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古堡览胜

来源 :中国国家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ca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铜墙铁壁的水乡古堡


  在沁河沿岸的117座太行古堡中,砥洎城不是最出名的一座,却算得上最有特色的一座。砥洎城里有故事,它的铜墙铁壁守护着百姓一方安宁。
  沁河是山西省内第二大河,它出自晋中南的沁源县,流至晋城市端氏镇才折南而下至润城,此段沁河古时又称洎水。砥洎城就建在沁河岸边的一座突出的小山口上,南接村镇,北临沁河,三面环水,呈半岛状;远远望去,如同磐石砥柱挺立在沁河中流,这也就是“砥洎城”三字的由来。当地煤铁资源丰富,历来十分富庶,不少人都曾在南方为官或经商,因而城中错落有致的建筑阁楼便有了江南水乡的特色。
  砥洎城有两道门,一道水门、一道陆门。过去,这里的村民会坐船从水门进城。水门是外城墙上一道小门,沁河改道后,这里的水基本都是地下水,水门也就基本不用了。
  我们从陆门——也就是南门——进入城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传说中的“铜墙铁壁”。明朝末年,富裕的润城地区多次被流寇袭击,为了抗匪自保,沁河一带建造了54座城堡。几百年过去了,经历过地震洪水、火灾战争等一系列天灾人祸后,当年的50多座城堡大都受损后陆续修复,只有砥洎城完好无损。砥洎城坚固的城墙为本地民众挡住了外来的侵扰。
  砥洎城的城墙不一般。从城外看,它与其他城墙并无二致;进入城内,却会发现在沿街而立高大的内城墙上,密密麻麻、整整齐齐排列着许多坩埚孔洞。明末润城地区冶炼业发达,修筑城堡的人以冶铁时废弃的坩埚和沁河中的鹅卵石为原料,炼铁矿渣,调浆垒筑,筑就城墙,守护了这个小城400多年的安宁。

  坩埚的温度非常高,而沁河鹅卵石的含钙量也高,二者结合,所以砥洎城的城墙不仅是铜墙铁壁,且时代越久就越坚固。远的不提,在抗日战争中就有这样一个故事:1941年春天,砥洎城里住进来一支八路军的医疗小分队和重伤员,得知消息的日军包围了此城打算强攻;可不管怎么打,机枪大炮全用上都没起到作用,日军只好知难而退。
  “以人为本”是这个小城的本色。当地流传着一首这样的诗:“一巨砥基筑城台,三面水绕门南开。脉气造就多奇景,风华荟萃出人才。”登上砥洎城最高点——祖师阁,这首诗就挂在祖师阁里;诗中说的是城内文风鼎盛,出了不少人才,仅明清时期,就出了5个进士、13个举人。
  离祖师阁不远处,有一个平台,上面卧着两只镇河铁牛。这两只牛是2017年重铸的,关于镇河铁牛还有一个传说。
  明崇祯年间的陕西巡抚张椿是砥洎城人,因父亲亡故,张椿在家丁忧时,绕城而过的沁河突发洪水,在砥洎城外起了“蛟”。过去迷信的说法,“起蛟”是有蛟龙在作怪,洪水在一个地方像叠罗汉一样垂直地往高堆叠,直到把既定目标淹没。那年起蛟时,砥洎城内百姓把镇河铁牛推下沁河也无济于事,于是,张椿站在城墙上对着河里的蛟说:“如果不能守护家乡平安,我宁可不要这乌纱!”说罢,便将乌纱帽向水中掷去。说来也怪,张椿的乌纱帽落到水中的一刹那,蛟便应声而落了。“以人为本,百姓的利益高于一切”,砥洎城的人自古就认同这个道理,张椿除蛟的传说堪为佐证。
  砥洎城是一座集古民居与军事防守为一体的小城。从防御上讲,有三面环水、坩埚墙、口袋巷、院院相通四道防御体系。从生活用途上讲,这个不大的小城内,巧妙地建有70多座院落。在城中一路漫步,明清风格的老建筑恢宏雅致,极具江南水乡特色,门额上随处可见文雅的牌匾,“谦益居”“怀德居”“世泽坊”“鸿胪第”,传达出宅院主人的情怀和品位。
  “鸿胪第”宅院的主人郭璋是清朝一代名相陈廷敬的儿女亲家,康熙年间在鸿胪寺任职,管过国宴,当时有名的“千叟宴”就是由郭璋主理的。据说如今人们津津乐道的满汉全席,也是郭璋在当地“八八席”基础上研制的。如今,“鸿胪第”里的公共卫生间,卫生、方便、现代化,绝对称得上“五星级”。如果当时就有这样的卫生间,相信康熙老爷子来阳城时,一定也会来砥洎城里歇一歇。

