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碳酸盐古气候意义及其研究展望

来源 :盐湖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te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酸盐是黄土中的主要矿物,是黄土—古土壤序列中含量变化最显著的矿物之一,其在表生环境下极易移动,并且它的迁移变化受大气降水、温度等古气候因素制约,在黄土高原风尘堆积序列的古气候研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其变化能够较好地反映古季风的演变规律.黄土—古土壤中碳酸盐的含量变化和东亚夏季风降水的强度密切相关,碳酸盐矿物中白云石和方解石的存在与否及淋失深度对夏季风演变同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稳定同位素δ18 O可以作为夏季风的代用指标,指示成壤时期环境中的古温度;δ13 C值表现出在黄土层中高,而在古土壤层中低,因此碳酸盐δ13 C值可能更多反映了植被发育程度.碳酸盐中Sr同位素能够反映风化作用的强弱,而去除碳酸盐后的Sr同位素则能更好地反映成壤作用的强度和判别风尘物质的来源.与其它季风气候替代性指标相比,酸溶相中的δ11 B值变化与降水有直接关系,可以很好地作为夏季风降水指标.非传统稳定同位素Li、Ba和Fe有应用于黄土研究中,但目前的研究表明它们对气候环境暂无较好的指示意义.
其他文献
设施种植的主要气象灾害有低温(冷冻害)、寡照、风灾、雪灾及其复合灾害等,从国内设施种植气象灾害指标、灾害监测预警、灾害风险及灾害影响等方面对前人研究成果和进展进行归纳总结.灾害指标的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人工控制试验或对历年实际发生的灾害样本进行分析总结;灾害监测预警方法一般是用设施内小气候或设施外气象条件作为灾害指标,将灾害指标植入计算机系统,对灾害进行监测预警;风险评估多是从灾害的危险性角度去研究,确定灾害的风险概率、风险指数等;灾害影响的研究多集中在对作物生理生态反应等方面.同时从设施种植气象灾害研
利用南极长城站1988—2017年连续的日照、云量、天气现象、气温和湿度等观测资料,研究了南极西部乔治王岛30 a的日照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显示,南极地区的日照时间远少于中低纬度地区,这主要因为该地区常年以阴云天气为主,云层对太阳光的遮挡降低了日照时间的总量值.2000年以来,随着总云量和相对湿度的增加,日照时间呈减少趋势.根据统计分析月平均相对湿度以及每月出现雨、雪、雾、轻雾、吹雪等天气现象和最低气温≥0℃的天数,发现液态(固态)现象的发生频率与日照百分率的变化趋势一致(相反),即日照百分
我国因雷击造成的森林火灾和景区人员伤亡时有发生,近年来,泰山景区也多次发生雷击森林火灾和设备损坏等事故.为了有效地避免或降低雷击对泰山景区的危害,利用2007—2018年山东省闪电定位系统监测的地闪资料,对泰山景区闪电活动特征及其与地形、海拔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从而为有效地开展防雷减灾服务及为地方政府部门决策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虽然不同年份的落雷次数有所差别,但每年不同海拔高度落雷次数的分布特征比较一致,泰山景区年均地闪密度为1.82次·km-2·a-1,地闪密度较高的区域集中在主峰和主峰西北方4~7
基于山东省1980—2020年117个气象台站的地面观测资料,依据春季马铃薯播种期,通过积温法推算出苗期,分析山东省春季马铃薯播种至出苗期水分条件和热量条件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0—2020年山东省春季马铃薯播种至出苗期平均日数为39.5 d,10 a倾向率为-1.8 d;降水量平均为16.5 mm,10 a倾向率为-3.1 mm;相对湿润度指数平均值为-0.48,10 a倾向率为-0.09;平均气温为8.9℃,10 a倾向率为0.6℃;温度适宜度平均为0.54,10 a倾向率为0.07.综上可知,
南翼山油田卤水是钾钙硼等元素的富集区,具有较高的开采利用价值.开发利用油田卤水,需要对其演化过程有较深入的研究.采用地层岩性与水化学特征及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相结合的方法,对南翼山油田卤水的形成与演化过程进行探讨,得到初步结论:南翼山油田卤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氯化钙型,具有高矿化度、高钙、低镁和低硫酸根的特点.油田卤水起源于大气降水,下渗过程中溶滤第三系岩盐沉积物,经过一系列水岩相互作用,并与深部地热水、岩浆水混合,最终形成现在的水体.
柴达木盆地西部背斜构造深层卤水资源勘查和评价成果显示,第三系背斜构造赋存深层卤水,具有良好的资源成矿条件,且潜力大.采集柴达木盆地中西部(一里坪拗陷和三湖拗陷)9处背斜构造深层卤水,分析了其水化学特征与成因.结果表明,深层卤水矿化度一般低于150 g/L,水化学类型均为氯化物型;K+、Na+、Mg2+含量较低,不具找矿价值;而B2 O3、Li+含量普遍高于评价指标,Br-、I-含量普遍高于综合评价指标,为主要成矿元素;卤水的元素特征系数和分布规律及微量离子组成揭示,深层卤水是大气降水溶滤盆地周缘岩浆岩和火
第三纪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PETM事件,Paleocene-Eocene Thermal Maximum),被认为是最类似于现今的温室效应时期.江苏省苏北盆地洪泽凹陷沉积了一套巨厚的古新世时期的蒸发岩,提供了该时期的陆地记录.蒸发岩对气候极为敏感,因此可以记录古代气候的信息.从苏北盆地洪泽凹陷钻孔中,通过SEM-EDS的方法识别出了无水芒硝和钙芒硝,这些暖相矿物的出现吻合第三纪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时期的极端高温环境;而苏打石的出现则表明该时期大致为现代大气三倍浓度的极高CO2含量.
拉果错盐湖位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改则县麻米乡境内,盐湖水化学类型为硫酸钠亚型,氯化锂资源储量232×104 t,是西藏重要锂盐湖之一.前人对拉果错盐湖的研究集中在锂元素来源、成矿规律,不同温度下盐类矿物析出序列等,对盐湖中含硼盐类矿物并未开展相关研究.对拉果错盐田中采集的5件样品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和扫描电镜分析,发现盐田中盐类矿物组合为三方硼砂、石盐、钾石盐、钾芒硝、无水芒硝、硫酸锂钾.三方硼砂呈他形—半自形的短柱状集合体,长约36μm,宽约30μm,含量在5.94% ~84.51%,为硼砂脱水的次生成因
系统测定了青海湟水河枯水期河水的硝酸盐(NO3-)含量及其氮同位素组成(δ15 N-NO3-),详细分析了青海湟水河流域硝酸盐浓度及氮同位素组成的变化特征,基于此初步探讨了河水中可能的氮污染来源.结果显示,研究时段内湟水河河水的NO3-浓度范围为0.1~38.0 mg/L,平均值为15.9 mg/L,约56%的河水样品中的NO3-含量超过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V类水氮含量的标准限值.湟水河河水δ15 N-NO3-值的变化范围为+2.7‰~+16.8‰,平均值为+8.5‰,反映出受不同氮来源的影响.总
位于柴达木盆地南缘中部的格尔木河是盆地内第二大河流,利用收集到的格尔木水文站1991年至2018年共28年的地表径流日监测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Mann-Kendall(MK)检验法和滑动t检验法(Moving t-test,MTT),以及滑动移除近似熵(Moving Cut data-Approximate Entropy,MC-ApEn)法对径流数据进行了趋势和突变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格尔木河流域径流量年际变化相对稳定,呈现缓慢增加趋势,其速率为1.89×108 m3·(10a)-1,但年内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