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心情长:记西北联大学者刘北茂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8~1942年,有这样一位学者行走在西北联大校园:男性,40岁上下,清瘦,一双眼睛清澈又充满忧思,经常着一袭布长袍,抱一把二胡,腋下夹几本英语书,对学生平易近人,对事业精益求精……他,就是著名二胡演奏家、英语教师刘北茂。
  刘北茂,1903年,出生于江苏江阴;1927年,以最优成绩毕业于燕京大学英文专业;1927~1942年,先后在上海国立暨南大学、北京大学、国立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西北联大教授英语;1942年下半年,受聘于国立音乐院后,专职从事国乐教学与演奏;1971年,因病从安徽师范大学退休后,专心于二胡乐曲创作和整理。1981年,因病去世。后人把他和他的两个兄弟——刘半农、刘天华并称为“江阴三杰”。
  作为西北联大数百位学者中的一员,刘北茂西北联大时期的友情、亲情和二胡情,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学者生活的侧影。
  友 情
  1937年下半年全面抗战开始后,平津高校纷纷内迁,已经有在北平生活约10年经历的刘北茂毅然拒绝日伪的高薪聘请,不愿在北平伪大学任教。安置好有孕在身、不便长途旅行的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儿子后,他只身赶赴刚刚成立于陕南的国立西北联合大学任教。
  1938年初,由于日军的重重封锁,从北平到陕南的旅途遥远而艰辛。刘北茂从北平到天津,再到上海、香港,从香港经越南到达昆明,再从昆明到重庆,最后抵达位于秦岭与巴山之间的陕南城固县城。长达几个月的行程中,时而乘火车,时而搭轮船,时而坐汽车,时而步行,更心焦的是时常会遇到买不到车船票、前程不定的时候。
  在西北联大,刘北茂除了担任文理学院外语系高级英语方面的教学任务,如《莎士比亚作品选读》、《英文写作》、《诗学》等课程之外,还在法商学院教英语。课程多、任务重,但燕京大学英文专业优秀生的专业基础,再加上一直以来的勤奋、好学,刘北茂在教学中游刃有余。1940年,很快被从讲师转聘为副教授。
  刘北茂到城固初期,西北联大未带家眷到城固的教职员不少。这些独居的学者们就近租住,便于常相往来,以慰人在他乡身心之孤苦。刘北茂和许寿裳(时任法商学院院长)等几位同事住得很近,他们伙食合作,共同凑钱雇一个厨师帮忙买菜做饭,吃饭时聊聊时局,交换信息,闲暇时交流各自所学所好,日子简单却充实、快乐。许寿裳长刘北茂20岁,和刘北茂长兄刘半农、二兄刘天华相交颇深,很了解刘北茂的为人和学识,对他亦兄亦友。刘北茂来西北联大,就是应许寿裳之邀。有空的时候,他俩常聚在一起,许寿裳教刘北茂书法,刘北茂教许寿裳英语,互补短长,相处非常愉快。1948年,许寿裳在台湾遇害后,身在大陆的刘北茂深深怀念亡友,唏嘘不已。此后的几十年,他常不由自主地提及西北联大时期和许寿裳之间亦兄亦友的深厚感情。
  1940年,妻子郁南华带着三个儿子到城固后,刘北茂一家依然就近和几位同事租住,相互往来频繁。比如,刘北茂一家和地质学教师郁士元一家相处甚欢,两位夫人常相走动,两家子女在一起玩耍嬉戏,刘北茂和郁士元也结下了后半生念念不忘的友谊。
  亲 情
  1938年,刘北茂离开北平时,给妻子腹中即将出生的孩子起名“育熙”,表达对光明未来的向往。10月下旬,儿子刘育熙出生,刘北茂牵挂妻儿,常写家信,妻子也每隔几个月就邮寄一张幼子照片给他。
  当时北平虽已沦陷,但大部分时间依然和后方通邮,只是邮件传递的速度慢了许多,有时一封信甚至要在路途上花费一两个月才能送达。“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家信牵系着一家人离乱中的思念,慰藉着在思念中煎熬的亲情。
  1940年,幼子刘育熙将近两岁,已经可以蹒跚行走。刘北茂的妻子郁南华带着三个儿子,其中最大的9岁、最小的只有1岁多,和郁士元的妻儿结伴,从北平出发,经河北、山西、河南,穿过日伪的几道封锁线,凭着胆识和智慧,度过一个个难关,到达陕西城固。
  妻儿到了城固,家人终于团圆,生活虽然清苦,却其乐融融。不幸的是,1941年下半年,刘北茂的长子、城固县人尽皆知的“神童”刘育亮去世。
  刘育亮1931年出生于北平,从小聪明过人,很招人喜欢。在他出生105天的小照上,特别宠爱他的刘半农题字:“天下小胖亦多多,此儿堪作胖主席。”在刘半农看来,刚刚出生100多天的小侄子就有一种大人物的气质和神韵。1940年,随母亲到城固后,刘育亮入读位于城固县城的自强小学。这是一所私立小学,教学质量高,老师大多是西北联大或原北平师范大学的毕业生。西北联大教职员的适龄子弟大都在这所小学读书。