文韵深邃的古村落群


  一部《康熙王朝》,让书香弥漫、充满皇家色彩的皇城相府名扬天下,众多游客来此都是奔着这座帝师宅邸。殊不知在距皇城相府不远处的润城镇,还散落着许多朴实纯粹、文韵深邃的城堡式古村落。
  润城曾是沁河的古渡口,明清之际,这里商业繁盛、市井富庶。当时,这一带的士绅乡民为求自保,建起了一座座坚固的城堡式村落,抵御流寇入侵。这些村落大多有着严密的防御系统、坚实的城墙、密集的垛口以及高大的看家楼。由于建造坚固实用,不少民居保存较为完好,至今仍有村民居住。
  自古以来,润城一带的士绅乡民极为重视教育,文风鼎盛,人才辈出,当地素有“郭峪三莊上下伏,秀才举人两千五”的美誉。而其中的“三庄”和“上下伏”,指的就是现在润城境内的上庄村、中庄村、下庄村和上伏村、下伏村。
  与游人如织的皇城相府相比,这里的古村落要清幽许多,也显得格外神秘和苍凉。正因此,漫步于纵横交错的小巷之间,看着那一座座牌楼高阁、一行行敕封官职、一层层雕花斗拱,静静欣赏、细细品读,仿佛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
  和皇城相府一样,润城一带的古村落大多与历史名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从上庄村走出的明朝重臣王国光最为著名。
  始建于宋金时期的上庄村.地处太岳山南麓、沁河东岸,与皇城相府相隔不到两公里。尽管地处偏僻山区,可在明清数百年历史中,上庄村共走出了5位进士、6位举人及数百名贡、监生员,而王国光就是村里最大也是最有名的“官儿”。   王国光是辅佐张居正“万历中兴”的明代杰出政治家、改革家,官至正一品光禄大夫,吏、户、刑三部尚书。之后500多年,其家族数代在上庄延脉相承建造大型官居建筑群,被后人称为“天官王府”。

