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8 粘附分子可作为自身免疫病治疗的靶子

来源 :国际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ndam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粘附分子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了解细胞内粘附的复杂机理可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理有进一步的认识并提出新的治疗对策。本文就粘附分子在炎症部位细胞聚集、经内皮的迁移及迁移机理加以阐述,并对免疫性疾病治疗中粘附分子的作用加以综述,提出了粘附分子可作为自身免疫疾病治疗靶子的新观点。

其他文献
人群免疫毒理学系研究外界因素(化学性、物理性和生物性)对人体免疫系统的不良影响及其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是免疫毒理学的分支学科。国外研究发现外界因素可以对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导致人体产生毒理学改变并且影响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外界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
IL-6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它的多能性是由IL-6受体介导的。IL-6刺激靶细胞后可通过其受体活化胞内的一系列信号蛋白分子从而实现IL-6反应基因的诱导表达。IL-6胞内信号转导途径主要有两条:Ras途径和Jak/STAT途径。Jak/STAT途径是近年来IL-6信号转导研究的热点。本文将以Jak/STAT途径为重点,阐述参与IL-6信号转递功能的信号蛋白分子及其作用机制。
人的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 HLA)是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有关HLA的研究涉及到遗传学,免疫学和医学。其中HLA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联是非常重要且引人注目的领域。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这一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T淋巴细胞抗原表位,就是抗原蛋白中经抗原提呈细胞处理由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分子提呈给T淋巴细胞受体的多肽片断。确定T淋巴细胞抗原表位,对于研究细胞免疫的机理、过程,对于研制针对病毒的亚单位多肽及基因疫苗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对MHC分子构象的阐明,APC细胞提呈抗原过程的逐步了解及试验资料的积累,有可能对T淋巴细胞抗原表位进行初步预测。
近年发现,血管活性肠肽不仅对局部粘膜中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活化及其在局部粘膜中的定位有一定调节作用,而且对免疫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以及合成免疫球蛋白也有一定的促进或抑制作用。本文就血管活性肠肽在体内的分布以及对免疫系统的调节及机制作如下综述。
蛋白激酶C(PKC)是一个由多种具有不同生物特性的同功酶组成的蛋白质家族。淋巴细胞中至少有11种PKC同功酶分布。PKC参与调节淋巴细胞的活化、凋亡、细胞毒效应、迁移等多种生理功能,并且可能与某些淋巴细胞免疫缺陷性疾病有关。
近年,国内外广泛开展了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免疫(又称DNA免疫或核酸免疫)的实验研究。本文就最近几年此方面的一些进展,尤其是抗原基因的选择、质粒载体的构成元件、实验动物的差异等对HBV DNA疫苗的影响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最后对可增强其免疫效果的一些措施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相信不久的将来,此方面的研究将获更大的进步。
Fas系统介导的肝细胞凋亡是由肝细胞表面Fas与其配体结合而启动的。不同肝脏疾病的病理损伤过程因肝细胞凋亡而不同。肝细胞感染肝炎病毒后,Fas表达水平增高,通过CTL活化Fas系统清除靶细胞,清除的速度和程度与肝脏病理损伤程度及临床表现密切相关。Fas系统介导的凋亡也是导致酒精性肝病免疫病理损伤的重要机制,不同于病毒性肝炎的是酒精性肝病的凋亡过程不依赖于CTL的激活。可溶性Fas可能具有阻断Fas
C5b-9复合物是补体活化后的攻膜单位。全溶量C5b-9复合物能够导致肾小球细胞的溶破坏死,而亚溶量的C5b-9复合物致肾小球细胞的损伤则主要通过其促进一些生物活性介质包括细胞因子的释放。在某些肾小球炎症中,其组织损伤的程度往往与C5b-9复合物形成的数量有一定的关系。
下丘脑垂体通过各自相应的轴所释放产生的神经内分泌激素,通过与免疫细胞表面相应的受体结合而影响机体免疫功能。近年来研究认为,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与神经内分泌激素失调存在一定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