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起初亦不知啥专业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9365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9月,在北京最美的秋天,我成为了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的一名新生。开学伊始,学校举办了77、78级校友返校座谈的各种活动,很多老校友的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对我触动最深的有两个。
  一个是我们学校校长宁滨的故事。
  当年填报志愿时,宁校长说他对未来从事什么行业没有太多想法,只觉得能有机会参加高考就已经相当惊喜了,所以报志愿时也不知怎么报,没有任何参考。他当时心里只有一个强烈愿望,就是想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首都去读书,所以他的第一志愿报了北方交通大学(现北京交通大学)。
  宁校长对自己报考的铁路信号专业并不了解,只是他从小就喜欢铁路,知道北方交大是和铁路相关的院校。填志愿时,宁校长询问親友:“信号专业是干什么的?”亲友回答:“你看过《红灯记》吗?就是李玉和干的事情,提着信号灯扳道岔。”宁校长当时想,不错啊,这个方向挺好的。
  宁校长直言,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对北京交通大学和信号专业的理解,是多么幼稚和无知。
  大学四年,宁校长做作业的方式很特别。每次课程结束,老师一般会留几道习题,而宁校长总是主动给自己加码,要把书上的习题全部做一遍才罢休。
  宁校长上大二时,学校的名师杜锡钰、袁保宗两位教授提议设立科技小组,选拔有志向的学生进行科学研究训练,宁校长被选在袁保宗老师指导下的科技小组。袁保宗教授是一位享誉国内外的数字信号处理和信息论专家,此后三年,每周二、四下午,袁老师都单独给包括宁校长在内的六个人进行专门指导。
  宁校长大学的毕业设计是在袁老师指导下用单板机作语声识别,这在上世纪80年代初是很前沿的课题。毕业留校任教和研究生学习期间,宁校长师从汪希时教授,确定了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研究方向,一干就是三十余年,最后成为了我国轨道交通数字化、网络化信号系统的开拓者之一。
  另一个是交通运输学院举办的校友座谈会上,一名老校友说,曾经的他并不理解交通运输是什么专业,却一直认真学习着,最后不但喜欢上了这个专业,还和铁路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其实,在得知我被北京交大交通运输学院录取时,我心里真的很失落,因为这是我的第四志愿。
  报志愿时,我前三个志愿报的都是和计算机相关的专业。在填第四志愿时,父亲建议我报考北京交通大学的交通运输专业。这其实有种“我当年没完成的心愿,希望我的女儿来实现”的意思。父亲以前在农村,当时出行非常不便,父亲当年很想学习交通运输专业,想学成后改善村里的交通,让乡亲们的出行变得方便一些。然而,他没能实现自己的心愿。
  当时我想着肯定能被前三个志愿录取,所以第四志愿我如父亲所愿,报考了北京交通大学的交通运输专业。没想到,阴差阳错,最终我被第四志愿录取。
  在听到两位老校友的故事后,我改变了消极的想法,开始从不同渠道去了解交通运输专业。
  我们大一新生有一个普遍的苦恼,就是对未来自己深入研究的专业方向感到迷茫,学院老师告诉我们,学院会帮助学生们解决这个问题。在课程中,学院为我们设置了导论课,这个课程是为我们讲解交通运输不同专业现阶段的发展水平,今后的发展方向以及需要具备何种能力的人才等,我们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比如我了解到未来可以选择的方向有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方向、交通运输工程方向、载运工具运用工程方向等。毕业后,我们可以在国家、省、市的交通规划、设计与管理等部门从事交通运输组织、决策、规划、设计等管理和技术工作,也可以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其他文献
以北京林业大学同学为主,一个十七人的团队制作了《三山五园盛世图景》,复原了清代北京西北郊香山、玉泉山和万寿山,静宜园、静明园、颐和园(清漪园)、畅春园和圆明园所在的整个三山五园地区的盛景。十七个人中有十五位是北林园林学院的博士、硕士和本科生同学,另外兩位是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硕士 。
