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外包项目的翻转课堂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的实践研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yan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如何才能面向社会的需求、适合岗位的需要仍在不断探索中前进。旨在以学校为平台,以企业项目外包为抓手,通过灵活可行的翻转课堂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开辟出新的途径,并尝试在其中形成可供借鉴和推广的理论依据和方法体系。
  [关 键 词] 外包项目;翻转课堂;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8-0056-01
  一、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不仅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加需要能够解决工程领域实践层面问题的创新人才,探索和构建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势在必行。从2008年开始,翻转课堂已经进入我系实践阶段。在2011年,相继有一线教师将工程项目或外包项目引入课堂,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翻转课堂的概念与特征
  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课外观看,回到课堂上学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这样一种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最初在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的萨尔曼·可罕的教学视频而普及,并很快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而席卷全球。在中国,翻转课堂已在教学一线大量尝试与应用。
  (二)项目外包概念与特点
  项目外包是指企业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而将其全部或部分的IT業务外包给专业的信息公司进行开发和管理的方式。其优势显而易见:(1)将主要资产和技术专注于核心竞争力。(2)降低了信息技术服务的成本,也促进了人才的成长。将外包项目引进课堂,在教学中完成对企业的项目设计,以此作为推动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有效方式。
  二、应用型人才实践技能培养的改革举措
  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所学知识和工作岗位的要求和标准相符合,缩短学校到社会的“就业真空”;如何在课堂上将理论与实践融合,并将工作岗位标准和要求代入?这就促使我们在课程教学和改革中要不断以市场应用为先导,将岗位技能要求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而采取“边学边用”的教学模型,将外包项目与课堂实践结合,将理论知识与翻转课堂融合,对培养有实操经验与岗位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大有裨益。以项目工程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实际工作中,形成边学变做的“浅实习”过程。并在此过程中按照项目初始要求教会学生用课堂知识解决工作问题,在项目完成中提升实践技能。这就是项目外包与翻转课堂相结合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应用型人才实践技能培养的具体实施
  1.针对社会调研和企业岗位需要制订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在此方案中将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内容的创新作为重点,通过和企业的“内外结合”培养理论扎实、能力突出的应用型人才。
  2.课程理论知识的挖掘与实践外包教学的深入开展。课程体系设置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否科学有效的具体体现,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是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保障。但是针对应用性与实践性都快速变化的工科专业却不能因循守旧。分析目前专业课程体系与社会实践需求之间存在的问题,大力改革影响实践应用的综合因素,深入挖掘课程体系之间的有效衔接与社会需求实践能力之间的联系,将企业需求与课堂灵活性教学相结合,为培养实践技能突出的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3.师资队伍建设。调整教学思路,加强实践观念,将课堂合理迁移。在此基础上要求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既能走进课堂又能走进社会,既有深厚的理论修养又有为企业排忧解难的能力。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为后期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4.新教学模式的实施。基于实践能力培养和社会岗位认知,将课堂作为主要平台,在课堂教学中提倡创新和改革,将翻转课堂、慕课、创新课堂、线上课程与传统课堂有效融合,不拘泥于形式,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打开快速有效的通道。
  四、基于项目外包的翻转课堂实践总结
  通过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和总结将课程体系规范化、培养模式体系化,全面形成以需求带动学习和研究的模式,为本科院校全面展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形成合理机制和有效抓手。以学生专业工作室为依托,引入企业外包,在项目完成过程中明确岗位需求和技能培养;以翻转课堂为教学改革的前沿,将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全面调动。通过二者结合让学生在项目完成中发现问题,在翻转课堂中解决问题,并由此带来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快速提升。将传统课堂中无法解决的实践能力检测和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上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培养出校门即能上岗的应用型人才奠定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美]R.基斯·索耶.剑桥学习科学手册[M].徐晓东,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2]黄如君.基于教学工厂人才培养模式下汽车专业项目教学法的实践和探索[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5(2).
  [3]常波.以能力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探索[J].佳木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
  [4]朱宏洁.翻转课堂及其有效实施策略刍议[J].电化教育研究,2013(8).
其他文献
[摘 要] 应用技术大学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之下,深入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实现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分析了应用技术大学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之上,从搭建创新创业教育空间、构建教育课程体系、创设创新创业教育基地等方面,阐述了应用技术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现策略。  [关 键 词] 应用技术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意义;实现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2
[摘 要] 目前,“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是对传统职业教育方式的一种必要补充。传统的电工基础课程教学,重视知识的完整性与系统性,虽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接受知识,但与实践环节相脱节,没有充分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色,特别是通用型电工电子类知识结构在铁道车辆专业课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延续性和衔接性不强,亟须围绕铁道车辆专业类课程,结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铁道车辆类的
[摘 要]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急需一些应用型创新人才,他们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所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我国十分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只有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才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CDIO理念是一种培养人才的重要理念,它的应用完善了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教育改革。  [关 键 词] CDIO理念;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
[摘 要] 在当前社会中,应届生就业问题一直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当前我国并不缺少人才,学校除了培养人才之外,还需要懂得如何推销人才,才能够让学校培养出的人才真正发挥自己的特长。因此,大部分学校都习惯让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生存。而对于应届生而言,其本身的创新经验不足,难以适应社会,就需要进行学习。从校企合作背景下艺术类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入手,探究如何更好地让高职创新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