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至国家,小到学校,做事都应该有个规划,写作文也应该如此。如果没有规划,随便想个题目就走向讲台,从来没想过这次要练习学生的哪个方面,这样的教育算什么成功教育?
我始终认为,学生是一座还没有开发的矿藏,而老师就是那发掘宝藏的工人。如果我们今天这里挖一铁锹,明天那里挖一铁锹,到最后这座矿藏非面目全非不可。真正的挖矿工人都知道应该如何挖掘,那必须目标专一,有计划地进行。
来到初一,我首先是练习“写人”。
第一、二周:我给学生首先讲解写人的常用手法,然后展示叶倾城的《不肯死去的心》和贾平凹的《我的老师》,这两篇文章的共同点都是在选材上典型,写作方法上详略得当。我给他们看这两篇是让他们明白,写活一个人物,不是选择一些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能捡拾起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写活一个人物,不用虚构,就选择生活中细节,倾注进真情实感文笔流畅地表述出来就是好文章。一个孩子,可以是我们的老师,一个痴呆的老人,能向我们诠释爱的真谛,然后让学生以《我的》为题,写活一个人物。
第三、四周:写活人物也完全可以只选择一个事件,只需要把事件放进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场合。让学生听《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歌曲,赏析歌词的妙处。作者就是把母亲放在分别的那一刻,用琐屑小事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母亲对孩子的担忧、留恋,但为了孩子的前程,母亲又毅然让孩子踏上了征程,这种矛盾复杂的心理让歌手王宏伟用如泣如诉的歌声巧妙地烘托了出来。然后让学生看上届学生写的《我的数学老师》:
今天,我心情很不好,一道数学题做了整整20分钟还毫无眉目。我愤怒地撕下演算纸,揉成团,向门后的纸篓投去。可不偏不倚,恰恰投在了数学老师锃亮的额头上。
数学老师是有名的炸药桶,一点即着。倒霉,我碰上了这座瘟神。
他低头捡起那纸团,抻开了细细地看。我的心跳到了嗓子眼,这老头火眼金睛,怕是已经认出我的字体了。
“这是谁的演算纸?”他抬起头问,脸色很平静。
我不敢承认,怕这是暴风雨到来前的死寂。
“我问,这是谁的演算纸?”老头子的嗓门明显高了八度。
“我再问一遍,这是谁的演算纸?要是不说,今天都别上课!”他已经愤怒了。
我不知道将面临怎样的惩罚,但为了集体的利益,我决定牺牲自己。我心一横,勇敢地站了起来。
“傻瓜,你这道题少个条件知道不知道?”
本文把数学老师放进了一个特定的时间和背景里,就比平时老师给讲解题显得耐人寻味得多。小作者采用先抑后扬的方法塑造了一个脾气暴躁但热爱学生的老师形象。故事结尾出人意料,妙不可言。
什么样的作文课算成功?能发掘出学生潜藏的能量,让它喷薄而出就是成功。
第五、六周:寫活人物要选择典型的材料,要放进特定的背景里,除了这些,还必须学会描写。描写能够让一篇文章生动起来,写人要善于运用各种描写人物的手法,如梁实秋的《我的一个国文老师》:
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上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地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惟妙惟肖。他的身材高大,但是两肩总是耸得高高,鼻尖有一些红,像酒糟的,鼻孔里常藏着两桶清水鼻涕,不时地吸溜着,说一两句话就要用力地吸溜一声,有板有眼有节奏,也有时忘了吸溜,走了板眼,上唇上便亮晶晶地吊出两根玉箸。他常穿的是一件灰布长袍,好像是在给谁穿孝。袍子在整洁的阶段时我没有赶得上看见,余生也晚,我看见那袍子的时候即已油渍斑斑。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我很难得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
这一段文字没有拔高老师的形象,作者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个又脏又丑的老师,甚至带着一分调侃和鄙夷,接着写到老师在课堂上对他的咒骂,酒后上课的老师因为“我”一句话整整骂了一节课。后来却在写作上对“我”极其负责。作者先抑后扬,用肖像描写和语言描写使老师生动形象地跃然纸上。
第七、八周:学写历史人物,运用想象,设身处地地把历史人物放在某一个故事里复原。首先让学生读张晓风的《不朽的失眠》,然后给学生展示了我写的下水作文《一片江山尽姓韩》:
一个人不管你有多大的委屈,历史绝不会陪你哭泣,它只认你的贡献。
——题记
鼎盛的香火从寺院袅袅飘出,华丽的车子停满了寺外的空地,衣衫褴褛的农民也拥挤着进入寺院,有点儿钱财的虔诚地高举着香火跪拜在地,没钱的为表示诚意乞求别人在他的手臂上烧几个香疤。和尚的诵经声嗡嗡地传遍每个角落,吸引着正络绎不绝地涌来的人流。
广袤的原野里一片荒芜,野草繁芜葱茏,遮掩了每一寸土地。骄阳白花花地耀晕了路上憔悴的行人,也毒辣辣地烤在你焦灼的心上。
“人人都来烧香拜佛不事生产,明年吃什么?”你焦虑地徘徊。这是一个多么简单的事实,为什么没有一个大臣向皇帝诉说?