  城固虽位于有“西北小江南”之称的汉中盆地中心地带,物产丰富,抗战时期涌入大量内迁人口,一时商业繁荣,文化事业迅速发展,被称为战时“小北京”。但战争对国力的消耗使得物价不断上涨,生活物资时显稀缺,老百姓的生活捉襟见肘。西北联大教师的生活也颇为清苦,刘北茂家里常常买不起食用油。1941年冬,郁南华买了一个商人兜售的廉价食用油,一家人吃了以后腹泻不止,刘育亮腹泻尤其严重,最终导致心脏衰竭。
  年仅10岁的爱子去世,对刘北茂夫妇的打击之大可想而知。郁南华悲痛至极,一度精神失常,经过几个月的调理才恢复健康。沉静、内敛、极重感情的刘北茂则每天去学校上课时都绕道到爱子的坟头坐一会儿。那是城固县城外一个荒僻的树林,冬天,满地枯叶,萧瑟荒凉,夏天,杂草丛生,幽深静谧。一次,刘北茂正在坟头思念爱子,忽觉两只长爪搭上肩头。他知道是饿狼,人一旦回头,它便会紧咬人的喉头致人死命而后食人肉裹腹。于是他一个箭步跃起,一边大喊一边朝大路奔跑,快到有人处时,饿狼才弃他而走。
  二 胡 情
  自1932年以来,二胡一直是刘北茂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西北联大时期亦然。
  刘北茂幼年家贫,10岁上下失去父母,由分别长他12岁、8岁的长兄刘半农、二兄刘天华抚养成人。二兄刘天华在他未成年时跟他相处最久,既像慈母般关爱他,又教他练习民族乐器,兄弟情意至深。1932年,任教北京大学、在音乐事业上正如日中天的刘天华突然病逝,刘北茂难抑哀痛之情,连日嚎啕大哭,经常除了上课就是落泪不止。长兄半农劝他:人死不能复生,与其如此难过,不如好好练习二兄教他的民族乐器,以继承二兄改进与发扬国乐的遗志。从此,刘北茂在英语教学之余,把大量心思用在民族乐器上,尤其是二胡。   不料,1934年,严父般的长兄刘半农也突然病逝。三年之内,两位兄长竟相继离世,刘北茂悲痛欲绝,情绪几至失控。平静下来时,他更加用心地提高自己的民族乐器演奏技艺,因为这里有二兄的遗愿、长兄的嘱托,更何况他从小就在二兄熏陶和指导下打下了很好的民族乐器演奏基础。
  初到西北联大,兄弟远逝,妻儿不能团圆,国土惨遭日寇蹂躏,这一切都不能不使刘北茂深感悲愤和寂寞,他几乎天天二胡不离手,课间、饭后,只要稍有闲暇,他总要拉一段,遥寄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以及对国家早日摆脱苦难的渴望。
  妻儿来到城固后,刘北茂精神是愉快的,他更加认真地教课,也更加勤奋地练习二胡技艺,并开始创作二胡曲。1940年,他的处女作、二胡独奏曲《汉江潮》问世。随后,他又创作了《前进操》、《漂泊者之歌》等二胡曲。
  《汉江潮》和《前进操》以昂扬之气鼓舞身处抗战艰难之中的国人。《漂泊者之歌》则抒发了战乱中漂泊者的悲愤之情。1941年9月,国民政府监察院长于右任到城固视察工作,刘北茂在西北联大举行的欢迎会上,以二胡独奏《汉江潮》深深打动了于右任。于右任亲笔题词相赠,从此两人成为挚友。
  1941年,爱子刘育亮去世后,刘北茂更是课余手不离二胡。它是他沉默的朋友,帮他疏解心绪,也给他力量。如父的长兄、如母的二兄、聪慧的长子,都曾是他生命的重要支撑点,可是不到十年时间却一个个离他而去;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背井离乡。国仇家难,在那细细的胡弦上倾诉,拉出的音符,极度哀痛却不失坚韧:生命苦短,只有有所作为,才能留下光芒。
  以二胡自遣之外,刘北茂一直担任西北联大学生社团的国乐指导,不仅帮助、鼓励爱好传统乐器的学子练习民乐技艺,还和这些社团一起参加各种民乐演出活动,活跃西北联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以优美的乐曲振奋国难中苦苦拼搏的学子之心,也通过国乐的魅力提升听众的民族自信,坚定抗日必胜的信念。
  西北联大法商学院1940级学生穆嘉琨70多年后还清楚地记得大学时期在城固常常听英语老师刘北茂的二胡演奏,他感叹“那真是一种高级艺术享受,出校后就很少听到这种高水平的演奏了”。
  尽管身处位于秦巴腹地的城固,刘北茂的民族乐器演奏技艺依然声名远扬。1942年夏,位于四川青木关的国立音乐院聘请他为国乐专任教授。对于当时在战乱中奔波流离的人们来说,音乐是奢侈品,远不如一碗热粥、一件寒衣实在而温暖。不少朋友劝他,不要放弃自己可以游刃有余且实用性很强的英语教学这个“铁饭碗”,去费力端并不被人们普遍重视的音乐这个“泥饭碗”。
  到底该如何取舍?刘北茂思虑再三,最终接受了国立音乐院的邀请。1942年夏秋之交,他带着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儿子,搭乘顺道载客的货运汽车,沿着艰险的蜀道离开了城固。此后,他辗转于青木关、南京、天津、北京、安徽,致力于国乐普及与传承。到1981年离世时,他创作的二胡曲谱达100多首,培养的二胡演奏人才遍布全国各地。
