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的策略探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6337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的教学重点从知识的教授转变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目的是让学生实现全方面发展。生物学科与生命、生物有关,所以教育部门提出了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的要求。但是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生命观念理解得不够深刻,所以没办法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对此,文章从概述、方法两个方面入手,阐述了高中生物教学中养成学生生命观念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生命观念;养成方法
  生命观念,在高中生物核心素养中是一项重要内容,属于对教学目标的延伸、拓展。教师通过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可以让学生成长为多方面发展的人才,可以让学生感受生命、了解生命、升华生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教材中的生命观念素材挖掘出来,要将知识的教授模式进行创新,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进行知识的教授。
  一、 生命观念概述
  (一)生命观念的内涵
  生命观念的内涵是这样的:对生物的生命行迹及相关的特征进行观测,根据观测结果进行阐述。生命观念并不能灌输,只能通过实践证明,而且生命观念属于认知。在生命观念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对物种的多元化有一定的了解,可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生态观,可以基于此对生命活动的法则进行探索,可以有效地处理现实问题。简单来说,生命观念就是學生通过学习生物学知识,对生命有了正确的认知,并基于科学评定,通过良好的态度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二)普高生命观念内容
  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普高生命观念包括四个部分,即:结构与功能观、物质与能量观、稳态与平衡观、进化与适应观。
  1. 结构与功能观
  结构与功能观的含义有两种,一是指结构可以决定功能,简单来说就是不同的结构有着相应的性能;二是所有的性能都需要依托于结构。在生物学知识的探索中进行结构与功能观的渗透可以让学生形成正确对待生物行为的认知。例如在学习突触的结构的时候,学生通过学习对兴奋有了一定的了解,即兴奋在神经细胞中是单向传递的。突触前膜、神经递质中分布着突触小泡,而且突触小泡只存在于这些地方。一般情况下,前膜会将突触小泡传递到间隙间,然后在后膜发生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结构与功能观进行渗透,可以让学生初步对生命活动有一个简单理解,并且产生探究的兴趣,从而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对结构基础有一定的了解,还可以对相关的功能进行分析,从而将生命体中的因果关系掌握。
  2. 物质与能量观
  生命系统隶属于物质,也就是说,一个生物的生命是依托于物质的,只有物质输送、转变才能使这个生物正常的生活。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变为了化学能,储存在了自己的身体中,食草动物通过转化植物中的化学能进行能力供给,食肉动物通过捕杀食草动物获得能力。在这样的流程中,物质和能力观是体现于这些方面的:通过物质氧化分解,细胞在气体交换的过程中实现了能量转化。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物质与能量观的渗透,可以让学生掌握个体呼吸需要的物质与能量的转变,可以让学生掌握血液循环时需要的物质与能量的转化,可以让学生掌握生长活动中需要的物质与能力的转化。此外,还可以让学生明白:物质与能量的转化是需要遵循物质守恒定理的,两者是具有可转化性的。这样一来,就可以让学生将论证观点利用起来,正确地看待生命,并且将生命价值挖掘出来。
  3. 稳态与平衡观
  生命系统的内部经常会发生物质变动、能量转移情况,但是一般生物系统的内部会保持平稳形态。而生物内部的稳态与平衡可以借助生命体的调节机制落实。以动物来说,想要构建起动物体内的稳态平衡环境,可以借助动物体内的各类器官、系统地互相配合实现。
  例如,人体经常会出现血糖太高或太低的情况,为了维持人体的正常生活,神经系统和相关的激素会发挥出效用,把血糖尽可能维持在正常的范围内。如果是植物的话,会将多种激素利用起来,通过分工合作使自身快速成长。通过这些现象,可以看出:稳态与平衡的生态系统要通过各个部分的协调、合作。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稳态与平衡观,可以让学生对稳态平衡观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可以让学生明白稳态与平衡观是借助不同部分的协作才能达成的。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生物学知识探究的时候,要考虑到集体、局部辩证统一关系,要发挥出引导作用,让学生对生命有正确的理解。
  4. 进化与适应观
  历史的变迁明确表现了:生命具有适应性。在生物学中的学名叫作进化与适应观。不过,进化与适应观的含义也有两种,一是生物使用环境的一种表现,二是个体适应条件的表现形式是多样化的。就拿乳糖来说,乳糖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会发生一些变化。
  什么是乳糖呢?简单来说就是哺乳动物乳汁中蕴含着的双糖,乳糖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借助特殊酶进行分化,从而为人体能摄取提供保障。年龄较小的哺乳动物的乳糖酶一般是存在于肠管内的,大部分成人的乳糖酶活性并不是很高,所以在喝乳制品的时候会发生泻肚现象、乳糖不耐受现象。但是在欧洲国家将山羊、奶牛进行驯化后,成年人可以长期喝奶制品了,长此以往,人类的乳糖耐受程度也增强了。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进化与适应观的渗透可以让学生对个体行迹根源有一个深入了解,可以让学生明白物种的多元化,可以让学生掌握优胜劣汰的准则,可以让学生加深对生命的了解,建立起完善的生命认知。
  二、 高中生物生命观念的培养策略
  (一)让学生进行探究
  1. 进行生物实验教学
  生物学科并不是只有理论知识教学,还有实验教学。新课标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要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生物实验教学可以做到这一点。此外,通过生物实验,学生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学生的动手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可以得到培养,生命观念可以得到培养。因此,教师要重视生物实验教学的开展。   例如在教学“细胞膜”的时候,教师要知道,想要对学生的生命观念进行培养,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学生亲自经历一下探究知识的过程,让学生亲眼看到生物实验现象,从而对生物知识有准确的认知,并对知识进行总结。就细胞膜的相关知识而言,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实验——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这一实验简单来说就是让学生将一个玉米煮熟,然后对煮熟的玉米的染色体进行观察,随后,对未煮过的玉米的染色体进行观察,通过对比两者得出活细胞具有吸收物质的选择性的结论。这个实验的操作并不是很难,通常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看到实验现象,所以非常适合让学生操作。在这样的实验教学中,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了强化,而且快速进入了学习状态,了解到了生命的意义不说,还树立起来正确的生命观念了。
