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学生作文的多元化评价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lu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照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语文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都是过于主观和单一的,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因此,新课改要求教师对学生的作文实行多元化评价,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本文为中学教师评价作文提供了帮助与借鉴。
  一、多元化作文的评价原则
  传统的作文评价主要是由教师一人完成的,即一元主体,虽精批细改,但收效甚微。作文批改不仅是语文教师的沉重负担,同时也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缺乏主动权。中学生正生长在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写作不仅是传承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的重要方式,还是激发人的创造潜力的根本保障。初中教师一定要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多元化的评价。首先,遵从科学性。除非是科幻作文的创作,教师的评语要能够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予以纠正,促进其自身人格的发展。其次,要有宽容性。即使学生作文中出现错误,也要保持语气平和,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只有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创作环境,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最后,要有开放性。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可以使用互联网查阅到很多相关的写作知识,教师不要约束学生的思维。当然,网络抄袭是绝对不允许的,但是,开放性的评价体系就是支持学生的个性化思维,一些新奇的点子是应该被鼓励的。
  二、实践初中作文的多元化评价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教师进行写作评价的主体应该是更加多元化的。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引导学生的写作基本方向。在修改作文的过程中要遵循教学计划规定的标准,也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的方式感受到其他同学出现的问题有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教师在最后做出总结性的评价以起到概括与总结的作用。教师示范评价不仅有利于师生对习作评价形成基本共识,还有利于老师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有效地指导学生朝着教学目标努力。其次,师生共评。教师从学生习作中挑选一两篇有代表性的习作,条件许可时可制成课件或打印,使其更具有直观性。教师与学生一起评价一篇作文,以统一学生的评价标准。在诵读之后让学生发表看法,也可以抽取个体作文,教师与习作者共同探讨,进行商榷性面批。再次,尝试让家长评价。家长评价不仅可以有助于增进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还能够对学生的认真程度起到督促的作用。实际上,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有助于学生以更加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写作,同时增进人际关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师只是对与作文题目相关的内容进行评价,例如,内容是否跑题、字迹是否工整、案例是否恰当等,甚至所有学生的评语都大同小异,这对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新课程改革对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该从能力、情感和价值观几个方面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评价,通过阶段性的考查逐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与此同时,注重写作的方式方法,抒发出真情实感,如果是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作文就需要查阅相关的资料,确保论据的真实性,通过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实现初中生写作的三维目标。
  3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有助于学生个性化的成长,21世纪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而初中生正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通过他们的文学创作可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其性格发展方向与发展潜力,教师应当拓宽评价的标准,不要用同一标准去要求所有的学生,对于一些文字功底差的学生尽可能放宽上交作文的时间,并允许他们多修改几次作文;而对于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多布置一些论证方面的作文,让他们将自己的兴趣爱好与写作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其学习潜能;对于那些喜好文学书籍的学生则可布置他们写抒情短文、诗歌等来夯实写作功底,并将这些作文当做范文展示给其他同学,促进全班学生共同进步。
  三、作文多元化评价的教学案例分析
  首先,语文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写作内容、速度、字数做出要求,在评价的过程中先对写作表达进行评价。例如,文章中心明确、表达清晰或者表达方式不当,中心思想偏离主题,应合理安排文章内容等。其次,突出评价优点与不足。例如,文字公正、语言清晰、恰当的运用修辞手法,或字迹潦草并有错别字,语言表达过于平淡等。再次,就是对写作的方法进行评价。例如,没有做好充分的写作准备,论据不充分,观察事物的顺序混乱等,教会学生分段表述,让思路更加清晰。最后,就是价值观的评价。教师的评语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倡导写作中真情实感的表达。
  总之,对初中学生写作的多元化评价进行分析,从多元化的评价原则到如何实践多元化评价进行探究,希望语文教师能够灵活运用多元化评价,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从而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更重要是帮助学生提升健康人格,提升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湖父实验学校(214223)
其他文献
读写训练是当前语文教学普遍重视的关键环节,采取多读多写的形式让学生增加阅读的积累,提高理解的能力,增强写作的技巧,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训练效果,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是有着非常重要而积极的意义。  一、开展语文读写训练的原则  1结合早读课程开展训练  读写训练中的读既包括读书,也包括朗读,普通话发音的纠正、朗读技巧的训练等。在每周的语文早读课上,笔者要求学生朗读要背诵的课文,也可以朗读自己喜欢的优
文学作品教学内容的核心应该是体验,是在体验之后的反思。的确,文学作品需要的是学生能够深入地去体验作品中的那个活生生的生命世界,而并非局限于对作家意图的探寻。我们在教学过程当中,也不能够以简单的理解和分析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因为这样学生很难深入文学世界,只能在文本边缘上徘徊。因此,教师在文学作品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对作品的体验,并在引导其在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反思,使之内化为自身的文学素养。  一、体验:立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复方鳖甲软肝片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UUO)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7组,即:正常组、
所谓迁移,就是将已经学过的知识运用于新知识的学习中,将已有经验运用于新的情境中去,迁移能力对于学生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而由于迁移能力的形成起始于对已有知识和经验的概括,在此,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经验,从概括能力形成入手,谈一谈如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一、培养概括能力,要学会抽象概括  迁移能力的培养,要从概括能力的形成人手。文学作品中,事物的本质往往是被繁杂的语
读活课本,让学生带着疑问与激情主动阅读,让他们的理解主动性和想象创造力有更多的遐想空间,让他们在主观投射的过程中深入洞察其中的人文底蕴和文化内涵,在多元的对话中挖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针对应试教育环境下学生思维的限制,应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从而加强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更新和转变教学观念,不断创新丰富的教学模式,积极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学理念,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扮演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有些教师受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比较严重,所以存在忽视学习主体地位、忽视情感教育、忽视学生创造力、忽视学生阅读兴趣培养以及限制学生阅读想象力等方面的问题,从而影响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对此,教师要充分重视并尽快转变观念,要在阅读教学实践中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阅读空间和想象空间,加强语文阅读教学同其他教学环节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变机械性、被动性的阅读为创造性、主动性的阅读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本文从几个方面阐述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养成方法和指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技巧。  一、导练结合,以趣促读  心理学家罗森布拉特说:“读者不是单纯的追求作者在课文中所表达的意思,而是创造性的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意思。”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也应指导学生独立阅读,“创造性的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意思”。阅读教学中解读字词往往与解读句段的思想内容相联系
<正>1临床资料例1患者男性,34岁,健康体检。V1~V6定准电压5mm/m V,常规心电图(图1)显示P-P间期0.70~0.77s,频率78~86次/min;P波在Ⅰ平坦,Ⅱ、Ⅲ、a VF、V2~V6倒置,a VR、a V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