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民族问题:教训及启示——怎样看待民族史研究及其研究成果

来源 :探索与争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penghu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11月4—5日,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历史学学部2017年度工作会议暨中国历史上的民族问题研讨会,在云南大学召开。来自中国史、民族学、社会学、人类学、考古学和世界史等研究领域的50多位学者对本次会议的学术议题“中国历史上的民族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中国历史上的民族问题是当代中国史学研究中的重大问题,问题本身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学者们分别就民族史研究与研究成果间的关系、如何看待“民族”概念的使用、民族史撰述与民族史教材的编写、族群互动与中国制度史、元朝和清朝“民族融汇”政策的不同特点、汉朝的匈奴政策以及欧盟作为民族国家的“行为共同体”等问题提出了各自的重要见解。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要正确区分学术问题与政治问题,不要把一般的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也不要把政治问题当成一般的学术问题。本着正确区分学术问题与政治问题的原则,本期高峰论坛将学者们的观点和最新研究成果汇集,以期促进对这个问题的深入研究。
其他文献
近年来,东亚外向型经济体呈现出汇率波动联动性加强并导致“实际的”汇率制度变动一致的趋势。本文从东亚日益加深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各经济体的汇率变化受其重要贸易伙伴经济与政策因素影响.如日美汇率结构波动甚至包括邻国(地区)的汇率与货币政策。这说明经济结构相似、经济周期趋同的东亚各经济体需要一致的汇率制度。本文认为,在目前东亚区域汇率合作机制时机尚未成熟时.各经济体同时采取宽带浮动的一篮子盯住较为现实。而在当前金融动荡的形势下.各国汇率政策协调极为重要。
期刊
本文通过引入学习机制,在不确定性视角下剖析了利率平滑的作用原理。认为具有学习机制的利率平滑有助于公众和央行以较低成本获取充分信息从而形成合理预期;同时,对美联储利率平滑操作实践的分析表明,利率平滑并非绝对最优,也具有一定的政策风险。因此,我国央行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利率平滑,且须注重学习才能提高政策操作效果。
我国2005年7月21日启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性显著放大,各经济主体运用人民币远期产品规避汇率风险的需求增加。本文运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ECM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运用交易比价活跃的5个期限的人民币远期产品对境外人民币NDF隐含掉期点数和境内人民币市场掉期点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在各个期限的远期产品上.境外NDF隐含掉期点数和境内人民币掉期点数之间存在长期正向的协整关系,其中NDF处于主导地位。
本文通过实证方法探讨次贷危机引发和扩散中的利率风险问题。主要结论是:从长期利率角度看,对房市的“松”货币政策从2001年降息一直持续到2005年6月;过低的长期利率会过度挤压金融机构放贷的长期收益,进而增大金融体系的利率风险。次贷危机的直接原因是,高利率、强美元导致的大量外资流入与混合调息抵押初始低利率相结合,共同推动了高风险次贷的发放;在高息和房价下跌条件下,大量混合调息抵押集中进入初次利率重置期,导致次贷违约状况的急速恶化。次贷危机扩散中,尽管联邦基金利率快速下降,但高风险的金融环境导致低利率对增加金
半个世纪以来,全球化推动了跨越国界的全球生产体系的兴起,促进了全球贸易和生产的蓬勃发展和经济繁荣,也推动了人类文明、文化、政治、经济、机制、价值、资本、人口等前所未有的流动、分工、交流和融合,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人类文明或文化价值冲突、分配不公等问题。随着伊斯兰世界“反西方化”、英国脱欧、美国“特朗普现象”的出现,当今世界的全球化进程似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对此,诸多论者认为,世界正处于“逆全球化”的历史时期,曾经的“地球村”观念在一些典型国家,正在被贸易保护、边境修墙、控制移民等政治思潮和政治举措所替代
从2008年金融海啸开始,全球经济就面临逆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在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全球化的受损者正在掀起一场震惊世界的政治反扑,反主流政治精英的浪潮在许多西方国家不约而同地掀起一场场政治风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响应国内政治压力与解决社会矛盾,不断采取片面保护措施来削弱自由贸易体系,甚至逐步拆解现有的区域与全球经济一体化架构。
如众所见,随着英国“脱欧”、美国特朗普主义的出场及具有深厚左翼传统的法国开始面临着严重的“右转”压力,西方国家/文明历史性地开启了全球收缩的变局;同时,非西方新兴市场国家的整体崛起与伊斯兰世界“去西方化”的文明扩张,又使得非西方世界在世界结构中的地位显著提升——西方与非西方在世界结构中地位的此消彼长,已使此前由西方主导的世界结构开始呈现出“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种历史性变局,使诸多论者相信:当下的世界秩序正在进入“后西方秩序”。与之相适应,我们需要一种“新全球化”,特别是超越西方中心主义的“新全球化”。
南开大学金融学系成立于1919年,是南开大学建校后最早成立的学科之一。在前校长腾维藻教授、著名金融学家钱荣垄教授以及王继祖、陈国庆教授的带领下,学科建设发展迅速,1979年开办全国第一个国际金融硕士点,1984年开办全国最早的国际金融博士点,1984年起开始与国外合作培养研究生,多次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中国GDP仅占全球7.3%,却掌握着约占全球25%的外汇储备。随着外汇储备不断增长,如何使用以实现效益最大化,已引起各方关注。本研究主要从以下两个视角展开:一是公共财政视角;二是金融视角。我国外汇储备资产具有财政与金融双重属性,决定了我国外汇储备资产运用上的双重功能:一方面,外汇储备的经济属性表明.外汇储备不是政府的财政性资金,不能无偿划拨和使用.需要作为资产来运用与管理:另一方面,在我国特殊的外汇管理体制下,经由外汇占款形成的外汇储备,构成基础货币的一个部分,这部分外汇储备实际上是政府通过货币发行权而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