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万国东:男,汉族,1967年10月出生,一级检察官。1988年12月参加工作,1996年7月入党,行政管理专业硕士。历任湖北省黄石市下陆区人民检察院助理检察员,黄石市石灰窑区人民检察院审查批捕科科长、办公室主任,黄石市人民检察院公诉处处长,黄石市黄石港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党组副书记,2006年8月至今任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先后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自2007年起,阳新县人民检察院先后被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全省十佳基层检察院”、全省“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被湖北省人民检察院荣记集体一等功,涌现出“全国十佳渎侦局长”穆自明、“湖北省优秀青年卫士”王晶等先进个人。
本刊记者周洪波(以下简称“记者”):据我了解,阳新县人民检察院之所以进入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行列,关键在于贵院的工作创新。请问万国东(以下简称“万检”)检察长,你对检察工作创新是如何理解的?
万检:从大的方面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从我们自身来说,创新是检察事业发展之源。检察机制创新是检察人员在不突破法律规定的框架内,在工作方法、工作机制、管理机制方面的创新,从而推进各项检察工作的发展。
记者:请问万检,贵院工作创新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万检:这主要体现在队伍建设、办案机制、规范管理和检察技术4方面:
第一,在队伍建设创新方面:一是以绩效任用人。一方面,建立了双重绩效考核制度。院统一制定对各部门的绩效考核制度,各部门制定对部门成员的绩效考核制度,让绩效考核到人,绩效结果成为干警个人评先表模晋升的客观根据,激发干警的工作热情和信心。另一方面,建立了有创新成果者优先提拔任用制度。二是以关爱感化人。我院党组实行人性化管理,坚持“以德治院”,建立了“两必送”(即在干警取得显著成绩时必须进行嘉奖,在干警生日时必送蛋糕祝福)、“三必看”(即在干警生病时、结婚时、亲人去世时,必须登门看望)、“四必谈”(即在干警思想波动时、工作岗位变动时、工作出现失误时、评先晋级落榜时,必须开展谈心)制度。与此同时,为解除干警办案时的后顾之忧,我们在全省率先为每位干警办理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三是以奖惩鞭策人,形成了一个从“规范制度→执行状况→考核评价”的奖惩体系。四是以文化塑造人。为此,制定了《阳新县人民检察院检察文化建设三年实施纲要》。《纲要》确立了“和谐、务实、唯才、创新”的检察文化理念,确定了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管理文化六个层面,并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检察文化建设内容、目标、程序进行了详细规定。
第二,在办案机制创新方面:一是职务犯罪侦查工作实行检察一体化机制。对于“窝案”、“串案”、重大疑难案件打破科室职能界限,由检察长和分管检察长抽调人员统一指挥协调,各相关部门科室加强通力合作实行“大兵团”作战,使侦查工作取得了事半功倍效果。二是警务区内践行对犯罪嫌疑人、证人心理辅导制度。该制度以法律引导人、道理说服人、真情感化人为目标,由经过心理辅导学习培训的司法警察担任心理辅导员,围绕“知、情、教、化”4方面,将公正规范文明执法的要求贯穿于犯罪嫌疑人、证人心理辅导过程中,充分化解当事人的心理包袱,让犯罪嫌疑人解开思想疙瘩坦白交代问题,让证人抛开思想顾虑如实作证,排除了安全隐患。它为案件顺利突破助力,使办案工作顺畅驶入“高位运行”轨道。三是积极探索刑事司法与行政执法相衔接机制。长期以来,刑事司法与行政执法脱节,“以罚代刑”现象严重。为此,我们大胆探索刑事司法与行政执法相衔接的新模式,组织相关行政职能部门负责人磋商研究,建立了与行政执法单位联席会议制度、行政处理意见书报送制度、检察机关对于行政执法中不及时移送或不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检察监督机制。通过3个机制实现了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良好衔接。五是向犯罪嫌疑人、案发单位发放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告知卡制度。
第三,在规范管理创新方面:一是搞好“三位一体”规范化操作机制试点。以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试点工作为契机,以引入的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为标准,按照要求编写发布了包括质量管理手册、13个程序文件和185个操作规范共计50多万字的文件体系,全面实施“三位一体”工作机制,把各项检察工作业务纳入规范有序的轨道,实现业务规范化、队伍专业化、管理科学化、保障现代化,推动检察工作全面健康协调发展。二是实行检务督察制度。一方面,健全了检务督察领导小组成员。检务督察领导小组由检察长任第一负责人,纪检组长为具体负责人,纪检监察科负责日常检务督察工作。另一方面,修订了检务督察条例。三是实行党组巡视带班制度。
