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央调剂走向统收统支——全国统筹能降低养老保险财政负担吗?

来源 :财经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186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养老保险基金支付能力减弱,财政压力逐年加重,而《“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即从中央调剂制度转向全国统收统支制度.这一制度转变能降低养老保险财政负担吗?文章运用计量模型和精算模型分析发现:第一,在仍实施中央调剂制度的情况下,养老保险财政负担将从2021年的2586.53亿元增加至2050年的142.77万亿元,累计财政负担为1255.94万亿元;第二,如果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收统支,在中央政府不采取严格监管措施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征收行为将发生变化,养老保险征缴率会下降16.1个百分点,虽然2023年及以前财政负担比实施中央调剂制度时至少下降82.34%,但2024-2050年财政负担比实施中央调剂制度时上升12.12%--184%,累计财政负担提高21.74%;第三,若进一步提高征缴率,当征缴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累计财政负担比实施全国统收统支制度时下降1.11%.因此,在实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过程中,国家应重视地方政府征收行为的变化,并尽快制定奖惩机制、提高征缴率,以增强养老保险基金应对老龄化问题的能力.
其他文献
合并2015年、2017年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微观数据,结合宏观层面的居民医保基金人均筹资和人均财政压力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PSM-DID)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整合会显著提高居民商业健康保险需求.进一步结合理论模型和调节效应机制分析得到,整合政策出台带来的居民医保待遇提高会同时增加筹资压力和财政负担,而财政压力的提高会倒逼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以缓解基本医保基金的运行压力.
会计信息披露是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2—2018年年报数据为样本,以盈余反应系数为工具,检验了其他综合收益列报的市场反应.研究发现:其他综合收益与盈余反应系数显著负相关,这可能与其他综合收益导致投资者对企业未来盈余及其持续性的保守估计和投资者认知能力不足有关.该负向关系在审计质量低、股东关联度高、高管持股比例高、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低的企业,及2014年其他综合收益列报制度变更后更为显著.本文进一步从其他综合收益与未预期盈余波动和盈余持续性的关系两方面进行了内
利用2013—2019年商业银行面板数据,研究利率市场化及表外业务对银行脆弱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利率市场化对银行脆弱性具有正向影响;表外业务发展对银行脆弱性具有二重作用,表外杠杆加剧银行脆弱性,而表外流动性创造则抑制银行脆弱性;以表外流动性创造作为门槛变量,表外杠杆对于商业银行脆弱性的影响存在双重门槛效应,随着表外流动性创造的提高,表外杠杆对脆弱性的加剧作用逐渐减弱.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高度重视理顺政企关系.那么,百年来经历了怎样的思想演进与实践探索过程?中国共产党对政企关系的建构发展起到了何种作用?相比西方主流经济学中政府“守夜人”的角色界定,我国在认识和处理政企关系上是否积累了独特经验?文章基于对国企与民企的综合考察,按照时间线索系统梳理了党领导政企关系建构的百年思想与实践历程,进而提炼了其中蕴含的宝贵经验.研究表明:(1)党和国家发展的阶段性战略目标转变与经济体制变迁是推动政企关系演进的主要依据,并使之呈现出革命战争局势下(1921-1949年)以保障生产为主
本文以沪港通政策实施为背景,借助PSM、DID和处理效应等因果推断方法检验了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政策对微观企业融资约束及投资效率的影响.实证发现:沪港通开通可缓解成分股企业的融资约束,但融资约束的缓解对企业投资效率具有“双刃剑”作用——既弱化了企业投资不足,也激励了过度投资.尽管融资约束的缓解对过度投资呈现出一定的直接激励效应,但同时也对企业研发投资产生了明显的激励作用,并最终通过提升产品创新能力间接缓解了过度投资.
为厘清减税降费政策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调控宏观经济的政策效应,本文将年龄异质性家庭、减税降费政策引入新凯恩斯分析框架构造TANK-DSGE模型.通过不同老龄化水平下减税降费短期政策效应的动态模拟,以及长期财政乘数与福利损失分析后,本文发现:劳动、资本减税与社保降费政策均可促进经济增长并刺激年轻群体消费引发通胀,同时会挤出老年群体消费;消费减税则促进了整体消费水平的提升.伴随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政策调整空间趋紧,减税降费的有效性下降:一方面,有效性下降表现为老龄化程度加深在减弱了宏观调控的短期
本文从双边价值链关联角度,探讨中国开展OFDI可能具有的“固链”和“强链”效应.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2003—2014年中国与39个样本国家之间的双边价值链关联指数,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中国开展OFDI的价值链关联效应.结果表明,中国开展OFDI显著提高了中国与东道国之间的价值链总体关联程度并表现“固链”作用,且对价值链前向关联程度的提升作用明显大于后向关联,进而呈现一定的“强链”功能.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发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价值链关联效应在欧洲地区和高收入国家的作用效果好于非欧洲地区和中等
在当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为企业减税降费、增加实体经济活力成为经济工作的重点.本文从动态合谋理论的角度为理解中国企业的实际税负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首先,本文使用关系契约的基本思路将传统合谋理论扩展到动态形式.在均衡下,随着地方政府官员任期的增加,政企合谋也随之增加.其次,本文使用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以及1998—2013年中国地级市市委书记数据对官员任期与企业实际税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市委书记任期越长,政企合谋就越严重,企业实际税负就越
数字经济时代,大数据在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现有研究对大数据资源促进客户服务绩效提升的路径缺乏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本文以资源基础观和动态能力理论为基础,构建“大数据资源—客户信息质量—客户导向能力—客户服务绩效”链式中介模型,并探讨服务流程复杂性在该模型中的调节作用.针对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员工收集了247份有效问卷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大数据资源对客户服务绩效存在正向影响;(2)客户信息质量与客户导向能力分别在大数据资源与客户服务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客户信息质量与
本文从空间视角,选取2003—2018年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37个国家OFDI数据,构建空间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存在显著的第三国效应且呈现挤出效应,市场规模和贸易成本是影响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的两大最重要因素.进一步分解空间效应后发现,不同解释变量带来的OFDI影响程度并不相同,地区、收入和政治风险的异质性分析结果为中国OFDI的区位选择和空间布局提供新的思考.鉴于此,本文提出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