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叶桉人工林种群密度的研究

来源 :应用生态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yzhang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讨了5.6年生尾叶桉种群密度与冠幅、胸径、树高、立木单株材积、林分蓄积量、木材性质及保存率等的作用规律和相关模型.结果表明,密度对胸径、立木单株材积、冠幅及枝下高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对蓄积量、木材纤维宽度的影响达显著水平;对树高、木材气干密度和木材纤维长度虽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显著.其中,密度与蓄积量、枝下高、木材纤维宽度呈正相关关系;而与胸径、立木单株材积、冠幅呈负相关关系.此外,尾叶桉具有较宽的合理密度范围;作为短周期浆纸林,其最佳密度应确定为2000株·hm-2.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 FN6 - 8片段能否促进损伤神经元的突起生长。 方法 从包含有 TN- C分子中 FN6 -8DNA序列的质粒中表达并纯化 GST- FN6 - 8融合蛋白 ,以 0 .0 5 mg/ L 的浓度加
研究野生型 p5 3基因对染石英尘肺泡巨噬细胞 (AM)培养上清导致的成纤维细胞非正常增殖和功能的影响。将体内、体外染尘 AM上清加入人胚肺成纤维细胞 (2 BS)中培养 2 4小时后
在野外调查和分类处理的基础上,报道了浙江凤阳山种子植物区系的统计分析结果.现知凤阳山有种子植物164科、659属、1488种(含种下分类群).科、属、种的分布区类型分析表明:科
为进一步探讨p16基因在抗肿瘤及细胞衰老中的作用,以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重组的含全长p16 cDNA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导入人乳腺癌MCF-7细胞,获得稳定整合有效表达.检测其对MCF-7
目的比较重组葡激酶(SAK)及其N端缺失突变体(ΔNSAK)对纤溶酶原(PLG)激活作用的酶动力学常数,探讨SAK N端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进一步改造SAK分子.方法采用酶反应动力学方法结
根据地形特点和植被状况在调查地共划分出5类生境,大沙鼠最适生境为白刺+盐爪爪+红柳半固定沙丘.另外,大沙鼠对栖息地的选择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在春季大沙鼠多栖息于白刺+盐爪
为克服免疫透射比浊终点法测定特定蛋白存在的某些不足,特别是因抗原过剩引起的假性低结果.探讨用免疫透射比浊速率法测IgG,以求减少这种偏差.结果表明,本法精密度良好,批内
研究CDKs和CKIs在调节胃癌细胞周期进程中的作用表明,全反式视黄酸(ATRA)通过诱导细胞滞留在G1/G0期而抑制胃癌细胞生长.Western blot分析显示,ATRA可上调p21waf1/cip1的表达
盐胁迫下,杂交酸模(R.patientia×R.tianshanicus)表现出盐渍环境中植物的一般特征:细胞膜系统模糊不清,类囊体膨大,基粒垛叠层数减少;细胞质中,液泡数目增多,内质网往往与含
根据1997-1998年对科尔沁沙地沙丘植被的实地调查,本文依据植物地理学、植物生态学的方法,对不同景观梯度带上沙丘植被的植物组成及其重要值等进行了分析,从而研究出该地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