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得语言,开启智慧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过:国文是语文学科,国文教学的重心在于语言文字。虽然国文教学富有“教育意义”,但这不是它的“专任”,国文学科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那就是阅读与写作的训练。语文阅读课教学因其在语文教学中最常见、占比最大,所以研究制定好合适的阅读课教学内容非常重要。从宏观来说,是达成语文课程功能的基本元素;从微观来说,是每一节语文阅读课是否有效的前提。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由此看来,阅读课的核心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一、依体裁而设计,彰显学科本色
  不同体裁的文本,需要研制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帮助学生走进文本,习得作者语言,彰显语文学科的本色。
  【案例1】四年级上册的《田园诗情》教学片段
  师:小声读第2小节,思考:写了几种姿态的奶牛?你喜欢哪种姿态?说说理由。
  生:我喜欢跑前跑后的牛犊。
  师:读读这句话,好吗?
  生(声音轻快,脸上带笑):牛犊跑前跑后,活像顽皮的孩子;老牛仪态端庄,好似牛群的家长。
  师:哪些词语特别吸引你?
  生:跑前跑后和仪态端庄。这里把小牛和老牛当作人来写,跑前跑后写出了小牛的活泼调皮;仪态端庄写出了老牛的沉稳,就像家长总要给孩子讲道理一样。(师生笑)
  师:你会读也会悟,能抓住关键的词语来感受语言表达的情感。真棒!
  ……
  师:骏马是怎样的呢?谁来读这一段?
  生:碧绿色的低地……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
  师:从骠悍强壮、腿粗如桩,鬃毛随风飞扬,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了马体格强壮,鬃毛在风中飘扬,很帅气!
  师:作者连用三个词语表现了骏马的体格强健、仪态俊美,这是多么细腻的描摹呀!从他的朗读中,大家还有什么感受?
  生:我感到马儿在草原上奔跑,很自由。
  师:这是多么丰富的想象。辽阔无垠的低地,骏马自由驰骋。此时,荷兰就是一首自由的诗呀。男生一起来读出这种感受吧。
  ……
  师:同学们,白天的荷兰带给我们不同感受,你喜欢哪种?挑一节记记吧。
  学生自由记诵。
  师:谁来背背?你可以自由挑选内容哟。
  生:我选第2小节。
  ……
  【评议】四年级上册的《田园诗情》是一篇散文,描写了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荷兰的田园风光,洋溢着安宁悠闲的情趣。全文以自然景物为主要对象,进行了细腻描摹,融入了丰富想象,营造了宁静优美的意境,抒发了对荷兰乡村景象和自由宁静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情。散文的学习,需要反复朗读涵咏方能体会其意境悠远与用词准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再依据第二学段的目标要求,我确定了朗读是执教这节课的主要方式。在课堂上我引入了个别读、男女生读、师生接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内容的朗读感悟;采用了朗读点评、以评促读相结合的方式推进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运用了自主选读、试背的方式鼓励更多的学生用上朗读的方法,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积累与内化。还用上了抽取关键词句化成短小诗句,让学生朗读体会文本传递的景物特点。多样化朗读方式的灵活运用,能够帮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与语言文字亲密接触,在语言文字中来回体味揣摩,感受荷兰田园诗情的美好,领会作者用词精准传神,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二、视文本而取舍,突出教学重点
  一篇文本大到谋篇布局,小到遣词造句、标点选用,都会影响意思表达。课堂教学时不可能面面俱到,要合理取舍教学内容,才能突出教学重点。
  【案例2】六年级上册《草原》教学片段
  师:课文写了草原上的景和人。这节课我们就来赏景、品人。
  师:课文写景部分主要集中在第1小节,自由读一遍,圈出一个能概括草原特点的四字词语。
  生:一碧千里。
  师: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吗?
  生:到处是绿色的,范围很广。
  师:哪些句子写出了草原一碧千里,绿得深,范围广?自己默读这一节,可以圈画一些关键的词语。
  生: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草原上平地和小丘都是碧绿色的,说明绿的广。
  师:说的好!两个“绿的”让我们感受到了草原的一碧千里。
  生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我从这句话里体会到草原到处是绿色,无边无际,非常美。
  生2:翠色欲流让我感受到草原上的绿色很多,很浓,好像在流动。
  师:是呀,绿得浓,绿得深。谁再来读读这句话,读出草原的一碧千里?
  生:动情朗读句子。
  师:还从哪句话感受到草原的一碧千里?
  生: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里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把草原比作无边的绿毯,让我体会到草原很大,很美。
  师:是呀,像无边的绿毯,草原该多大多绿呀,真是一碧千里。这样的情景,课文最后一小节里有个词语就能概括。发现了吗?
