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一)

来源 :百科探秘·海底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f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还怪现身
  1866年,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几乎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海上出现了幽灵般的“海怪”!
  这个形体巨大、移动速度超快的怪物第一次出现,是在距澳大利亚海岸5海里的海面上。当时,“辛吉森总督”号轮船的船长还以为那是海上常见的暗礁,正准备测量它的准确位置以安全避开的时候,怪物身上突然间喷出两道五十米高的水柱,紧接着瞬间神奇地消失了。船长这才明白眼前的暗礁原来是个活物。
  之后的一段日子,很多轮船在不同海域行驶的过程中都遭遇了海怪,船员们根据远距离的观察测算,发现这个海怪形体比世界上最大的鲸鱼还要大得多,有时会变成细长形,有时还会发出漂亮而诡异的磷光。
  这些还都不算什么,之后的“斯克迪亚”号客轮因为不小心与海怪轻轻碰了一下,轮船的钢板竟然就被戳了一个三角形的大洞,全船的人差一点儿命丧大海。
  当这一场令人生畏的事件发生时,法国巴黎自然博物馆的阿龙纳斯教授刚刚结束他在美国阿拉斯加的考察,返回到纽约驻地进行休整,得知了这件事,他禁不住收集了各种关于海怪的报道,仔细地研究了起来。
  晚上,阿龙纳斯教授不知疲倦地思索着海怪事件的种种特征,突然眼前一亮,兴奋地站起身,对他身边的年轻人康塞尔笑眯眯地说:“请给我一杯热咖啡。”
  康塞尔是教授的忠实助手,看到教授脸上的笑意,一边送上咖啡,一边注视着教授:“先生,您看来已经找到问题的答案了?”
  “你知道独角鲸吗,就是那种长有象牙般坚硬的锋利长角的鲸鱼?”
  “您的意思是那个海怪是独角鲸?但独角鲸并没有那么大啊。”
  “如果把它放大十倍呢?想象一下它以大约每小时三十海里的速度游动……”
  “难道就像陆地上的古生物恐龙一样,海洋中存活着远古时代的大型生物吗?”
  “年轻人,真聪明。为什么不可能呢?”
  阿龙纳斯教授抑制不住兴奋,飞快地写好了一封信,把自己的意见和思路整理出来,寄给了《纽约先驱报》。很快,各家报纸都纷纷转载了教授的文章,引起了热烈的回应,人们纷纷接受了“原始独角鲸”的说法。
  在这种情形下,美国率先组织了一支追击海怪的队伍,队长和队员们都是训练有素的特种海军,配备的军舰——“亚伯拉罕-林肯”号也以最优的设备和性能著称。
  在拔锚启程的三个小时前,阿龙纳斯教授接到了海军部的邀请函,请他随远征队一起出海。教授面对这种珍贵的机会,几乎对回法国之后的安逸生活想都没想,就和康塞尔一起收拾行李,赶往了码头。
  当天夜里,乘风破浪的“亚伯拉罕-林肯”号已经驶入了见不到陆地并且被夜色笼罩的大西洋中间,大家都密切地关注着海面上的情况,阿龙纳斯教授也不例外,他手持望远镜仔细寻觅着异常的动静,却突然听见甲板的另一端传来一个烦躁的声音:“什么动静也没有,这讨厌的大家伙到底在哪儿啊?!”
  “沉住气嘛,我们才刚刚出海啊。”阿龙纳斯笑着走过去。
  借着暗淡的月光,阿龙纳斯教授看到眼前这个与自己年龄相仿、身高超过两米的强壮男人,目光锐利而狡黠。这才猛然想起,与船长聊天的时候,船长曾说过与大家同行的有一位特别的队员,他是一位捕鲸能手,人称“鱼叉王”的尼德·兰。
  两人彼此认识后,常常在一起交谈“海怪”的事,让教授没想到的是,尼德·兰基本上完全不同意“独角鲸”的说法,对此两个人常常打打嘴架。海上的日子居然就这么过了一个月,海怪却毫无踪影。
  在这期间,船长甚至发出悬赏令,谁最先发现海怪就能得到额外的两千美金奖励。这个办法开始非常奏效,值班的队员们神情专注、目不斜视,但一个月又一个月地过去,大家的沮丧完全淹没了兴奋感。船长不得不忍着不甘心下令再坚持最后三天,如果海怪依然沉寂,全体成员将返回美国。
  终于,如同所有无巧不成书的故事一样,海怪在最后一天的夜晚现身了!