第四,在检察技术创新方面:一是加强信息化建设。投入100余万元对原有网络进行改造,添置笔记本电脑等网络设备,建成了内网局域网,实现了网上办公、网上办案。同时,围绕高标准,严要求的目标,加快办案区同步录音录像系统的建设,办案区已通过省、市检察院验收,同步录音录像系统在办案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检察长办公室、办案区、同步录音录像讯问室宽带互联互通。我院在公安局的支持下,在县看守所安排两间专用房作为阳新县检察院同步录音录像讯问室。同步录音录像讯问室由审讯室、指挥室、审讯系统和同步录音录像系统组成,实现了办案区指挥系统对同步录音录像讯问室的双向沟通和远程指挥。通过三级专线网,坐在省、市院指挥中心,指挥人员对同步录音录像讯问室讯问情况一目了然,并可以通过视频和音频设备与办案人员直接对话,进行指挥。检察长办公室电脑也可以通过指挥终端对办案区和同步录音录像讯问室的情况进行实时察看和指挥。三是对监管场所实行网络化管理和动态监督。现在监所检察员只要操作电脑,就可以跟踪运动的目标,观察监区、监室的全貌,对看守所的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进行直观、严密、及时的动态监督,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监督实效。四是设立信息情报科。为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经县委常委会研究同意、阳新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发文,我院成立了信息情报科。设立信息情报科目前在全国检察机关来说是一个崭新的尝试。它是一个专门分管信息情报的机构,主要职能是指导信息化建设和建立信息情报的检索系统,对信息化建设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对信息情报收集、整理、汇总、甄别,整合各类信息资源,为检察机关打击与预防犯罪,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提高检察工作现代化水平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记者:在创新观念的指导下,贵院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万检:检察机制的创新让我们尝到了甜头。创新在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干警素质的提高,推动了阳新检察事业的发展。2007年我院各项工作均走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先后捧回了“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全国文明接待室”、“全省十佳检察院”等桂冠,并荣获集体一等功。在市院的年终考核中,我院办公室、政治处、反贪局等10个科室和部门工作在全市基层院科室考核中名列第一,侦查监督科、控申科等5个科室名列第二,综合考核我院排名第一。全年共有43人次受市级以上表彰,其中,涌现出了“全国十佳反渎局长”穆自明、“全省优秀青年卫士”王晶、“全省检察机关先进个人”肖绪新、“全省侦查监督十佳检察官”石红等先进典型。作为最高人民检察院确定的35个首批基层试点单位,我院“三位一体”规范化管理机制得到了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充分肯定并通过试点验收。这些成绩得到了阳新人民的称赞,也得到了阳新县委的肯定。阳新县委在召开常委会时作出了这样的评价:阳新检察院风气更加纯洁,队伍整体水平更加优化,执法水平大为提高,院容院貌大为改观。
特别要提到的是,我院几项创新成果都得到了上级院的好评,如在警务区内推行犯罪嫌疑人、证人心里辅导制度、发放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告知卡制度、对监管场所的网络动态管理,其中通过到案发单位宣传法律政策、发放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告知卡而成功促使8名犯罪嫌疑人前来我院投案自首,《检察日报》进行了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警务区内推行犯罪嫌疑人、证人心里辅导制度在《检察日报》也进行了宣传推广,许多兄弟检察院也前来取经。
记者:万检,请问你对检察工作创新有何体会?
万检:检察工作创新的重点是以人为本,培养干警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创造力和创造思维的前提,要通过学习培训等方式切实转变干警观念,从根本上改变干警的旧思维旧定律,让干警时刻想到创新,时刻敢于创新,时刻善于创新。
检察工作创新的关键是营造激励的创新环境。激励的创新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检察工作创新的奖励氛围,即有创新成果并且成果获得认可者,给予奖励。另一方面,是检察工作创新的激励氛围,即干警的创新成果有待进一步研究改进完善的,我们鼓励他再接再厉。
检察工作创新的条件是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检察工作创新有其特殊性,它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进行,不能超越法律规定的范围,任何背离了法律的工作创新都是错误的、没有生命的。
检察工作创新的核心是成果接受实践的检验。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工作方法,推动检察事业发展。所以,只有在实践中对检察工作有改进、推动作用的机制创新,才是一项合格的有意义的创新。
记者:谢谢,也请万检一如既往地关注、支持我们中国检察官杂志的发展。
本刊记者周洪波(以下简称“记者”):据我了解,阳新县人民检察院之所以进入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行列,关键在于贵院的工作创新。请问万国东(以下简称“万检”)检察长,你对检察工作创新是如何理解的?