  生:天涯碧草。
  师:说得好,你能够用上下勾连的方法来学语文。老舍只用几句话就让我们欣赏到了一幅草原美景图。自己小声读读这段话,边读边想象画面。
  生1:(读了句子后)我觉得草原太美了,很感谢作者的描写。(师生笑)
  生2:草原令我心旷神怡,很放松很自在。   师:是呀,作者的语句让我们好像身临其境,他的描写真是生动形象呀。
  【评议】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共有5节。分别从草原的全景、行进间见到的景色、蒙族人民迎接汉族客人、主客相见、款待、话别这两大方面六个版块来描写。这么长的文章在教学时若平均用力则会繁复杂陈,导致重点全无,况且一节课只有四十分钟,也不容许教师处处停留、句句琢磨。所以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我扣住赏景、品人两个版块来开展教学。“赏景”部分的教学主要围绕课文里集中描写景色的第1小节来展开,舍弃了第2小节中草原静寂辽阔的部分。在第1小节的教学中,也仅是抓住关键词“一碧千里”来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语句和重点词语来感受草原绿得深,绿得广。对于来到草原后的感受这部分内容,则是采用先欣赏图片,再配乐朗读的方式来学习。“品人”这一部分,四个部分有所侧重,老师用“浏览、概括、品读、朗读、感受”的方法重点教“主人迎客”这个小节后,让学生模仿前者学法自主学习“主客相见”这个内容,然后让学生个别谈“盛情款待”这个小节的学习收获,最后以读代教学习“主客话别”这一小节。通过这样的方式,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取舍有度。
  三、基写法而实践,习得写作方法
  于永正老师说:“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不应游离于课文之外,要使它成为阅读教学中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随文练笔是模仿文本写作形式进行的语言文字实践,是落实阅读教学目的、促进读写结合的有效途径。
  【案例3】四年级上册《田园诗情》教学片段
  师:瞧,作者把奶牛的不同姿态做了细腻的描摹,还融入了自己的想象,把语句写得生动形象。这种写法就是细腻描摹、融入想象。
  师:(出示奶牛图)在这个大家庭中,还有许多成员有着不同的姿态,你能用这样的方法,用“有的……有的……”句式来说一说吗?
  生:奶牛有的回过头来,有的抬头远望。
  师:你说出了奶牛的姿态,还赋予了人的特点。可以说用上了细腻描摹,那还能融入想象吗?
  生:奶牛有的回过头来,好像在召唤朋友,快来享用美食;有的抬头远望,似乎在找寻兄弟,分享鲜草。
  师:很好,把奶牛回过头来的姿态想象成是在呼唤朋友来享受美食,把奶牛抬头远望的姿态想象成是寻找兄弟分享鲜草,做到了既有细腻描摹又融入了想象。你很灵!(众生笑)
  师:同学们,大家可以模仿他的方式也来说上几句吗?
  生:奶牛有的紧紧依偎在一起,好像在诉说自己心中的愿望;有的彼此甩动着尾巴,好像在为对方挠痒痒。(生笑)
  师:有同学在笑,为什么呀?
  生:前一句感觉很温馨,有一句感觉太好笑,不太搭。(众生笑)
  师(笑):那你有什么建议?
  生:后面那句可以改为:有的彼此甩动着尾巴,好像在表达自己对对方的喜爱。(生笑)
  师:大家不要笑嘛,我觉得挺合适的。先来听听他的想法。
  生:前一句是依偎在一起倾诉心里话,那后一句就用甩动尾巴表示喜爱,都是用亲密的样子表达内心情感的。我感觉前后很匹配,很搭呀。(师生笑)
  师:真欣赏你!你不但作了修改,还改得有自己的想法,而且表达得很清楚。你细腻描摹了奶牛的姿态,还融入了合理的想象,赋予了奶牛温情细腻的特性,真了不起!
