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早识字,早阅读,能促使孩子智力、思维、认知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能培养一个人良好的思维习惯,并为以后系统的学习知识打下夯实基础。熟练掌握和运用母语是人一生所需的最基本的生存技能。因此2001年教育部把“科学认读,发展语言及思维研究”作为“科学教研——开发儿童少年潜能研究”的一个子课题,幼教改革不仅要不断更新,也要是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我园从2003年开始进行“科学认读”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活动。我们依据几年的教育实践与经验积累:对幼儿实行“科学认读”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
【关键词】科学认读关键期好奇心
一、依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循序渐进。
“科学认读”顾名思义乃认和读的科学方法。实施“科学认读”的难点和重点就在于掌握方法,要因势利导、持之以恒,按照幼儿教育规律施教。幼儿的认知结构的建立是通过幼儿自身的活动,在活动中幼儿与外界环境接触,主客体相互作用,从而得以发展。为此,提供幼儿活动的机会和物质条件,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活动,是展开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学习的前提。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没有“科学认读”的经验,认读状况也会出现较大的差异性。兴趣是幼儿认识一切事物的动力和源泉,既然是以幼儿为主体的科学识字活动,就应该从培养幼儿认读的兴趣入手,诱导幼儿自主认读,让认读成为他们自身发展的需要。依据小班幼儿的心理特征、认知特点,要制定科学可行的教学计划,并不断调整和丰富,通过科学认读过程,使幼儿既具有初步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又得到多元智能的全面开发和身心和谐发展。
比如:先要选择一些比较常见的汉字作为基础认读,如“大、中、小、人、口、手”等等一些单字,这些字在大街小巷广告、图书中幼儿可以经常见到,幼儿有认读的渴望。继而把“眼睛、耳朵、嘴巴”等与幼儿休憩相关的字词选为深一层次的阅读内容,这些字所表示的地方幼儿可触、可摸、可看,便于幼儿理解和接受。认识句子是小班的难点,可以选择一些重复性语言较多的句子和儿歌练习。如:“宝宝下楼梯,宝宝上楼梯”,“小不点醒了,二胖子醒了,高个子醒了,你醒了,我醒了,大家都醒了(五指歌)”。这种循序渐进的认读模式大部分幼儿都能积极地参与,对于不愿参加活动的幼儿,也不要施加任何压力,而是要积极主动地为幼儿创设、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汉字认读环境和氛围,不能强求幼儿一定时期里要认字有多少,目的在于看幼儿认读的兴趣是否有所提高。
二、針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允许幼儿出错。
幼儿识字教学是人类文化教育的遗产,古从今中外皆有之,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三岁时开始识字,四岁大量阅读。德国著名诗人歌德也是四岁就开始读书识字的。识字教育在我国源远流长,积累了丰富经验。人们通常认为幼儿学口头语言容易,学识字难,而专家们研究发现的实际情况是:幼儿学认字最容易,然后依次是学听话,学说话,学写字,对于幼儿来说在认字过程中将字形、字音与实物同时联系起来,要比只将语音与实物联系起来容易。幼儿期是整体模式识别能力和自然记忆能力的最高峰,也是学习口说语言、学认汉字的关键期。
幼儿记忆的年龄特点是:记得快忘得快,记忆不精确且完整性较差。他们回忆学习过的故事或儿歌时常常漏掉主要情节和关键词语,认读汉字时也不例外。如整体认识了“嘴巴”两个字会把单独出现的“嘴”字再认为“巴”。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学习中更难免出错,如果我们不给他们机会,动不动就加以指责,就会大大挫伤幼儿的自信心;相反的,要对幼儿出现的错误抱以宽容心,平常心,耐心地引导他们正确认读,他们才会有动力继续学习。例如:我班幼儿认读“一眨眼”时经常出错,他们一看见“眼”字就不约而同地读成“眼睛”。我就不厌其烦地讲解两张卡片的区别:“眼睛”有两个字宝宝,而“一眨眼”有三个字宝宝,特别让幼儿注意到“一眨眼”最前面的字是大家都熟悉的“一”字。通过比较认识,幼儿再也没错过。
