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视域下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率的优化

来源 :中国国际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ai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优化内控管理制度,是新时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率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之上,基于财务管理的视角,从落实资金使用的过程控制、强化资金存量管理、科学预算编制、完善激励监督体系等方面,阐述了新时期提高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率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资金使用效率;优化策略
  前言
  深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是新时期事业单位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完善内控管理机制建设的重要保障。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重要服务机构,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职能。如何在财务管理建设的基础之上,落实资金使用管理,对于盘活单位资金流动、提高资金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率存在“支出不明”、“效率低下”、“预算编制不科学”、“监督管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进一步强调事业单位应立足财务管理的视角,强化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本文立足财务管理,就如何提高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率,做了如下具体阐述。
  一、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率的现状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也是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实施中,事业单位优化财务管理建设的重要内容。从实际来看,在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之下,审计监督管理的不断强化,促进了事业单位的廉政建设,也为财务管理创设了良好内外环境。但是,事业单位在资金使用效率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使用效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强调进一步优化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性。
  (一)开支不明:单位专项资金存在开支不明,降低资金使用效率
  当前,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以财政专项拨款为主,强调“专款专用”的资金使用原则。但是,在项目申报、申报等环节,事业单位与财政部门的核拨存在脱节问题,这样一来,就出现资金管理审核不严格,专项资金出现滞留、挪用等问题,资金去向不明的情况,极大地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因此,事业单位专项资金开支不明的问题,成为影响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因素,也弱化了资金效益的最大化。
  (二)效率低下:单位存量资金使用效率低,存在资金闲置等问题
  事业单位在对存量资金的使用中,缺乏了科学合理的使用计划,导致存量资金使用效率低,流动性差、效益难以充分发挥。首先,资金存量缺乏科学合理的控制。对于事业单位而言,资金存量过高,不利于资金经济效益的发挥;而资金存量过低,又会造成支付、应付能力的不足;其次,事业单位缺乏对存量资金科学管理的意识,资金存量过低造成单位资金断流风险增加,或是因为资金存量过大,而出现资金闲置等问题,不利于事业单位资金效益的最大化。
  (三)编制不科学:单位预算编制不科学,预算执行约束力欠缺
  在资金管理中,预算资金是事业单位管理的重点。但从实际来看,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存在编制不科学,与实际相脱节等问题,进而预算难以实现精细化、全面性,弱化了预算的重要作用。一方面,事业单位缺乏对预算管理的重视,预算编制缺乏目的性、全面性,进而弱化预算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力;另一方面,预算执行力欠缺,流于形式的执行现状,不利于预算管理的作用发挥。
  (四)体系不完善: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缺乏良好的激励监督作用
  在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当前,建立事业单位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是优化内控管理的重要基础。相比于企业,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资金运作等领域,都存在着大量的费用支出。为此,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形成良好的激励监督机制,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举措。但是,很大部分事业单位尚未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资金管理效率低、能力水平不足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提高。并且,激励监督制度不完善,对资金使用现状缺乏切实有力的监督管理。
  二、财务管理下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率的优化策略
  深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是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的重要途径。当前,事业单位一方面要清楚地认识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以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资金管理效率;另一方面,基于财务管理建设视域,创设良好的管理环境,强化对资金使用过程的控制、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因此,具体而言,财务管理下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率的优化,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落实资金使用的过程控制,做到“专款专用”
  资金使用效率低,很大程度上在于资金使用过程的控制不到位,导致资金出现闲置等问题。为此,要落实资金使用过程的有效控制,建立完善的内控管理制度,确保“专款专用”的管理模式。首先,事业单位要在财务管理建设的过程中,完善内控管理制度,强化资金使用过程的控制,从专项资金的申报,到核准拨付,都要形成规范化管理,明确资金流向、使用及管理;其次,坚持“专款专用”原则,在资金支出及效益等的反馈管理中,要落实管理职责,细化管理内容,落实资金使用管理,提高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率的最大化。
  (二)强化资金存量管理,盘活事业单位资金流动
  存量资金管理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方面,在强化管理工作建设中,一是要科学控制资金存量,确保资金存量能够满足单位的支出及支付能力,能够在流动性、效益性两个方面,盘活单位资金的经济效益;二是提高资金的流动性,缩短周转周期,在降低资金存量风险的同时,也要提高资金存量的效益;三是利用成本分析模型、 存货模型、 随机模型等方法确定单位的最佳现金持有量。
  (三)做到科学预算编制,强化预算执行约束力
  事业单位应注重预算编制工作,并切实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1)预算编制要立足单位的实际情况,做到预算编制精细化、全局化,能够满足单位的发展需求;(2)预算编制要强化可操作性,明确各项目资金的实际需求量,并在分配中进行全面而有效的监督;(3)强化预算执行约束力。预算管理的作用力发挥,很大程度上在于预算执行约束力的强化,做到科学预算的同时,严格预算执行。
  (四)完善激励监督管理体系,强化监督管理效能
  为更好地落实财务管理工作,事业单位应建立完善的激励监督管理体系,通过考核监督制度的建立,确保资金管理、预算管理等工作的有效落实。首先,事业单位应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提高事业单位在资金使用中的作用力;其次,从监督管理的视角,强化事业单位在成本控制等方面的工作效率,确保资金管理的有效性;再次,立足激励的视角,通过绩效评价,强化资金使用情况的激励考评,进而最大程度地提高事業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率,优化管理的内外环境。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事业单位在深化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之下,要强化内控管理的优化与调整,提高单位资金使用效率。在笔者看来,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关键在于创设良好的财务管理环境,通过预算管理、资金管理等的有效落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完善的激励监督体系的作用之下,强化监督管理职能,确保预算管理等工作落到实处,能够盘活资金的流动性,最大程度地发挥资金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陈春龙.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资金使用监管问题探讨[J].财经界,2013,(5).
  [2]严秀兰.新预算法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优化对策思考[J].当代经济,2016,(15).
  [3]熊鑫.国库集中支付视角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优化策略探析[J].财经界,2016,(8).
  [4]吴红彬.对新形势下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优化措施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19).
  [5]曹婷.如何优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4,(3).
  作者简介:
  吴继红,烟台市公路管理局。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