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东西会改变皮肤的颜色吗

来源 :奇闻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hf10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些说法有什么道理吗?如果确实是这样的话,有没有其他的化学物质,会对我们的皮肤产生类似的效果?
  答案是肯定的。
  橙色的皮肤
  一个广为流传的例子是,某人在吃了大量的胡萝卜后,皮肤会变成橙色或黄色。因为胡萝卜中含有一种被称为“胡萝卜素”的生物化学物质(或者色素)。
  纯胡萝卜素的颜色是深橙色的,它溶于油而不溶于水。如果它被人体内的脂肪储存起来,就有可能把人的皮肤变成橙色或黄色。
  如果你想通过吃胡萝卜来刻意改变自己的肤色,这确实是可以实现的,但效果并不理想,因为你的皮肤就像是患了黄疸症的人的皮肤一样,用科学术语来说,这是“胡萝卜素血症”或“皮橙色病”。
  胡萝卜素血症是由于胡萝卜素在皮肤中的沉积造成的,所以,在血液流动较慢的地方,会首先出现皮肤变黄的状况,最常见的就是手掌和脚掌。随着胡萝卜素的逐渐增多,其他部位的皮肤也会逐渐变黄,最终有可能全身变黄。如果症状严重,胡萝卜素血症可能有致命的危险,但这种情况非常罕见,该症导致的最新病死案例出现在1972年。
  其实不光我们熟知的胡萝卜、橘子等,只要是含胡萝卜素或者类胡萝卜素成分多的水果,都有可能会引发食用者患胡萝卜素血症。在西非,胡萝卜素血症是地方病,因为当地人经常食用富含类胡萝卜素的棕榈油。
  西红柿含有大量的番茄红素,番茄红素是类胡萝卜素的惰性同分异构体,它的新陈代谢过程也类似于胡萝卜素,其色素沉着要比胡萝卜素血症颜色深,偏重于橘黄而非黄色。
  蓝精灵出现了吗
  2013年,美国62岁的男子保罗·卡拉逊因自己的肤色而名声大噪——他的皮肤是蓝色的。
  其实,卡拉逊原本与一般人一样,拥有正常的肤色,但在十几年前,为了治疗脸上的炎症,他开始服用一种号称有杀菌及抗菌效果的“药物”,还将这种“药物”直接涂抹于脸部。这么多年下来,“药物”产生的副作用让他的肤色变为蓝色。
  由于肤色变蓝,其长相又酷似《蓝精灵》里的蓝爸爸,卡拉逊因此获得了“蓝爸爸”的称号。
  导致卡拉逊变成蓝精灵的“药物”叫作“胶体银”,也被称作“纳米银”,能释放出银离子。银是一种重金属,微量的银离子能够使细菌的酶蛋白失活变性,从而起到杀菌作用。现代医疗中,有防治新生儿眼炎的硝酸银滴眼液,有用于烧伤创面消毒的硝酸银软膏等含银药物。
  由于胶体银中的纳米银粒子具有很大的表面积,只需要很少量的纳米银粒子,就能长期维持局部的低浓度银离子存在,因此,在衣物抗菌、器具表面抗菌方面,胶体银有显著的作用。美国一度兴起了使用胶体银的热潮,那时很多广告将它描述为“灵丹妙药”。
  卡拉逊就是在这些广告的影响下,长期在脸部涂抹胶体银的。久而久之,他的脸部皮肤吸收大量银离子,在光化学作用下,银离子在皮肤中变为金属银颗粒和硫化银颗粒并沉积下来,从而使皮肤变蓝,这种现象被称为“银质沉着症”。
  由于银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这些黑色小颗粒一旦沉积,就几乎不会消失。这虽不会严重损害人体健康,但卡拉逊再也找不回正常的肤色了。因此,皮肤变蓝后,他就不再喜欢出门了。
  其实,胶体银的医疗作用从来没有被科学证明,卡拉逊长期涂抹的胶体银虽然对人体无害,却也没什么用处。
  谁变成了红色人
  在另一个案例中,有一个人的肤色变成了红色,原因是他在一天内饮用了8升饮料,这种饮料叫作Ruby-Red Squirt。因为这个人对溴极其敏感,而恰巧在Ruby-Red Squirt所使用的植物油中,就含有微量的溴。所以很不幸,他的皮肤变成鲜艳的红色,这种症状被称为“溴疹”。
  还有一个类似但情况更严重的案例,有个人在喝了2升~4升的饮料(含有溴化植物油,但属于正常含量)后,不但皮肤变成了红色,还出现了震颤、极度疲劳、记忆力丧失、头痛、肌肉的协调下降和右眼皮下垂等症状。
  医生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才找出病因。不过这个病人当时就已经丧失了走路的能力。而若要清除掉体内的溴,就必须进行血液透析。
其他文献
斯普利特是克罗地亚的第二大城市,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在一条不起眼的街道上,有一座普通的小楼,白色的墙体,昏黄的灯光,外加一个不太引人注意的招牌,这就是青蛙博物馆的所在地。这里共有21个展覽箱、507只青蛙模型。熙熙攘攘的游客,彰显了民众对它的热爱。  在一般人的观念中,动物标本就是还原其生活的场景,与动物园并无本质的区别。青蛙博物馆并没有按常理出牌,而是换了一种思路,用死青蛙完美地搭建了人类的生