万检:从大的方面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从我们自身来说,创新是检察事业发展之源。检察机制创新是检察人员在不突破法律规定的框架内,在工作方法、工作机制、管理机制方面的创新,从而推进各项检察工作的发展。
记者:请问万检,贵院工作创新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万检:这主要体现在队伍建设、办案机制、规范管理和检察技术4方面:
第一,在队伍建设创新方面:一是以绩效任用人。一方面,建立了双重绩效考核制度。院统一制定对各部门的绩效考核制度,各部门制定对部门成员的绩效考核制度,让绩效考核到人,绩效结果成为干警个人评先表模晋升的客观根据,激发干警的工作热情和信心。另一方面,建立了有创新成果者优先提拔任用制度。二是以关爱感化人。我院党组实行人性化管理,坚持“以德治院”,建立了“两必送”(即在干警取得显著成绩时必须进行嘉奖,在干警生日时必送蛋糕祝福)、“三必看”(即在干警生病时、结婚时、亲人去世时,必须登门看望)、“四必谈”(即在干警思想波动时、工作岗位变动时、工作出现失误时、评先晋级落榜时,必须开展谈心)制度。与此同时,为解除干警办案时的后顾之忧,我们在全省率先为每位干警办理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三是以奖惩鞭策人,形成了一个从“规范制度→执行状况→考核评价”的奖惩体系。四是以文化塑造人。为此,制定了《阳新县人民检察院检察文化建设三年实施纲要》。《纲要》确立了“和谐、务实、唯才、创新”的检察文化理念,确定了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管理文化六个层面,并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检察文化建设内容、目标、程序进行了详细规定。
第二,在办案机制创新方面:一是职务犯罪侦查工作实行检察一体化机制。对于“窝案”、“串案”、重大疑难案件打破科室职能界限,由检察长和分管检察长抽调人员统一指挥协调,各相关部门科室加强通力合作实行“大兵团”作战,使侦查工作取得了事半功倍效果。二是警务区内践行对犯罪嫌疑人、证人心理辅导制度。该制度以法律引导人、道理说服人、真情感化人为目标,由经过心理辅导学习培训的司法警察担任心理辅导员,围绕“知、情、教、化”4方面,将公正规范文明执法的要求贯穿于犯罪嫌疑人、证人心理辅导过程中,充分化解当事人的心理包袱,让犯罪嫌疑人解开思想疙瘩坦白交代问题,让证人抛开思想顾虑如实作证,排除了安全隐患。它为案件顺利突破助力,使办案工作顺畅驶入“高位运行”轨道。三是积极探索刑事司法与行政执法相衔接机制。长期以来,刑事司法与行政执法脱节,“以罚代刑”现象严重。为此,我们大胆探索刑事司法与行政执法相衔接的新模式,组织相关行政职能部门负责人磋商研究,建立了与行政执法单位联席会议制度、行政处理意见书报送制度、检察机关对于行政执法中不及时移送或不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检察监督机制。通过3个机制实现了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良好衔接。五是向犯罪嫌疑人、案发单位发放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告知卡制度。
第三,在规范管理创新方面:一是搞好“三位一体”规范化操作机制试点。以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试点工作为契机,以引入的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为标准,按照要求编写发布了包括质量管理手册、13个程序文件和185个操作规范共计50多万字的文件体系,全面实施“三位一体”工作机制,把各项检察工作业务纳入规范有序的轨道,实现业务规范化、队伍专业化、管理科学化、保障现代化,推动检察工作全面健康协调发展。二是实行检务督察制度。一方面,健全了检务督察领导小组成员。检务督察领导小组由检察长任第一负责人,纪检组长为具体负责人,纪检监察科负责日常检务督察工作。另一方面,修订了检务督察条例。三是实行党组巡视带班制度。
第四,在检察技术创新方面:一是加强信息化建设。投入100余万元对原有网络进行改造,添置笔记本电脑等网络设备,建成了内网局域网,实现了网上办公、网上办案。同时,围绕高标准,严要求的目标,加快办案区同步录音录像系统的建设,办案区已通过省、市检察院验收,同步录音录像系统在办案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检察长办公室、办案区、同步录音录像讯问室宽带互联互通。我院在公安局的支持下,在县看守所安排两间专用房作为阳新县检察院同步录音录像讯问室。同步录音录像讯问室由审讯室、指挥室、审讯系统和同步录音录像系统组成,实现了办案区指挥系统对同步录音录像讯问室的双向沟通和远程指挥。通过三级专线网,坐在省、市院指挥中心,指挥人员对同步录音录像讯问室讯问情况一目了然,并可以通过视频和音频设备与办案人员直接对话,进行指挥。检察长办公室电脑也可以通过指挥终端对办案区和同步录音录像讯问室的情况进行实时察看和指挥。