直角状,近端达肩关节下方,远端达手背及手指,两段铁丝中间缠以绷带,宽度以适合患者的肘部及前臂为宜,制作完成后将铁丝托放置于患者上臂及前臂后侧,检查大小及松紧合适后,外缠以绷带,前臂吊带悬吊固定于胸前。固定后需检查并确保患者肢端手指活动、血循及感觉功能的正常,嘱患者定期复诊,并严密观察外固定及肢端血循环情况,不适随诊。
  1.4 疗效判定 参考《中医骨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拟定。治愈:骨折解剖复位或骨折远端向桡侧移位1/5以内,有连续性骨痂形成,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携带角正常;好转:骨折对位满意,骨折愈合,肘关节伸屈受限在30°以内,携带角减少在20°以内;未愈:伤肢畸形,携带角减少在20°以上,功能障碍。
  2 结果
  治愈27例,好转5例。出现轻微肘内翻7例(携带角<20°),未见明显再移位及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肱骨髁上骨折多为跌倒损伤所致,儿童多见,临床上依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体征以及X线片检查可明确诊断。本病的治疗需根据病情和骨折移位程度的的不同给于相应的治疗。笔者所选患者中无移位骨折患者,有移位骨折但经手法复位后稳定的骨折患者均给予铁丝托绷带外固定治疗。该方法特点为:固定简单,稳固性好,可随时拆开清洁,也可外敷中草药后再固定,患者易于接受。可避免夹板固定的不连续稳定及石膏固定的繁重情况。综上,铁丝托绷带外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疗效确切,值得基层医院借鉴。
  参考文献
  [1]陆裕朴,胥少汀,葛宝丰,等.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569-570.
  [2]《中医骨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3.
其他文献
目的:测定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血中D-二聚体(D–Dimmer,DD)和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水平,探讨其
【摘 要】 目的:观察应用乳杆菌活菌胶囊治疗产后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例产后阴道炎的患者,均经临床全面检查和病理检查得到确诊,按照随机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 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疗法,观察组则应用乳杆菌活菌胶囊实施临床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时间要
目的:观察针灸辨证分型结合中药内服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84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西医组(42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和中医组(42例,应用针灸辨
[摘要]目的:提高双侧下颌角肥大伴有小颏畸形的手术治疗效果。 方法:口内入路下颌角斜形截骨,颏部水平截骨向前向下移动,骨片植入。配合钛合金钉、板内固定。 结果:本组18例,随访3个月至2年,效果满意,骨移植后无明显吸收。结论:对下颌角肥大同时又有颏部畸形的患者,该方法是一种比较好的面部整形方法。  [关键词]下颌角;颏成行;骨移植  [中图分类号]R7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不同方式的皮瓣法尤其是皮肤扩张术+自体肋软骨移植再造法对不同程度的耳垂缺损畸形患者进行手术整复。方法:自1999年11月~2006年2月共收治耳垂缺损畸形患者25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根据耳垂缺损的大小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修复再造。对于10例缺损面积较小的耳垂缺损畸形患者采用耳轮滑行推进皮瓣法修复;对于8例中等程度的耳垂缺损畸形采用耳后皮瓣法修复;对于7例耳垂完全
目的:讨论修复隆乳手术中由于剥离腔隙过大导致假体移位的手术方法。方法:应用3-0可吸收缝合线深部间断埋线封闭隆乳手术中超范围的剥离腔隙。结果:12例均获得满意效果,随访10例,6
目的:研究不同时机进行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prognosis,STE.MI)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150例确诊STEMI患者。按照患者
目的:研究苏芬太尼复合七氟烷在日间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日间手术患儿60例,根据不同麻醉方法随机分成三组:A组(七氟烷组)、B组(苏太尼组)和C组(苏芬太尼组复合七氟烷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