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环境的小学生汉语学习动机实证调查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lj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调查汉语学习动机与学习环境的关系,进一步丰富小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的研究,本文对澳大利亚小学生汉语学习动机展开了实证调查,并从学习环境的角度出发,综合运用“学习情境层”理论和其他动机理论,分析他们的汉语学习动机与整个学习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综合了课堂、课程和教师等因素的学习环境对小学生汉语学习动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学习环境;汉语学习动机;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学习动机研究是教育心理学和语言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求(李柏令,2013:133)[1]。二语学习动机是学习第二语言的动机,指个体出于愿望或满足感在学习时的努力程度,是激发和维持学习者进行第二语言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因和心理状态,是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因素(高媛媛,2013)[2]。
  随着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和文化学等理论的发展,二语学习动机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主要从20世纪60年代的“融入性动机”和“工具性动机”理论,发展到80年代的“自我决定理论”,进一步发展了“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理论;再到90年代的“三层模型理论”,包括“语言层”“学习者层”和“学习情境层”。
  最新的模型理论的最大特点是引入了学习环境的因素,强调学习动机与教学环境的有机结合(赵咏,2009)[3]。李绍鹏、杨连瑞 (2015)4]指出,二语学习动机研究逐渐进入一个多元化时代,最新的动机研究关注了环境维度,并认为所有的环境因素均会对个体的认知和动机有影响,也体现了动机的社会性、动态性和复杂性,说明了动机与认知、情感、时间、情境等因素的复杂交互关系。
  近年来,国内研究者汉语学习动机也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但是也存在不足。就研究范围而言,对国外的汉语作为外语的学习者汉语学习动机的研究很少;就研究对象而言,针对小学生的研究非常有限;就研究内容而言,对学习动机和教学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很少,且目前还没有基于学习环境的学习动机研究。
  据此,本文对澳大利亚小学生汉语学习动机展开了实证调查,并从学习环境的角度出发,综合运用“学习情境层”理论和其他动机理论,分析小学生汉语学习动机与整个学习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期能够弥补汉语学习动机研究在学习环境方面的空白,并进一步丰富小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的研究。
  一、小学生汉语学习动机调查
  (一)调查的对象、方法与问题
  本次调查在澳大利亚大南方文法学校小学部进行,对象为1—6年级(6—12岁)学生,全部是英语为第一语言的学生。其中,一二年级共44人,三四年级共48人,五六年级共89人。调查采用问卷法和提问与访谈法,主要是通过开放性问题,调查学生学习汉语的原因,以及他们对汉语课及课堂活动的态度、建议和需求,来分析他们的汉语学习动机。因一二年级学生书写能力有限,所以对他们采用课堂提问和课后随机访谈的方法。调查的问题包括:(1)你认为,你为什么学习汉语?(2)在汉语课上你最喜欢什么?(3)对于汉语课,你有哪些建议与需求?