  师:同学们,打开作业本,把你对图上奶牛姿态的观察和想象写下来吧。
  ……
  【评议】虽然这是一篇散文,但是字字珠玑,句句带情,很多语句的描写上彰显出了作者对荷兰乡村景物细腻的描摹与丰富的想象。这是本篇课文写作上的一个亮点,也是需要引导学生体悟的写作方法。基于要帮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这两个写法的目的,我从三个层面进行引导:一是在学生朗读文本诉说体会之后,教师及时介入,以板书的形式明确告诉学生作者的写法;二是在指导学生运用句式进行想象说话实践时,鼓励学生试着用上作者的方法来说;三是在学生说话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用好作者的写法从而再次感知作者采用的写作方法。三处指导,有理性认知,有实践运用;有教师指导,有学生探究;有初步感受,有深入体会;有回环往复,有层级递进。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对作者运用的写作方法有一个基本的认知了解,从而重视写法的领会并在今后的实践中加以运用。
  总之,只有研制出合适的阅读课教学内容,才能让语文课成为帮助学生提高语文能力的阵地,学生才能获得语文学习的真谛,学得轻松而有效。
其他文献
2010年的自主招生高校已有80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这个数字将会进一步增大.为了让同学们能更好地参加自主招生考试,从本期开始,《数学金刊》将会为大家精选诸多名校最新的自主招生数学试题,并分知识板块呈现。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
[摘 要]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问题,通过探寻式提问,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式提问,展开探究活动;引导式提问,激励拓展延伸;递进式提问,促进灵活运用;贯通式提问,建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乐学、好学,实现主动学习,享受趣动课堂带来的成长乐趣.  [关键词] 问题;兴趣;活动;趣动课堂  在2015年江苏省“教海领航·相约启秀”初中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中,笔者执教了九年级下册“相似三角形
摘 要: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学习分析成为近年来教育领域的关注热点,其中社会网络分析是学习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出色的社会网络分析工具会使数据的分析过程事半功倍。本文在对现有社会网络分析工具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SNAPP的功能特性进行阐述,并通过一个在线教学分析案例从数据获取、社群图形成、图形过滤、个体分析四个方面介绍了SNAPP的使用过程,以期为研究社会网络分析以及学习分析的教育实践者提供参考。
刘秋菊,1974年出生于中国台北,1993年到1997年就读于台湾大学数学系,1997年赴哈佛大学攻读研究生学位,并于2002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现任美国西北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数学系副教授,2007年荣获第四届华人数学家大会晨兴数学银奖。    2007年12月,在杭州举行的第四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开幕式上,刘秋菊是7位获得2007年度晨兴数学奖的数学家中唯一的女性,亭亭玉立,为众人瞩目。颁奖
我国古代的工匠们很早以前就制造了许多会模拟人行为的机械人,当时,人们把这些机械人叫做“机关”木人、“偶人”,它们是现代机器人的始祖。  三国时期,著名巧匠马钧制造了能击鼓吹箫、跳舞掷剑、倚墙倒立的木人,构造相当精巧、灵活。  两晋时期,不同功能的机器人相继出现,这些机器人有的已不是玩具,而带有实用性质。这一时期,出现了可以看门、舂米的木人。  从史书记载中可清楚地看出唐朝一机器人的制作方法及其灵活
对学校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学校文化的根本就是组织文化。学校文化的表象是学校中大多数人在组织中表现出来的做事方式和处世态度,其核心是这些做事方式和处世态度的“内隐规矩”和“内隐概念”。“内隐规矩”就是组织成员已经接受的习以为常的做事方式。“内隐概念”就是做事方式背后的时事情的价值判断。而学校文化的建设过程其实就是对学校文化的诊断与改造的过程。  学校文化的诊断可以通过对行为的分析来进行,也可以
(本套试卷满分2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  1. 设f(n)= (n∈Z),则f(2012)的值为_____.  2. 命题:“若a,b,c成等比数列,则b2=ac”及其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中正确的个数是________.  3. 若△ABC的三个内角A,B,C所对边的长分别为a,b,c,向量m=(a c,b-a),n=(a-c,
摘 要:教学质量监测问题越来越得到社会各方的高度关注, 无论是在教育行政部门层面还是在学校层面,都在采取积极的措施推进教学质量监测工作。本文针对县域内教学质量监测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通过自主开发和引入教学管理平台相结合方式,形成具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的“四环节、四平台”监测体系并付诸实施,实践证明了该策略的有效性和可推广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县域教学质量监测;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4
[易错点扫描]  1. 混淆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的性质.  2. 混淆等比数列的肯定与否定的证明.  3. 忽视“项”的位置.  4. 忽视利用等差、等比数列的特殊项或性质求参数.  5. 等比数列求和忽视“q=1”的讨论.  6. 利用数列通项an与前n项和Sn的关系求an时,忽视讨论n=1的情况.  7. 对不等式基本性质中的条件不清楚或没有准确理解,造成错解,如没有注意到很多条件是“正数不等式
校园文化反映着学校的精神内涵,是学校之魂,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对学校成员尤其是学生产生直接、深刻、持久的影响。依托本校校园文化特色——“墨香”校园文化,实施独具学校特色的德育工作是我们的愿景,我们为此而努力着。  “墨香”本义就是书法艺术,而书法教学是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要做出特色,做出成绩,做出高效益,就必须围绕一个明确的核心。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