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山萨满》手抄本比较研究

来源 :民族文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obianhongyaogq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迄今为止满族《尼山萨满》传说手抄本有五种,即俄国学者从1908年至1913年在我国东北满族聚居地区先后搜集到的四种和我国学者50年代初搜集到的一种。这五种满文手抄本长短不一,内容稍有不同,文字上有一定区别。本文试就这五种满文手抄本的异同特点及内在联系进行比较,以便对《尼山萨满》传说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其他文献
<正> 郑献甫(1801—1872)原名存纻,字献甫,因避咸丰帝奕詝讳,以字行;别号小谷,广西象州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进士,官刑部主事。因不满官场黑暗,吏治腐败,仅及一年,便以亲老乞养为由,辞官南归,从此乡居不仕。四十岁后,从事教馆授徒,殷殷著述,终其一生。他曾先后在广西庆远(今宜山)、桂林和广州、顺德、东莞等各大书院主讲。远近学子慕名而来,声誉
<正> 马宗融先生(1892年—1949年),是中国现代杰出的回族翻译家、作家、学者、文化活动家和回族文学研究的先驱。他在青年时代曾留学日本、法国,归国后积极投身社会文化活动和新文学运动,致力于译介法国文学和阿拉伯文学。曾先后任复旦大学、广西
<正> 〈一〉钱钟书这位学贯中西的博学通儒,同时也是写出煌煌文学巨著《围城》的大作家;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专家冯沅君,同时也以卓然的文学创作活动成为现代中国文学史上的知名女作家。联想到一些名作家关于作家学者化的大力倡导,似乎这二者也并非鱼与熊
<正> 木斧在诗的国度里驰骋半个世纪,或忧国忧民激昂奋发,或离情别绪低吟浅唱,友情乡思,随手拈来,皆成诗篇。依照我的直觉推想,他的小说,也必然是激情奔放,诗意盎然。当我读了他的系列小说《十个女人的故事》后,不得不惊异于他的平静,随和与朴实。记得他曾寄给我一篇他解放前写的小说习作,也大体是这种写法。这是长久磨炼后踏入的境界。这就如宋朝的“说话人”,“谈论古今,
<正> 一引言剖析中国当代回族作家的创作心态,对较好估价他们在整个中国文学大背景下的实际水准,及通过他们创作主张或他们作品的缺憾,与之坦率地做一次倾心交谈,都不无好处。只是若要翻越他们以各自擅长的方式所营构起来的高山而远眺,确实令我束手无策,这也正是我为什么仅仅对准他们创作中
<正> 在中国回族当代文坛上,几乎没有一个作家像张承志那样放弃名利俸禄,把自己的整个身心投入对民族命运执著的探索中;在中国信仰伊斯兰教各民族中,几乎没有人像他那样从一个学者、作家转变到数十万哲合忍耶穆斯林的代言人。纵观张承志的整个创作活动,从最初的《做人民之子》到《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从《黑骏马》到《北方的河》、从《黄泥小屋》
<正> 新时期以来,以鲜明的民族性和区域性为特征的宁夏回族作家群体的出现,回族当代文学的迅速勃兴崛起,已成为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中,一种崭新的文学现象,引起了文坛的瞩目。如何从整体上对它的历史地位、作用及其影响作出正确的阐述和评价,是摆在每个有志献身于回族文学评论工作者
<正> 一一个十分偶然的机会,我们得知了回族作家马步斗先生的名字,至今虽未曾谋面,但是他创作的长篇小说《大梁沟传奇》(甘肃人民出版社1987年1月版)却为我所熟悉。在写作与出版时间上,《大梁沟传奇》则堪称迄今为止所知道的第一部由回族作家创
<正> 在回族文学艺术乃至中华民族文化的宝库中,丁鹤年无疑是为本民族的历史文化添光增色的一位杰出回族诗人。他九十年的生涯中,约有70年的创作实践活动。他和他的作品历经元、明、清而至近代,都享有极高的声誉。清代著名散文家全祖望称他为“文苑巨子。”陈垣先生说:“萨都剌而后,回
<正> 回族民间文学是回族劳动人民社会生活的反映,是回族人民心灵的花朵,也是回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回族民间故事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在整个回族民间文学宝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不仅表现在数量方面,更表现在丰富的内容方面。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回族民间故事集》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