  当时,所有人都看见了,离自己差不多只有三百多米的黑暗的海平面上,慢慢隆起了一团光亮,光亮覆盖了一大片椭圆形的水域,亮度逐渐变得异常刺眼。
  全员为眼前的场面惊呆了,随后便是夹杂着兴奋与恐惧的欢呼。阿龙纳斯教授与船长商量的结果是不急于靠近,他们准备时刻盯紧海怪,等天亮之后再去弄清楚那究竟是怎么回事。
  但出乎意料的是,海怪突然以奇快的速度启动,直奔着“亚伯拉罕-林肯”号而来。船员们不得不急忙开足马力,赶紧转向,与海怪始终保持着二三百米的距离。
  当黎明的曙光洒向海面的时候,海怪奇异的光亮突然消失了,教授等一行人终于看到了它:一个长形的黑色物体浮在水面上,尾部剧烈地搅动着海水,使周围形成了巨大的漩涡。猛然间,海怪的背部突然喷出高达五十米的水柱。阿龙纳斯教授高兴了,他断定这是海怪在呼吸,凭借着这种呼吸方式,它无疑属于脊椎门、哺乳纲、鲸目。
  “亚伯拉罕·林肯”号小心翼翼地向海怪移动着,万万没想到,当与海怪还剩下一百米的时候,类似昨夜的情形又发生了,海怪突然袭击式地向林肯号冲过来,这种情形下,林肯号不得不再次后退,“鱼叉王”尼德·兰举起鱼叉时刻准备着靠近的时候可以捕捉到海怪,但这样的拉锯战持续了一个上午,面对海怪,林肯号似乎没了对策。
  无奈之下,只能出最后一招了——炮弹。老炮手走到加农炮前,面色冷峻地瞄准、开炮,随着一声巨响,四周立刻发出欢呼,打中了!
  可事实上,炮弹竟然只轻轻擦伤了它的“皮肤”,紧接着还被海怪的身体弹了出去。
  在大家愁眉不展的时候,突如其来的情况发生了,两个巨大的水柱从海怪身上喷射而出,冲向林肯号的甲板,猝不及防的阿龙纳斯教授一下子被冲到了海里。
  教授水性虽好,但眼看着自己随着海浪被卷到离林肯号越来越远的地方,不禁绝望地大喊救命。就在这时,一只有力的大手拖住了他,教授辨认出正是自己的助手康塞尔,两个人在海中挣扎了很久,最终还是精疲力竭。
  不知过了多久,两人缓缓醒过来,身下竟然是平坦的钢板,更惊奇的是身边还多了一个人—尼德·兰!原来是这位捕鲸能手救了他们。他们三人随后意识到,身处的地方似乎正是海怪的后背……
  (未完待续)
其他文献
家里养过鱼的同学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一满心欢喜地从鱼市上挑选了几条自己喜欢的观赏鱼,兴高采烈地拿回家中饲养,可总是会发生奇怪的事情:在商店里活蹦乱跳的观赏鱼,挪到家里的鱼缸中之后,却在几天内一条条地相继“离奇死亡”,最后的结局往往是全军覆没。自己家里养鱼似乎总是陷入“买了就死,死了再买”的怪圈。  但是当你走进海洋馆,却发现各种千奇百怪的海洋生物,无论大小、胖瘦、长短、淡水的还是海水的、热带的
1984年6月,蓬莱县政府在对登州古港实施清淤工程时,无意发现了一艘古代沉船的船头和左右舷,上级文物部门迅速组成“蓬莱古船清理发掘专家小组”,对这艘古代沉船展开清理发掘工作。考古工作者用了三天时间,仔细地把沉积在古船上的黑色淤泥一点点儿清除,一艘像刀鱼形的古船轮廓显露出来。后经过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这艘残长28.6米,残宽5.6米的大型古代木制沉船终于被发掘出来。  在对残余的船舱进行逐个清理时
本刊為7~8合刊
期刊
最近,成都的一家海洋馆里发生了一件大事——三十多只可爱的企鹅要集体搬家去武汉啦!为什么在海洋馆里生活得无忧无虑的企鹅们要搬家呢?难道海洋馆要抛弃它们了吗?恰恰相反,海洋馆是想给企鹅们创造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所以决定对它们现在的家进行一次升级改造。在装修期间,企鹅们就只能暂时搬去其他地方住啦。  同学们都知道,企鹅住的地方可不是一般的地方,它们的老家在遥远的南极,那里冰天雪地,气温低得可怕,一般生物
