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数学教学素材的取用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ixiaoliyanq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素材的取用不仅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动机以及对数学抽象与应用过程的理解,还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潜能的发挥。把握好素材的取用之道,不仅是教学手段的选择,更是将学生的认知心理特性和数学知识本身特性有机结合的体现。小学数学教学中,可取用更丰富的素材,彰显数学知识的魅力;取用有深度的素材,激发学生思维活力;取用即时生成的素材,调控教学进程弹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素材;数学知识;学生思维;教学进程
  同一个教学内容的教学素材有很多,有的来源于文本,有的来源于实际生活,有的来源于课堂生成。数学教学素材的选择和运用不仅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动机以及对数学抽象与应用过程的理解,还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潜能的发挥。我们应以敏锐的目光去发现素材,并有效取用,以使小学数学课堂精彩纷呈、张力无限。
  一、取用更丰富的素材,彰显数学知识的魅力
  数学课堂应该是有魅力的课堂,这魅力不仅源于教师的教学,更应源自数学知识本身。小学数学知识一般可以在众多的生活现象中找到它们的事实存在,同时又在不同的载体中显现出特异的魅力。让数学知识以更丰富的面貌展现在学生面前,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包罗万象的特性,感受到数学本身的魅力,从而让数学课堂更具底蕴。要达成素材取用的丰富性,应围绕教学内容的本质,让学生通过宽广的视野去发现和体验素材蕴含的数学共性,为数学知识的有效运用打下基础。
  例如,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教师通过展示丰富的素材来引入——
  师(出示下页图1)长方形后面藏着什么呢?
  生是我们学校的教学楼。
  师老师才打开了一半,你能想象出这幢楼的另外一半是什么样子的吗?
  生跟这半边是一样的。
  师确实,(出示图2)我们学校的这幢教学楼左右两边的形状、大小是一样的。还有许多漂亮的建筑也有这样的特点,(依次出示一组建筑物图片:天坛、天安门、虎丘塔等)这些建筑有什么共同特征?
  生左右两边都是一样的。
  师左右两边的形状、大小都是相同的,谁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这种特征?
  生相同。
  生相等。
  生对称。
  师是啊,我们也说这些建筑都是对称的。建筑中存在着对称现象,那其他地方有吗?(依次出示一组动物图片:蝴蝶、蝉等)这些动物长的都是——
  生对称的。
  师植物中会存在对称现象吗?(出示植物图片:银杏叶、枫叶等)哪里还有对称现象呢?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也具有对称的特征。
  生奥迪车标。
  生黑板。
  ……
  师(出示图3)老师把这些具有对称特征的物体画了下来,就成了一个个平面图形。这样的图形在数学上有一个共同的名称,猜猜叫什么?
  生对称图形。
  师就少了一个字,叫“轴对称图形”。
  ……
  素材的丰富性表现为有一定的数量且种类多元。上述课例中,从熟悉的教学楼到名胜古迹,再到自然界中的动物、植物,以及生活中的汽车标志、黑板等,素材涉及面宽广。在这样的宽广中,学生感受到“对称”现象的普遍性及对称现象所呈现的美感。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调用已有经验去发现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促使学生逐渐由感性的认识升华到理性的思考,探究现象背后的本质特征——对称是左右两边形状、大小相等。
  素材豐富的前提是素材的质量。上述课例中,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众多,教师取用素材时十分注意避免负面影响,每一张图片都精挑细选——保证能体现轴对称图形这一概念的本质属性,避免非本质属性(如色彩、学生喜欢的动漫人物等)的影响。从实物到图形的过渡,更是本节课的关键之处,能让学生感受到轴对称图形与生活中对称现象的不同之处。有了质的保证,素材的取用才能聚焦重点,使教学不迷失方向。
  二、取用有深度的素材,激发学生思维活力
  数学课堂应该是有活力的课堂,这种活力无疑应该来源于思维。正所谓“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当学生的思维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受束缚、不被局限、能获得延伸时,那么,创造性的知识生成、系统性的知识建构就会在他们自主的认知中产生。思维的活力很多时候得益于素材的深度。素材的深度在于能引发学生进一步地“往下想”,不仅是面上的呈现,更是点上的深入。教师要能将生活素材自然地提炼为数学素材,为揭示概念本质所用。提炼后的素材要便于变化与延展,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绪飞扬,活力绽放。
  例如,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教师选用有深度的素材作为课堂反馈练习——
  师(出示字母A,如图4)看,这是什么?
