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lphi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美术课是按中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要求所设置的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其目标是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以学生的智力和才能培养为核心。审美教育以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内容,不是专指艺术技巧的教育,而是按照美的规律施行的一切教育。不言而喻,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具有它的整体性和特殊性,其任务不是重受教育者的短期行为和局部把握,而是注重在对受教育者的心灵从无社会特征的人塑造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个体品质高尚的世纪新人。这意味着它本身的伦理、知识、审美特征与德育、智育和美育的紧密联系,最终使受教育的人格趋向真诚、善良、美好。
  初中美术课是义务教育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美术教学,向学生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意志,增强爱国主义精神,提高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都是十分有益的。科学实验证明,学习美术能使右半脑得到锻炼,这对于促进人的智力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受到良好美术教育的学生,观察事物就比较敏锐、细致、准确、完整,对形状的区别、明暗的判断、空间的理解、色彩的分辨能力都较高。近几年来我国也非常重视美术教育,许多学校也取得了不少教学成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1.学校外因素,家庭的误导。在孩子入学前,多数家长以孩子能画画而给予鼓励和夸奖,入学后则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衡量孩子,这就使孩子错误地认为学习成绩是主要的,兴趣爱好是次要的,于是本来的天性被慢慢扼杀。家庭构成社会,于是就形成了这样的社会环境:画画是玩,学习成绩是重要的。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只要求孩子文化课成绩好,忽略了对孩子各种能力、兴趣的培养,强制其学习尚不感兴趣的文化知识,这样就扼杀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
  2.学校内部因素。在农村很多学校没有专业美术教师。在前几年应试教育的约束下,学校多注重学生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很多学校不开设美术课或者是虚设美术课。现在虽然有很大转变,但许多学校的教育意识没有转变,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没改变,上美术课时,因缺乏资料,或图省事,只教学生临摹作品,课堂气氛低沉,讲课呆板,是使学生失去兴趣的重要原因。这些都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兴趣培养。
  在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是不能忽略的,那么该如何培养农村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其创造能力呢?学校外部因素是大环境,我们很难改变,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改变内因,转变教学观念,从课堂抓起,培养其兴趣。
  一、用美好的师爱感染学生
  “亲其师,信其道”。一般来说,学生往往都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那一门学科,如果每个老师都具有这种魅力,那么学生的学习会是幸福和快乐的。那这种魅力从何而来呢?我想,教师必须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那么学生也就热爱、崇敬教师,连带爱上你所教的那门课。如果学生对某位教师没感情,师生关系不融洽,就不会对这门功课产生兴趣。
  另外,教师还要有丰富的知识和精到的授课艺术来吸引学生,满足学生的道德要求和精神需要,使他们对学习材料充满浓厚的兴趣,去鉴赏、品味、思索,并获得各方面的启迪。教师还要热爱自己所教学科,深入挖掘教材和研究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状况,以最简洁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进行教学,使所教内容成为教师和学生的兴趣中心,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用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成功能给人自信,成功能促人奋斗,催人进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及时肯定、鼓励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信心。积极的评价是一方对症的好药,几乎所有人都喜欢被人夸奖,而且学习兴趣的激发或维持往往都少不了外界的评价。好言一句三冬暖。特别是在学生没有信心的时候,教师就应该适时地鼓励并给予最大的帮助,只要学生有一丁点的进步便给以肯定,而这种鼓励不仅是在课堂之上,而且体现在学生的作业的批语上,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足以鼓起学生学好的勇气和学习的信心。比如:“只要你细心,老师相信你会做得更好”;“这一次比上次做得好多了,要继续啊”;“你看,老师说得没错吧,你做得真好,如果再精致一点的话,你的作品可以参加绘画比赛并有可能获奖的”。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
