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没收中利害关系人权利保障的规范检视与结构重塑

来源 :西部法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违法所得没收程序催生了利害关系人、案外人、第三人三类指向财产的称谓.利害关系人专属于违法所得没收程序,案外人同时存在于普通程序和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第三人是平衡没收与保障交易安全的产物.三者权利均不同程度被压缩或简化处理.利害关系人的权利保障是“程序二分式”的且存在程序断裂;案外人审前程序中权利保障缺位,审判程序中受制于“必要性”检验缺失参与权,执行程序和执行后程序中权利渠道繁杂、互有重叠、与民事诉讼规则链接失灵;第三人权利保障空白.应基于对物诉讼重新整合利害关系人的范围.利害关系人视参加诉讼目的 不同分为独立的利害关系人和非独立的利害关系人.独立的利害关系人在审前程序、审判程序、执行程序和执行后程序的权利配置应比照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非独立的利害关系人不具有此身份.
其他文献
中美知识产权规则竞争激烈,以商业秘密、药品专利和技术转让制度为代表的美式规则暂时取得竞争优势,但在百年变局下,其面临“超TPP”规则孤掌难鸣、美国意志扩散乏力等困境,可能趋向衰落.“中国支持的知识产权规则”(IPRSC)已发展出五大议题,分别是:恶意商标;知识产权合作与技术转让;专利及相关权利;遗传资源、传统知识与民间文学艺术;知识产权实施.中国虽然尚处守势,但其顺应百年变局之大势,已走上国际化正轨.当前中美知识产权规则竞争尚存悬念,中国应针对本国知识优势扬长避短,暂时搁置短期内无法解决的制度分歧,发掘中
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主导作用,是检察制度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认识检察机关的主导作用,途径之一是将其置于不同国家刑事司法制度的观察和比较之中.通过梳理在不同刑事司法制度下检察机关主导地位及其责任的表现,概括检察机关主导作用的模式,探究检察机关主导作用的影响因素,分析检察机关作用的争议问题,寻求其未来发展趋势,找出检察机关主导作用的一般规律,以便更好地揭示检察机关主导作用的深层结构,为我国检察制度进一步改革完善提供灵感.我国检察机关在多方面发挥主导作用,这种作用将来可拓展的领域在自由权利保障方面.检察机关明
被告人质证权在我国刑事诉讼法历次修改中均未明确规定.但立法未动,解释先行,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220条明确规定在分案审理中应当保障当事人的质证权,该司法解释虽为有权解释,却是一种无源解释.通过以“质证权”为关键词对法律规定和裁判文书进行检索,发现我国被告人质证权已然完成了权利法治化“三步曲”的前两步——不仅在个案裁判中得到特殊化救济,还获得了司法解释的规范化续造.与此同时,庭前会议、速裁程序、简易程序等新兴诉讼程序给被告人质证权的实现带来了新的改变,认罪认
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统筹国内与海外利益安全,打造命运共同体.为保障我国逐渐增加的海外人、财、物等多元利益,亟需中资私营安保企业广泛“走出去”.然而目前中资私营安保企业从市场准入到日常经营等各个环节都遭受着因规则差异或制度不完善带来的诸多困境.除企业业务水平、企业内部合规等自身因素外,需要从国际法理论与政府构建国内安保企业境外服务制度的实践层面剖析问题根源.为助力中资私营安保企业有效提供境外服务、保障我国海外利益安全,需从转变产业发展理念、尝试参与国际私营安保产业全球治理以及完善国内规则、弥补机制空缺等方面寻
法学通说是法学研究的产物,是学术思想的凝结,也常常应用于司法实践.裁判文书中,通说既表现为理论通说,也包含了司法判例等实践通说.经验观察表明,当事人与法官都会应用通说,通说对于案件事实认定具有作用.在法律适用环节,通说有助于法律规范的选择、案件事实与规范之间的衔接并提高裁判结论的说服力.疑难案件是通说应用的主要场域.法学通说不是规范意义上的法的渊源,而是一种裁判理由,通说司法应用的本质是一个裁判说理问题.司法实践中,存在通说不发挥实质论证效力、法官不对当事人援引通说进行回应以及不同主体对通说的差异化应用等
检察听证制度,是检察机关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引导人民有序参与司法的重要制度设计.该制度充分体现了检察制度的人民性,契合人民参与司法的时代诉求,符合构建人民信赖司法体系的现实需要,顺应检察权运行诉讼化构造的发展趋势.近年来,最高人民检察院大力推行检察听证制度,颁布《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听证工作规定》,提出“应听证尽听证”的工作要求,检察听证制度得到里程碑式的发展.然而,从实践运行状况看,检察听证制度仍存在一些不足和需要进一步完善之处.对此,要保障听证员选用的民主代表性,加大基层普通民众担任听证员的比例
7月1日下午,由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座谈会在甲所第三会议室召开.
期刊
2021年11月23日下午,清华大学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学术论坛在主楼接待厅举行.校党委书记陈旭出席论坛,党委副书记向波涛主持论坛.来自校内外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党的创新理论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出席论坛.论坛由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清华大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承办.
期刊
共同犯罪以并案审理为原则,分案审理为例外.长期以来,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于共同犯罪分案审理缺乏关注,理论研究基础薄弱,制度规范供给不足.从实践看,共同犯罪分案审理经历了一个从被动分案审理到主动分案审理的转变;从规范看,则经历了一个从特殊规范到一般规范的演变.《2021年刑诉法解释》首次明确了共同犯罪分案审理的一般规范,但仍存在规范目的不足、案件范围不明、具体程序欠缺等问题,无法解决实践中分案范围随意化、分案决定行政化、对质权保障不足、前案既判力扩张等问题.应从我国司法实践出发,借鉴域外有益经验,从基本原则
移送起诉与审查起诉是职务犯罪监察案件前后衔接的两个阶段,前者系监察机关依法作出的将案件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的处置类型.作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组成部分的审查起诉权,在事实上与监察机关移送审查起诉权形成了监督制约关系.移送起诉的案件应符合基本的构成要件.对“互相制约”宪法原则的贯彻实施、保障检察机关公诉职能实质化、保护被调查对象的合法权益,构成检察机关对移送案件审查的价值诉求.为解决法法衔接的问题,应明确监察规范在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活动中的可适用性.基于受理审查和公诉审查的二元界分,检察机关在不同阶段的审查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