  生A。(停顿片刻)是轴对称图形。
  师很好!他能从数学的角度进行观察。那么其他字母呢?
  (教师依次出示C、N、M、S、Z的图片,学生逐一判断。)
  师一个Z不是轴对称图形,(出示图5)那么两个Z组成的图形呢?
  (学生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
  师我们可以在脑子里想一想,折一折,怎样对折?对折后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想象。一名学生上台汇报。)
  生对折后两边不能完全重合,这边有个角而折到另一边却没有。
  师他是通过左右对折发现不能完全重合。有没有同学试过其他的对折方法?
  生上下对折、斜着对角折过去都不行。
  师不管怎么对折都不能完全重合,所以——
  生它不是轴对称图形。
  师看来,两边一样的图形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出示图6)现在的这个图形呢?
  生是轴对称图形。
  ……
  要挖掘出素材的深度,首先需要教师对教材或生活中的教学资源进行再认识。判断学生熟悉的字母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是教材上本身就有的练习题。但只出示一个字母A,学生第一反应还是一个字母,随后才能结合本节课所学,想到是一个轴对称图形。自然地,学生联想到其他的字母,思路被打开。   要发掘出素材的深度,还需要教师对教学资源进行创造性的加工和运用。上述案例中,判断一些字母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后,教师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深入挖掘。“一个Z不是轴对称图形,那么两个Z组成的图形呢?”从一个字母到两个字母的研究,再到变化的图形,学生有了更多思考的空间。在头脑中想象,自然地发现两边一样的图形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只有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才是轴对称图形,概念的本质属性得以凸显,“对折”“完全重合”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头脑中。同时,从单个字母延伸至两个字母的合成,让学生跳出单一轴对称图形的束缚,为他们自主创造轴对称图形、判断复杂的图形特征打基础。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思维不断被激发,活力尽显。
  三、取用即时生成的素材,调控教学进程弹性
  数学课堂更应该是有弹性的课堂,收放自如,松紧有度。这种弹性调控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更好地面对课堂中学生的即时生成,发挥出即时生成素材的真正价值。课堂学习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我们无法完全预设。对于课堂中出现的即时生成素材,用力过度可能适得其反;没有发力,则如蜻蜓点水,收效甚微。如何调控好力度?应该回到教学目标上来考虑,要达到怎样的目标,就应该使多大的力;还要根据学生所呈现的课堂反馈来灵活调控,该进则进,该止则止。
  例如,《含括号的混合运算》一课的教学片段——
  师(出示图7)根据这幅图上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书包比水彩笔贵多少元?
  (学生口答算式。)
  生两本笔记本比一支钢笔贵多少元?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生两个书包比3支钢笔贵多少元?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师用50元钱买1个书包后,还可以买几本笔记本?请列式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尝试列综合算式。
  ……
  即时生成的素材的取用首先要讲究时间的节点。生成是随时会发生的,错过取用的时间节点,它的效用就无法得到体现。上述课例中,教师基于教材情境图的提问,让学生有众多生成,但遗憾的是教师未对这些生成进行有效干预,从而使生成变成了无效的过场。有效课堂的重要特征是师生活动的有效共融,考量共融最主要的指标就是预设与生成的协调发展。即时生成的素材虽然不可预知,但是只要预设目标明确,教师就能在目标的指引下时刻把握生成的节点,为即时生成素材的取用确立范围和方法,从而为之后的教学引导打下基础。
  即时生成的素材的取用更要注重牵引的技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生成的学习资源蕴含着学生对问题的基本认识和思考特性,要让学生在自我感受的基础上习得新知、获得思维的发展,教师的牵引至关重要。有效牵引可以让学生快速建立知识或思维之间的联系,让习得更具時效。上述课例中,在第一个学生提问后,教师可以立即引导:他提出了一个几步计算的问题?你能提出一个需要两步计算的问题吗?为什么这个问题需要两步计算?(由此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你能写出一个综合算式吗?学生在这些问题的层层牵引下,围绕“一步计算与两步计算的不同”这一教学重点展开思考,课堂进程弹性十足。学生的生成表明,他们对于两个数量之间存在的和或差的简单关系非常明确,但缺少对多个数量之间较复杂关系的分析能力。教师的牵引帮助学生的思维往同一个方向发展,在头脑中寻找两步计算的问题,思考所提的问题需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如果列成综合算式又是怎样的,从而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把握了需要学生生成的节点,更有效完成了学习的牵引。
