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真谛

来源 :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ss4567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是什么?初为人师时,以为“爱”是苦口婆心的教育,是严厉的批评,是高声的训斥,是深深的抱怨,并以此方式“爱”自己的学生。结果发现学生怕自己、恨自己,为此笔者很苦恼,开始思考:爱,究竟是什么,又该如何爱自己的学生呢?在以后的日子里,自己用心去体会,用情去感悟,渐渐明白了爱的真谛。
  
  2008年2月20日
  刚开学没几天,同学们手里的零花钱还有不少,就纷纷买起零食来,于是,校园里的果皮、瓜子壳又随处可见了。对此,我们班主任反复教育学生不要乱扔果皮纸屑,但收效甚微。今天上楼时,我又发现,班上的“小馋猫”小卫同学手里拿一袋瓜子倚在窗前正边嗑边吐。见此情景,我很生气,忍不住大声斥责:“小卫,你在干什么?”话音刚落,只听见“啪”的一声,小卫吓得手一松,瓜子撒落了一地。其他同学见状哈哈大笑起来,他自己也是面红耳赤。本想好好教训他一番,转而一想:他的举动证明他已经害怕了,而且也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作为教师,又何必再伤他的自尊呢?如果再当众出他的丑,或许此事会成为其它同学嘲笑的把柄,他也许会在同学面前失去做人的尊严。于是我缓步走到他跟前,弯腰捡起一颗瓜子放在嘴里嗑了嗑,说:“真香啊!难怪小卫时时想着吃瓜子呢。其实,老师也爱嗑瓜子,不过只是在家里嗑,瓜子壳也不随便乱扔,而是扔进纸篓里。”说着,便弯下腰帮助他捡瓜子,见状,其他同学也跟着捡了起来。从此,教室内外再也见不到果皮纸屑了。我想:这应该是教师理解学生、用行动感染学生的结果吧。
  [感悟]
  爱是什么?爱是理解。面对学生的过失,教师应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善待学生,帮助学生找到犯错误的原因及改正错误的办法,给予学生理解与尊重,帮助其恢复自尊与自信。在学生最需要帮助之时,教师伸出的那双温暖的手,会让他们感激不尽。理解、尊重是一种温暖的表露,常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2008年2月25日
  今日,走进课堂,我发现黑板上的字没有擦掉,未免有些生气,但转而一想:气有啥用?还是先问问原因吧:“今日的黑板该谁擦?”同学答道:“小新。”“他为什么没来上学呢?”“他骑自行车摔跤,住进了医院。”“那么,小新同学擦黑板的任务暂且由我来承担。我想,一定会有很多同学能够主动接替小新的任务的,对吗?”同学们异口同声答道:“是!”在以后的日子里,同学们都能主动替小新擦黑板了。
  
  2008年2月27日
  在这节课外活动上,我给同学们讲起了故事。当讲到《爱的教育》里的《同窗》一文时,里面有一段对小石匠儿子的描绘:他的圆脸像苹果,鼻子像个小球,喜欢做鬼脸,常引得大家哈哈大笑。他常戴一顶破旧的小帽,还常将小帽卷成一小团,像手帕似地塞在衣袋里。读到这里,同学们哈哈大笑。我问他们笑的原因,他们说,小石匠的儿子很滑稽,和班上小新很相似。笔者因势利导:“你们喜欢小新吗,为什么?”“喜欢。他义务为班级擦黑板,时常为大家说笑话,把欢乐带给了大家。”笔者又深情地说:“小新同学现在住院了,很痛苦,我们能为他带去欢乐吗?”同学们答道:“能。”于是,师生纷纷行动起来,有的买了水果,有的写了祝福卡送给小新,还有的同学主动为小新补课。这让小新同学深深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
  [感悟]
  爱是什么?爱是给予,是不求回报。爱的位置不在嘴上,而在心中,在我们时刻相互关爱的细小行动中。爱是可以相互感染的,学生体味到了教师的关爱,就能把更多的爱无私地奉献给需要爱的人,这样,整个世界将因为沐浴在爱的阳光之中而变得更加美好。
  
