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后路经肌间隙与开放入路内固定对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神经功能及影像学指标的影响

来源 :新疆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so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后路经肌间隙与开放入路内固定对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神经功能及影像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6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后路经肌间隙入路内固定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入路内固定进行治疗,两组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围术期手术指标,术前、术后6个月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影像学指标及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较对照组降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两组运动功能评分、感觉功能评分均升高,且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两组后凸Cobb角均降低,而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及伤椎椎管通畅率均升高(P0.05).两组随访期间均无相关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后路经肌间隙与开放入路内固定均可有效改善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影像学指标,但相比开放入路内固定,后路经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更有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且安全性好.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衰弱量表评估老年冠心病患者衰弱病情及其衰弱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9年2月在奎屯市第七师医院老年病中心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53例.采用Fried衰弱评分(FFS)临床衰弱量表(CFS)、爱特蒙特衰弱量表(EFS)进行工具测量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衰弱.结果 FFS评分、CFS评分、EFS评分判定老年冠心病衰弱者分别为32(20.91%)、39(25.49%)、45(29.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采用FFS评分、CFS评分、EFS评分测
合并后柱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是常见的严重脊柱损伤,三柱损伤以及前中柱的爆裂骨折导致脊柱严重不稳、前中柱塌陷、后凸畸形、椎间盘损伤、冠矢状面脱位、椎管侵犯以及神经损伤.TLICS评分系统指导的手术入路认为,对于来自骨折块前方压迫造成不完全性神经损伤的病例可选择前路椎体切除重建手术,存在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的病例可采用后路手术,而不完全性神经损伤合并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者通常采用前后联合入路[1].
期刊
目的 观察日间宫腔镜电切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2019年1月至12月筛选需要进行日间和住院行宫腔镜电切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日间和住院患者安全性、卫生经济学指标的比较.结果 日间组和住院组患者的在院时间分别为(6.4±0.5)h和(130.0±5.9)h,患者误工时间分别为(2.5±0.5)d和(4.5±1.3)d,家属误工时间分别为(0.4±0.1)d和(2.5±0.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间组和住院组患者的误工经济损失分别为(250±50
目的 探讨Hsa_circ_0023642对甲状腺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选取本院25例甲状腺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Hsa_circ_0023642和miR-653的表达水平;甲状腺癌细胞SW579分为si-NC组、si-Hsa_circ_0023642组、miR-NC组、miR-653组、si-Hsa_circ_0023642+anti-miR-NC组、si-Hsa_circ_0023642+anti-miR-653组.使用四甲基偶氮唑盐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全球病死率和致残率极高的疾病,临床上国内外的大多数报道都与脑血管病变闭塞有关,急需新的治疗手段进行干预.干细胞可以分泌神经营养因子,替换受损的神经元、通过抑制颅内外炎症反应和抗细胞凋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还可释放营养和生长因子等增强内源性修复机制的物质而起到神经保护及修复的作用,所以移植干细胞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有望为这类疾病的治疗提供新选择.本文现从移植干细胞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治疗运用、纳米材料在干细胞治疗中的作用、移植后追踪监测干细胞影像学方法等对干细胞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
缝隙连接(gap junction,GJ)是由连接蛋白(connexin,Cx)构成的一种特殊的细胞膜结构.小分子物质通过GJ在相邻细胞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现象称为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gap junction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GJIC).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43)是参与形成GJIC的主要连接蛋白,其羧基末端(carboxyl terminal,CT)富含的丝氨酸和脯氨酸是Cx43磷酸化修饰的潜在靶点,亦是蛋白相互作用的结构域.Cx43羧基末
目的 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CAHD)实施不同剂量氯吡格雷治疗后的实际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将本院在2018年1月到2020年1月期间接收的214例CAHD患者作为此次的调查对象,通过奇偶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107例,前者对患者实施大剂量氯吡格雷治疗措施,后者实施小剂量氯吡格雷治疗方案,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情况、治疗前后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以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治疗前后血小板膜糖蛋白(血浆溶酶体膜蛋白(CD61)、溶酶体完
目的 分析PVP后骨水泥分布类型对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恢复情况及再骨折发生的影响.方法 回归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骨科收治的118例采取PVP术治疗的单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资料.患者术后均再次予以影像学检查,然后按照影像学结果判断PVP后骨水泥分布类型,并依据分布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分布型组和致密型组各59例.结果 110例患者均得到随访,且无严重并发症,随访时间1至12个月,平均(11.01±0.4)个月.两组患者骨水泥注入量、手术时间、骨密度对比差异均不存在
目的 调查万古霉素肝损伤发生率,并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为促进万古霉素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住院患者静脉滴注万古霉素后发生肝损伤的病例,采用因果关系评价系统(RUCAM量表)进行评分,统计评分≥3的病例,计算肝损伤的发生率;运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万古霉素肝损害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万古霉素肝损害发生率6.15%;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53,P<0.05),体质量(BMI≥28 kg/m2,OR=0
黑素瘤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可累及皮肤的肿瘤,具有明显的遗传易感性,而表观基因调控最终决定了基因表达的结果.基因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是通过改变染色质的结构和构象来实现,其可对基因及其启动子的转录能力、mRNA转录的稳定性造成影响,从而改变个体的临床表型.近年来,黑素瘤的表观遗传学有了飞速的发展,该文将从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等3个方面对表观遗传机制在黑素瘤中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