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施工技术管理是建筑行业经常遇到同时也是一个不易解决好的问题。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运用管理的职能与科学的方法,对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管理、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成本控制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方法
加强工程技术管理, 是新阶段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是创新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举措,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发展的具体体现。这对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现实意义
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运用管理的职能与科学的方法,去促进技术工作的开展,在施工中严格按照国家的技术政策、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技术工作的指标与决定,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 建立良好的技术秩序保证整个生产过程符合技术规范、规程,符合技术规律的要求,以达到高质量地全面完成施工任务的目的,从而使技术与经济、质量与进度、生产与技术达到辨证的统一。它有利于结合工程特点和实际施工条件,选用先进合理适用的技术工种和施工方法, 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从根本上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有利于用新技术, 新工艺方法对技术管理和作业人员的教育培养,不断提高技术管理素质和技术能力, 有利于施工方案的优化和施工资源的合理配置, 提高施工效率, 加快速度, 缩短工期, 降低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有利于结合工程实际开展技术改革和技术研究,不断总结经验, 创造新的施工方法。
2.加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技术管理的对策
一是施工准备阶段的施工技术管理。其一,完善贯彻技术管理工作标准制度。要加强对强制性标准的培训, 增强掌握标准、 执行标准的能力。对违反强制性标准的行为,必须按规定严厉查处。技术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有: 施工图的熟悉、 阅读和会审制度;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场地总平面图;施工图技术交底制度;施工质量管理制度;隐蔽工程的检查和验收制度;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制度;工程结构检查、 验收与竣工验收制度。其二,做好施工图纸会审。理解设计意图和施工项目关键部位的质量是技术管理的关键。其三,明确责任。作为施工技术负责人, 应该对整个项目的施工质量负有全面的责任,能够对现场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进行及时、准确的解决,同时进行测量计算数据的复核、 参与各工序施工质量的控制, 参与进场材料、半成品的质量控制等等。凡是可能影响工程施工进展的技术问题和工程成品质量的各个施工环节都属于技术负责人应解决和参与控制、 管理的范围。
二是施工阶段的施工技术管理。其一,及时进行技术交底。技术交底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 对保证工程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至关重要。整个工程施工, 各分部分项工程, 均需进行及时准确的技术交底。特殊和隐蔽工程, 更应加强技术交底工作, 应强调易发生质量事故的部位和成品保护以及建筑材料方面的要求、 基础施工技术要求;采用的新结构, 新工艺提出的技术要求等。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向下级技术负责人技术交底, 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对工长、班组长技术交底, 工长、班组长向工段、班组进行技术交底。通过层层技术交底, 使技术人员、施工人员对工程的设计意图和要求, 质量控制点, 施工过程做到心中有数。其二,工程质量的管理。工程质量主要表现在材质、 施工工艺及维护保养等多方面。在对重要单元工程或采用新工艺、新技术设计的单元工程施工时, 应成立攻关小组, 及时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难题, 保证工程质量。原材料、成品材料及半成品材料进场应严格实行质量控制。施工中因管理失误造成的工程质量问题, 不论其问题严重与否, 都应认真对待, 制定好处理方案。其三,工程进度与成本的管理。技术管理必须按照规定的进度目标, 全面执行施工进度计划。针对某些工作的实际进度, 及时调整好后续工作的进度计划安排;随时注意单元工程形象进度以及施工能力、设备、材料供应情况。对有分包的工程项目, 应注意协调双方有工序衔接关系的工作面的施工,不能影响整体工期目标。同时工程项目要在质量上符合规范要求、工期上达到合同文件要求的前提下, 采取有效措施, 降低工程成本。
三是竣工阶段的施工技术管理。其一,合理检验与评定。就是指借助于某种手段和方法, 测定施工完成的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的质量特征和特性, 然后把测得的结果及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比较, 对产品做出合格、不合格的判断。凡是合乎标准规定条件的称为建筑, 检查以后予以通过;凡是不合乎标准规定的, 检查后予以加固或补强; 合乎优良标准的, 评为优良品。质量检查包括四项具体工作:度量, 即借助于计算手段进行测量与测试;比较, 即把度量结构与质量标准进行比较;判断, 即根据对比的结果,判断产品是否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处理, 即决定被检查的工程是否可以验收,下一步工作是否可以进行, 是否要采取补救措施。其二,健全评比制度。评比制度要做到持之以恒, 不流于形式, 要坚持扬优抑劣, 赏罚分明,以达到鼓励先进的效果。对于复杂的分项工程, 施工完成后,组织人员进行总结、分析, 讨论施工时遇到的问题、 解决措施和取得的效果, 并做出评价,寻找出其规律, 做到举一反三, 为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 提供信息、数据和资料。
3.结语
总之, 要控制建筑工程好质量, 必须从技术管理抓起, 它是建筑企业的质量控制不可缺少的环节, 是企业生存的重要保证, 也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必然要求。为实现企业的自身发展计划, 为壮大企业的实力和效益, 必须将科学的技术管理融进建筑项目管理工作中。
【参考文献】
[1]潘炎棠.浅析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1(01).
[2]陈尚岭,徐明明.浅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管理[J].科技资讯.2011(03).
