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

来源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dalian14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政课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是高校思政工作的主平台.基于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课教学的关联,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其中,促进思政课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质量.立足于创新创业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关联,分析了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思政课中实施的价值及困境,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对策.
其他文献
教育改革作为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是落实党中央教育精神的主要途径.在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推动下,高校思政课开始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以现代化教学理念为指导,在教学体系建设、课程设计、技术应用上,实现资源的倾斜,使思政育人工作发挥全部的价值,增强思政育人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为此,针对思政课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教改需要改进的对策,为高校全面落实思政教育改革工作提供帮助.
湛江作为南路革命的活跃地,有着众多革命旧址以及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迹,其作为红色旅游资源蕴含着重要的精神价值和经济价值.如何更好地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发挥更大的综合效益、仍面临着诸多的制约因素.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应勇于创新,以旧址为依托,打造高质量南路革命文化学习线路;以互联网为依托,加快南路革命红色资源数字化建设;以当地旅游发展为依托,注入红色旅游精神内核;以学校为依托,打造爱国主义研学教育实践基地.
辽宁地区的红色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等不同时期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体现辽宁地区精神文化和党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优良传统和精神风貌.辽宁地区的红色文化为青年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社会实践、总结反思等方法,对加强青年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我国进入“互联网+”时代,“微”式生活扑面而来,微信、微博、微直播等“微平台”早已冲破时间和地域的阻碍,成为高职院校大学生交流的主平台.高职院校思政课在“互联网+”背景下,通过利用“微平台”积极开展线上教学,开展微时政、微公益、微课,打破思政传统课堂,将课堂有效和微形式相融合,提高思政课的灵动性.借助“微”形式研究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改革,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