大二即被骗相亲  冬冬爸妈认为,冬冬平日里太“虎”,男孩子不会喜欢,如今又进了一所“阴盛阳衰”的大学,这可如何嫁得出去哟!按照他们当年23岁结婚怀孕生冬冬的节奏,如今的冬冬应该有了稳定的男朋友,一毕业就结婚生小孩,三年后要二胎,可是冬冬已经大二了,如此“高龄”竟然还没谈恋爱!  冬冬第一个相亲对象,不得不说,还真是不错。小伙眉清目秀身材挺拔,与冬冬还在同一座城市上学,用姨妈姨父的话讲,叫知根知底,
你说有了我之后,你才开始成为父亲的。所以作为父亲的你和我同岁,于是我顺着这个观点把你定义成了哥们儿,和你相处起来也是嘻嘻哈哈、没大没小。你是家里三代单传的独苗,顺着这个逻辑你觉得我也会是一个男孩子,常乐呵呵地对妈妈肚子里的我说:“小家伙快出生吧,爸爸教你踢足球。”知道这件事后我打趣地问你知道我是闺女后有没有很失望。你敲着我的头说:“想什么呢,闺女多好啊,一样带你打球爬树去。”小时候比较闹腾,也不太
周四晚上六点钟,北京理工大学某教室,王越先生准时地站在讲台上,为62位本科生讲述《信息系统与安全对抗》课程。  家国情怀 大志无疆  “我的名字与那悲惨的年代有关”。1932年,王越出生于江苏丹阳,那是“九一八”国耻日的第二年。王越的父亲是位进步、开明的知识分子,由于痛恨日本侵略者,有感于苦难年代的漫长,就给儿子取名王越,希望儿子早日越过这段灾难的年代,同时也是激励儿子超越自我,多做利国利民之事。
北京大学教授陈世骧曾评价金庸先生的小說,言其“细至博弈艺术,上而恻隐佛理,破孽化痴,境界之深,胸怀之大,而不可轻易看过”。确实,金庸先生的小说,若去细细翻阅推敲,就能发现里面藏着许多学问与考究。赋予武侠小说很多神秘的奇效药物,在现实生活中真的存在吗?  天山雪莲真的能解毒,增长功力吗?  天山雪莲是武侠小说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神药,金庸先生在《书剑恩仇录》中这样写道:“只见半山腰里峭壁之上,生着两朵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自从这封史上最红辞职信出炉,辞职上瘾症患者的数量就蹭蹭蹭一路飙涨。这些人啊,比起那些钱多活少离家近的小确幸,就喜欢快刀斩麻,玩个心跳。比方说有这么一个姑娘,工作8年辞职8次,尝试了好几种八竿子打不着的职业,隔段时间就要把辞职信甩到老板脸上,痛快得不要不要的。她说,年轻人就得“蹦起来”,要不,咋知道自己到底爱哪行呢?  我的心比较大  其实2008年刚从山东建筑大学毕业
寻找办公室内的导师  上了十几年的学,碰到不会的问题,第一反应就是:问老师!  可是,你身边的办公室“导师”在哪里呢?  小武最近的情绪有点儿低落,设计的图纸连部门的门儿都出不了,被领导退回来无数次要求返工,修改意见出奇的一致:很多参数不合理,还是要脚踏实地一些,否则施工起来麻烦会很大。  “实际!实际!实际!”这个词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在小武的心头,每天做梦都在图纸前面挠头,小武感觉都快神经衰弱了。
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  工匠们对细节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  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  什么是工匠精神?  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孜孜不倦,反复改进产品,把99%提高到99.99%。  严谨,一丝不苟。不投机取巧,必须确保每个部件的质量
2007年第一次来中国后,小杰便深深爱上了这个国家,爱上了北京这座城市,更爱上了这座城里的人。也正是这个原因,2013年9月小杰正式加入了中国传媒大学国际学院,开始汉语的学习,为自己今后的中国生活做准备。  小杰每天的早餐必定是中国传媒大学北门一个早点铺上的豆浆包子。问起原因,小杰说这个早餐铺里的包子种类齐全,口味众多,肉的、菜的,甚至还有甜的都有。在巴黎,包子并不是一种常见的食物,只有少数中国餐
关于占座,网络的评论各式各样,其要义就像这两则新闻的反差一样,无外乎两极,一则肯定学生好学上进,“其情可嘉,大有希望”云云,一则强调要倡导文明,不能占而不用等等。类似观点好似公允,不偏不倚,但细思起来,又好像苍白无力:站在“上进”的道德制高点上,我们就能肆无  忌惮地占座么?  这是一则旧闻。 2014年总理在与浙江大学同学座谈时分享了他当年上学排队占座的经历:“我们当时在北大,77级高考进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