  (二)调查的结果
  1.小学生学习汉语的原因。
  根据学习情境层理论和其他动机理论,并结合Marianne Nikolov(1999)[5]的调查分析,本文将学生的回答分为“课堂和课程相关原因”“教师相关原因”“外部原因”和“实用原因”四个方面。“课堂和课程相关原因”与课堂和课程因素有关,是学习环境的主要部分,包括课堂活动、课堂氛围、所学课程等。“教师相关原因”是学习环境中与教师相关的因素。“外部原因”包括家庭和学校因素。“实用原因”包括对目的语环境的态度和实用价值等。
  (1)一二年级学生原因(共104条)。第一,课堂和课程相关
  原因:如“做游戏很有趣”等,共61条(59%)。第二,教师相关原因:如“老师很友好”等,共27条(26%)。第三,外部原因:如“回家跟父母说,很开心”等,共10条(10%)。第四,实用原因:如“去中国旅游”等,共6条(5%)。
  (2)三四年级学生原因(共113条)。第一,课堂和课程相关原因:如“好玩”“孙悟空的故事”等,共65条(58%)。第二,教师相关原因:如“老师常帮助我”等,共23条(20%)。第三,外部原因:如“学校安排的课”等,共9条(8%)。第四,实用原因:如“去中国说汉语”等,共16条(14%)。
  (3)五六年级学生原因(共211条)。第一,课堂和课程相关
  原因:如“课堂很有活力”等,共98条(47%)。第二,教师相关原因:如“老师乐于跟我们交流”等,共40条(19%)。第三,外部原因:如“学校想让我们学习更多语言”等,共11条(5%)。第四,实用原因:如“理解不同的文化”等,共62条(29%)。
  2.小学生对汉语课及课堂活动的态度。
  学生对汉语课的态度对他们的学习动机有很大影响。对汉语课堂活动的喜欢,就直接加强了学生学习汉语的动机。本文将学生的回答分为“课堂游戏活动类”“汉语本身”“教师相关”和“所有事情”等方面。
  (1)一二年级学生最喜欢的内容(共90条)。第一,“所有事情”,共10条(11%)。第二,课堂游戏活动类:如“抛绣球游戏”等,共70条(78%)。第三,与教师相关:如“最喜欢老师”等,共10条(11%)。
  (2)三四年级学生最喜欢的内容(共122条)。第一,“所有事情”,共8条(6%)。第二,课堂游戏活动类:如“中国功夫”等,共108条(87%)。第三,关于汉语本身:如“学习汉语词语”等,共2条(2%)。第四,与教师相关:如“最喜欢老师”等,共7条(5%)。   (3)五六年级学生最喜欢的内容(共232条)。第一,“所有
  事情”,共7条(3%)。第二,课堂游戏活动类:如“筷子与乒乓球活动”等,共214条(92%)。第三,关于汉语本身:如“学习汉语”等,共8条(4%)。第四,与教师相关:如“最喜欢老师”等,共3条(1%)。
  3.小学生对汉语课的建议与需求。
  需求是动机的基础,对需求的满足会使动机得到强化。本文将学生的回答分为“课堂游戏活动类”“汉语本身”“社会文化知识类”和“不改变”等方面。
  (1)一二年级学生建议与需求(共27条)。第一,“跟老师一样”,共2条(7%)。第二,课堂游戏活动类:如“制作风筝”等,共23条(86%)。第三,关于汉语本身:如“学汉语动物”等,共2条(7%)。
  (2)三四年级学生建议与需求(共49条)。第一,“跟现在一样”,共10条(20%)。第二,课堂游戏活动类:如“更多手工制作”等,共28条(57%)。第三,关于汉语本身:如“多学汉语句子”等,共7条(15%)。第四,社会文化知识类:如“介绍中国文化”等,共4条(8%)。
  (3)五六年级学生建议与需求(共90条)。第一,“不改变”,共29条(32%)。第二,课堂游戏活动类:如“乒乓球比赛”等,共25条(28%)。第三,关于汉语本身:如“写汉字”等,共15条(17%)。第四,社会文化知识类:如“介绍中国历史”等,共21条(23%)。
  二、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1.学习环境,尤其是课堂与课程及教师方面,对小学生汉语学习动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以上统计中可以看出,学生突出强调了以课程、课堂活动、教师因素为主的学习环境。在学习汉语的原因中,课堂和课程相关原因在三个阶段分别占到59%、58%和47%,起到决定性作用;教师相关原因在一二年级和三四年级也占到了26%和20%,起到明显的作用。在学生喜爱的内容中,课堂游戏活动的比例分别是78%、87%和92%。在建议和需求中,关于课堂游戏活动的比例分别占到86%、57%和28%。
  2.关于汉语和课堂游戏活动,小学生都表现出强烈的内在动机;且随着年级的增加,学生的自主性也越来越强。对于课堂游戏活动,绝大多数学生都带有明显的内在动机,如“好玩”“感兴趣”等。对于汉语课,学生也都表现出内在动机,如“喜欢学习汉语”等,而外在性动机较少,只有少部分回答“有用、以后会用到”等。此外,小学生的自主性也在发展,对喜欢的内容回答得越来越具体。在回答最喜欢的汉语内容时,笼统回答所有事情的比例由11%降到了3%。
  3.工具性动机随着年级增加而增强,但总体上并不明显。在学习汉语的原因中,在一二年级阶段,工具性动机比较明显,学生回答中的“实用原因”都属于工具性的,如“旅游”“有用”等,占到5%;在五六年级阶段“实用原因”占到了29%,其中约有一半是工具性动机。
  4.随着年级的增加,学生认知水平的不断发展,融入性动机因素明显增多。语言和文化知识越来越具有吸引力,小学生的动机从“玩游戏”发展到追求语言和社会文化,从“活动需求”发展为“语言知识需求”和“自我提高需求”。学生最喜欢的汉语内容在五六年级有4%是关于汉语本身的;学生的建议与需求中关于汉语本身的需求从7%增长到了17%,关于社会文化知识方面的需求从0增加到了23%。
  四、结语
