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科方法的层次性及其显性化的途径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liu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学科方法”指物理学习和研究中,用到的具有物理学科特征的科学思维方法.尽管当前,科学方法教育已受到相当重视,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这种方法,仍受到某些方面的制约,往往使方法被“泛化”,使学生对“方法”产生恐俱心理,直接影响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必须认识到“物理学科方法”是具有隐性知识特点,具有情景性,与受所处 “物理情景”的约束,具有难以规范化的特点,只有使“方法”的显性化,才能使物理教学彰显其学科的特征,呈现它的魄力与价值.
  1 物理学科方法层次性的結构分析
  物理科学是整个自然科学的组成部分,但物理学习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征.就方法本身来讲,从不同角度来讲,都离不开具体的情景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例的典型之处,是用弹力存在条件难以直接判断.弹力的存在的条件是:一是接触;二是物体发生形变.分析的难点是题目并没有告诉物体之间是否有形变(或挤压).因此,直接用条件判断存在思维的障碍,分析方法的突破就是解题的关键.我们通常用“撤力法”或“加力法”去分析,本类型题的分析一般程序是(图2):
  以受力分析的方法为例,可能会运用到一般的科学思维方法如:“假定法”、“极端分析法”,物理学科方法如“理想实验”,而对应具体物理知识内容方法如“撤力法”或“加力法”等.在不同层次去分析,有不同的诠释.
  在教学上,我们讲的“物体受力分析”有两重意义,首先是指考点(或者说知识点),某次指的就是指“方法”本身.就“方法”而言是存在一定的层次,第一层次的一般科学的方法,这是各个学科学习都会用到的方法,是人类知识和思维的一种集成;[TP1GW73.TIF,Y#]第二层次是物理学科的方法,是物理学科特有的,具有很强的学科特征.在物理学史上,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为经典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的开端;第三层次是物理学科相关内容的处理问题的方法.“物体受力分析方法”本身没有指明是哪种方法,而是具有情景性的.因此,教学中物理学科方法显性表达出来,才有利于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促进学生创新思维.
  2 物理学科方法显性化的途径
  2.1 合理运用科学方法的“因素判定原理”,把物理学科方法显性表达出来
  我国科学方法教育著名研究者张宪魁教授曾提出“科学方法因素判定原理”,他认为“在物理学知识点的建立、引申和扩展中,知识点以及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连结处(可以把它叫做”键“)一定存在物理科学方法因素”. 这一“因素判定原理”是概念和规律教学中挖掘物理学科方法的极好工具.这一判定方法,若换成其它学科仍然适用,但对于物理学科本身来讲,是有其特殊的意义.
  这一例子是“因素判定原理”典型应用.张教授认为“在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概念建立过程中,在知识点以及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连结处,在概念建立和发展中分别应用了近似、极限、微分等方法”.不过,如果单从物理学科方法角度去理解,速度到平均速度概念是用物理量“比值定义”的方法,而瞬时速度用的“极限法”实际蕴含着物理学科中“化曲为直”思想,或可称为“化曲为直”的物理学科方法,这在认识上是一个重要的思维飞跃.据说历史上莱布尼茨和牛顿各自独立发现微积分,也许在学科认识上两者是有一定差异的.
  案例3 功的计算.初中阶段功的计算公式W=Fs,到高中阶段功的计算公式W=Fscosθ,还涉及到,恒力或变力做功问题,功的计算公式形式每一变化,都呈现物理学科方法的运用,也体现学科方法的特点(如图4).
  物理规律的运用,往往与特定的情景相联系.而这种情景对应于不同的物理模型.图4表明,在功的计算过程中,在每一种计算公式的演变,都对应不同物理方法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物理的这种学科方法显性地表达出来,对提高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有重要的意义.
  2.2 在课堂教学设计环节中合理呈现物理学科方法,显性表达物理学科方法
  案例3 2009年全国中学物理“名师赛”特等奖的《磁场与磁现象》.王老师设计制作教学器材-风力线的模拟.极好地处理了风力线的描述到磁场线的过渡.王老师的示教板设计用风的吹动布条,让学生思考如何去描述“风力”.以下是一段师生对话:
  师:能不能告诉我风是怎么吹的?
