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符合论的核心洞见

来源 :河南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1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照符合论的核心洞见,“真”的客观性被归结为使真者的独立性和命题与实在之间的符合关系。但是弗雷格的真值理论表明,符合关系对于确保“真”的客观性是多余的。在人类求真的认知活动中,符合论的核心洞见不仅不重要而且有害,因为它会使我们的求真活动落入完全客观性的认知陷阱。在追求客观“真”的过程中,人类实际上用于确立命题、信念和思想之“真”的方法是对其做出公共性的证明,而非诉诸某种独立存在于外部世界中的使真者,比如“事实”。作为一种符合论意义上的典型的使真者,外在的事实只能作为形而上学的幻象以满足人类对于完全客观性的
其他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前,不可抗力与情势变更的两种界分标准“事件性质”“履行障碍程度”缺乏学理意义和可操作性。不可抗力与情势变更应以功能差异为基础进行界分。不可抗力消灭了合同原给付关系并阻却次给付义务的产生;情势变更规则的第一次效力赋予当事人中止履行抗辩权及调整原给付关系的请求权,第二次效力则消灭合同原给付关系并产生特殊的补偿请求权。因此,在不可归责于当事人的事件造成合同部分不能履行时,应根据当事人主张来界分适用;而如若双方当事人对适用何种规则存在争议,则应适用不可抗力规则。合同直接目的不能实现时应
若想提高国家安全治理能力以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则需要政治安全理论作支撑。国家政治安全包括主权、制度、政权三个维度。现有研究为主权安全议题构建了完善的分析体系,但对制度和政权安全问题的解释力较弱。同时,现有研究尚未将不安全状态纳入分析范畴。鉴于此,本文通过构建政治安全三维分析框架,探讨不安全状态及其成因,找寻威胁政治安全的诸多因素,并为国家政治安全理论的构建提供新维度。
当前,如何有效激活利用我国传统农区闲置宅基地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一项重要议题.引入新制度供给理论,基于预期成本、预期收益、改革风险和问题匹配度的多案例比较分析表明:以安徽金寨为典型代表的行政调控型治理模式,改革预期收益较高,却并不能解决传统农区绝大多数村庄的宅基地利用粗放低效问题.以湖北宜城为典型代表的产权再造型治理模式,因传统农区土地市场发育有限,加之居住社会保障属性短时间内无法替代且难以剥离,这一模式同样不能解决传统农区绝大多数村庄中的一般性宅基地闲置问题.以江西余江为典型代表的自主治理型治理模式
以往的犯罪空间研究多基于中短期的数据,在较长周期中犯罪空间分布的聚集性、热点稳定性和转移性是否依然成立亟待验证.在城市犯罪学框架下,针对同一研究区、同种犯罪类型进行分组对照实验,以地理信息系统为犯罪制图的工具,对照分析2010—2012年和2017—2019年的犯罪空间分布状况,可以看出犯罪在较长周期中仍然保持聚集性、犯罪热点具有极强的稳定性、犯罪随城市空间结构变化具有一定的转移性,且犯罪转移并未从整体上影响到热点的稳定分布等特性.由此,稳定热点成为犯罪治理的关键,针对稳定热点的治理既应遵循控制犯罪条件的
未来股权简单协议(SAFE)是一种新兴股权众筹形式,由于其能够适应高成长型初创企业的投融资需要而在美国资本市场流行。我国未来可尝试引入SAFE机制作为金融创新手段,但需要注意其内在风险。应采取积极审慎的态度,从股权众筹平台的准入和征信制度、所提供的格式合同文本、投资者的教育机制、信息披露要求等方面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必要的监管,以严格控制其风险,尽量减少其负面影响,使其既有助于小微初创企业融资,又不致损害投资者的利益。
监督执纪坚持纪法情理的贯通融合,是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原则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必然选择。“纪法情理”在监督执纪中不是一种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不同位阶动态融合的范式表达。实践中机械化、碎片化、非体系化理解和适用纪法规范,以及情理概念的模糊化和泛化运用,影响纪法情理贯通融合的实现。为此,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执纪要树立积极的纪法情理融合观,以实现依纪依法评价与教育挽救目的的有机衔接。在解释规范时,以“常识、常理、常情”为基础,有效弥合法律精英与社会大众在理解和适用纪法规范上的分歧;在行为评价上,探索纪法处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中心工作,立德树人是高等学校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核心,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堂教学是课程的主渠道、主阵地和主战场,是大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途径,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坚守好课堂教学这一人才培养的主渠道。高校推进“金课”建设落地,要从“教师”与“学生”两个维度进行课堂教学革命,从投入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考核机制四个方面驱动教师,从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文化机制三个方面驱动学生,构建基于双驱动模式的“金课”建设保障机制,激活大学课堂,打
在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全球化视域日臻完善的时代,跨越国家边界的全球性危机始终难以得到根本遏制和消除。因此,应对跨国性问题的哲学思维成为理论探索的主题之一。然而,以所谓“普世性”为根基的世界主义思潮未能发展出符合时代需要的国际共同体理论,反而暴露了其局限性。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整体性的视角克服了世界主义思潮下本质性的还原主义思维方式。人类命运共同体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天下”情怀,对多元文明的尊重体现出中国智慧的包容性。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和世界历史的重要一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出现使共同体的伦理关怀由抽象的个人
纵观西方哲学发展史,有没有哪个流派或哪场运动曾经做出过一种恒久贡献呢?这里的“恒久”指的是它像哲学本身一样持续长存.更严格地说,是否提出了某个论题,关于它人们自始至终都会拥有共识?在审慎界定“哲学论题”和“共识”这两个概念,并在排除一些毫无意义的答案的基础上,本文表明,古希腊人做出了一两个这样的贡献,1890—1960年的分析哲学家做出过一些,此外就再也没有别的了.本文继而表明:(1)分析哲学中的贡献更多是经验性而非哲学性的;(2)那些贡献几乎完全是否定性的.因而,对于上述问题,最基本的简短回答是“没有”
近年来,随着高校内部控制建设的不断推进,合同管理作为内部控制中一个重要环节,其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对维护高校合法权益、降低法律风险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以推动高校各项工作有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