  2008年3月10日
  今天体育课的内容是组织同学们进行放风筝比赛。忙碌间,突然有同学惊叫起来:“看,那风筝飞得真高啊!”抬头望去,只见湛蓝的天空中有个五颜六色的风筝晃晃悠悠,若隐若现。我禁不住问道:“这是谁放的风筝?”“吴巍!”同学们齐声答道,“什么,吴巍能把风筝放这么高?”简直不敢相信(因为平时他行动缓慢,说话结结巴巴,性格较孤僻,不愿与人交往)。定睛一看,那风筝确实是吴巍放的。此时,同学们羡慕不已,自愧不如。我相机启发:“你们为何不拜师学艺,请教一下吴巍把风筝放这么高的秘诀呢?”于是,同学们一拥而上,向吴巍同学请教。一向僻独内向的吴巍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他一边向同学讲解放风筝的方法,一边做着动作,忙得不亦乐乎。其他同学跟着他跑前跑后,可开心啦。见此情景,笔者深感欣慰。
  [感悟]
  爱是什么?爱是赏识。李白云: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如果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且努力让学生的长处得到发展,又何愁学生在广阔的社会中找不到适合的位置呢?赏识能帮学生找到自信,找到勇敢,找到未来发展的方向。赏识是学生自强不息的动力。作为教师,必须学会赏识学生。
  
  2008年3月25日
  今天早晨,我一踏进教室,就感到一阵惊喜——讲台上放着一枝开得正艳的桃花,这让人感到春天已走进了我们的教室。我轻轻走到花前,倾下身子深深吸了一口,好香啊!可是这灿烂的生命也许在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里就凋零了,怎样让同学懂得珍惜生命呢?对,让同学写观察日记吧!开始两三天,同学们都在日记里写下了“花开得很旺盛”之类的文字。随后几天,同学们眼见桃花一天天凋零,一天天枯萎,尽管用心伺候,还是枯死了。望着枯死的枝条,我深情地对同学们说:“你们知道她为什么会枯萎呢?”有的说:“她离开了自己的家,离开爸爸妈妈。”有的说:“她不适应这样的生长环境。”“是啊!不管是动物还是植物,都与人一样,有家、有亲人、有适宜自己生存的环境,人类不能只顾自己的嗜好而任意伤害任何一个无辜的生命,这是对生命的践踏,会受到惩罚的。”从那以后,同学们明白爱护环境,关爱生命的意义。他们用心去感受生命的可爱,用心去呵护每个幼小的生命。
  [感悟]
  爱是什么?爱是一种期待。期待需要一个过程。在岁月的长河里,师生之间的感情相互交融、相互等待,总能让爱的涓涓细流流入学生的心田,让学生的爱心之河永不干涸。
  
  爱是理解,是给予,是赏识,是期待。爱可以创造奇迹,爱的真味是感悟出来的,是心灵的自然流露。它好比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我们用爱的甘露去滋润每一棵幼苗,让她们都能够茁壮成长吧!
  
