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培华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研究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g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面临着趋同性、模糊化培养模式的问题,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创新。2012年起,西安培华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开始了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建设。本文深入分析了西安培华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创新实验区的建设目标、建设实施条件,并分析了其建设后的成效与作用,进一步提出其持续稳定发挥作用的措施,为电子商务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参考和方向。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人才 创新实验区 电子商务专业
  西安培华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建设目标与内容
  1.总体目标
  立足陕西,面向全国,突出西安培华学院灵活的机制体制优势,以服务陕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通过“行业+企业+专业”的校企共建方式,构建核心课程明确,实践能力突出,素质与能力并举的合理、科学的课程体系,建设教学、科研、行业能力协调发展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和教学团队,建设创新型电子商务专业实验与实践体系,探索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将电子商务专业建成具有突出的民办学院办学特色与人才培养特色,社会信誉度较高,能够主动适应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能在省内同类民办高校起到引领、带动和示范作用的龙头专业。
  2.建设内容与建设方案
  ⑴构建电子商务专业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就业为导向,以人才市场需求为指导,明确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基本能力、专业素质与专业能力,在此基础上调整电子商务专业的方向和人才培养方案的架构。
  ⑵构建素质与能力并举的课程体系,推进教学资源的建设
  结合西安培华学院学生的情况以及学科优势等因素,将与合作企业共同设计以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为基本出发点的,能够突出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
  ⑶建设教学、科研、行业能力协调发展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和教学团队
  做好人才引进工作,优化人才结构。通过引进人才优化人才结构,力争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引进有较强科研能力的教学研究型人才,引进具有较强实验组织和管理能力的人才,把校外专家和行业翘楚以兼职教师的形式引入到教学活动和专业建设之中,使专业特色建设紧密依托行业实践。
  ⑷建立递进式不间断的、层次化的电子商务人才创新实践体系
  电子商务人才创新实践体系建设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将电子商务人才实践体系建设作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突破口,整体优化,统筹布局。
  ⑸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
  西安培华学院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从两条线开展教学方法的改革,一是通过系列教学研究活动带动教学方法的改革,二是通过教学方法定期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⑹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管理制度建设
  在现有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建设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管理及考核制度。建全校级、院级、系级(到专业)三级教学管理体系,完善电子商务教学管理制度,尤其是完善系级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基层教学管理。
  西安培华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创新实验区的保障条件
  1.成立建设组,推进项目建设有序进行
  以电子商务专业所在的二级学院为主体成立了电子商务应用技术型人才创新实验区建设组,专门负责实验区建设和运行,定期举办项目“推进会”,定期向主管领导汇报项目所取得的实质性进展与成效。
  2.实施有效的项目管理,确保创新实验区建设按进度开展工作
  学校出台了包括《创新实验区项目建设日常管理条例》《创新实验区项目经费管理实施措施》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保障了建设项目的进程和质量。
  3.重视经验借鉴,加强对创新实验区建设的指导
  学校重视借鉴外部经验,校领导多次带队参加教育部等部门组织的专业综合改革项目的相关会议,带队赴省内外其他高校,学习他们的专业综合改革建设经验。
  4.做好研究经费保障工作,保障项目有效开展
  学校按照有关政策对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给予专项经费资助。资助政策包括提供专项建设经费和赋予项目负责人在一定范围内的人、财、物自主权。
  西安培华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的成效
  1.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方面取得的成效
  ⑴差异化的人才培养定位
  定位我校的电子商务人才是适用于企业操作层的商务与营销、移动商务应用与管理的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以“电子”为工具,重在网上商务应用能力的培养,坚持计算机技术适用,注重对学生的现代商务与营销综合应用能力、网上贸易能力、网络营销能力、移动商务管理与应用能力的培养。
  ⑵与定位契合的培华特色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
