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生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教学的最大难题。诱导教学法在各学科中均有着广泛的应用.在体育训练中,诱导概念也远远超出了作为一种练习方法所具有的原始内涵,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思想,更是一种教学艺术的体现。
【关键词】 诱导;体育训练;作用与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1
体育训练中的诱导,就是在体育训练中利用主、客观条件作为诱因,与体会掌握技术动作相联系从而达到更快、更有效地学习某一动作技术的教学方法。它对提高、培养学生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1、诱导的分类
在体育训练中,所有与训练目的、方法相关的各种条件,都可以认为是属于诱导的范畴。作为方法的诱导从不同的角度划分也不一样,并且诱导的作用也有正、负之分,大体可分为:动作诱导、语言诱导、实物诱导等,在体育训练中正确的选择与运用显得十分的重要。
1.1动作诱导。动作诱导就是运用熟悉的,已经掌握的与即将学习的或是学习难点的技术相联系,用前者作为过渡、辅助或诱导条件,从而达到更顺利更有效地掌握技术的方法。动作诱导是直观的,在体育训练中运用是最常见的。根据对象的运用,动作诱导又可以分为个体诱导和相互诱导。
1.1.1个体诱导。所谓个体诱导,就是学生在学习某一动作技术时,利用自己熟悉和掌握的动作对新动作技术的诱导。个体诱导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个体对已经熟悉和掌握动作的运用;其二是个体练习同一动作时,前次完成动作质量对下一次练习所起的诱导作用。
1.1.2相互诱导。相互诱导主要是指:在练习中,一人或多人的动作成为诱因而使学习获得一定的信息,对自身的动作技术学习产生影响。从心理学角度讲它是从众的表现。正是因为这一点提醒教练在训练中应特别加强对学生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并注意对技术动作掌握好的学生的使用,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
1.2语言诱导。语言诱导就是通过对各种形式的语言提炼,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思维、想象来对动作技术概念进行揣摩,进而达到掌握技术运动的方法。教练要善于用通俗、易懂、精炼的词语帮助和提示学生掌握技术,加快学习进程,提高训练质量。
1.2.1思维诱导。教练通过语言诱导来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活动,从而达到掌握技术运动的目的称为思维诱导。关于动作概念,技术重点环节,采用这一方法有很积极的作用,也是培养学生提高思考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
1.2.2想象诱导。想象诱导就是教练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某一技术动作环节或某一简单动作进行描述,并采用与其相近似动作要领语言,使学生建立正确清晰的动作表象,获得正确的技术动作。充分利用学生的想象;表象水平,既可以加速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进程,提高学习的效果,也可以发展学生的心理水平,从而达到身、心两方面都获得发展的目的。
1.2.3情感诱导。情感诱导是指在训练中教练对学生进行的积极感情方面的引导。
1.3实物诱导。实物诱导是指:在训练中教练运用与教学技术相关的各种物品为诱因,引导学生体会和掌握运动技术的方法。通常有直接实物诱导和间接实物诱导两种。
1.3.1直接实物诱导。直接实物诱导是利用器材、场地或仪器对学生进行引导性指示,这种指示属于第一信号。
1.3.2间接实物诱导。它是利用音像制品、挂图及文字、模型和表格等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诱导的一种方法。之所以称它为间接实物诱导,是因为它的出现虽然可作为第一信号,有时又可作为第二信号。
2、诱导方法在训练中的运用
2.1从实际出发,发挥其整合效应。在使用诱导方法时,应特别注意学生身心特点、教材重点难点等。如动作诱导,就应以学生现有技术、身体条件为依据,采用合适(适量、适度)的方法进行。否则,学生就只会觉得将要学习的技术高不可及,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2合理选择诱导方法,排除与减小诱导的负作用。教练在选择诱导手段时,对诱因要与主体紧密联系起来,不可盲目追求其新颖或多种形式,教练的选择应多在其直观性和可操作性上下功夫。既要使诱因与主体有肯定存在的联系,同时,又不能因为这种联系而破坏其中有各自的相对独立性。
2.3加强诱导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诱导的直观性是为了使学生通过视、听、触觉对当前诱因的体会更直接也更深刻,从而为多次重复的练习积累刺激,也为保证学生集中注意力提供帮助。诱导的可操作性既是对学生,也是对教练而言,但主要是对学生。因为许多情况下,教练只是提出诱因,而学生必须对诱因做出反应,并有具体的动作行为。
