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鼻腔巨大真性纤维瘤一例

来源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y62594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儿男,6岁,进行性右侧鼻腔阻塞3年,间断性少量鼻出血,伴右眼球渐突出,视力下降。于2005年9月20日以“鼻腔肿物”收入院。查体:颈部淋巴结无肿大,右面颊部隆起,右眼球向前外方突出,眼睑肿胀,睑裂变小,复视,右眼视力0.6,右鼻腔有淡灰白色肿物,质硬,基底广,不易出血,对血管收缩剂不敏感。CT影像示右侧鼻腔巨大占位性病变,鼻中隔受压移位。门诊取活组织检查,病理报告为“鼻腔纤维瘤”。2005年9月28日在全身麻醉下,采用鼻侧切开术式行鼻腔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质韧,有不完全包膜,血管不丰富,肿瘤突入右侧眶内及筛窦内,大部分眶纸样板及上颌窦内侧壁骨质压迫吸收,鼻中隔受挤压突向左侧鼻腔。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上颌窦自然开口黏膜在各个方向上超微结构与纤毛分布的异同。方法①对1例上颌窦自然开口窦内侧黏膜进行取材,直径为1cm;②按扫描电镜标本制样程序制样;③使用扫描电镜仪对经制样处理后黏膜的上、下、前和后缘检查。结果①在上颌窦自然开口窦内侧的上、下、前、后缘黏膜,扫描电镜下均可见到密集的纤毛细胞,各个方向上各自纤毛的摆动方向一致,但各个方向相互间纤毛的摆动方向不一致;②上颌窦自然开口黏膜的微绒毛细
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目前较有效的治疗方式就是行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FESS),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扩大鼻窦自然开口、重建鼻窦的通气和引流,促使病变的鼻窦黏膜恢复正常的形态和功能。但尽管FESS的发展已有30余年的历史,手术技巧的提高,配套器械的改进,手术理念的更新,力求在术中最大限度地保留具有功能的黏膜组织,但目
一、临床资料患者男,54岁,因耳内异物取出术失败而于2008年1月13日收住我院。患者入院前2个月曾被机器溅出的钢珠击人右耳,当时外耳道流血、疼痛,伴有耳鸣及听力下降,无眩晕及恶心呕吐,在当地医院急诊行颞骨CT检查发现“中耳内圆形高密度影”随即在局麻下试图取出中耳异物,但未成功。待局部症状缓解后,患者在上级医院施行全麻,在显微镜下经鼓膜穿孔行鼓室探查术,并用强力磁铁棒在外耳道内吸引,但仍未找到或吸
由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主办,先灵葆雅公司协办的“控制呼吸道炎症,先灵葆雅的承诺”——临床优秀病例选拔赛启动仪式于2008年12月13日在三亚成功举行。中华耳鼻咽喉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总编韩德民教授,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组长许庚教授,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部魏均民主任及副总编董震教授等国内相关领域的众多知名专
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是鼻科临床的常见多发病,也是长期诊疗研究所关注的焦点问题,由于病因学和发病机理研究尚不十分清晰,在诊断概念、分型及选择治疗方案等诸多方面国内外多存有争议。近年来,欧美知名学者们相继组织制定了一系列有关鼻-鼻窦炎诊疗方面的指导性文件。代表性的主要有美国5个学会在2003年和2004年联合公布的鼻-鼻窦炎临床研究和诊治指南(简称5A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和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主办,厦门市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协办的“全国咽喉气管疾病专题学术会议”于2008年10月11至14日在厦门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近百人参加了本次会议,韩德民教授出席会议致开幕词。本次会议采取专题讲座、大会发言、圆桌讨论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特别安排了修订OSAHS杭州标准的讨论。
患者男.38岁.以“右舌咽神经痛”于2007年9月4日收入本院。完善相关检查后于2008年9月8日在局麻下按以下方法治疗:使用微波手术治疗仪,配以双针状辐射头及常规扁桃体手术器械。1%丁卡因表面麻醉和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将微波输出功率调至50W,时间预定为5s.患者取坐位,麻醉满意后,按常规手术方法摘除患侧扁桃体及三角皱襞,
患者男,32岁,于2008年7月26日因为呼吸困难2h后急诊入院。患者有吸毒史,14个月前由于毒瘾发作吞圆珠笔自杀,导致反复发作呼吸困难。曾经在多家医院就诊,拍摄X线片检查,考虑为气管异物或者食管异物,由于异物过大,建议开胸行异物取出术,患者不愿意接受。
自身免疫性疾病常为多器官累及的全身性疾病,临床特征多种多样,咽喉部也可有所表现。但是一直以来,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咽喉部损害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1959年Searpelli等首次报道了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累及喉部受损,患者死于严重喉水肿。文献记载,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喉部损伤的患病率最高者可达1/3。近年来,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喉部的表现逐渐受到一些学者的关注,他们观察到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咽喉部的损害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