第15届FIRST青年电影展结束一段时间了,关于它的讨论依然在发酵中。在翻阅征片报道的过程中,我很惊讶地发现参赛的作者中“90后”已经占到了六成,这意味着一个全新的世代渐渐成为中国电影创作的中坚力量。  在普遍的期待里,这群与中国经济腾飞一起成长,经受全球化与网络文化洗礼的青年导演应该带来令人耳目一新的影像表达。但就在电影展结束后不久,一篇以“关注自己、逃避现实、放弃思考”为题目的文章就在社交媒体
图/广州公共文化观察室提供  廖英记得,红专厂创意园(以下简称红专厂)各大艺术馆门口的人群是从2014年开始减少的。2009年红专厂建成起,她就在大石馆当清洁工,隔壁是RMCA当代艺术馆,墙上隔一段时间会贴一张她不认识的艺术家海报。2014年以前,每到周末,年轻人三三两两有说有笑,展馆门口排得老长。和人群一起减少的是她的年终奖,以前能拿三四千,现在已经没了。  十年间,她至少听过周围三次频繁讨论“
图/本刊记者 梁辰  从一场热浪中醒来,热依扎收拾行囊。  出发去宁夏一带拍摄地的时候,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7月底,沙漠地区更是燥热难耐,温差极大,伴有不定时的特大风沙。《山海情》剧组在沙漠中搭景,力图还原上世纪90年代初涌泉村的全貌。  热依扎记得当时大风扑面而来,脸上的七孔基本被沙子填满,尽管闭着嘴,过一会儿嘴里还是咯吱咯吱地响。每天拍完戏回到房间想抱孩子,都需要先去洗澡,因为浑身是土。时间
1986年,喀麦隆的尼欧斯湖地区发生了特大惨剧,最终统计出的死亡人数竟有1800多人。令人奇怪的是,有不少村庄里的人畜被斩尽杀绝,却不见任何惊慌的迹象。人们要么是在睡梦中死去,要么是直接倒地。很显然,这些受害的人畜都是因窒息而丢命的。  救援人员赶到现场后,杀手已不见踪迹,却留下了大量线索。目击者说,事发时他们见到有白雾在飘,但那白雾不往空中跑,却大多落向地面。还有人说,听见一声巨响后,他跑到了屋
炎炎夏日,踢完一场球赛,每个队员都汗如雨下。如果这个时候,能得到大树的荫凉,那一定是件美事。不过,你知道吗,我们之所以能在大树下享受荫凉,也是因为大树在出汗降温呢。  每时每刻都在出汗  我们都知道,人体要保持相对稳定的温度,一旦温度上升,大脑就会发出赶紧出汗的指令,这时所有汗腺就开始工作,汗水就从毛孔里冒了出来。大树出汗,通常是从叶片的气孔里冒出来的,不过,大树出汗可不是为了降低体温,而是为了运
你是否曾在开会或者听讲座时常常感到昏昏欲睡?其实这是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惹的祸,它在我们周围的空气中无处不在,室内也不例外。由于人类会呼出二氧化碳,我們所处封闭空间内这种气体的浓度往往比室外要高得多。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專门委员会估计,如果我们不努力减少排放,到2100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可能会达到1000ppm—换句话说,室外会变得像办公室里一样闷,室内浓度则会达到不宜居住的水平。
夜深人静,当迪翁·麦克格雷戈睡着后,他会说梦话,话语中清楚地描述了很多事物,他的室友用录音带将他的梦中故事记录下来,让我们看一下他的梦话会给我们讲述什么奇怪的故事。  “当那条鳄鱼从埃德温娜的腿边突然冒出来的时候,你知道埃德温娜没有哭吗?她甚至没有被吓得大喊大叫,她反而被鳄鱼迷住了,细细观察鳄鱼。可是她的妈妈昏了过去,她的爸爸也吓昏过去了,周围一半的服务员也昏倒了。埃德温娜就站在那里,看着鳄鱼啃咬
在古典诗歌当中,“故人”是一个美妙的词。这个词的意思很宽泛,既可以指老友,又可以指情人——尤其是与“新人”这个词对举时,故人往往特指老情人。  历来关于“故人”的好诗,真是多如牛毛。唐人李益的《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就是其中的声名显赫者:“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诗里的第二联,可以说是传诵千古的名句了。  我曾与一些初学写
【德】《 明镜》5月2日  对德国人而言,夏季度假是神圣的,即使在2008年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期,德国人也从未放弃度假。而今年可能要取消度假,或者至少以荒谬的方式受到限制。欧盟已经关闭了大门,欧盟内部和外部的边界大规模关闭。德国外交部3月17日发布的全球旅行警告暂时生效至6月14日。意大利和西班牙经济的13%、希腊经济的30%都依赖于旅游业,这些国家过去都是德国人钟爱的旅行地,而现在的海滩却空空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