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有学校特色的德育教育路径探究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573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场所,应当承担起德育的责任。学校不仅要传授知识给学生,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传递优秀文化,帮助学生从小养成遵守公德的习惯,成为思想品质优秀的人;并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的同时,提升整个民族的道德水平。学校在进行德育教育时要对学校现有的德育教育加以改革创新,构建有学校特色的德育教育,使德育教育符合学生的现实要求。
  【关键词】学校特色;学校德育;德育路径
  在当代,学生不只是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也应该在思想道德素质上加强重视,这就要求学生做到尊敬师长、爱护同学、乐于助人、诚实友善和热爱劳动等。当然这些道德素质是需要从小培养,慢慢教导,逐步积累而形成的,这绝非是一蹴而就的。陶行知先生曾说:“教人从源头上去追求真理。”所以习惯的养成在儿童少年时期尤其重要。在孩童时期,就应该教他们掌握知识、如何做事、锻炼身体,然而最主要的是要有一个健康的人格,能够辨别是非好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些应该都是学校教育所要重视的方面,也应当成为学校育人的宗旨。
  一、私德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
  陶行知先生重视私德和公德的关系的研究,认为公德和私德二者缺一不可。在团体当中,如果每个人都以公德为前提,注意自己的行为,那么这个团体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壮大;可如果每个人都不注重公德,只顾自己个人的利益,那么这个团体往往会变成一盘散沙,慢慢消失在社会当中。在公德与私德的关系中,公德是前提,私德是根本,所以说,遵守私德的人才会更好地遵守公德,一个人要先学会私德。一个有私德的人,应该是一个体谅他人,乐于帮助他人,以集体为中心而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一个遵纪守法的人。
  陶行知还详细讲解了如何提高自己的公德和私德:第一,对于公和私要明显划清界限,不能模糊两者的关系;第二,要改变破坏公物的不良行为;第三,要分清集体与个人利益的顺序原则,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冲突时,个人要以集体利益为重,而集体也应当以公众的利益为主。所以,学校应当从小教育学生从自身边做起,抵制各种不良习惯和不正确的思想,以及错误的人生价值观。
  二、现代德育教育要实现“智仁勇合一”
  智勇仁的合一在古代就非常受重视,是做人的首要标准,直至今天,它依然是我们所追求的思想境界。陶行知认为,在智仁勇三个方面都应具备,才算成功,拥有聪明的头脑和丰富的知识就是智慧,关爱他人和社会就是仁心,敢于探索突破就是勇气。这三者密不可分,相互依存。因此,他提出了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智勇仁合一的学生,在学生学习的过程当中,可以逐步达成这一目标,当学习结束时每位学生都可以成为智勇仁方面都优秀的个人。
  在当今社会,更需要学生有“智仁勇合一”能力。新时代的智勇仁又有其新的含义,所具备的“智”是指勇于探索创新的智慧;所具备的“仁”应当是乐于助人,以他人为中心的“仁”;所具备的“勇”是敢于突破、挑戰自己,不畏将来的“勇”。当今学校的教育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智”,学会做人的“仁”,学会创造的“勇”,让学生拥有知识上的智慧,热爱祖国和人民的仁爱之心,敢于突破自己的勇气。
  三、大众传媒与网络道德文明教育对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如今信息传播更迅速,传播方式更广泛,处理信息的工具也更加先进,成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互联网更是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给人们带来大量的信息。但由于互联网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与外界的沟通方式就是通过文字。而且,在使用互联网时,人们可以自由地看到自己想看到的消息,这其中,如果网民的自制力不够的话,就很容易被一些落后的、腐朽的、不健康的思想所腐蚀。而对于正处在成长时期的青少年来说,由于各方面的意识比较薄弱,他们成长的好坏就取决于接收的消息的好坏。先进的文化可以引导其思想朝正确的方向发展,而落后的文化则会阻碍其发展。
  所以,学校在这一方面应该加大监管和教育的力度,用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用优秀的文化感染学生,用具体的行动鼓舞学生。对此,学校应该要整改思想教育的内容,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办法。在课堂上,老师应该通过对课本德育知识的讲解,激发学生勇于追求和探索的精神;在学校里,要大力弘扬“爱国守法、诚信守信、团结友善、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公民基本道德要求,让学生在学校里不仅学会学习,还学会做人。当然,除了学校的教育,社会和家庭也有教育的责任,三方面要相互配合,督促学生文明上网,进行网络道德教育,自觉抵制网上的各种不文明现象以及不道德行为。
  四、德育教育应重视校本德育课程的实施
  老师是否严格实施课程是学校实施品德教育以及取得成果的关键。所以,教师应该加强对德育的学习和探讨,使各自的思想相互交流,形成认同感,从而提高学校德育的质量,使学校的德育课程贯穿于学生的校园生活当中,促进学生的发展。
  1. 提高目标认同感
  我校总是会通过群体大会的形式或其他形式把学校的计划和目标告诉全校师生,让老师们加以理解并督促学生一起尽力完成。通常我校会对主要目标进行有层次的细分,使三者相互结合:结合学校的要求和展望,结合课程内容的编制,结合老师的个人特点。最重要的是三者相互配合,达到最大优化——老师们自觉并且恰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去实现学校的教学目标。即尽心尽力地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沟通环境,利用多种不同的方式或渠道进行有效的沟通,主动吸收各种优秀的见解与看法,有创新性地完善德育教育,逐渐达到课程教育与学生道德品质养成相一致,让学校德育服务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使教育具有实用性、可行性,符合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2. 明确内涵和要求
  要使学校德育教育的内容变成学生的日常习惯,主要的是要正确定位教学内容,明确要达到的目标,这就要求老师要清楚自己授课的原因、方式和目的,加强老师们实践教学课程的主动性、积极性。对此学校要做的是让老师明确自己的教学形式及目标,认识自己对于学生的作用。老师不但要知道自己授课的原因和内容,知道自己的作用,还要明白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式,学习的思维,把书本的理论知识变成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励老师在课程教育上的创新,使课本内容符合学生现实发展的需要,适应不同学生的特长发展,促进老师的教学能力的提升。
  3. 注重课堂教学的实用性
  德育与学习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它们相互伴随,共同发展。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方式,对学生的个人素质的提升和精神素养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学校要不断地研究、探讨及改进教育教学方法,逐步完善课堂教学,而基本的就是要有三个特点:以课本为中心,保持内容的正确性以及思想的主流方向;把握内容的中心,使学生能够更容易地理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吸收,让课程的作用更加明显。同时,还要坚持“三个贯彻”:一是贯彻教师教学,在给学生上课之前,老师应该认真理解所要讲的内容,理清知识构架,明白其在现实中的意义,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思想的提高;二是在课堂训练、作业和试题中贯彻,老师在选择作业和题目时要着力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三是在课外活动中贯彻,要使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学会与人相处,变得成熟懂事。