  以就业为导向,逐步探索出了一条主动适应行业发展需求,具有培华特色的、差异化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五业贯通”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即在“素质为先、能力为本、就业导向”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围绕“技术与商务有机融合”、“人文素质与专业素质并重”等特色,以“学业、产业、职业、就业、创业——五业贯通”为主线,以培华特色的“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和“校内校外融合的创新实践体系”为基础,明确了培华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与相适应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形成了具有培华特色的“五业贯通”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师资队伍和教学团队建设成效
  ⑴师资队伍进一步优化
  在创新实验区建设期间,电子商务专业教师18名,其中,专任教师14名,企业兼职教师1名,外聘专业教师3名。其中具有“双师”资格的教师7名。教授2名,副教授4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名,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6名。进一步优化了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团队,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支教学、科研、行业能力协调发展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⑵骨干教师队伍培养效果明显
  在创新实验区的支持下,我专业选派电子商务骨干教师深入电商企业,参与岗位工作;派出5人次的专业教师参加教育部、信息产业部、行业举行的教师培训活动,学习教学改革经验,开展学术交流等。
  ⑶青年教师的“传帮带”收效大
  我们以课程群为小组,由老教师领导小组中的青年教师研究教学大纲,组织教学研究,开展课程建设,监督教学质量,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提升教学能力。
  3.课程改革与教学资源建设成效
  ⑴建立了“四位一体”的培华特色课程群课程体系
  构建了“经济管理——电子商务技术——商务与营销——电子商务物流”四个课程群组成的一体化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系既可以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经济管理背景,又具备电子商务技术与电子商务应用的能力。
  ⑵构建了“三层平台”的理论课程体系
  以“三层平台”来体现电子商务理论课程安排。第一层平台为基础教育平台,为学生掌握经济管理的基本知识打下学科基础。第二层平台为专业教育平台,建立学生的专业基础,训练学生的基本专业操作与专业应用能力。第三个平台为专业方向平台,进一步提升专业方向上的知识和专业应用能力,为未来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基础。
  ⑶建设了基于网络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共享平台
  在“四位一体”课程群中,我们选择了凸显电子商务专业特征的电子商务技术课程群、商务与营销课程群,开发建设了基于网络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平台。
  4.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成效
  ⑴理论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
  根据电子商务理论课程特点,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已经形成了任务驱动、案例讲授、课堂讨论、自主学习等多种多样的、灵活的、适应课程特点的教学方式方法。
  ⑵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
  电子商务专业利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平台,积极推进网络教学,有效整合企业、行业、课程资源,形成了“校企一体、产学互动、能力为本”的开放网络教学特色,我们正在将电子商务专业核心主干课程上线,逐步完善本专业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
  5.实践教学环节建设成效
  ⑴校内实践创新体系
  “五业贯通”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校内实践创新体系包括三层次的、不间断的、递进的实验教学体系、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第二课程等内容。
  ①三层次的校内实验体系。第一层次的实验教学支持课程实验的开设,目的是提升理论教学的效果与效率。第二层次的实验教学支持独立实验课程的开设,系统训练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和专业应用技能。第三层次的实验教学支持综合性实验及创新性实验的开设,教学目标是训练学生专业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②专业实习与毕业论文。专业实习活动主要通过三模块来实现,第一模块是社会实践活动,即学生通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第二个模块是专业实践,主要通过实习基地的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两种方式使学生接触实际岗位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提升其电子商务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第三个模块是毕业实习,为其毕业论文写作打下实践的基础,同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整合,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作好由学生到职员角色的转化准备。
  ③第二课程。电子商务专业的第二课堂建设注重系统性、有序性和持续性,特色第二课堂活动主要有大赛系列活动、系列学术活动,通过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和提升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
  ⑵校外创新实践体系
  ①线上创新实践平台。电子商务实验区的建设期间,我们将让更多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能够低成本地参与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来,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以较低成本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实践机会。
  线上创新实践平台以真实的企业实际项目为基础,利用互联网技术及项目任务模式,提供从项目的提出、需求分析等到后期的执行等支撑项目化教学的全过程性资料。
  ②校外实习基地与产学研基地的建设。通过校企共建课程、企业家进校等方式,探索校企深度融合新路径。
  6.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成果
  ⑴三级教学管理机构