三、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愉快认读
幼儿的特点是好奇心强、爱玩、好动,因此,把科学认读活动作为游戏活动,寓教于乐,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愉快的心情下认读汉字,是学好汉字的关键。要积极开展一系列能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吸引幼儿注意力的认读活动。例如:
(1)我来说,你来做。
玩法:教师读出卡片上的字“耳朵”,幼儿用手摸一摸自己的耳朵。此游戏活泼有趣,幼儿非常爱玩。
(2)谁藏起来了。
玩法:出示两张卡片,将其中之一藏到教室的每个角落,藏时幼儿闭上眼睛,睁开后说出谁藏起来了,请说得快的幼儿去寻找。
(3)情境表演。
在《小黄猫的牙齿》这篇科学认读活动中,我把“熊猫医生”四个汉字贴在白帽子上,把“小黄猫”三个字挂在表演者胸前,当打扮成熊猫医生的我出现在他们面前时,我就问:“我是谁呀?”幼儿一起说:“熊猫医生”。随着他们的回答,我一个一个地指出我头上的汉字,幼儿开心地接受了。同样的方法,幼儿很顺利地认识了“小黄猫”。整个表演过程,他们被深深地吸引了,认读的情绪高涨,气氛热烈,在游戏中快乐地认识了汉字。
四、巩固复习、养成良好的认读习惯
有些老师抱怨说:“平时教得风风光光,孩子们学得也挺认真,可一动真格的,怎么全忘了,真气人!”其实认读效果不理想,大概和复习有关。每天应有固定的时间和幼儿一起复习认识过的字,把汉字张贴在活动室里,便于幼儿认读。幼儿和父母一起认读,幼儿识记效果较好。刚认读过的汉字要及时复习,尽量抢在遗忘之前,否则等于重新学习,结果是事倍功半。另外,复习的时间安排应先密后疏。开始复习时,间隔时间要短些,次数要多些,随着遗忘速度减慢,复习时间间隔可以逐渐拉长。掌握了复习的方法后,学习效果会得到有效的巩固,也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让生活成为幼儿的第二课堂
我们的生活中随处都渗透着汉字,要想方设法地利用自然环境,扩大视野,面向幼儿的生活,通过参观、游览,在实践的过程中直观识字,先帮助幼儿认识一些简单的字,然后在参观过程中,边引导幼儿认识简单字,边帮助幼儿认识生字,路边的广告牌、厂牌、广告条幅、商店招牌、巨型灯箱广告等等都成了成人有意识教学的课本。幼儿爱学、乐学,还会讲给父母听,父母亲要在家中的家具、门窗、装饰物等地方贴上相应的汉字,随时引导幼儿认读,带孩子上街时,也不要让给孩子认读马路上的汉字。这样,让科学认读走进了孩子的生活,认读效果会很棒。
以上仅是科学认读活动中的一些尝试和看法,实践证明,通过正确的引导,幼儿认读汉字是完全可行的,让我们继续探索好的教学方法,引领孩子自由驰骋于汉字王国,驰骋于知识之林!
【关键词】科学认读关键期好奇心
一、依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循序渐进。
“科学认读”顾名思义乃认和读的科学方法。实施“科学认读”的难点和重点就在于掌握方法,要因势利导、持之以恒,按照幼儿教育规律施教。幼儿的认知结构的建立是通过幼儿自身的活动,在活动中幼儿与外界环境接触,主客体相互作用,从而得以发展。为此,提供幼儿活动的机会和物质条件,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活动,是展开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学习的前提。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没有“科学认读”的经验,认读状况也会出现较大的差异性。兴趣是幼儿认识一切事物的动力和源泉,既然是以幼儿为主体的科学识字活动,就应该从培养幼儿认读的兴趣入手,诱导幼儿自主认读,让认读成为他们自身发展的需要。依据小班幼儿的心理特征、认知特点,要制定科学可行的教学计划,并不断调整和丰富,通过科学认读过程,使幼儿既具有初步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又得到多元智能的全面开发和身心和谐发展。
比如:先要选择一些比较常见的汉字作为基础认读,如“大、中、小、人、口、手”等等一些单字,这些字在大街小巷广告、图书中幼儿可以经常见到,幼儿有认读的渴望。继而把“眼睛、耳朵、嘴巴”等与幼儿休憩相关的字词选为深一层次的阅读内容,这些字所表示的地方幼儿可触、可摸、可看,便于幼儿理解和接受。认识句子是小班的难点,可以选择一些重复性语言较多的句子和儿歌练习。如:“宝宝下楼梯,宝宝上楼梯”,“小不点醒了,二胖子醒了,高个子醒了,你醒了,我醒了,大家都醒了(五指歌)”。这种循序渐进的认读模式大部分幼儿都能积极地参与,对于不愿参加活动的幼儿,也不要施加任何压力,而是要积极主动地为幼儿创设、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汉字认读环境和氛围,不能强求幼儿一定时期里要认字有多少,目的在于看幼儿认读的兴趣是否有所提高。
