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位外国学者对中国革命的看法

来源 :近代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前不久,中国社会科学院和联合国大学联合举办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国际学术讨论会。联合国大学选择日本、墨西哥、苏联、中国作为典型,发起组织了非西方国家社会变革系列讨论会,这是其中最后的一次。会议期间,中外学者自由、热烈、坦
其他文献
<正>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缺乏一定的必要的资料,历史研究就无从做起。资料越丰富、真实,越有助于全面、深刻地认识历史。任何一个严肃的研究者,都必然高度重视历史资料的搜集和利用。要发展我们的历史科学,需要不断发掘和整理新的资料。
<正> 刘大年 黎澍同志从壮盛到晚年,长时间里与近代史研究所联系在一起。1954年近代史所设立学术委员会,他和胡绳、田家英等位受聘为学术委员。实际上,胡、田、黎三同志,不论在中宣部工作或在中央政治研究室工作,他们的看法、主张,对近代
本研究采用认知作业分析及问卷法,研究了中学生简单与复杂物理问题解决的表征机制及状态元认知结构.结果显示:(1)物理问题解决是对问题的表征状态不断转换的过程,其受认知主体信息的提取、转换、整合能力及状态元认知的影响;(2)中学生物理问题解决中的状态元认知主要由他的自我效能感、自我监测、策略系统三种成分构成;(3)复杂问题解决的关键是正确提取范畴性知识以形成对问题的深层表征.
<正> 北伐战争实际上存在着两个战场:从广州誓师出发的国民革命军在东南沿海和长江流域进行作战的南方战场,冯玉祥国民军在西北地区和黄河流域进行艰苦战斗的北方战场。两大战场遥相
<正> 我国史学界正在深入研究抗日战争时期的美国对华政策。笔者认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首先须对这时期的美国外交有宏观的了解,而这正是我们过去研究中的不足之处。本文试图以美国外交为背景,对抗日战争初期的美国对华政策加以评述。
<正> 五四新文化运动作为中国现代化运动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一场以人的现代化为其宗旨的思想启蒙运动。在五四启蒙中,中国知识精英以西方近代人本主义为主要思想武器,开展了一场批判传统文化价值和塑造现代主体人格的思想变革。自由这一体现人的
<正> 在中国海关史乃至中国近代史上,英国人赫德(R·Hart)是一位极其特殊的人物。无论是赞扬抑或是反对他的人,都不能否认他曾起过的重要历史作用。这种强烈的反差固然与阶级、民族立场和价值观念有关,但却毕竟说明他是一位值得重视
<正> 护国战争结束之后,进步党分化为三个派别,一是倾向国民党的激进派,以孙洪伊为首,另外两个分别以梁启超、汤化龙为首。国会重开,这三个派别各立政团,梁、汤两派不久又合并为宪法研究会,即研究系。关于梁、汤两派合并之前所立政团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