  4. 实现三方合作督促
  要加强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三者的合作关系,为学生创造一个舒适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使学生感受到周围人对学习的重视,从而使他们更加努力学习,并逐渐形成自觉学习的良性循环。对此,学校可以通过与家长会谈加强和家庭的沟通,通过与其他学校的交流加强与社会的沟通,展开各种家庭、学校与社会联合的活动等。
  5. 深化“创建学习型家庭”活动
  学校应当积极开展有关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讲座,进行相关的探讨,引导家长教育思维的转变。通过学校与家长的联系,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参考文献
  [1]廖太春.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J].江西教育,2004(20).
  [2]李国华.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基本方式与途径[J].教学与管理,2004(19).
  [3]聂淑香.教育个性化与校本课程开发[J].当代教育科学,2004(04).
  [4]张鹏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途径和创新[J].当代教育学,2003(18).
其他文献
摘要:自2016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全面推行以来,法治教育面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应该如何把握和实施,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和教学实践存在诸多的顾虑和困惑。经过几年探索,我们尝试在生活中寻找与法治教育相契合的教学手段,利用生活事件、创设情境、引入绘本故事培养法治精神和模拟践行搭建回归生活的“桥”,探寻提高低年段法治教育的有效之路。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情境  法治教育的纲领性文件《青少年法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小学语文课堂的作文教学与评价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作文发展性评价”作为新课程理念下的产物,是一种立足于学生个体的发展,多元评价主体参与,关注学生作文情感、态度、能力及成果的综合性评价方式。文章主要论述现阶段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发展性评价所存在的问题及实施策略两方面内容,旨在更好地发挥发展性评价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发展性评价  一、作文发展
摘 要:英语写作是英语的一种综合性表达方式,英语写作教学既是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文章分析了小学英语写作教学的重要意义和主要问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提出提高小学英语写作水平的教学策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写作贴近学生生活;学好课本知识,丰富词汇量,积累词句;在阅读中提炼语言;阅读中搭建写作框架;注重批改,激发兴趣;提供平台,体验成功。  关键词:小学英语;写作水平;教学策略  一、小学
摘要:“数学源于生活,创新始于好奇。”数学概念是现实生活中某一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的思维中的反映,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借助合适的教具学具,使学生直观操作、科学探究的同时,把抽象思维转化成具体形象思维,使数学概念更容易被学生认知和理解。笔者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可能性》一课的
摘 要:深度阅读教学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和主动性,对学生进行阅读技能、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高阶思维,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教学方式。笔者选择经典的神魔小说《西游记》为教学内容,从初读任务引导,深度探究人物情节,到读写结合引发学生思考,最后课本剧表演,锻炼学生综合能力,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深度阅读教学实践探索。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深度阅读;阅读技巧;教学实践  阅读,是人获取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渠
摘要: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实现新课改的必要务件。文章指出,数学教师不仅可以从教材、身边事物挖掘可利用的资源,学生的生活及其个人知识、直接经验也可以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基础和依据。教师要关注学生间的差异,更要善于捕捉及利用学生生成的错误资源。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程资源;资源开发;资源利用  课程资源是指应用于教与学活动中的各种资源,如教科书、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的
摘 要:凝聚家校共育合力,深化劳动教育实践,可以促进小学生良好劳动素养的形成。家庭和学校要强化沟通,明确双方职责;要巩固合作,搭建实践平台。家庭和学校应组织学生学习农耕知识,感受劳动之美;探寻劳模事迹,传承身边的匠人精神;鼓励创造性劳动,培养劳动创新品质;开展志愿者活动,在行动中涵养劳动品格。  关键词:劳动教育;家校共育;家校沟通  我国一直高度重视劳动教育。2015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中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星海小学,广州510000)  【摘 要】叙事德育视角以共情为特点、以明理为目的,介入并影响学生的真实生活,在学生行为转化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本文基于笔者在学校德育工作中遇到的特殊儿童习惯养成问题,通过对这一典型个案进行剖析和解读,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路阐述叙事德育在转化学生不良行为的过程中如何发挥指引作用,详细地介绍了叙事德育的实践要领及育人价值。  【关键词】叙事德育;
摘 要: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的核心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逐步提高学生对空间与图形大小、形状、位置等的感知能力。《正方体表面展开图》这一课主要是引导学生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发现正方体的展开图的探索规律,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學习经验,明确思想、借助技术,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关键词:小学数学;空间观念;
【摘 要】审题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学生审题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数学学习质量的高低。审题能力是学生综合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一种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储备、认知水平为依托,更需要以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而这种能力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长期过程。  【关键词】低年段学生;数学;审题障碍;成因分析;转化策略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