  为了调查汉语学习动机研究与学习环境的关系,进一步丰富小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的研究,本文对澳大利亚小学生汉语学习动机展开了实证调查,并从学习环境的角度出发,综合运用“学习情境层”理论和其他动机理论,分析他们的汉语学习动机与整个学习环境之间的关系。调查结果与分析表明,综合了课堂、课程和教师等因素的学习环境对小学生汉语学习动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对汉语和课堂活动表现出强烈的内在动机性,且随着年级的增加,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在不断发展,小学生的动机从“玩游戏”发展到追求语言和社会文化。所以在小学生汉语教学中,要结合小学生认识发展水平,综合考虑整个汉语学习环境,包括汉语课程、教学材料、游戏活动和教师等方面,以及家庭与学校因素和学生的兴趣、态度和需求等方面。
  由于本文调查对象和调查范围有限,仅仅调查了一所学校的小学生,缺乏代表性,且缺乏理论支撑和科学的分析模式,所以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柏令.第二语言习得通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2]高媛媛.从融入到自我——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理论的新发展[J].语文学刊,2013(1).
  [3]赵咏.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理论的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J].社会科学论坛,2009(7).
  [4]李绍鹏,杨连瑞.社会动态视角的二语动机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15(1).
  作者简介:叶飞,男,1990年生,安徽蚌埠人,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2014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第二语言习得。
  (编辑:李艳松)
其他文献
抚仙湖—星云湖生态建设和旅游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的生态建设应该按照旅游发展以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流域内环境保护能力和法律法规执行水平,
夕阳酿出一抹酡红欲醉。故乡小而人多,屋舍之间紧紧地拥抱着,屋舍的夹缝里小路沿伸着,常有两件衣裳从横架的竹竿上面飘落,有些故事由此发生。
采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进行采煤机电控制的方式是当前最优控制模式。本文设计了基于PLC的电牵引采煤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组成,系统功能及基本运行原理,重点介绍系统保护和GOT
我国的教育方针把学生的德育教育始终放在第一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语文学科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是一个和谐的统一体,两者相辅相成
本文基于选煤厂煤炭洗选工艺,对我国广泛采用的六种常见洗选工艺流程进行分析,重点说明煤炭洗选工艺的重要性。通过优化煤炭洗选工艺流程,可以达到提高原煤分选效率、增加煤
为了构建安全可靠的矿井供电系统,实现供电系统的自动化,本文探讨数字化技术在矿井供电系统中的应用,从而为自动化供电系统的构建提供依据。
课堂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老师上课前必须对将要发生的教学行为有所准备和设计,这关系到了整节课的教学效率。本文是对经典名篇《春酒》的教学设计。
绝大多数数学问题往往都有多种解法,一个数学问题的多种解法研究,不仅可以使我们加深对数学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能拓宽我们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从而达到学好数学知识的目
【摘要】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朗读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积极采用各种方法,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朗读呢?本文对此进行了几点探讨。  【关键词】语文教学;小学语文;阅读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朗读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积极采用各种方法,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朗读呢?下面将从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