三是对监管场所实行网络化管理和动态监督。现在监所检察员只要操作电脑,就可以跟踪运动的目标,观察监区、监室的全貌,对看守所的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进行直观、严密、及时的动态监督,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监督实效。四是设立信息情报科。为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经县委常委会研究同意、阳新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发文,我院成立了信息情报科。设立信息情报科目前在全国检察机关来说是一个崭新的尝试。它是一个专门分管信息情报的机构,主要职能是指导信息化建设和建立信息情报的检索系统,对信息化建设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对信息情报收集、整理、汇总、甄别,整合各类信息资源,为检察机关打击与预防犯罪,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提高检察工作现代化水平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记者:在创新观念的指导下,贵院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万检:检察机制的创新让我们尝到了甜头。创新在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干警素质的提高,推动了阳新检察事业的发展。2007年我院各项工作均走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先后捧回了“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全国文明接待室”、“全省十佳检察院”等桂冠,并荣获集体一等功。在市院的年终考核中,我院办公室、政治处、反贪局等10个科室和部门工作在全市基层院科室考核中名列第一,侦查监督科、控申科等5个科室名列第二,综合考核我院排名第一。全年共有43人次受市级以上表彰,其中,涌现出了“全国十佳反渎局长”穆自明、“全省优秀青年卫士”王晶、“全省检察机关先进个人”肖绪新、“全省侦查监督十佳检察官”石红等先进典型。作为最高人民检察院确定的35个首批基层试点单位,我院“三位一体”规范化管理机制得到了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充分肯定并通过试点验收。这些成绩得到了阳新人民的称赞,也得到了阳新县委的肯定。阳新县委在召开常委会时作出了这样的评价:阳新检察院风气更加纯洁,队伍整体水平更加优化,执法水平大为提高,院容院貌大为改观。
特别要提到的是,我院几项创新成果都得到了上级院的好评,如在警务区内推行犯罪嫌疑人、证人心里辅导制度、发放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告知卡制度、对监管场所的网络动态管理,其中通过到案发单位宣传法律政策、发放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告知卡而成功促使8名犯罪嫌疑人前来我院投案自首,《检察日报》进行了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警务区内推行犯罪嫌疑人、证人心里辅导制度在《检察日报》也进行了宣传推广,许多兄弟检察院也前来取经。
记者:万检,请问你对检察工作创新有何体会?
万检:检察工作创新的重点是以人为本,培养干警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创造力和创造思维的前提,要通过学习培训等方式切实转变干警观念,从根本上改变干警的旧思维旧定律,让干警时刻想到创新,时刻敢于创新,时刻善于创新。
检察工作创新的关键是营造激励的创新环境。激励的创新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检察工作创新的奖励氛围,即有创新成果并且成果获得认可者,给予奖励。另一方面,是检察工作创新的激励氛围,即干警的创新成果有待进一步研究改进完善的,我们鼓励他再接再厉。
检察工作创新的条件是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检察工作创新有其特殊性,它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进行,不能超越法律规定的范围,任何背离了法律的工作创新都是错误的、没有生命的。
检察工作创新的核心是成果接受实践的检验。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工作方法,推动检察事业发展。所以,只有在实践中对检察工作有改进、推动作用的机制创新,才是一项合格的有意义的创新。
记者:谢谢,也请万检一如既往地关注、支持我们中国检察官杂志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