“既然别人不说那我就说,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你知道回家后妻子一定会反对你的决定,这也怪不得她,你走到今天哪一步不是充满了辛酸?
出世两个月母亲去世,三岁又葬送了父亲。在你的记忆里,没有父母慈祥的笑容,有的只是生活的艰难和坎坷!19岁,你踌躇满志地踏上京城之路,你相信自己横溢的才华,7岁开始读书,12岁已能用生花妙笔写诗为文,而且你的老师哪一个不是当代大儒?可历史就爱给你开玩笑,和你同去的都披红挂彩地参加圣上的赐宴了,惟独你榜上无名。你孤零零地躺在旅馆里,泪水无声地流向发际,你想起了嫂子期盼的眼神。你有何颜面向她倾诉你的委屈?
你把滂沱的泪水擦干,你走出门去。为了嫂子,你多次在高邸豪宅前向凶神恶煞的看门人卑躬屈膝请求谒见,都被声色俱厉地拒之门外;为了嫂子,你在夜阑人静的时候,偷偷拭去屈辱的泪水,就着昏黄的一豆灯光铺纸砚墨,对陌生的高官一番违心地吹捧后小心翼翼地推荐自己,可一封封都如泥牛入海。没有人真正体会你那时的伤痛,你在旅馆老板和伙计鄙夷的目光里发愤苦读,你等待着下次的重考。
发榜的日子又到了,你挤在众人的前面,你从上读起,你细细地读过每个名字,从头至尾,再从尾到头,你还是没有找到你的名字!
没有人知道你是如何精神恍惚地走回旅馆,谁会在意一个落魄的游子?
那是一场多么可怕的噩梦!这场梦竟一做就是6年,那6年,哪一天不是度日如年?
你如蜗牛般慢慢爬行在漫长的仕途,走到今天已是衰朽残年,一封朝奏九重天,觉得是欲为圣明除弊事,你可知道皇上的想法?
妻子果然说,你忘了上次《论饥民状》的事了吗?被贬山阳!你呀,总是坏在你的笔上!你说,我是文人!是啊,文人,文人自有文人的使命。
你长须弓背双手托着一封奏折,一步一颤地走上大殿,三呼万岁后恭敬地呈上,你满怀期待地等待皇上的幡然醒悟。
不出妻子所料,果然龙颜大怒,如果不是好友求情,你可能随时被碎尸万段。
于是你单人瘦马,形影相吊地走向海边天涯。
路旁,倒毙着你12岁的爱女。
一路上,你都想着屈原,想着贾谊,想着陶渊明。你真想投河而死了结这充满荆棘的一生,你真想也在河边写篇《吊屈原赋》,或者干脆归隐山林。反正江山也不是你的江山。可你看到潮州的百姓时,你忘记了自己的苦痛。你又是驱赶鳄鱼,又是救赎奴隶,又是广办教育,又是兴修水利。你把苦痛的盐稀释在忙碌的大海里。
你不相信哪个人生不逢时,不管朝廷把你扔在哪个角落,你都会用自己无私的爱染绿希望。于是,仅仅八个月,山也姓韩,水也姓韩。大哉,韩愈!壮哉,韩愈!
