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中学——立德树人担使命 育才育人谋发展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qin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坐落于锡惠山麓、古运河畔的无锡市第一中学,创建于1911年,是江苏省首批四星级高中、江苏省首批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培育学校、江苏省首批智慧校园示范校。学校占地面积11.2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设备设施一流。传承百年光荣传统,学校坚持“独立、协作、创造”的校训,弘扬“读书、明理、求进”的校风,将“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化和个性化和谐发展,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作为教育理念。进入新时代,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家国情怀,涵育“求进”品格,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四个自信”作为价值引领,探索“五育并举”融合育人
其他文献
4月8日,由中国物业管理协会指导,《中国物业管理》杂志社主办,成都市物业管理协会协办,四川西部北斗地理信息产业管理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六届产业园区物业管理发展论坛在成都召开。来自产业园区物业管理发展论坛各成员单位、成都市和部分城市产业园区物业服务企业的领导和嘉宾,共计400余人出席当天的会议。本次论坛安排紧凑、与时俱进、话题务实,为与会嘉宾送上了一场思想盛宴。本刊编辑梳理出本次会议的四大亮点,以飨读者。
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定了“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擘画了未来五年我国发展的宏伟蓝图。中海物业海纳万商认真落实全会要求,坚持党建引领,打造“红色物业”,以基层党组织为纽带,联合多方力量,与社会组织、属地党委等联动部门开展多方联动、多元共治,形成楼宇党建治理的合力,依托基层党建治理,提升物业服务质量,提升客户满意度。
2021年4月15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实施之际,农业农村部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红火蚁阻截及外来物种入侵防控工作,以实际行动推动法律落实落地。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精神,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规定要求,从讲政治的高度推进外来物种入侵防控工作,落细落实各项防控举措,切实保障农牧业生产、生态安全和人民群众健康。会议要求,要进一步发挥部际协调机制作用,落实各方责任,形成推进合力。协同抓好检验检
根据中央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有关要求,经国务院同意,财政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0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继续支持脱贫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2021-2023年支持脱贫县延续整合试点政策,2024-2025年政策实施范围调整至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中共运城市仁和物业支部委员会(以下简称运城仁和物业支部)成立于2020年12月,现有正式党员9人,其中书记1人,另有入党积极分子4人。为贯彻落实市委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工委关于物业服务企业创建“红色物业”的相关要求,仁和物业支部自成立以来坚持党建引领,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抓手,以创建“红色物业”品牌为目标,持续构建“三三四”服务体系,深入打造“家文化”服务模式,以党建促业务,以业务强党建,先后被评为运城市中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是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江苏省首批四星级高中。学校以立德树人为使命,秉承“至精”的办学理念,以“崇善崇上,惟精惟一”为学校精神,以“明理精义,体健心强”为培养目标,以“平民化的精英养成教育”为育人特色,从道德力、学习力、行动力三个维度,努力为学生的未来奠基。
当初升的太阳冉冉升起的时候,保洁员已经开始了每日的清洁工作,她们走遍园区每一个角落,用一滴滴晶莹的汗水,擦拭出园区美丽的景色。当烈烈骄阳俯视着我们的时候,工程维修员正在巡视每一处设备设施,认真保养、加速抢修,用一双双粗糙的手掌,撑起我们生活的保障。当人们进入甜蜜梦乡的时候,秩序维护员仍在坚守岗位,仔细排查每一处安全隐患,用平凡的坚韧,护卫一方平安。当人们在节日里合家团聚的时候,楼管员正在逐层检查工作,确保每一项服务落实到位,用心守护节日的欢乐祥和。
期刊
周祥基,江苏省射阳中等专业学校副校长,正高级讲师;江苏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负责人;“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特级教师,盐城市模范校长。
家校共育需要家庭和学校的有效合作,然而当下的现实是,学校对家庭教育指导不专业、不及时、不到位,家庭对学校和教师不信任、不支持、不配合。家校共育组织和沟通形式的单一化、目标导向催生的家庭教育的焦虑、学生主体地位的严重缺失等是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学校要发挥主导作用,主动作为,引导家长明确家校共育的本质,明确育人的目的,把握家校共育的边界,助力学生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