  2. 开展游戏活动
  劳逸结合是最佳的教学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游戏活动。一来可以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二来可以让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愿意在课堂教学中认真听讲、积极互动。鉴于高中阶段的生物知识较为抽象,而且有不少微观知识,所以教师想要让学生快速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就可以将游戏教学法利用起来,通过知识与游戏相结合的方式,将学生的学习难度降低,并且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蛋白质形成过程”的时候,教师可以这么说:“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你们每个人都是氨基酸,教师说几钛你们就要自行组合,并且以拉手这种方式示意。此外,还需要结合所学知识演示一些生物现象。”由于学生对游戏没有抵抗力的,所以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会深入地进行思考。比如,教师说了二肽,两个学生就会把手拉在一起,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演示脱水缩合。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不仅可以了解二肽的形成过程,还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肽键数与脱下的水分子数是相等的。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对蛋白质的形成过程有深入的理解,可以了解到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同时,学生可以形成生命观念。
  (二)将教学资源丰富化
  1. 利用生物科学史
  生物知识是由生物学家通过不断的实验、探究总结出来的,这并不只是生物学的理论知识,更是生物学家们智慧的结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入生物科学史可以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理论知识是怎么形成,怎么演变的。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生物新课程教材而言,有较多的有关于生命科学史的内容,所以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可以将这些内容利用起来,将生命科学的发展过程呈现在学生面前,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构建起完善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正确的生命观念,让学生养成积极探索、大胆质疑的态度。
  例如在教学“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有关于达尔文发现加拉帕戈斯群岛13种地雀的相关资料。为了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教师可以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之后,教师可以将这些材料呈现在学生面前,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说一说加拉帕戈斯群岛是怎么形成13种地雀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分析、理解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生物的地理隔离、生殖隔离等知识,要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成为主体,而且对知识进行思考、探究,所以学生可以构建起来完善的知识体系,可以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
  2. 开展研究性学习
  生物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有关,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研究性学习,通过提供相应的机会让学生进行实践。不过,想要对学生的生命观念进行培养,教师在确定研究课题的时候要紧紧贴合教学内容,要与相应地区的生态环境特点相符,此外,教师要借助环保、生态意识等方面将生命观念体现出来。
  教师可以让学生研究生活中的问题,如开展“对某社区生态特点对策研究”的活动,教师可以将当前的生物科技发展热门话题利用起来,设定成有效的课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在这样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可以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锻炼,可以让学生的视野得到开阔,可以让学生的知识面变得更加丰富,可以增强学生的生命认知,可以让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得到培养。不过,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发挥出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要让学生明白自己担任着怎样的任务,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研究课题的方法、原理,从而为学生今后进行科学探索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对演绎手段进行优化
  1. 创设出生活化教学情境
  生活化情境的有效创设可以让学生发现生活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可以让学生形成学以致用的意识。此外,因为生活化教学情境可以调动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所以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例如在教学“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时候,教师要知道,这部分知识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只是对知识进行教授,很有可能使学生学到死知识,导致课堂教学目标没办法达成。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创设出生活化情境。具体来讲,教师可以从日常饮食入手,创设出有效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即:小红的午饭是红烧牛肉和炒菠菜,众所周知,牛是食草动物,请问这个情境中的食物链是什么?在学生将食物链画出来后,教师可以发挥出引导作用,让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怎么通过食物链对能量流失过程进行分析?