3、诱导在体育训练中作用与意义
在各类学生的体育训练中,由于学生的基础水平、心理特点、场地器材条件的不同,训练所采用的方法也应多种多样。诱导在体育训练中有显性与隐性之分,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并不可能绝对区别开来,在某种情况下它甚至是模糊的。弄清诱导在体育训练中作用与意义是非常必要的。
3.1科学的诱导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所谓科学的诱导方法,是指教练所选择的诱导方法在适合学生的特点、教材的特点和客观条件的基础上,尽可能达到完成教学的目的,并且这一过程是最经济最有效的。科学的诱导方法还应是使学生对所学的技术保持浓厚的兴趣,使其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到要学习的技术动作上,并有积极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的愿望,使教与学真正达到协调统一。
3.2科学的诱导方法可以培养与发展学生的能力。学生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教學的最大难题。任何一种诱导方法和手段,都是通过教练的组织与实施对学生进行的主动影响。学生对这些方法与手段的反应除了是身体的反应之外,更主要的是身体与心理的综合反应。体育训练中思念诱导、想象诱导等等方法,在启发学生心智水平上都会有特别的作用和意义。
3.3科学的诱导方法可以调节和协调教学双方的关系。科学的诱导方法对学生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又反过来对教练的教学组织产生良好的影响,从而保证教学的良性循环,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技术和基本能力,提高创造力。
4、结束语
对体育训练中各种诱导方法与手段的分析,以及它们在体育训练中的作用与意义的讨论,可以使我们更清楚的理解诱导的作用与地位。必须指出的是,任何一种诱导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它只有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其作用。教练在训练中应该明白采用任何一种诱导方法并不是最终目的,只有把学生学习知识与获得能力联系起来,才是运用诱导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章钜林,束纫秋.体育词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
[2]沈钟.浅谈诱导教学法辽林体育科技,2003.4.
[3]王占春,何彦吉.小学体育理论与方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关键词】 诱导;体育训练;作用与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1
体育训练中的诱导,就是在体育训练中利用主、客观条件作为诱因,与体会掌握技术动作相联系从而达到更快、更有效地学习某一动作技术的教学方法。它对提高、培养学生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1、诱导的分类
在体育训练中,所有与训练目的、方法相关的各种条件,都可以认为是属于诱导的范畴。作为方法的诱导从不同的角度划分也不一样,并且诱导的作用也有正、负之分,大体可分为:动作诱导、语言诱导、实物诱导等,在体育训练中正确的选择与运用显得十分的重要。
1.1动作诱导。动作诱导就是运用熟悉的,已经掌握的与即将学习的或是学习难点的技术相联系,用前者作为过渡、辅助或诱导条件,从而达到更顺利更有效地掌握技术的方法。动作诱导是直观的,在体育训练中运用是最常见的。根据对象的运用,动作诱导又可以分为个体诱导和相互诱导。
1.1.1个体诱导。所谓个体诱导,就是学生在学习某一动作技术时,利用自己熟悉和掌握的动作对新动作技术的诱导。个体诱导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个体对已经熟悉和掌握动作的运用;其二是个体练习同一动作时,前次完成动作质量对下一次练习所起的诱导作用。
1.1.2相互诱导。相互诱导主要是指:在练习中,一人或多人的动作成为诱因而使学习获得一定的信息,对自身的动作技术学习产生影响。从心理学角度讲它是从众的表现。正是因为这一点提醒教练在训练中应特别加强对学生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并注意对技术动作掌握好的学生的使用,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
1.2语言诱导。语言诱导就是通过对各种形式的语言提炼,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思维、想象来对动作技术概念进行揣摩,进而达到掌握技术运动的方法。教练要善于用通俗、易懂、精炼的词语帮助和提示学生掌握技术,加快学习进程,提高训练质量。
1.2.1思维诱导。教练通过语言诱导来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活动,从而达到掌握技术运动的目的称为思维诱导。关于动作概念,技术重点环节,采用这一方法有很积极的作用,也是培养学生提高思考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
