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师范大学”一坊两中心”建设实践探索——基于新工科人才培养实践创新平台建设的视角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d7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工科”工程实践创新教育普遍存在着以知识教学为主,不了解企业真实项目,自主学习、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不足,师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内蒙古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施的”一坊两中心”产教融合工程项目实训和创新教育实践,强调以学生自主创新学习为中心,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全流程信息化教学平台和学习资源的建设,构建了多方协同、产学深度融合的育人平台体系.实践表明:”一坊两中心”建设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教学质量,为学生就业和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化,乡村是中华文明的基本载体.本文以版画的表现形式通过圩日对当下广西少数民族生活的提炼,以及自我情感的表达与宣泄,反映新时代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政策下的精神面貌、人文风情和新时代生活.
日本自中世纪以来,就有喜欢收藏中国书画古董的传统,却没有形成古青铜器的收藏,日本人是在欧美风气的影响之下,才于1900年左右开始收集这一类的古代艺术品.但在重视古艺术品”传世”价值的日本,由于”新坑”出土的青铜器,无法以日本固有的艺术价值标准来评价,故有必要引进基于欧美美学理念和风格论的分析方法,于是就如何评价中国古代艺术,出现了欧美式和日本式的美学评价标准差异,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竞争关系.
画家王玉晓的《高原印象组画》既体现了藏族文化的当代性,又不失其传统特征,这源自作者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和体悟,并且生成了问题意识.其脑海中对藏族文化的既定印象与他在藏族聚居区的实地考察所形成的认识反差,激发了他的创作欲望,于是他将”心印”输出笔端,融于色彩.笔者采用先读作品、提炼问题,然后通过针对问题让画家解答的方法来印证笔者的思考与理解,以揭示当代优秀艺术作品的生成机制,真实地表达作者的创作初心及作品所承载的艺术语言.
期刊
期刊
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向思政课教师提出了六个要求,即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必备的”六种素养”.”六种素养”既是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是上好思政课的关键.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坚定信仰、站稳立场,心怀家国、定位课程,做到政治强、情怀深;掌握方法、创新思维,延展视界、客观比较,做到思维新、视野广;注重修身、自我规约,纯正人格、追求师道,做到自律严、人格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