  生:是绕着圈吹的?
  师:能不能用动作告诉我?[TP1GW75.TIF,Y#]
  生1:手在空中比划,画了一个圈.
  师:你能不能在黑板上画出?
  生1:在黑板画了一个圈.
  师:有谁不同意?
  生2:还缺少方向.
  ……
  教师画出分析比较(如图5),发现风对布条有力的作用,布条飘动的方向,反映出该位置风力的方向.同样,置于磁场中小磁针偏转反映出磁场的情况.学生再通过当堂实验,发现不同点小磁针的N极方向不同,反映出条形磁铁不同位置磁场方向不一致.
  “力线”是物理学中的描述“场”的一种重要方法.而方法本身并不局限在某一知识点,因此,教师不厌其繁对“方法”进行显性化的处理,有其教学本身的意义,也是让学生掌握物理的本质.可以看出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整个教学环节把物理研究方法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不是把磁场与磁现象结论直接灌输给学生,是在创设教学情景中,把物理的方法显性表达出来,这也和新课程的理念是一致的.教学本身是教师再创造的过程,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使学生对物理知识内容本身的积累,更重要的是掌握物理学的方法与物理思想.   2.3 针对问题解决教学对方法进行指引,显性表达物理学科方法
  案例4 如图6所示,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与斜面体P连接,P与固定挡板MN接触且P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体P此时刻受到外力的个数有可能为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解这类题题目其实与案例1一样,学生往往还是凭“感觉”去认为有几个力,判断会出问题.学生一般知道老师教的受力分析方法,先确定研对象,分析顺序重力、弹力、摩擦力,但到了具体的情景就一筹莫展了.关键是处理问题的方法没有内化.本题关键是弹力和摩擦力有无,而弹力是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之一,对于选择题用排除法就可判定,要么2个力,要么4个力.如果要去分析斜面有否压力的条件,只要看弹簧弹力与P物体重[JP3]力的大小关系,让学生画出受力分析图就可一目了然(如图7).
  案例5 如图8所示,平行板电容器在充电后不切断电源,此时板间有一带电尘粒恰能在电场中静止,当正对的平行板左右错开一些时
  A.带电尘粒将向上运动
  B.带电尘粒将保持静止
  C.通过电阻R的电流方向为A到B
  D.通过电阻R的电流方向为B到A
  题目涉及到电容器的充放电.如何确定充放电方向是解题的关键.假设法是很好的方法.可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方法一:假设U不变.S↓→C↓→U不变→Q↓→电容器放电→电容器的正极流向电源正极(A→B).方法二:假设Q不变.实际过程中电容器的C、Q、U都在变化,可先假设Q不变:S↓→C↓→因Q不变→U↑→电容器放电→电容器的正极流向电源正极(A→B).
  物理问题解决,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要在具体的问题情况中把方法显性表达出来.如解题时要学生画图,不仅是习惯,也是一种物理学科特有的一种方法,它有助于分析和解决问[TP1GW78.TIF,Y#]题.
  2.4 实验教学中展示物理学科方法,显性表达物理学科方法
  案例7 微小形变演示实验.如图9所示的实验装置,当用力挤压装满水的玻璃瓶,会看到细玻璃管内的水面明显变化(上升或下降).这是利用细玻璃管内水面的变化来放大玻璃瓶的微小形变.实验的设计过程包含有很多的方法:
  微小放大的方法在很多实验都有用到,如将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通过乒乓球被弹开显示音叉在振动.如测量引力常数和静电常数的“光杠杆”等.
