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撑硫脲对高抗拉锂电铜箔性能影响研究

来源 :铜业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er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满足新能源汽车对高比能量密度动力电池的增长需求,升级超薄锂电铜箔(≤6μm)的制备能力势在必行。超薄锂电铜箔的抗拉强度较低,在涂布卷绕过程中,会发生铜箔断裂现象,降低产品的合格率。本研究采用添加剂乙撑硫脲以获得抗拉强度≥45kg/mm2的6μm铜箔,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SRD)研究了乙撑硫脲对表面微观结构和铜箔晶粒取向的影响,既为制备超薄高抗拉锂电铜箔提供了一个新型添加剂配方,也为开发极薄锂电铜箔(≤4.5μm)提供了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针对超薄锂电铜箔(厚度≤6μm)延伸率低,导致其在使用过程中易发生断带现象的问题,在电解液中添加少量(≤2.5 mg/L)低分子蛋白,以提高电解铜箔的性能。研究了低分子蛋白质量浓度对铜箔延伸率、抗拉强度、光泽、毛面粗糙度和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低分子蛋白质量浓度为2.0mg/L时,铜箔的延伸率为9.3%,抗拉强度为35.5kg/mm2,光泽为211,毛面粗糙度为1.54μm,综合性能最佳。
在当前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绿色建筑设计直接影响到建筑情况。我国所提出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其中存在四个核心的原则,分别是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保护生态自然环境、保证绿色设计所涵盖的深度与广度,在这四个原则中,存在三个特殊的矛盾:一是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二是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之间的矛盾;三是持续性矛盾,各个矛盾之间需要人们去不断的调和。因此,就需要合理将绿色设计理念运用到民用建筑的设计当中。
学位
为实现油炸花生实时检测和拣选,设计一套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分拣系统。针对系统功能,搭建传输模块和图像采集模块框架,根据HSV颜色模型的明度通道图像进行二值化和边缘轮廓提取,计算目标的饱满度、褶皱度和局部区域灰度差特征,组成多参数组合分类器判别油炸花生类别。通过文中提出的手眼标定方法,将缺陷粒坐标信息转换到机器人坐标系,控制器采用微分拦截算法完成拣选过程。试验证明,拣选系统对已知类别的100粒目标,检
<正>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满足了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同时也改善了群众生活环境,为进一步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加大人力和资金投入力度,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对构建和谐社会氛围起到了重要意义。新时代,在群众文化工作中,文化馆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由于社会正处于发展转型时期,群众文化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群众文化活动效果偏低,群众精神生活相对空
期刊
将铜箔浸渍于巯基乙酸(TGA)中,利用TGA分子的吸附作用在铜箔表面构筑一层致密的防氧化膜。通过高温氧化试验和电化学测试研究了TGA体积分数对吸附膜层在140°C高温下及3.5%NaCl溶液中的抗氧化性。通过Materials Studio软件模拟分析了TGA分子在Cu(111)面的吸附行为,确定了TGA分子的吸附状态和全局反应活性。结果表明,TGA膜层能有效抑制铜箔的氧化变色,当TGA体积分数为
随着锂离子电池用阴极铜箔对其性能要求的提高,迫切需要制造出厚度在6μm以下、抗拉强度在300~350 MPa同时延伸率在10%以上的双光铜箔来满足锂电池的需要。已有的研究发现,通过向电解液中添加适合的添加剂可有效提升铜箔的各项性能。阐述了三种有机添加剂及Cl-在铜沉积过程中的作用,又对不同添加剂之间产生的协同作用进行了归纳。因此,合理利用各类添加剂之间的协同作用,可有效控制铜箔性能,为设计组合添加
随着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两级数据中台在各单位的应用落地,业务应用出现数据盘点自动化程度不高、数据隐性关联关系发现难、精度参差不齐、数据价值未得到充分挖掘等突出数据问题。基于此,文章提出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元数据关系探查方法。首先,基于数据使用行为状态信息的智能数据关联分析技术,通过业务系统定时扫描评估;其次,基于关联图计算技术的数据血缘分析探查技术建立统一高维数据视图,全面分析构建数据关系和数据血缘流向
高质量的路基路面压实工作不仅能够有效增强公路表面的硬度以及平整度,还能够大幅降低路表层塑性变化概率以及其他各类负面影响,进而使公路工程的施工效果得到显著提升,最终使公路能够为人们提供更高质量的出行服务。通过分析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技术的意义、压实工作质量的影响因素,提出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技术要点,针对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的相关施工技术进行分析,为公路工程路基路面施工提供参考。
民营企业是促进创新、创业就业、改善民生的活力之源,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基于民营经济发展视角,以柳州市100家民营企业为样本,通过走访、座谈、调研、抽样等多种手段和形式,探究地市级政府特别是三线城市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的创新方式,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创新效益,完善市场监管和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