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pfl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一线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觉,现在的中学生思想活跃,知识面相对以前的学生也更宽,但很少有问题意识或者没有提出问题的习惯.在提问这一行为上,师生的课堂参与机会严重不公,如果我们没有着意培养学生主动的问题意识,这势必影响着教学效果的最优发挥.那么在教学中,学生为什么没有问题可问?又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呢?
  一、学生提不出问题的原因
  原因1 觉得没有问题可问:由于受传统思维的影响,学生普遍认为教学就是老师讲、学生学,不怀疑书本给出的知识或老师传授的知识,不想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甚至面对本来就有的多种答案的问题,也不想探究多种答案,等待老师给出答案.
  原因2 不知道如何提问:学生常觉得有问题不会,但又不知怎样问,更提不出有深度、有新意的问题.
  原因3 没有提出问题的愿望:学生觉得问题成堆,不知道从哪里问起,所以就干脆自暴自弃,就是偶尔出现了想问的欲望也懒得提问题.
  原因4 觉得没有机会问:课内觉得没有提问的时间和空间,课外又感觉没有提问的环境和氛围.
  原因5 没胆量提问:学生不敢向教师提问,不敢单独面对老师,不愿意问同学,害怕受到训斥或嘲笑,干脆独自一人把问题深埋在心底.
  二、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1.转变观念,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于提问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是新理念下教学观的重要体现,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中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的种子,这颗种子能否萌芽,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否得以升华,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围.教师应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教学氛围,建立尊重、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兴趣中忘记害怕,以学习主体的姿态参与进来.
  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提问题是教师的专权,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被人操纵的木偶.若有学生对问题有不同见解,或提出一些新问题,打断教师的授课,就被视为对教师不尊重,若是提出了教师一下难于解答的问题,教师更是感觉到丢了面子,这种教学观念,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长此以往,使学生不敢、也不愿向教师提出问题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彻底更新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要尊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个性化认识,鼓励学生多发表自己的见解,特别要表扬那些有独到见解、创新思维的学生,课堂上允许学生随时提问,因为情不自禁地发出来的见解,往往是智慧火花的闪现,即便是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甚重要,教师也要给予鼓励,赞扬他们提问题的勇气.这样学生才有提出问题的勇气,敢于直言,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2.正视学生存在的个别差异,让每名学生都敢提问
  每名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认知水平、心理素质等诸多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关注和正视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这样学生的真实思想才能充分暴露,才能最大限度地反映出学生学习的意愿.
  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无视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水平,不能把课堂作为一种理想状态来设计,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使优秀生和差生都能在自己的认知水平上有所发现,有问题可提,切忌把课堂掌控在少数学生手中,要使多数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独到见解的机会,这样有利于调动多数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3.改进教学方式,教给提问方法,让学生会问
  不能否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常不知不觉地就采用了注入式教学,教师习惯于讲解现成结论,不习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探索总结出新的原理和方法,使学生丧失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机会,阻碍了学生的知识网络和认知结构的形成,容易造成学生的惰性心理和依赖思想,学生即使有问题萌发,也会昙花一现,一闪而过,不想追求.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自己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对教学进行科学安排,精心设计,要紧扣学生实际,紧扣知识现象,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提问,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提问能力从低层次上升到高层次,即不问→敢问→会问.
  教学中,怎样教会学生提问呢?我们可以先设计各种类型的问题,如:认知冲突型问题、操作型问题、过程型问题等等,以富有挑战性、探究性且处于学生认知结构的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为素材,使学生处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引起认知冲突,产生认知推敲,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动机,让学生人人动手操作或以不同角色参与,在解决问题中获取直接经验,建构新知识.回答问题是检查学生是否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回答问题的过程,不仅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产生新问题的灵感,使学生在此基础上提出更多更好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有效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4.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提问
  课堂上想要让学生乐于提问,就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提出问题的欲望,从而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实验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学中通过剪拼、测量、计算、游戏等方法,让学生进行观察、猜想,从而提出问题,激发了学生的认知欲望,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数学教学是要教会学生会用数学眼光观察、思考发生在生活中的现象,并将这种现象用数学思想、观点、知识方法解决,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这样学生就乐于发现并提出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生在解决这些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感到学有所用,对数学学习更加有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要努力创设宽松、自由、愉快的教学氛围,形成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面向全体学生,把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学会倾听每一名学生的提问,鼓励学生与教师共同探讨问题,让学生品尝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后的喜悦.
  愿我们大胆改革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每一名学生主动参与富有生机的有效过程,为学生主动创新、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肛瘘又称肛门直肠瘘,由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破裂,经久不愈而形成。发作时患者十分痛苦,有发热、疼痛、脓液刺激、排便不畅等症状,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工作。2005-2008年本院184
目的发展《生药学》教学模式的转变,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方法在继承优良的传统生药学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笔者通过实际教学经验及切身体会,利用本地药用资源情况,开
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癌肿,是老年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居所有恶性肿瘤之首。笔者对近年来收治胃癌42例,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胃癌42例,占同期胃癌病例36.9%,对本组42
【摘要】新课程人教A版对有关立体几何的教学设置了以下内容:在《必修2》中设置了第一章《空间几何体》、第二章《点、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理科还在《选修2-1》设置了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充分体现了“螺旋上升”的新课程理念,同时也“螺旋上升”了立体几何中的重要概念、定理及思想方法.这是一种相当不错的上升手段,不仅能使学生很好地利用推理论证的方法解决立几问题,也体现了向量这一工具的有效性,开
目的观察派丽奥抗生素软膏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慢性牙周炎的患者58例,采用随机单盲自身对照方法,以单纯牙周基础治疗为对照,实验组基础治疗后在牙
问题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问题的提出就是教师通过情景引导出文本所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所以新课程教师应该从问题出发,设计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的问题、以发展学
【摘要】 在“教”与“学”这一对辩证统一体中,“学”才是第一位的,“教”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学”. 所以我们以后不能再做“教学”这个文章了,而应该做教“学”了. 这个教“学”不是先学而后教,而是有“学”才能教. 本文试从一年级数学计算来谈谈学法的指导,谈谈学生的思维训练.   【关键词】 教学;学法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而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只有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期刊
【摘要】高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热点,情境创设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数学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情境创设的好坏决定了它的有效性,本文从具体教学案例出发,阐述了高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应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数学情境;创设;原则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
【摘要】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由此可见,现代信息技术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构建教学平台    当前课程改革中试行的新课程标准,其课堂教学有一个重要的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