那天晚上,我捧起《海底两万里》津津有味地读起来,书中的情节深深地吸引了我……  朦胧中,我和爸爸、妈妈向大海走去。到了海滩,我问爸爸:“咱们怎么去海里呢?”爸爸说:“别着急,我早已准备好了。”爸爸一边说,一边把背包打开,一个小小的玩具舰艇出现在眼前,只见上面写着:“昌兴”号。我一看,高兴极了,可是马上又禁不住大笑道:“这么小的舰艇,怎么能装得下咱们呢?就连我的一只脚也容不下呀!”爸爸说:“你别看它
我校每年都会举办“海洋文化节”,开展丰富多彩的以海洋为主题的活动,使大家在参与、创造、娱乐中认识海洋,感悟海洋。  看,这是我们正在废旧的白色衣服上绘制自己心中的海洋。  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绘制的图案五花八门:有张着血盆大口的食人鲨特写,有活泼可爱的小丑鱼在珊瑚中穿梭,有相依相偎的海马家族优雅地漂浮着……  那一幅幅灵动的画面,一件件充满创意的文化衫,一张张洋溢着自信与快乐的笑脸,不仅炫
有一种鱼,它早在恐龙出现前就已经存在在地球上了,在一亿年前就已经形成了现在的模样,它就是被誉为“海洋霸主”的鲨鱼!英勇的鲨鱼用自己的王者风范、强者之姿,创造了无鳔照样追波逐浪的神话。现存于世的鲨鱼有三百七十多种,下面介绍海洋中的十大最奇特鲨鱼。  锤头双髻鲨(Hammerhead Sharks)  与其他的鲨鱼相比,锤头双髻鲨鱼算是鲨鱼界的新人了,它进化出现在的锤状头形也仅仅发生于5000万年前。
“盐”是盐城一张古老的名片。早在西汉武帝时期,这里就遍地都是煮盐场,也因盐业置县。东晋安帝义熙7年,这里更名为“盐城”县,至今仍沿袭此名。1000多年来,盐城与盐业的兴盛休戚相关,海盐文化是这片土地永不褪色的文化精髓。  盐,洁白、细腻。盐城人利用盐的这一特质,将盐雕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盐雕是将盐粉制成结晶模块,使得通体光滑坚硬、质地如玉,再在盐块上进行雕刻,升华为艺术品。盐城盐雕技艺精湛、艺品晶
1862年3月9日,美国华盛顿白宫会议厅召开紧急会议。只见会议厅大门紧闭,站立两旁的卫兵神情紧张,大气都不敢喘。大门内的气氛似乎更加凝重,往日里谈笑风生的议员们此刻眉头紧锁,有的来回踱步,有的捶胸顿足,暴脾气的陆军部长更是歇斯底里地嚷着:“完了!完了!”就连一向沉稳的林肯总统也显得有些坐立不安。原来就在前一天,东南边的汉普顿锚地传来消息:南方军的1艘新式战舰竟然凭一己之力打败了5艘己方战舰!这噩耗
2018年7月28日,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队进入了白令海公海区,并在这里成功布放了我国自主研发的“海翼”号水下滑翔机。这是我国首次在极地海域开展此类工作。而这一天也成为我国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中一个十分关键的时间点。北京时间5时,有着北半球西风带之称的白令海云雾笼罩、波浪翻滚。“雪龙”船到达北纬57°38.452’,东经175°38.777’的滑翔机布放站位。在船的尾部甲板布放现场,身材修长、形似迷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