  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基于生活情境将食物链挖掘出来,将能量流动情况分析出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生物知识的实用性体现出来,让学生形成相应的生命观念。
  2. 利用思维导图
  高中阶段的生物教学的目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建构能力的培养与自我生成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教师不能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长时间的实践中教师发现,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的教授,可以通过图形、关键字将学生组织在一起,让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调动起来,可以加深对复杂概念的理解、掌握,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稳态与环境”的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思维导图利用起来。具体来讲,教师可以将四个关联词语呈现在学生面前,即: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随后,教师可以发挥出引导作用,让学生想一想这些词语之间的关系,在归纳好关系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四个方面进行探究,站在稳态、调节两个纬度进行知识拓展。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得到锻炼,可以将知识之间的联系理清楚,可以将生态环境的稳态本质掌握,可以形成相应的生命观念。
  综上所述,生命观念的养成是生物教学目标,是学生多方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上述提供了几种简单有效的方法:进行生物实验教学、开展游戏活动、利用生物科学史、开展研究性学习、创设出生活化教学情境、利用思维导图,教师可以将其运用于实际教学中。只有這样,才能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世界观,才能让学生认识到生命是多么可贵,才能让学生明白生命是值得敬畏的,才能让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观念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才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江兆洪,马晓梅.高中生物教学中培育学生生命观念的策略探析[J].高考,2019(28).
  [2]王晓娜.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的实践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20.
  [3]李彦鹏.浅析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0).
  [4]黄悦男.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生命观念培养策略的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20.
  [5]耿凤娟.高中生物教学中生命观念培育的实践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9.
  作者简介:
  黄长凤,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南平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深度学习是现代科技背景下提出来的高层次的学习方式,区别于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深度学习的过程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鼓励学生关注知识点的意义和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包括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文章从课前、课堂和课后三个过程依次提出一些教学策略,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用情景式创设、启发式提问、合作式学习和外显式思维这些方式有侧重点
摘 要:数学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在其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文章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先对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意义进行阐述,之后对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原则予以分析,最后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运算能力;兴趣;培养  一、 引言  运算能力是指学生运用思维进行计算的学习行为,是数学知识体系中最为基础的内容。在小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为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因此,现阶段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科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是广大数学教师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渗透数学思想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接着分析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策略,以供相
摘 要:当下,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理念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从教师机械的教和学生被动地学逐步过渡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目的。教师也从单向思维输出者变成了学生学习路上的引路人,师生互动,共同成长。合作化学习理论也在近些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自主探究性与学生主动性在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中显得尤为重要。文章提出几点利用合作化学习在初中数学核心素养渗透教学的见解和策略,希望能为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的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下,高中数学教学活动要坚持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个人素养和能力的培养。因此,高中数学教学也要加强对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力度,创设多元化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文章主要针对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情境教学的主要策略进行探究,希望能够为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参
摘 要: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学生的主体入手,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学习兴趣,还使学生在认知理解的过程中形成独特的思维架构,这对学生的素质发展会产生积极作用。生本理念,以学生为教育本质,将其引入到初中英语课堂之中,可以有效改善现阶段学生主体发展不足的问题,增强师生之间的协作性。因此,文章作者结合实际情况,对生本理念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有效渗透展开研究。  关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以后,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能够通过多样化的教学设计来吸引每个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才能够保障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小学数学教学实际上是要以课堂教学中对常见数学问题的分析来提高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各种问题的解决能力。小学数学包含数学计算与图形领域,在解决图形问题的过程中对学生能力的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即能够发挥学生的运算能力,还能够提高他们的空间观察能力和思维想象力
摘 要:对于初中生来说,学好英语不仅是学生通过中考的基本要求,同样也可促使学生自主参与跨国际交流活动,扩展学生的语言生活经验,让学生终身受益。但是,对于初中生来说,形成良好的英语能力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如果初中生无法找到良好的学习方法,且不能积累充足的英语素材,那么也很难顺利发展自身的英语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引入影视资源,既要将其作为共享英语文化的资源媒体,也要据此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
摘 要:滑动变阻器的分压式接法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深入理解滑动变阻器分压接法的理论根据,在解决电学实验问题时就能得心应手。  关键词:滑动变阻器;分压器;分压式接法;负载;输出电压  有关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法,201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物理教材中没有在正文部分做介绍,只是在《物理选修3-1》的“问题与练习”中给出了一道分压式接法的试题让学生解答。解答与说明是这样表述的:“可以将变阻
摘 要: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元素化合物转化关系是高中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从认识规律出发,分层建构元素化合物转化关系有利于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的发展。实验在分层建构元素化合物转化关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以钠元素化合物为例,开展以实验为基础的分层建构元素化合物转化关系研究。  關键词:元素化合物;实验;转化关系;分层建构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