  把握好素材的取用之道,不仅是教学手段的选择,更是将学生的认知心理特性和数学知识本身特性有机结合的体现,从而使数学知识的魅力充分彰显,学生思维的活力愈发激扬,教学进程具有适度的弹性。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变化,初步探讨Treg细胞在IT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138例新诊断ITP患者,男57例、女81例,中位年龄40(18 ~70)岁.按治疗方案随机分为①泼尼松组(49例):泼尼松1.5 mg·kg-1·d-1口服;②地塞米松组(45例):地塞米松40 mg/d第1~4天口服;③地塞米松+小剂量利妥昔单抗组(
近十年来,随着以伊马替尼为代表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广泛使用,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预后得到了很大改善,从延长生存走向长期生存.对CML慢性期(CML-CP)患者,如何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如何合理监测和随访以期"治愈",是当前国内外所关注的热点.现就本届美国血液学年会(ASH)上涉及CML治疗的热点话题进行概述。
期刊
多发性骨髓瘤(MM)位居常见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尽管新的治疗方法取得了巨大成果,使患者预后有了明显改善,平均生存时间由过去的3~4年延长至5~7年,但MM目前仍旧无法治愈.MM细胞异质性强,患者容易出现复发耐药,如何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仍然是一个难题.现就第54届美国血液学年会有关MM耐药相关研究的热门话题进行概述。
期刊
期刊
由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和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承办、《中华血液学杂志》杂志社协办的第十二届全国白血病淋巴瘤学术会议暨第三届全国血液肿瘤学术大会定于2013年9月12—15日在成都举办。会议将就目前白血病、淋巴瘤的规范诊治及研究进展等热点问题,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作专题演讲及会议报告,同时将选择优秀论文进行大会和分会场交流。
期刊
摘要:研究性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还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小区公共设施安全性调查”的综合实践活动,依托思维训练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准备阶段,以“提问”为抓手,开展“发散—聚合”的思维训练;在实施阶段,以“探问”为抓手,开展“目标—创新”的思维训练;在总结阶段,以“真问”为抓手,开展“质疑—释疑”的思维训练。  关键词:思维训练;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  2018年
目的 探讨成人原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HPS)的诊断要点、成人患者基因表型特点与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 对1例根据HLH-2004诊断标准确诊的成人HPS患者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穿孔素基因(PRF1)、STX11、UNC13D、SH2D1A和RAB27A基因序列并探讨其发病机制.结果 确诊病例为48岁男性患者,表现为反复发热、全血细胞减少伴淋巴结肿大,骨髓中存在噬血现象、血清铁蛋白
伊马替尼是FIP1L1-PDGFRA阳性慢性嗜酸粒细胞白血病(CEL)的首选治疗药物[1],CEL患者出现获得性伊马替尼耐药迄今文献报道仅有7例[2-8],突变类型只有PDGFRA-T674I和PDGFRA-D842V两种.我们报道国内首例FIP1L1-PDGFRA阳性的CEL经伊马替尼治疗后PDGFRA-T674I突变致获得性耐药患者,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复习。
期刊
患者,女,61岁,于2008年10月因手外伤作血常规检查时发现白细胞升高.血常规:WBC 36×109/L,中性粒细胞(N)占0.05,淋巴细胞(L)占0.95,HGB 126 g/L,PLT 205×109/L.乳酸脱氢酶510 U/L.骨髓象:成熟淋巴细胞增多,细胞质稀少,核染色质致密,无明显核仁.骨髓成熟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分析:Igλ+细胞98.7%、CD19+细胞95.5%、CD5/CD19
期刊
抗凝血酶(AT)为血浆中存在的主要天然抗凝血物质,主要抑制凝血酶活性,对其他丝氨酸蛋白酶(如凝血因子Ⅸa、Ⅺa、Ⅻa)以及纤溶酶、胰蛋白酶和激肽释放酶等的活性也有抑制作用[1],其抗凝活性占血浆总抗凝活性的50% ~70%.AT缺乏症在正常人群中的发生率为2/10 000~5/10 000,在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患者中发生率高达1%~ 2%[2].在临床上可分为2型:Ⅰ型表现为AT活性(AT∶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