  1942年以后的40多年间,刘北茂没有再到过城固,但城固四年的生活已经刻入了他的生命历程。他钟爱的长子刘育亮葬在城固,城固牵系着他的亲情;在城固艰苦的物质生活中,他与许寿裳、郁士元、于右任等建立起来的诚挚友情,让他余生念念不忘,城固牵系着他的友情;西北联大时期,他从一个成熟的英语教师顺利转型为一个民族音乐专任教授,城固牵系着他的二胡情。
  晚年,回首往事,刘北茂总是情不自禁地忆起西北联大的点点滴滴。那战乱年代的友情、亲情、二胡情,真挚、绵长,回味无穷。难怪,他的儿子刘育熙把西北联大时期看作刘北茂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节点,一段刘北茂晚年梦系魂牵、怀念不已、经常挂在嘴边的岁月。
  后记:2013年11月下旬,刘北茂诞辰110周年之际,刘北茂之子、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刘育熙专程到汉中,在陕西理工学院举行了一场纪念刘北茂音乐晚会。笔者有幸在音乐会后对他进行了约两个小时的采访。本文以此次采访录音为基础,并参考了刘育熙2006年写成的《历史的回眸,无尽的思念——忆父亲北茂先生》一文(载刘育熙《流芳曲:刘北茂百年诞辰纪念文集》,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特此致谢。
  (陈海儒:陕西理工学院汉水文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西北联大研究所研究人员)
其他文献
通过基于SOA技术的高校管理工作一体化信息系统软件的设计,综合性地量化学校各项重要信息,使信息一体化程度更为集中,帮助管理工作者、校务管理人员做出动态的管理决策调整,
国家卫生部专家委员、北京大学司法鉴定室主任孙东东,目前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说:“对那些老上访专业户,我负责任地说,不说100%,至少99%以上精神有问题,都是偏执型精神
为更加有效地表征气藏压裂后地层流体渗流规律的变化,得到预测更接近实际的产能动态方程,进而得到更加准确的绝对无阻流量值。基于稳定流理论,根据低渗透气藏压裂后气井的渗
利用欠平衡钻井能及时发现并保护油气藏,其关键是要准确预测地层压力剖面。根据井壁失稳力学机理,分析地应力、地层孔隙压力、拖拽力和温度对井壁应力分布影响,建立欠平衡钻
针对超声成像测井中因各种不确定因素而导致测井图像中出现异样点的现象,通过分析目前清除异样点所采取的常规方式的不足,提出一种能够有效解决此类问题的全变分修复算法;该方法先于选定区域内依据阈值大小识别待修复的异样点,随后采用该修复算法进行修复;并分别将其应用于标准测井图像与实际测井资料处理中并进行效果比对;实践证明:该算法能够完全恢复其图像的原始特征,为后期图像资料中此类状况的修复处理提供了有效的解决
针对数字图像处理中预处理技术中的滤波算法运算量大,实时性差的问题,利用FPGA来完成此类算法具备一定的优势。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来实现box滤波算法的专用电路结构,并详细介绍了该结构中每一个关键模块的设计,最后给出了运算量和实时性分析。实验证明,该预处理算法在FPGA上的实现完全满足实时处理的需求,并达到各项性能指标。
作为自然世界的骄子,世界自然遗产——托木尔峰及其周边的冰川、森林、草甸,构成了一幅宏伟的立体图画。仰望冰河之上的托木尔冰峰,会令人深切感受到造物的博大与宏阔,进而产生对自然的敬畏。  尽管迟至20世纪40年代,这座冰峰之上的冰峰才获得了初步准确的高度数据,并由此确立了它天山第一高峰的地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世界在此之前对它一无所知。我相信,在口耳相传的民间诗歌、神话或者传说故事中,这座山峰的形象必然
通过对辽西兴城钓鱼台地区海岸基岩500多组节理产状的观测,运用构造解析方法,结合岩体的新老关系、节理空间组合特征,分析了节理的产状、分期及与区域构造的关系,并对节理构造破
【正】由湖北省襄樊电力设备厂推出的电气防误操作微机无线遥控装置,于1993年6月25日~26日在襄樊通过电力工业部产品鉴定,从此进入工业化批量生产。
与宏观尺度模型相比,混凝土细观尺度模型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描述混凝土的力学行为.编写了三维随机球形粗骨料的生成和投放程序,并采用一种基于背景网格的材料识别技术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