  3 有效教学策略再思考
  历史上有个的关于爱迪生让高材生的助手做测量故事,说是那位高材生套用各种公式,用各種工具来测量,结果忙得焦头烂额半天还是算不出来.爱迪生走过来,惊奇地发现他还没有算出来时.拿起灯泡,往里面注满水,然后把水倒进量筒,就这样,灯泡的体积就求出来了.其实,故事给我们的启示,不仅仅是物理学中物体体积测量的方法,而是说明了,好的方法往往事半功倍,甚至是几百倍.这就是方法的力量.在新课程的改革中,新的理念渐渐被我们接受,但往往是教师主要关注课堂教学的是形式改变,如课堂活动的方式,多媒体的运用,往往忽视了物理的学科特征.任何改革,都不能脱离学科本质.“过程与方法”在新课程改革要得到强化,但必须思考促进物理学科方法的显性化的教学策略,同时,对物理情景思考时,要注意任[JP3]何单一方法的都是有局限性,还要使学生学会灵活地运用方法.
  【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项目《“拓展式”课例研究范式与物理教师实践共同体建构的研究》(立项批准号:2012ZQJK013)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摘 要:鉴于当前英语教学仍然摆脱不了的“古文式,填鸭式,课后练习题海式”的教学弊端,作者呼吁高中英语教师必须尽快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新理念带动新教法,用新教法教好新教材,本文据此提出高中英语教师应转变观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提前备课,师生相互换位让学生上讲台试教。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课堂教学 转变观念 创新三法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在素质教育观念指导下的英语课堂教学
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认为:“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提升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应考虑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着手,分别提升“教”的行为的有效性和“学”的行为的有效性.  1教师的教——提升教的行为有效
在学习平抛运动之前,学生学习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已经知道,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并且类比“力的合成与分解”也可知道,运动的合成只有一种可能,但运动的分解却有无数种可能.曲线运动中典型的平抛运动,其分解方式也应多种多样.  1 平抛运动的分解方法  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考虑空气的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叫平抛运动.平抛运动是高中物理教学中比较典型的曲线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现今的教学模式大多为“满堂灌的讲授式”,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围绕着题海战术来进行,教学氛围极其沉闷,以此培养出的学生大多动手能力差,实际运用能力极为薄弱.这种书呆子式的教育不但严重地阻碍了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也制约着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工作站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由美国马里兰大学的Edward F·Redish提出的积极参与型的课堂,工作站式教学模式就是这种课堂
摘 要:高中新课改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充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 自主 合作 探究 教学模式 尝试    高中新课改实验于2008-2009学年在江西省全面展开,这次课改是教与学的观念的一次大的更新。下面是本人对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的
磁场可以对带电粒子的运动施加影响,只要设计适当的磁场,就可以控制带电粒子进行诸如磁聚焦、磁扩散、磁偏转、磁约束与磁滞留等运动.这些实际应用经常被用來作为命题的背景材料,以考查同学们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1 磁聚焦
加德纳研究认为,学生在认知结构、智力因素、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而实际实验教学中,教师很少考虑学生的差异,采取对实验要求“一视同仁”、实验评价 “一把尺子量到底”这种“一刀切”教学方法,严重影响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与水平,导致优等生“吃不饱”而不能尽情展现个性与特长,中等生“吃不好”而不能提高实验能力,学困生“吃不了”而不能完成实验任务.实验分层教学就是从学生的差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中职院校加快了发展的步伐,中职院校的教育质量也受到社会大众的关注.中职物理教学,对于中职学生物理思维的形成以及科学素养的提高有着直接影响.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对于当代人才培养的需求,做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落实工作,让中职物理教学的实践性得以提升,才能让中职物理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将理论与中职物理教学相结合,是中职物理教学创新的重要举措.  1理实一体化教
摘 要:本文针对高中生英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际,就怎样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提出了一些粗浅的建议。  关键词:英语写作 教学实践 模仿 善用教材 写作习惯 讲评    英语写作是学生通过思考,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写作水平是反映一个人的语言掌握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对高中生的写作要求比以往有了大的提高,对达到高中阶段新课程标准八级的写作要求如下:1.能根据所
科学学习要树立以探究性学习为核心的教育新理念,促使教师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努力转变学习方式,探索探究性课堂学习模式,有效地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近年来,笔者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探究性学习的尝试和研究.本文探讨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策略.  1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营造探究环境  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其课堂教学是一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