  三、用优秀的作品激发学生
  初中生有很强的模仿欲望和能力,而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也与他所接触到的美术作品有极大的关系。好的美术作品可以激起学生的创造或表现欲望,而没有接触过好的美术作品的学生是不可能有很强的表现欲望的,所以教师应该提供尽量多的优秀的美术作品,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美术课本中的欣赏课都是选取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但这还不够,还需教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优秀作品,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兴趣。
  值得学生信赖和崇拜的还是教师的作品。教师出示自己的作品给学生欣赏,不但会让学生觉得美术创作很现实,而且会树立教师的威信,因为你的作品值得学生去学习和借鉴,学生才会崇拜你,进而受你的熏陶和感染,并自觉地向教师学习。
  四、优化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以前总是有一些人认为美术课就是教师把范画往黑板一挂,让学生临摹就行了。于是有些人把美术课称为“图画课”。当然我们不可否认是有这么一些教师这么做,但不难想象长久这样下去,呆板的教学方法怎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呢?与之相对比,美国学生学习美术,老师往往不设样板,不立模式,让学生在现实生活到内心想象的过程中自由地“构图”。其目的就是引导学生用“心”参与,真实地表现自我修改,使青少年学生的猎奇心理和自我表现心理得到满足,这样其学习美术的兴趣就会很高。因此,教师应在教学内容上采取生动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活动保持新颖性,从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美术兴趣的持续发展,将会使孩子积极地投入到美术学习中去,并成为一种学习习惯与动力,从而促进孩子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没有兴趣的美术课是闭塞的泥潭,毫无生气。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美术兴趣方面,要注意方法的应用,使美术课越来越生动。当然在引导学生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需要美术教师去创新,去发现。
其他文献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由此可见,兴趣这一非智力因素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程度。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随着教育市场化的逐步推进和深入,我们对教育也有了新的体悟:吸引教育呼之欲出,而教育的吸引最终落实在学生对校园的向往和对学习的兴趣,一个让学生了无兴味的教育,一堂令学生味同嚼蜡的教学,必将遭到市场的无情淘汰。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只是完成了教
摘 要: 长期以来,我国的美术课程教学中没有将课程的学习主角让位于学生,教师没有从研究自己的“教”法转换到研究学生的“学”法上来,因此,美术课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策略问题一直未受到足够重视。本文从自主学习与策略的基本理论入手,探讨了提高美术课程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策略的途径。  关键词: 美术课程 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策略    一、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策略概述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需要有正确的
作者针对距离保护中的四个带普遍性的问题提出了自适应对策:电力系统频率变化的影响—用“测频自适应修改采样周期与电抗定值”的对策;单相接地短距时过渡电阻的影响——‘故障
期刊
一、 课题的提出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科技日益进步,势必要求教育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作为教育的基础阶段,小学教育不容忽视。作为科学教师,我深知科技在本世纪所处的地位,也深感肩上的任务重大,因此,当前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定位21世纪科学教师理想角色?这也是课改要求我们对自身的全新认识。  二、研究目标  科学教师理想角色应从学校、家庭、社会对科学教师的期望来定位,因为教育始终贯穿在学
大家都会有这样的经验:在进行课堂教学的预设时虽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但在具体实施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后,由于个体差异,学生会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和问题的生成,其中有很多问题可能是教师意想不到的,甚至有时让教师觉得难以应付,从而使课堂表现出一种“乱”。课堂的教学过程不应该仅仅是教师精心设计并严格控制的文本的演绎过程,还应当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静态与动态的矛盾统一体
湖北省《襄阳日报》二版的“头条评点”栏目,自199o丰7月1日与读者见面以来,每天一期(周末版除外),从不间断。该栏目针对头条新闻,通过引导、开掘。强调、延伸等剖析方式强化正确舆
雷达距离/时间旁瓣抑制滤波器的设计通常以旁瓣电平最低为设计目标,未考虑增益处理损失的控制,在某些情况下会导致输出信噪比损失过大,影响弱信号的检测。该文研究增益处理损失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