你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文人,丰富了文人,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
这是一篇下水作文,说不上优秀,但通过合理想象和描写,还原了韩愈遇到挫折时的痛苦心情,让我们感受到了韩愈面对正义时的凛然正气,再次遭贬后的失意和挣扎以及努力站起的姿态。
这次我允许学生上网查阅,毕竟学生见过的这类文章很少。这次上网后学生打开了眼界,所写的《负荆请罪》《荆柯刺秦》等,都惟妙惟肖。
尊重学生的求学欲望,不让学生感觉到这节课让老师给荒废了,用这种对工作谦恭的态度去教导人,就是教育。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写作应该算是教育的一种体现吧。
我始终认为,学生是一座还没有开发的矿藏,而老师就是那发掘宝藏的工人。如果我们今天这里挖一铁锹,明天那里挖一铁锹,到最后这座矿藏非面目全非不可。真正的挖矿工人都知道应该如何挖掘,那必须目标专一,有计划地进行。
来到初一,我首先是练习“写人”。
第一、二周:我给学生首先讲解写人的常用手法,然后展示叶倾城的《不肯死去的心》和贾平凹的《我的老师》,这两篇文章的共同点都是在选材上典型,写作方法上详略得当。我给他们看这两篇是让他们明白,写活一个人物,不是选择一些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能捡拾起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写活一个人物,不用虚构,就选择生活中细节,倾注进真情实感文笔流畅地表述出来就是好文章。一个孩子,可以是我们的老师,一个痴呆的老人,能向我们诠释爱的真谛,然后让学生以《我的》为题,写活一个人物。
第三、四周:写活人物也完全可以只选择一个事件,只需要把事件放进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场合。让学生听《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歌曲,赏析歌词的妙处。作者就是把母亲放在分别的那一刻,用琐屑小事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母亲对孩子的担忧、留恋,但为了孩子的前程,母亲又毅然让孩子踏上了征程,这种矛盾复杂的心理让歌手王宏伟用如泣如诉的歌声巧妙地烘托了出来。然后让学生看上届学生写的《我的数学老师》:
今天,我心情很不好,一道数学题做了整整20分钟还毫无眉目。我愤怒地撕下演算纸,揉成团,向门后的纸篓投去。可不偏不倚,恰恰投在了数学老师锃亮的额头上。
数学老师是有名的炸药桶,一点即着。倒霉,我碰上了这座瘟神。
他低头捡起那纸团,抻开了细细地看。我的心跳到了嗓子眼,这老头火眼金睛,怕是已经认出我的字体了。
“这是谁的演算纸?”他抬起头问,脸色很平静。
我不敢承认,怕这是暴风雨到来前的死寂。
“我问,这是谁的演算纸?”老头子的嗓门明显高了八度。
“我再问一遍,这是谁的演算纸?要是不说,今天都别上课!”他已经愤怒了。
我不知道将面临怎样的惩罚,但为了集体的利益,我决定牺牲自己。我心一横,勇敢地站了起来。
“傻瓜,你这道题少个条件知道不知道?”
本文把数学老师放进了一个特定的时间和背景里,就比平时老师给讲解题显得耐人寻味得多。小作者采用先抑后扬的方法塑造了一个脾气暴躁但热爱学生的老师形象。故事结尾出人意料,妙不可言。
什么样的作文课算成功?能发掘出学生潜藏的能量,让它喷薄而出就是成功。
第五、六周:寫活人物要选择典型的材料,要放进特定的背景里,除了这些,还必须学会描写。描写能够让一篇文章生动起来,写人要善于运用各种描写人物的手法,如梁实秋的《我的一个国文老师》:
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上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地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惟妙惟肖。他的身材高大,但是两肩总是耸得高高,鼻尖有一些红,像酒糟的,鼻孔里常藏着两桶清水鼻涕,不时地吸溜着,说一两句话就要用力地吸溜一声,有板有眼有节奏,也有时忘了吸溜,走了板眼,上唇上便亮晶晶地吊出两根玉箸。他常穿的是一件灰布长袍,好像是在给谁穿孝。袍子在整洁的阶段时我没有赶得上看见,余生也晚,我看见那袍子的时候即已油渍斑斑。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我很难得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
这一段文字没有拔高老师的形象,作者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个又脏又丑的老师,甚至带着一分调侃和鄙夷,接着写到老师在课堂上对他的咒骂,酒后上课的老师因为“我”一句话整整骂了一节课。后来却在写作上对“我”极其负责。作者先抑后扬,用肖像描写和语言描写使老师生动形象地跃然纸上。
第七、八周:学写历史人物,运用想象,设身处地地把历史人物放在某一个故事里复原。首先让学生读张晓风的《不朽的失眠》,然后给学生展示了我写的下水作文《一片江山尽姓韩》:
一个人不管你有多大的委屈,历史绝不会陪你哭泣,它只认你的贡献。
——题记
鼎盛的香火从寺院袅袅飘出,华丽的车子停满了寺外的空地,衣衫褴褛的农民也拥挤着进入寺院,有点儿钱财的虔诚地高举着香火跪拜在地,没钱的为表示诚意乞求别人在他的手臂上烧几个香疤。和尚的诵经声嗡嗡地传遍每个角落,吸引着正络绎不绝地涌来的人流。
广袤的原野里一片荒芜,野草繁芜葱茏,遮掩了每一寸土地。骄阳白花花地耀晕了路上憔悴的行人,也毒辣辣地烤在你焦灼的心上。
“人人都来烧香拜佛不事生产,明年吃什么?”你焦虑地徘徊。这是一个多么简单的事实,为什么没有一个大臣向皇帝诉说?