  上莊村是一个集元、明、清和民国时期古建筑群于一体的古村落,现存完好的官宅民居40多处,涵盖居住、宗教、祭祀、文化、商业等建筑类型。上庄村以河街为中轴线,分南北“两岸”。而“河街”的由来,因一条季节性的河流自东向西穿村而过,汛期时为排水系统、枯水季节则为街道,故而得名。
  从我国存世最古老的元代民居到明清两代留存的天官府、武举第等官家巨宅,再到民国时期中西合璧的“樊家庄园”,每一处窗花、石雕,仿佛都在诉说着往日的繁华。漫步其中,会产生“一日穿越四朝,恍若梦回千年”的时光倒流之感。2015年上映的电视连续剧《白鹿原》取景于此,更让上庄村名声大震。
  而在上庄之外,附近还有不少村落完好地保存着旧时风貌。史料记载,明代实行“里甲制”,上庄与中庄、下庄等统称“白巷里”。至清代,“三庄”仍属白巷里。20世纪60年代,白巷里分为上庄、中庄、下庄3个独立的村子,隶属阳城县润城镇管辖。上庄、中庄、下庄自东向西沿庄河而建,“三庄”之间备有一巷之隔,若不注意沿途的标志牌或者没有当地人指引,外地人或许会认为这就是一个大村庄。
  在紧邻上庄村的中庄村内,保存最为完好、最具规模的当数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李家大院,这是曾任河南、山东两省布政使的李家先祖李豸及其家族的居住府第,分为环宅院和棋盘八院两大部分,以明清建筑为主。
  如今,李家大院按照明朝客栈的风格进行布置,并推出了“吃、住、游”服务,游客来此不仅可以参观游览,还能进行民宿体验。大院内开设了餐厅,流传本地上千年的“八八宴席”也成了吸引游客的主打项目。
  从“三庄”由东向西走上大约3公里,便是坐落在沁河东西两岸的上伏村和下伏村。上伏村古有渡口,俗称“官津渡”,村中的“三里龙街”是沁河流域著名的古代商道,至今仍保存完好。
其他文献
因为大自然放弃了执著,才有了飘云的含蓄、落叶的萧瑟、流水的缠绵,从而丰富了所有灵魂的旅程。有时顺其自然地放手比坚持更能创造动人的奇迹。  ——关于选择放弃的人生哲理(湖南范文英荐)    不是所有骑白马的都是王子,有可能是唐僧;不是所有长翅膀的都是天使,有可能是鸟人。  ——QQ签名档里最经典的个性化签名(福建左纪芬荐)    每块木头都可以是一尊佛,只要能去掉多余的部分;每个人都可以是完美的,只
很多摄影师拿起相机时,首先对准的就是最亲近的爱人。有些摄影师一直乐此不疲地把爱人作为拍摄对象,其中不乏如雷贯耳的摄影大师。镜头下的爱人表现出自己最真实的一面,毫无防备地流露温柔,按下快门,美好的瞬间就变成了绵长的回忆。爱侣给摄影师们带来灵感,对他们的创作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最重要的是,每一张照片都饱含深情。  一年一度的情人节将至,不妨重温一下,摄影师们曾用哪些独特的方式,透过镜头表达对伴侣真挚的
2006年4月6日,随着598份“预录取通知书”的寄出,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面试招生”在一片争议声中落下帷幕。收到通知书的上海学生将成为我国教育制度改革历史进程的见证人:他们不是通过高考,而是通过面试获得了入读这两所名校的资格。   虽然此次面试招生试点范围仅仅局限于上海市的两所高校,面试招生名额也仅仅限定于每校300名,约占两校今年招生总额的10%。但仍然引起公众的强烈关注,赞成者认为此举
草木情缘  我是个特别热爱生活的人,喜欢观察身边的每一处细节,对植物尤为偏爱。小时候,我喜欢收集不同形状的植物叶子,把它们夹在书中,当水分吸干的时候,它们就成了一件件可供欣赏的“标本”。这些叶子的唯美姿态吸引着我慢慢走进了植物的世界。齐白石老人笔下的牵牛和葫芦使我喜欢上国画。为什么叶子被画成黑颜色?为什么原本平凡的花草到了宣纸上就格外有美感?我买来《芥子园画谱》,开始自学国画,梅兰竹菊成为我入门的
7月,柴达木盆地边缘炙热难耐,一离开敦煌市区,视野即被无尽的黄沙淹没。  我们计划从敦煌出发,沿315国道一直向南,穿过祁连山与阿尔金山之间的地理走廊,去探访冷湖。  在行前能查阅到的关于冷湖的资料中,大多只寥寥地提到它与石油开发之间藕断丝连的联系,且千篇一律。这也难怪,那里本是一个无人区,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第一代石油工人发现并建设了它,他们怀着振兴新中国的热忱和对生活的美好憧憬,来到这荒漠
長白山2020冰雪季:IP集合的幸福生长  随着2022年冬奥会日益临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滑雪运动的大军,2018一2019冰雪季,中国冰雪旅游人数达2.24亿人次。冰雪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旅行新时尚,滑雪这项起源于寒冷多雪地区的雪上运动,不仅能带来回归自然、挑战极限的快感,更与休闲、健康的生活方式紧密联系在一起。2020年雪季,作为冰雪运动的胜地,长白山也展现出了勃勃生机。  ◎滑雪运动,中产阶
当我们在候机室中旁观飞机起降,当我们在横穿贫瘠草原的火车上眺望一座座输电塔成排掠过,自由在我们心中油然而生。    在现代社会里,很少有什么事情能像旅行这样令人重视,成为白日梦想家们兴味盎然的主题。旅行与爱情是世俗幸福概念的核心;但与爱情不同,旅行对大多数人都是一件直截了当的快活事,不会引发什么玄思冥想,没有什么迷离难解的地方。打开杂志里的旅行栏目,主要篇幅全是在讲怎么找到好旅馆呀、天黑后有什么消
凝固了时光的山城  在托斯卡纳永远不会觉得无聊,随便在那些古老山城的青石路上走走,和热情好客的当地人聊上几句,累了就在路边的咖啡馆坐下,晒晒太阳,发一会儿呆,感觉就很满足。在这里,时光像是淌进了琥珀里,而生活本身就是诗。  每次来托斯卡纳,我可以不去罗马,不去佛罗伦萨,但一定要到皮蒂利亚诺(Pitigliano)。这个美丽的山顶小镇人口不到4000,三面被山谷、沟壑环绕,坐拥一个由凝灰岩建成的天然
行者档案  格雷格·希尔(Greg Hill),世界级高山滑雪探险家,1975年12月19日生于加拿大魁北克省考安斯维尔市,1999年开始高山滑雪运动,爬过北美、欧洲、日本、阿根廷、智利以及喜马拉雅山区等地的两百多座山峰,多次创下世界纪录。2007年,他在23.5小时内爬山、滑雪15240米。2010年,他花了一整年的时间登山,然后从山顶滑雪而下,累计海拔爬升609公里。2015年,他每个月都完成
“毒德”(中毒,德味)是摄影论坛中的流行语,大多数时候颇具讽刺意味。然而,作为现今制作工艺最讲究的相机,徕卡被调侃为“毒物”,却是实至名归,一旦碰触,便深陷其中无法自拔。纯粹、极简的功能,绝不妥协的手工制作和极佳的性能,让徕卡相机几乎成为一个神话;它曾经是世界大战期间军用相机的首选,也曾跟随记者们出入世界上各种环境恶劣的采访现场,传说中“焦内如刀切般锐利,焦外如奶油般化开”的成像特色,更让它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