1.2.2想象诱导。想象诱导就是教练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某一技术动作环节或某一简单动作进行描述,并采用与其相近似动作要领语言,使学生建立正确清晰的动作表象,获得正确的技术动作。充分利用学生的想象;表象水平,既可以加速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进程,提高学习的效果,也可以发展学生的心理水平,从而达到身、心两方面都获得发展的目的。
1.2.3情感诱导。情感诱导是指在训练中教练对学生进行的积极感情方面的引导。
1.3实物诱导。实物诱导是指:在训练中教练运用与教学技术相关的各种物品为诱因,引导学生体会和掌握运动技术的方法。通常有直接实物诱导和间接实物诱导两种。
1.3.1直接实物诱导。直接实物诱导是利用器材、场地或仪器对学生进行引导性指示,这种指示属于第一信号。
1.3.2间接实物诱导。它是利用音像制品、挂图及文字、模型和表格等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诱导的一种方法。之所以称它为间接实物诱导,是因为它的出现虽然可作为第一信号,有时又可作为第二信号。
2、诱导方法在训练中的运用
2.1从实际出发,发挥其整合效应。在使用诱导方法时,应特别注意学生身心特点、教材重点难点等。如动作诱导,就应以学生现有技术、身体条件为依据,采用合适(适量、适度)的方法进行。否则,学生就只会觉得将要学习的技术高不可及,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2合理选择诱导方法,排除与减小诱导的负作用。教练在选择诱导手段时,对诱因要与主体紧密联系起来,不可盲目追求其新颖或多种形式,教练的选择应多在其直观性和可操作性上下功夫。既要使诱因与主体有肯定存在的联系,同时,又不能因为这种联系而破坏其中有各自的相对独立性。
2.3加强诱导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诱导的直观性是为了使学生通过视、听、触觉对当前诱因的体会更直接也更深刻,从而为多次重复的练习积累刺激,也为保证学生集中注意力提供帮助。诱导的可操作性既是对学生,也是对教练而言,但主要是对学生。因为许多情况下,教练只是提出诱因,而学生必须对诱因做出反应,并有具体的动作行为。
3、诱导在体育训练中作用与意义
在各类学生的体育训练中,由于学生的基础水平、心理特点、场地器材条件的不同,训练所采用的方法也应多种多样。诱导在体育训练中有显性与隐性之分,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并不可能绝对区别开来,在某种情况下它甚至是模糊的。弄清诱导在体育训练中作用与意义是非常必要的。
3.1科学的诱导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所谓科学的诱导方法,是指教练所选择的诱导方法在适合学生的特点、教材的特点和客观条件的基础上,尽可能达到完成教学的目的,并且这一过程是最经济最有效的。科学的诱导方法还应是使学生对所学的技术保持浓厚的兴趣,使其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到要学习的技术动作上,并有积极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的愿望,使教与学真正达到协调统一。
3.2科学的诱导方法可以培养与发展学生的能力。学生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教學的最大难题。任何一种诱导方法和手段,都是通过教练的组织与实施对学生进行的主动影响。学生对这些方法与手段的反应除了是身体的反应之外,更主要的是身体与心理的综合反应。体育训练中思念诱导、想象诱导等等方法,在启发学生心智水平上都会有特别的作用和意义。
3.3科学的诱导方法可以调节和协调教学双方的关系。科学的诱导方法对学生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又反过来对教练的教学组织产生良好的影响,从而保证教学的良性循环,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技术和基本能力,提高创造力。
4、结束语
对体育训练中各种诱导方法与手段的分析,以及它们在体育训练中的作用与意义的讨论,可以使我们更清楚的理解诱导的作用与地位。必须指出的是,任何一种诱导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它只有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其作用。教练在训练中应该明白采用任何一种诱导方法并不是最终目的,只有把学生学习知识与获得能力联系起来,才是运用诱导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章钜林,束纫秋.体育词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
[2]沈钟.浅谈诱导教学法辽林体育科技,2003.4.
[3]王占春,何彦吉.小学体育理论与方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