“既然别人不说那我就说,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你知道回家后妻子一定会反对你的决定,这也怪不得她,你走到今天哪一步不是充满了辛酸?
出世两个月母亲去世,三岁又葬送了父亲。在你的记忆里,没有父母慈祥的笑容,有的只是生活的艰难和坎坷!19岁,你踌躇满志地踏上京城之路,你相信自己横溢的才华,7岁开始读书,12岁已能用生花妙笔写诗为文,而且你的老师哪一个不是当代大儒?可历史就爱给你开玩笑,和你同去的都披红挂彩地参加圣上的赐宴了,惟独你榜上无名。你孤零零地躺在旅馆里,泪水无声地流向发际,你想起了嫂子期盼的眼神。你有何颜面向她倾诉你的委屈?
你把滂沱的泪水擦干,你走出门去。为了嫂子,你多次在高邸豪宅前向凶神恶煞的看门人卑躬屈膝请求谒见,都被声色俱厉地拒之门外;为了嫂子,你在夜阑人静的时候,偷偷拭去屈辱的泪水,就着昏黄的一豆灯光铺纸砚墨,对陌生的高官一番违心地吹捧后小心翼翼地推荐自己,可一封封都如泥牛入海。没有人真正体会你那时的伤痛,你在旅馆老板和伙计鄙夷的目光里发愤苦读,你等待着下次的重考。
发榜的日子又到了,你挤在众人的前面,你从上读起,你细细地读过每个名字,从头至尾,再从尾到头,你还是没有找到你的名字!
没有人知道你是如何精神恍惚地走回旅馆,谁会在意一个落魄的游子?
那是一场多么可怕的噩梦!这场梦竟一做就是6年,那6年,哪一天不是度日如年?
你如蜗牛般慢慢爬行在漫长的仕途,走到今天已是衰朽残年,一封朝奏九重天,觉得是欲为圣明除弊事,你可知道皇上的想法?
妻子果然说,你忘了上次《论饥民状》的事了吗?被贬山阳!你呀,总是坏在你的笔上!你说,我是文人!是啊,文人,文人自有文人的使命。
你长须弓背双手托着一封奏折,一步一颤地走上大殿,三呼万岁后恭敬地呈上,你满怀期待地等待皇上的幡然醒悟。
不出妻子所料,果然龙颜大怒,如果不是好友求情,你可能随时被碎尸万段。
于是你单人瘦马,形影相吊地走向海边天涯。
路旁,倒毙着你12岁的爱女。
一路上,你都想着屈原,想着贾谊,想着陶渊明。你真想投河而死了结这充满荆棘的一生,你真想也在河边写篇《吊屈原赋》,或者干脆归隐山林。反正江山也不是你的江山。可你看到潮州的百姓时,你忘记了自己的苦痛。你又是驱赶鳄鱼,又是救赎奴隶,又是广办教育,又是兴修水利。你把苦痛的盐稀释在忙碌的大海里。
你不相信哪个人生不逢时,不管朝廷把你扔在哪个角落,你都会用自己无私的爱染绿希望。于是,仅仅八个月,山也姓韩,水也姓韩。大哉,韩愈!壮哉,韩愈!
你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文人,丰富了文人,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
这是一篇下水作文,说不上优秀,但通过合理想象和描写,还原了韩愈遇到挫折时的痛苦心情,让我们感受到了韩愈面对正义时的凛然正气,再次遭贬后的失意和挣扎以及努力站起的姿态。
这次我允许学生上网查阅,毕竟学生见过的这类文章很少。这次上网后学生打开了眼界,所写的《负荆请罪》《荆柯刺秦》等,都惟妙惟肖。
尊重学生的求学欲望,不让学生感觉到这节课让老师给荒废了,用这种对工作谦恭的态度去教导人,就是教育。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写作应该算是教育的一种体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