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基因突变谱及预后意义

来源 :中华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kyliang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成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的基因突变谱,并分析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收集113例2009年6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成人B-ALL患者DNA标本,采用靶向特异的二代测序技术,针对血液恶性疾病相关的112种基因进行突变分析,通过多个数据库筛选出可能致病的基因突变,描述其发生频谱,并通过Kaplan-Meier、Cox回归模型分析突变基因对患者总生存(OS)和无复发生存(RFS)的影响。

结果

113例患者中103例(92.0%)发生至少一种基因突变,29例(25.6%)患者发生≥3种基因突变。所有患者中突变率较高的基因有SF1、FAT1、MPL、PTPN11、NRAS等,Ph阳性B-ALL和Ph阴性B-ALL患者中基因突变特点不尽一致。进一步分析基因突变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发现在Ph阴性B-ALL中伴JAK-STA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突变的患者(如JAK1、JAK2突变)较该信号通路未受影响的患者预后差(OS:P值分别为0.011和0.001;RFS:P值分别为0.014和<0.001),而伴PTPN11突变的B-ALL患者较不伴PTPN11突变的患者有较好的OS及RFS,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Ph阳性B-ALL患者中,表观遗传学修饰相关的信号通路异常的患者预后较差(OS:P=0.038;RFS:P=0.047)。

结论

基因突变在成人B-ALL中存在普遍性,发生频谱因亚型而异,涉及多种信号通路,JAK家族相关基因突变常提示患者预后较差,突变基因之间的共存现象也预示着成人B-ALL患者的遗传复杂性和不稳定性。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HEAD-US评估量表在血友病性关节病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提出优化的超声评估量表HEAD-US-C。方法2015年7月至2017年8月期间,91例血友病患者接受1 035例次关节超声检查,分别采用Melchiorre、HEAD-US、HEAD-US-C量表进行评分,分析与血友病关节健康评分量表(HJH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并比较上述量表评价血友病性关节病的敏感性。结果91例患者均为男性,中位年
目的评价在初治重型/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VSAA)患者抗胸腺/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ATG/ALG)联合环孢素A的强化免疫抑制治疗(IST)中,采用泊沙康唑初级预防真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3年4月至2017年5月接受强化IST及抗真菌初级预防的58例SAA患者资料,根据抗真菌预防药物分为泊沙康唑预防组和对照组(伊曲康唑或氟康唑预防),对比两组患者疾病特征、侵
目的研究重型/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VSAA)患者的红细胞寿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7年4月128例SAA/VSAA患者临床资料,以同期13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采用测定内源性一氧化碳呼气试验法检测红细胞寿命,观察SAA/VSAA患者红细胞寿命是否改变及免疫抑制治疗(IST)对红细胞寿命的影响。结果51例初诊未治SAA/VSAA患者红细胞平均寿命为(50.69±21.4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一线应用一代与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联合化疗序贯allo-HSCT治疗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5年12月行allo-HSCT的76例Ph+AL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转归,比较一线应用一代TKI与二代TKI的疗效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一线应用伊马替尼患者57例,为一代TKI组;应用二代TKI患者19例(尼洛替尼10例,达沙替尼9例),为二代TK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