  三级教学管理机构自上到下为西安培华学院教学督导部门(教务处、督导办)、西安培华学院商学院教学指导部门(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科)、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质量管理小组,形成校、院、专业三级机构监督管理全覆盖的体系。
  ⑵教学环节全覆盖的管理制度
  围绕教学运行、教师备课、授课、学生实习、毕业论文等教学工作要点,形成包含运行管理、业务管理、质量管理、监控管理的全面覆盖教学环节的管理制度。这些管理制度的建设和运行,形成了“学校——学院——专业”三级均覆盖主要教学环节管理的新体系。
  7.已经形成了电子商务专业特色
  ⑴定位准确、方向明确,“五业贯通”的人才培养特色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学业、职业、产业、就业、创业——五业贯通”为主线,探索培华特色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认真分析电子商务专业的学业内涵、职业要求、产业需求、就业技能和创业素质,并将其贯彻到专业的课程体系与实践体系设计、教学与科研等各个方面。
  ⑵校内校外融合、层次递进的创新实践体系特色
  在校内创新实践体系的实验室建设中,我们不以实现软件采购和硬件采购为目的,而是邀请企业参与实验项目的设计,对软件进行适合培华特色的二次开发,最后形成特色明显的、具有层次性、递进性的实验体系,这一体系能够支持课程实验、独立实验和创新实验、综合性实验的三个层次的实验。
  ⑶校企深度融合特色
  在项目的建设中,我们紧密联系合作企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的建设、实践体系的建设等方面与企业展开合作,并在课程体系建设、实践体系建设等方面与企业开展深度的合作活动。
  西安培华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持续性措施
  1.不断完善“五业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定位与培养模式应以社会的需求为基础,以社会需求变化为导向。认真设计并及时根据需求进行调整和深入研究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等,开展教学改革,及时总结经验,将“五业贯通”的各个环节工作做得更扎实。
  2.以数字化建设为入口,进一步完善与推进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在建设期内,我们开展网络化的、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建设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为电子商务专业建立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库提供了建设基础。电子商务是一个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与应用结合紧密的专业,教学内容需不断地根据产业发展的需求进行调整,信息化的资源更新决定了教学资源库建设将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对相关的课件、教案、题库、视频等多种数字化的教学资源进行不断更新。
  3.强化现有的产学研成果,坚持产学研教学常态化
  产学研教学的难点之一应是高校与企业之间缺少长效运行机制。在项目的支持下,我们与企业开展了多方面的产学研工作,在校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上都有所突破,我们还需要总结经验,强化现有的产学研成果,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在稳定合作的基础上,推进产学研工作的深入展开,坚持产学研教学的常态化。
  参考文献:
  [1]王平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的思考》,《中国大学教学》2014年第1期,第34-37页。
  [2]周华丽、鲍泓:《“知识生产模式Ⅱ”视角下的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以国家级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例》,《中国高教研究》2015年第3期,第78-81页。
  [3]张晓敏、钟铭佑:《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建设与实践——广西师范大学法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系列成果之十》,《高教论坛》2014年第1期,第29-31页。
  [4]王艳、胡宏力:《电子商务专业综合改革与建设实践探索》,《技术与市场》2012年第12期,第160-161页。
  作者单位:西安培华学院 陕西西安
其他文献
赫尔曼·黑塞说过:“在世上,最让人畏惧的恰恰是通向自己的道路。”人类的畏惧多源于失去。失去?通向自我难道不等同于对自我的获得?遗憾的是,认清自我之所以艰难至此,恰恰是因为失去。  如果一个人是一朵花,那么每一瓣鲜妍的背后都隐藏着另一重身份——乖娃、孝女、贤妻、良母……热热闹闹地簇拥着,旧的一瓣尚未萎谢,新的便钻到最外层,要让全世界看见;而每一阵浮动的香都是后天的附加——成绩、学位、年薪、名气……勾
“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转动。”  央视把《感动中国》节目称作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这个说法一点不为过。从老科学家到新村官,从医生到舰载机驾驶员,从老师到中国女排,无时无刻不在传递出一个信息:人想要有追求,就一定要有胸怀。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老态龙钟的陆游,即使躺在病床上了,还一心想着为国戍边。孙家栋何不如是?他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  大国工匠支撑国家安全
本文作者结合工作经验,对建筑施工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着重提出几个要点,包括安全管理、理念创新、后期施工等,旨在供相关管理人员参考并指正。
1989年,南京博物院举办了“长江下游五千年文明”展,它以数千件出土文物为基础,将社会文化史与物质文明相结合,涉及长江下游苏、皖、沪等省市及浙、赣部分地区,展现了长江下游地区
  本文分析了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博物馆建设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并从法律和技术的角度提出了解决方案.
1950年,19岁的杨之光从上海考进了北京的中央美术学院,他的素描成绩很好,每次考试都得满分。院长徐悲鸿非常赏识他,经常对他进行指导。一次素描课,徐悲鸿来到教室,看同学们画的人体
早上6:50,我一如平常地出现在离家约300米的公交车站,等待着不那么准时的900路公交车能准时地送我到学校.
晨练指数预报属于大城市微气象环境预报.针对当前晨练气象指数预报模式时效和精度差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晨练指数实时播报系统.系统分为无线传感器网络节
阐述小波神经网络模型法的基本原理与程序实施步骤,探讨了斜拉桥施工监测数据与小波网络间的联系,建立了基于小波网络的斜拉桥施工控制预测模型.以工程实例为背景,对武汉天兴
针对水泥混凝土道面浅层破坏严重的现象,目前主要对修复材料方面进行研究,施工工艺研究较少,然而修复时其结构整体性不良、粘结性差,从而造成修复后路面耐久性差、使用寿命短,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