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树不同器官浸提液对3种农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茎生长的化感作用

来源 :江苏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yumh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利用麻风树因自身化感作用而浪费林下资源,选择林下套种农作物,为麻风树林下套作提供农业指导.采用培养皿法和盆栽法,测定麻风树的叶、种子外果壳和内果壳的水浸提液对生菜、油麦菜和草莓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不同农作物对麻风树化感作用的反应程度不同,最敏感的是草莓,油麦菜次之,生菜最不敏感,麻风树的化感作用随浸提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麻风树对3种农作物种子的萌发主要表现为“低促高抑”,其中草莓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总化感作用是萌发期>幼苗期,以及草莓>油麦菜>生菜.因此,在麻风树林下可以套作生菜,以提高麻风树林地的利用率.
其他文献
为了提高叶黄素在功能食品及饮料应用中的稳定性,利用鹰嘴豆分离蛋白和甜菊苷为材料制备载叶黄素的复合体系,研究pH值、盐离子浓度、冻融处理、人工模拟胃肠液对鹰嘴豆分离蛋白-甜菊苷-叶黄素复合体系和鹰嘴豆分离蛋白-叶黄素复合体系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复合体系在不同贮藏条件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载叶黄素的鹰嘴豆分离蛋白-甜菊苷三元复合体系的耐盐性及耐酸性均高于载叶黄素的鹰嘴豆分离蛋白二元复合体系,且该三元复合体系在中碱性及低盐条件下的稳定性较好.冻融处理会破坏复合纳米颗粒结构,进而使体系失稳.贮藏温度对复合体系色泽的
为同时并快速检测和鉴别猪圆环病毒2型(PCV-2)与猪圆环病毒3型(PCV-3),并调查西藏林芝地区猪圆环病毒的感染情况,根据笔者所在实验室PCV-2和PCV-3单重PCR方法,建立检测PCV-2和PCV-2双重PCR的方法,构建标准质粒并经优化反应条件和反应体系后进行特异性和灵敏性的测定,并对西藏林芝周边地区藏猪粪便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建立的PCV-2和PCV-3双重PCR检测方法对PCV1、CSFV、PRRSV、PRV、PPV、PEDV等常见猪源病原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并且建立的PCV-2和PCV-3
以九年生早金酥梨为试材,采用V字形、Y字形、圆柱形、纺锤形和水平棚架形5种树形,比较不同树形对早金酥梨光合特性、树体生长、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树形对光合参数影响较大,同一树形不同栽植密度对光合参数影响较小,净光合速率(Pn)V字形(0.75 m×0.40 m)和圆柱形显著高于其他3种树形;蒸腾速率(Tr)V字形、圆柱形显著高于Y字形(1.0 m×4.0 m)和纺锤形;叶绿素含量V字形、圆柱形(1.5 m×4.0m)显著高于Y字形(1.0m×4.0 m)和水平棚架形.且变异系数相对较小,叶片
为探究磷脂酶基因家族在百合叶片中的表达情况,利用Illumina测序对百合正常叶片和叶烧病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测序共获得磷脂酶注释基因274个,分为PLA1、PLA2、PLB、PLC和PLD共5类.在KEGG、NR、COG和Swiss-prot等4个蛋白质数据库中都注释为磷脂酶基因的Unigene序列有34条,其中PLA2、PLB、PLC和PLD类磷脂酶基因参与醚脂类代谢、甘油磷脂代谢调控,在百合叶烧病发生过程中,PLA2基因与PLC基因表达量上调,PLB与PLD类既有上调表达基因也有下调表达基因.
2018年四川省启动了“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行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联合省内162个农业普查县和48个系统调查县农业农村局种子站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调查和收集.对此次专项行动调查收集的140份茶树及其他饮用茶种质资源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表明,140份资源分属5个科5个属6个种,其中野生资源58份,占比41.43%,地方品种82份,占比58.57%;资源集中分布在山区,介于99.228 5°~107.626 8°E和26.330 9°~32.500 3°N之间,垂直分布范围为308~3 30
为揭示甘薯轮作栽培对土壤生物学特性及理化性质的影响机制.通过3年田间定位试验,利用磷脂脂肪酸等技术手段,设置甘薯—小麦→甘薯—小麦→甘薯轮作(甘→甘→甘)、甘薯—小麦→花生—小麦→甘薯轮作(甘→花→甘)、甘薯—小麦→玉米—小麦→甘薯轮作(甘→玉→甘)3个处理,研究甘薯不同轮作方式对土壤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甘→甘→甘轮作处理相比,甘→花→甘轮作处理中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全氮、有机质含量分别显著提高32.98%、9.41%、33.33%、20.31%,甘→玉→甘轮作处理
杜梨(Pyrus betulifolia Bunge)抗逆性强,叶色随季节变化而改变,被广泛用于沿海滩涂景观改造,是园林绿化中常用树种.为了解杜梨色叶相关基因调控途径,对杜梨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共获得67.7 Gb测序数据,通过组装共得到60 611个基因,其中包含1 059个新基因;与8个功能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共57 669个基因得到了功能注释,注释效率为95.15%;GO分析发现,已注释的差异表达基因共涉及49个功能组,主要集中在膜(细胞组分)、催化活性(分子功能)、代谢过程(生物学过程)等中;KE
探索南方温室大棚室内金线莲无土栽培最优基质配方,为福建设施金线莲规模化无土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红霞”金线莲为供试材料,以常规栽培基质草炭、珍珠岩、蛭石作为材料,通过不同混配方式,研究金线莲栽培前后不同配方的理化性质、金线莲生长及养分的差异,明确不同配方对金线莲生长、生理及有效成分的影响.经过7个多月的栽培,基质的理化性质总体呈现容重及通气孔隙度下降的趋势,总孔隙度、持水孔隙度及EC值呈上升趋势,但pH值变化无规律性.配方T6(草炭∶蛭石=3∶1)在株高、根数、节间距、地上部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干
系统考察湿法磷酸体系中Mg、Al、Fe杂质对硫酸钙结晶过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Mg含量较高时会抑制硫酸钙晶体生长,湿法磷酸实际生产中Mg浓度在0.85~3.40 mol/L时对硫酸钙晶体生长产生抑制作用;硫酸钙晶体随AlPO4浓度的升高而长大,且粒径分布均匀;低浓度的Fe可以促进硫酸钙晶体生长.
介绍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800kt/a硫黄制酸装置负荷提升至103%运行时,转化四段工艺温度出现超标运行的情况.结合装置运行实际和工艺管道、设备布局及工艺技术要求等制定工艺技术改造方案.技改完成后,转化四段工艺温度得到有效控制,满足运行要求,装置运行效能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