  (作者单位:南京市六合区马鞍镇城西小学)
  责任编辑徐向阳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改强调学科资源的整合,英语科普绘本正是融合了多学科知识,将百科知识用通俗的语言以及相关的图画转化而来的英语绘本。但由于学生缺乏对相关背景知识的了解,对科普语言知识较难理解,加上绘本内容缺少连贯性与趣味性等,在绘本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常被忽视,使绘本阅读课成为词句讲解课。本文以4L学习单作为切入点,针对小学英语高年级(5-6年级)的学生,探讨高年级英语科普绘本中的运用策略和方法。  【关键
“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眼神;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透过树梢的时候,在寂静的山野,我带着我的孩子们放声歌唱,那歌声在山谷中久久回荡。那是我们最喜欢的歌,那是我们每天必唱的歌,那首歌激励着我们永不放弃。  那场罕见的泥石流冲走了我们的教室,冲毁了山村的一切,我们站在山顶,只能望着洪流卷走桌椅,卷走了我们的希望那个冰冷的夜晚,那个惊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逐步推进,培养初中生学习英语的各个方面能力成为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随着2017年全省实行统一中考以来,英语阅读考题的比重逐渐加大,要求我们一线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切实注重培养初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初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呢?笔者现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粗浅地谈点自己的体会。  一、注重培养初中生英语阅读的兴趣  歌德曾说过:“没有兴趣则没有记忆。”俄国教育家乌申斯
有一年,班上的一位学生参加县电视台小主持人大赛,并通过复赛,取得了决赛资格。作为既是指导老师又是听众的我很是高兴。这时,一位旁听的政府部门领导好心过来对我说,你学生的主持稿子还需改,因为其中的诗朗诵《孩子,爸为你送行》中提到了“为什么政府部门不管不问”,另外文中提到的一些普遍的问题比如“假种子假农药假肥料假奶粉,还有假话假戏假新闻……”等等太尖锐,带“假”的字眼太刺耳,电视直播决赛时,恐怕会引发负
人物速描    邬冬星,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品德教研员,教育学硕士。现为中国教育学会小学德育研究会理事,浙江省教育学会小学品德教学分会副会长、秘书长,浙江省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曾任教育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组成员,主编浙江省地方课程《人·自然·社会》小学四年级教材,担任教科版a国家课程标准《思想品德》教材副主编。在教育学术文集中发表《外国教育家评传——西蒙》(上海教育出版社)、《彼得斯的道德教
【摘要】英语的教学在近年来的国际化态势下显得愈发重要,教师们也因此对于课堂教学进行了更为多样化的尝试,情景教学模式便是其中一种。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模式有着极为强大的趣味性,若是得到有效利用便能够对学生们学习兴趣的产生起到极佳的催化作用,引导学生们将自己投入到英语的学习中来,保证课堂效率的提升。本文便对情境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优势以及应用策略提出了一些论述。  【关键词】小学英语;
王一春:主体性德育的悖论与转换    主体性德育是主体性思想在德育领域的反映。相对于被动、听话、灌输的传统德育,以尊重和发挥学生主体性为特征的主体性德育无疑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但是,德育活动本身体现了社会规范对受教育者的要求,它在实施过程中既受到具体教育制度的影响,也受到整个社会环境的制约。而绝对主体性要求实现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对客体的支配,德育则反映着社会所希望达到的教育目标。从这个角度看,主
【案例】  语文课上,我刚写好板书转过身,就发现小伟在怒气冲冲地挠小宇。我立刻火冒三丈,他们居然敢在上课时打闹!小宇是班上有名的“插嘴王”,不管什么事、什么人,他都要说两句,而小伟则是个“闷葫芦”,任谁问他话,他都很少开口,与同学发生矛盾时,最厉害的一招就是“挠”。一想起这些,我的气就不打一处来。但我若现在就处理这件事,那课就没法上了。怎么办?先冷一冷他们吧。于是我看了看小伟,还好他停了手,坐正听
“好孩子”这个词是家长最希望自己孩子得到的称呼。如果别人夸自己的宝贝是好孩子,他心里一定会美上好几天;如果老师表扬学生是个好孩子,同样也会让这个孩子美上好几天,还会让其他孩子嫉妒上好几天。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想成为父母和老师眼中的好孩子,希望爸爸妈妈天天夸自己,希望老师天天表扬自己。在育才小学,孩子们的这个美好愿望就得到了实现——因为校园里有一个“好孩子俱乐部”。     好活动快乐好孩子    
【设计理念】  观察是人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大量的感性知识都是通过观察获得的。观察力在儿童的智力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它与记忆力、注意力等构成智力的主要成分。观察力强的人在同一时间观察同一事物所获得的信息多于观察力差的人。巴甫洛夫曾深有感触地对他的学生讲:“应该先学会观察。不学会观察,你就永远当不了科学家。”他的座右铭就是——观察、观察、再观察。  观察力的强弱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