[3]张雪琴.浅谈建筑工程的现场施工管理[J].山西建筑.2011(10).
【关键词】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方法
加强工程技术管理, 是新阶段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是创新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举措,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发展的具体体现。这对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现实意义
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运用管理的职能与科学的方法,去促进技术工作的开展,在施工中严格按照国家的技术政策、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技术工作的指标与决定,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 建立良好的技术秩序保证整个生产过程符合技术规范、规程,符合技术规律的要求,以达到高质量地全面完成施工任务的目的,从而使技术与经济、质量与进度、生产与技术达到辨证的统一。它有利于结合工程特点和实际施工条件,选用先进合理适用的技术工种和施工方法, 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从根本上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有利于用新技术, 新工艺方法对技术管理和作业人员的教育培养,不断提高技术管理素质和技术能力, 有利于施工方案的优化和施工资源的合理配置, 提高施工效率, 加快速度, 缩短工期, 降低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有利于结合工程实际开展技术改革和技术研究,不断总结经验, 创造新的施工方法。
2.加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技术管理的对策
一是施工准备阶段的施工技术管理。其一,完善贯彻技术管理工作标准制度。要加强对强制性标准的培训, 增强掌握标准、 执行标准的能力。对违反强制性标准的行为,必须按规定严厉查处。技术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有: 施工图的熟悉、 阅读和会审制度;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场地总平面图;施工图技术交底制度;施工质量管理制度;隐蔽工程的检查和验收制度;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制度;工程结构检查、 验收与竣工验收制度。其二,做好施工图纸会审。理解设计意图和施工项目关键部位的质量是技术管理的关键。其三,明确责任。作为施工技术负责人, 应该对整个项目的施工质量负有全面的责任,能够对现场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进行及时、准确的解决,同时进行测量计算数据的复核、 参与各工序施工质量的控制, 参与进场材料、半成品的质量控制等等。凡是可能影响工程施工进展的技术问题和工程成品质量的各个施工环节都属于技术负责人应解决和参与控制、 管理的范围。
二是施工阶段的施工技术管理。其一,及时进行技术交底。技术交底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 对保证工程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至关重要。整个工程施工, 各分部分项工程, 均需进行及时准确的技术交底。特殊和隐蔽工程, 更应加强技术交底工作, 应强调易发生质量事故的部位和成品保护以及建筑材料方面的要求、 基础施工技术要求;采用的新结构, 新工艺提出的技术要求等。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向下级技术负责人技术交底, 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对工长、班组长技术交底, 工长、班组长向工段、班组进行技术交底。通过层层技术交底, 使技术人员、施工人员对工程的设计意图和要求, 质量控制点, 施工过程做到心中有数。其二,工程质量的管理。工程质量主要表现在材质、 施工工艺及维护保养等多方面。在对重要单元工程或采用新工艺、新技术设计的单元工程施工时, 应成立攻关小组, 及时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难题, 保证工程质量。原材料、成品材料及半成品材料进场应严格实行质量控制。施工中因管理失误造成的工程质量问题, 不论其问题严重与否, 都应认真对待, 制定好处理方案。其三,工程进度与成本的管理。技术管理必须按照规定的进度目标, 全面执行施工进度计划。针对某些工作的实际进度, 及时调整好后续工作的进度计划安排;随时注意单元工程形象进度以及施工能力、设备、材料供应情况。对有分包的工程项目, 应注意协调双方有工序衔接关系的工作面的施工,不能影响整体工期目标。同时工程项目要在质量上符合规范要求、工期上达到合同文件要求的前提下, 采取有效措施, 降低工程成本。
三是竣工阶段的施工技术管理。其一,合理检验与评定。就是指借助于某种手段和方法, 测定施工完成的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的质量特征和特性, 然后把测得的结果及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比较, 对产品做出合格、不合格的判断。凡是合乎标准规定条件的称为建筑, 检查以后予以通过;凡是不合乎标准规定的, 检查后予以加固或补强; 合乎优良标准的, 评为优良品。质量检查包括四项具体工作:度量, 即借助于计算手段进行测量与测试;比较, 即把度量结构与质量标准进行比较;判断, 即根据对比的结果,判断产品是否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处理, 即决定被检查的工程是否可以验收,下一步工作是否可以进行, 是否要采取补救措施。其二,健全评比制度。评比制度要做到持之以恒, 不流于形式, 要坚持扬优抑劣, 赏罚分明,以达到鼓励先进的效果。对于复杂的分项工程, 施工完成后,组织人员进行总结、分析, 讨论施工时遇到的问题、 解决措施和取得的效果, 并做出评价,寻找出其规律, 做到举一反三, 为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 提供信息、数据和资料。
3.结语
总之, 要控制建筑工程好质量, 必须从技术管理抓起, 它是建筑企业的质量控制不可缺少的环节, 是企业生存的重要保证, 也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必然要求。为实现企业的自身发展计划, 为壮大企业的实力和效益, 必须将科学的技术管理融进建筑项目管理工作中。
【参考文献】
[1]潘炎棠.浅析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1(01).
[2]陈尚岭,徐明明.浅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管理[J].科技资讯.2011(03).
[3]张雪琴.浅谈建筑工程的现场施工管理[J].山西建筑.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