二、針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允许幼儿出错。
幼儿识字教学是人类文化教育的遗产,古从今中外皆有之,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三岁时开始识字,四岁大量阅读。德国著名诗人歌德也是四岁就开始读书识字的。识字教育在我国源远流长,积累了丰富经验。人们通常认为幼儿学口头语言容易,学识字难,而专家们研究发现的实际情况是:幼儿学认字最容易,然后依次是学听话,学说话,学写字,对于幼儿来说在认字过程中将字形、字音与实物同时联系起来,要比只将语音与实物联系起来容易。幼儿期是整体模式识别能力和自然记忆能力的最高峰,也是学习口说语言、学认汉字的关键期。
幼儿记忆的年龄特点是:记得快忘得快,记忆不精确且完整性较差。他们回忆学习过的故事或儿歌时常常漏掉主要情节和关键词语,认读汉字时也不例外。如整体认识了“嘴巴”两个字会把单独出现的“嘴”字再认为“巴”。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学习中更难免出错,如果我们不给他们机会,动不动就加以指责,就会大大挫伤幼儿的自信心;相反的,要对幼儿出现的错误抱以宽容心,平常心,耐心地引导他们正确认读,他们才会有动力继续学习。例如:我班幼儿认读“一眨眼”时经常出错,他们一看见“眼”字就不约而同地读成“眼睛”。我就不厌其烦地讲解两张卡片的区别:“眼睛”有两个字宝宝,而“一眨眼”有三个字宝宝,特别让幼儿注意到“一眨眼”最前面的字是大家都熟悉的“一”字。通过比较认识,幼儿再也没错过。
三、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愉快认读
幼儿的特点是好奇心强、爱玩、好动,因此,把科学认读活动作为游戏活动,寓教于乐,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愉快的心情下认读汉字,是学好汉字的关键。要积极开展一系列能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吸引幼儿注意力的认读活动。例如:
(1)我来说,你来做。
玩法:教师读出卡片上的字“耳朵”,幼儿用手摸一摸自己的耳朵。此游戏活泼有趣,幼儿非常爱玩。
(2)谁藏起来了。
玩法:出示两张卡片,将其中之一藏到教室的每个角落,藏时幼儿闭上眼睛,睁开后说出谁藏起来了,请说得快的幼儿去寻找。
(3)情境表演。
在《小黄猫的牙齿》这篇科学认读活动中,我把“熊猫医生”四个汉字贴在白帽子上,把“小黄猫”三个字挂在表演者胸前,当打扮成熊猫医生的我出现在他们面前时,我就问:“我是谁呀?”幼儿一起说:“熊猫医生”。随着他们的回答,我一个一个地指出我头上的汉字,幼儿开心地接受了。同样的方法,幼儿很顺利地认识了“小黄猫”。整个表演过程,他们被深深地吸引了,认读的情绪高涨,气氛热烈,在游戏中快乐地认识了汉字。
四、巩固复习、养成良好的认读习惯
有些老师抱怨说:“平时教得风风光光,孩子们学得也挺认真,可一动真格的,怎么全忘了,真气人!”其实认读效果不理想,大概和复习有关。每天应有固定的时间和幼儿一起复习认识过的字,把汉字张贴在活动室里,便于幼儿认读。幼儿和父母一起认读,幼儿识记效果较好。刚认读过的汉字要及时复习,尽量抢在遗忘之前,否则等于重新学习,结果是事倍功半。另外,复习的时间安排应先密后疏。开始复习时,间隔时间要短些,次数要多些,随着遗忘速度减慢,复习时间间隔可以逐渐拉长。掌握了复习的方法后,学习效果会得到有效的巩固,也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让生活成为幼儿的第二课堂
我们的生活中随处都渗透着汉字,要想方设法地利用自然环境,扩大视野,面向幼儿的生活,通过参观、游览,在实践的过程中直观识字,先帮助幼儿认识一些简单的字,然后在参观过程中,边引导幼儿认识简单字,边帮助幼儿认识生字,路边的广告牌、厂牌、广告条幅、商店招牌、巨型灯箱广告等等都成了成人有意识教学的课本。幼儿爱学、乐学,还会讲给父母听,父母亲要在家中的家具、门窗、装饰物等地方贴上相应的汉字,随时引导幼儿认读,带孩子上街时,也不要让给孩子认读马路上的汉字。这样,让科学认读走进了孩子的生活,认读效果会很棒。
以上仅是科学认读活动中的一些尝试和看法,实践证明,通过正确的引导,幼儿认读汉字是完全可行的,让我们继续探索好的教学方法,引领孩子自由驰骋于汉字王国,驰骋于知识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