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病房六年问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lp520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烧伤病房病原菌分布、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情况及常用抗革兰阴性杆菌药物使用情况,为指导经验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07年1月-2012年12月笔者单位7441例患者的创面分泌物、导管表面附着物、血液、大便、尿液、痰液标本,行细菌培养,共分离出2758株菌株。州API细菌鉴定板条及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鉴定菌株;采用K-B纸片扩散法,选择阿米卡譬、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等13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统计每年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环丙沙星5种抗菌药物每千住院日规定日剂量频数作为其使州强度。采用WHONET5.6软件统计细菌分布情况及铜绿假单胞菌对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铜绿假单胞菌对13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变化与年份的关系,铜绿假单胞菌占检m菌比例与阿米卡星等5种常用抗革兰阴性杆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关系,以及环丙沙星使用强度与铜绿似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耐药率变化的关系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1)6年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检m菌比例(31%,865/2758)最高,但总体呈下降趋势。铜绿假单胞菌所占比例逐步上升且与鲍氏不动杆菌并列第2(总体均占17%,458/2758)。(2)6年问,铜绿似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氨曲南、哌拉两林、头孢哌酮、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明显上升且与年份呈明显正相关(r值为0.844~0.988,P〈0.05或P〈0.01),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明显下降且与年份呈明显负相关(r=-0.836,P〈0.05)、,(3)6年问,阿米卡星(8.65~9J.44)、头孢哌酮/舒巴坦(9.62~63。56)、亚胺培南(7.63~157.25)、头孢他啶(18.39~86.11)、环丙沙星(0~19.77)的使用强度均有所上升。(4)铜绿假单胞菌占i检m菌比例与亚胺培南、环丙沙星的使用强度呈明显正相关(r值分别为0.849、0.933,P〈0.05或P〈0.01),与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使用强度相关性不强(r值分别为0.672、0.668、0.794,P值均大于O.05)。(5)环丙沙星使用强度与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耐药率均呈明显正相关(r值分别为0.878、0.934、0.928,P〈0.05或P〈0.01)。结论笔者单位2007-2012年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情况比较严重,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相关,可通过阶段性减少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的使用逐渐恢复菌株对它们的敏感性。

其他文献
半世纪风雨沧桑,五十载砥砺前行。辉煌成就举世瞩目,辉煌成就来之不易。
选择2005年4月-2012年11月笔者单位收治的氢氟酸烧伤患者13例,其中男12例、女1例,年龄16~56(35±6)岁。
目的回顾性探讨早期应用磨痂术联合人工皮膜治疗中小面积深Ⅱ度烧伤创面的J临床效果。方法收集笔者单位2009年9月-2012年10月收治的40例深Ⅱ度烧伤、总面积(18±8)%TBSA的患者资料,设为磨痂+人工皮膜组。患者于伤后24-48h行创面磨痂术,术后贴敷人工皮膜,用紫草油纱及无菌纱布包扎。视创面渗出情况更换外层敷料,平均每3天换药1次,直至创面上皮化、人工皮膜自行脱落。另收集同期40例深Ⅱ度烧
目的探讨外源性腐胺对大鼠肝功能和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90只健康清洁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10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mL)、低剂量腐胺组40只、高剂量腐胺组40只。后2组大鼠分别按25、50μg/g剂量,腹腔注射2.5、5.0g/L腐胺溶液约2mL。对照组于注射后24h,另2组分别于注射后24、48、72、96h,每组取10只大鼠处死,心脏采咀测定血清中ALT、AST含量;摘取
目的探讨4种皮瓣修复腕部软组织缺损的适应证和效果。方法2004-2012年,笔者应用4种皮瓣修复16例患者的腕部软组织缺损,其中尺动脉腕上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4例、改良骨间后动脉逆行皮瓣修复5例、带蒂胸脐穿支超薄皮瓣修复6例、股前外侧游离复合组织瓣修复1例。皮瓣切取面积为7.0cm×4.0cm-23.0cm×13.0cm。供瓣区创面移植中厚或全厚皮片修复。结果1例患者采用带蒂胸脐穿支超薄皮瓣修复后,
2008年8月-2012年5月,笔者单位收治手指难愈性创面患者5例(5个患指),均为女性。年龄27~42岁,平均34岁.缺损面积:1.7cm×1.7cm~3.5cm×2.2cm,创面伴肌腱或骨外露。,致伤原闵及部位:巾指挤压伤后远节及中节远端指掌侧缺损l例,中指再植术后中节指背侧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3例,环指热压伤后中节桡侧半环形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1例。
【摘要】目的探讨外用葡萄糖酸钙凝胶治疗手、足部氢氟酸烧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单位2012年8月-2013年1月收治的18例手、足部氢氟酸烧伤患者,烧伤总面积为0.1%~2.O%TBSA,深度为Ⅱ~Ⅳ度。创面局部外涂葡萄糖酸钙凝胶,涂药剂量0.25~0.50g/cm。,厚度1~2mm,每隔10-15min涂1次,疼痛评分低于3分后改为每小时涂1次,共用药24h。于用药前及用药1、2、3、4h,采
目的分析分离自烧伤患者的2株耐药弗氏柠檬酸杆菌的耐药基因,了解菌株对B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笔者单位烧伤科分别于2012年6、8月收治1例分离出弗氏柠檬酸杆菌的大面积烧伤患者(每例患者分离1株菌),应用药敏卡AST-GNl3检测分离出的菌株对阿米卡星、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氨曲南、头孢唑林、头孢吡肟、头孢替坦、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厄他培南、庆大霉素、亚
目前,脓毒症仍然是导致烧伤患者救治失败的最主要原因。1989年,Balk和Bone在《CritCareClin}杂志中提出脓毒症定义设想,他们随后牵头,在1992年美国胸科医师协会/危重病医学会会议上正式发布脓毒症定义。该定义发布20余年来,为危重烧伤治疗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方法,使得烧伤学与危重病学的结合愈加紧密。本文结合脓毒症定义与国际脓毒症治疗指南,进一步梳理危重烧伤脓毒症治疗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目的回顾性探讨经鼻盲探气管插管在严重烧伤合并中重度吸人性损伤患者救治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994年5月-2002年12月以及2003年1月-2012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的严重烧伤伴中重度吸人性损伤患者资料(2个时间段各100例),分别设为对照组和早期插管组。对照组患者未在伤后早期进行气管插管,早期插管组患者伤后3~10h进行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患者均常规进行雾化吸人及气道湿化等处理。统计2组患者发生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