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版十年:电视时政新闻融媒创新的制作与传播艺术——基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探讨

来源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kswo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9月2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进行了开播之后的第二次大改版,至今已走过十年历程.十年间,该栏目在切入和报尾、播报和配音、报道和现场、包装和视觉、内容和编排等方面作出了相当程度的创新.在十年改版的基础之上,融媒时代下以该栏目为代表的电视时政新闻的改革,在传播、内容和理念上还有相当的创新空间.从传播艺术角度说,需要注重"接受而非寻找"时代下苛刻于传播策划是实现内容影响的基本前提,注重激发观众的"自分享"欲并动态更新大数据算法的传播理念与策略.从内容艺术角度说,需要注重在内容叙事中唤起青年网生群体的向心力、在内容叙事中适度有效增加"网感"成分、在内容叙事中释放"真实"和"真实感".从理念迭进角度说,需要注重理解融媒时代下形式之"变"应成为常态、凸显编辑部策划的创意思维和能动性、增强时政新闻的服务功能和亲和能力、坚守"时""效""度"的专业性担当.同时,电视时政新闻的融媒创新也需要各方给予相当的宽容度.
其他文献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发展,为跨媒介、跨地区、跨制度的区域媒体融合带来了时代机遇.从社会网络视角出发,基于对粤港澳三地媒体的调研,从纵向和横向两种路径分析大湾区媒体融合网络的建构.研究发现,中央媒体和大湾区媒体在内容、身份和舆论等维度形成了互嵌关系,大湾区媒体之间则在信息生产、服务连接和认同召唤等层面进行着联动.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大湾区媒体融合的可能进路,包括在微观层面打造社群平台,在宏观层面深化合纵连横,以期为区域媒体融合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行动参考.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独特的 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的融合体,对于社会的导向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群众文化活动从某个角度上来分析,属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也是不可缺少的内容,可以积极地促使基层人民群众基本文化素质的提升,带动全社会精 神文明程度的提高,满足当前发展需求。
足球运动自诞生后,打破了种族、地域的限制,得到了群众的喜爱和欢迎,这种对足球文化的普遍认同,折射出了人类的集体无意识和潜在本能。足球作为一种承载着多重解释项的符号,经过个体的自我解读和集体解读,在多元化群体中产生了无限衍义。本文通过足球符号的原型的追溯,并由其所引发的两种矛盾入手,试图阐释足球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在群众文化心理认同机制下所产生的含义。
建党百周年之际,深入学习百年党史、传承和传播红色文化,是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重要内容.然而,如何满足“玩家一代”(gamer generation)青年群体情感化、个性化、互动感强的需求,创新红色文化传播路径,是红色文化传播过程中面临的重大挑战.通过对“青春,为祖国歌唱”这一成功案例的解析,提出红色文化“游戏化”传播思维,借用游戏化的元素,依托受众心理机制,构建了红色文化“游戏化”传播机制创新模型.“驱动路径、体验模式、奖励制度、情感赋予”一系列“游戏化”传播机制的设定,让参与者在红色文化体
接种HPV疫苗已成为女性重要的健康管理行为,但疫苗接种的话语包含多元的健康风险认知与传统性别观念.作为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修辞批评方法之一,幻想主题分析方法受到戏剧主义影响.知乎社区是当前HPV疫苗话题讨论较为典型的信息交流平台.知乎社区的主流观点强调“HPV疫苗是年轻女性保护自身免受侵害的武器”,而另一观念“过度宣传,慎重选择”则对HPV疫苗及其宣传作了某种程度的批评.两个幻想类型在修辞社群中对话与协商,共同演奏出修辞视野“科学抗癌,健康生活”的复调乐章.疫苗接种的接受、拒绝和犹豫形成多元化的健康
全球数字平台正在全面重构国际传播的信息格局.平台赋权个体,为搭建人人参与的国际传播赋予了可能,构造出基于"社交融入"的全民外交新特征;平台赋能数据,通过提升国际信息传播的可见性,形构政府和民间多元行动者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能力;平台赋意话语,为中国故事提供了智能化叙事的基础语境,中国故事发展成为一种智能集成、多媒共生的"全球故事".平台赋权、赋能、赋意的内生机制,牵引平台化社会中国国际传播主体特征、价值空间和叙事方式的整体变革.
波及全球的疫情逼迫人们离开驾轻就熟的传统文化传播路径,使线上与线下、虚拟与实体、创新与传统的交融汇合形成一种常态,并渐渐向前者倾斜,慢慢以一种固化的形式生存下来.新媒体与相应的传播方式在疫情期间非但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反而借疫情人员不能流动与聚集的特殊际遇,发挥了它们的最大边际效应.未来新媒体和新传播将会俘获更多的受众,并逐渐蚕食和挤占传统文化传播路径的生存空间,一步一步确立自己的主流地位.微信和抖音等在短短的时间内风靡全球,成为世界各地区的人们不可离开的社交方式,我们的文化产品应该从中受到启示,改进传播
"一带一路"倡议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为目标,为了实现全球共同发展,性别数字鸿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津巴布韦作为"一带一路"合作国家,性别数字鸿沟带来的媒介使用性别差异,源自当地不发达的经济状况、基础设施建设状况及教育和知识状况,更是性别不平等的缩影.中国国际传播可以通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经验的媒介传递以及媒介和教育的合作三个方面,帮助当地解决性别数字鸿沟问题,促进中津两国之间的"民心相通",从而为全球共同发展提供助力.
当前,短视频实践已成为西北城市流动人口日常生活的重要元素.基于长期田野调查资料及深度访谈30名有代表性的西北城市流动人口,研究结果显示,在福柯的权力理论视域下,短视频场域是权力生产性结果;西北城市流动人口既是权力主体也是权力对象;权力生产了社会关系、知识、真理、话语等,通过空间、场域、规训等表现形式,解构和重构着西北城市流动人口的世界景象,深刻影响着他们的城市融入和文化适应心理及行为,并赋予上述活动以特殊意义.
大数据和算法之下,信息内容的分发(精准推送)与信息内容的采编一样,成为传播权力的核心要素.算法从技术工具进化为人工智能自动决策系统,嵌入社会权力关系并发挥作用.平台的媒体责任在技术"切近性"到来与面对"信息茧房"时显得更为迫切与必要.从媒介权力的角度,对平台在算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传播偏向进行研究;探讨作为媒体的平台,在意识形态传播和重塑中扮演的角色、作用;追寻法律该如何规制平台在算法中应承担的媒体责任,以应对平台对公民个人信息权利和国家传播权力的解构与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