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臂飞鱼”郑涛:我就是赢在出发上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kln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郑涛

  在东京残奥会的赛场上,中国游泳选手郑涛无疑是最受瞩目的运动员之一:男女4×50米混合自由泳接力赛,金牌,打破世界纪录;男子50米蝶泳S5级决赛,金牌,打破世界纪录;男子50米仰泳S5级决赛,金牌,打破世界纪录;男子50米自由泳S5级,金牌,打破残奥会纪录。
  这个没有双臂的年轻人,每次比赛时需要咬着毛巾出发,最终冲刺时,总是用力将头撞向池壁。他在获胜后奋力跃出水面的经典镜头震撼了无数健全人。
  采访郑涛前,接触过他的朋友对《环球人物》记者这样描述:“郑涛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你看他平时经常说身体状态不行了什么的,等一到赛场上,那个拼劲儿就来了!”的确,在采访中,郑涛说起自己的训练和生活时,坦诚得有点可爱,东京残奥会拿4枚金牌的过程似乎用一个字就能说完,但就在这三言两语间,他散发出一种颇具感染力的个性——那种带着原始生命力的、隐忍却不肯屈服的坚韧。

三届奥运功臣


  1990年,郑涛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农村,6岁时因触碰高压电线不幸失去双臂。2004年,云南省残联到基层挑选运动员苗子,在村干部的推荐下,郑涛怀着“不想做废人”的想法进了云南省残疾人游泳队,8年后就第一次站上了残奥会的冠军领奖台。
  在教练们看来,郑涛的爆发力好,身体条件适合游泳,但更重要的是特别能吃苦。刚开始训练时,郑涛很难保持身体平衡,经常呛水,但他也是最用功的那个,别人练5小时,他要练八九个小时,咬着牙也要完成训练量。
  2012年的伦敦,是郑涛在殘奥会赛场上的第一次亮相。在男子S6级100米仰泳比赛中,他独特的出发姿势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他泳道的选手要么失去一臂,要么残余大臂部分,郑涛是其中唯一失去双臂,只能用嘴咬着毛巾、脚蹬池壁出发的运动员。
  这个出发动作,郑涛练习了无数次。毛巾另一端攥在教练手中,师徒必须默契配合才能做到完美。据郑涛的国家队教练张鸿鹄透露,“(毛巾)拉矮了他跳不起来,拉高了他发不出力,必须卡在他的发力点上。”
  冲刺的方式则要简单粗暴得多——郑涛必须用头撞击池壁,而且非常用力。云南省残疾人游泳队教练熊小铭回忆说:“训练时,我让郑涛不要用头去触壁(撞线),因为非常疼,看着都心疼。但他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说如果不用头触壁,每次的成绩就不准确,让我不要怕他疼。”
  同级别唯一的无臂选手、咬着毛巾出发、以头撞壁结束,郑涛在伦敦残奥会男子S6级100米仰泳决赛中,以1分13秒56的成绩夺得金牌,而且打破了世界纪录。看到成绩的那一刻,郑涛从水中高高跃起,展露出兴奋而倔强的笑容。
  4年后的里约残奥会上,郑涛在同一项目中以1分10秒84的成绩再次打破世界纪录。之后因为背部受伤,他出现腰肌劳损的问题,一度萌生退意。但在教练的鼓励下,经过康复治疗,郑涛再次回到泳池。参加东京残奥会前,他每天的训练量仍然超过其他队友。
  “他太朴实了,如果是个能说会道的孩子,关注他的人可能会更多。”张鸿鹄这样评价。
  而立之年的郑涛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庭。此次在男子50米蝶泳S5级决赛夺冠后,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激动地对自己两岁零七个月的女儿喊话:“女儿,好好看看我,没手也能游这么快呢!”

17年,平均每天游1.2万米


  《环球人物》:这次你拿到4枚金牌,而且多次破纪录,自己在赛前是怎么调整状态的?
  郑涛:就是把之前的成绩统统忘掉,心里没有杂念,做好出发、入水这些细节。我觉得只要把平时训练的水平发挥出来、不留遗憾就可以了,剩下的不去想,也没想着拿第一。
  《环球人物》:但你的比赛状态非常兴奋,让人感觉到你对胜利的强烈渴望。
  郑涛:这次有可能是我最后一届奥运会,所以希望游出自己最好的成绩,就是抱着这个心在拼。能拼多少是多少,也是对自己多年(游泳)的总结嘛。
  《环球人物》:比赛中最重要的细节是什么?
  郑涛:还是出发吧,我觉得自己就是赢在出发上了。50米的距离,大家的成绩就差零点几秒,出发慢一点就没了。另外临场发挥也很重要,心理素质强大的运动员更有可能获得胜利。大家的水平都差不多,很多时候赢是赢在心态,输也是输在心态。
  《环球人物》:这次的接力比赛,你们队友之间是怎么互相鼓励的?
  郑涛:就是互相提醒不要抢跳、不要犯规,拼命游,不要想太多。比赛最怕的就是想太多,很多年轻队友第一次参加奥运会,不能给他们太大压力。平时的训练要当成比赛对待,到了比赛的时候,反而要当成训练对待。平时练得苦一点、累一点,到了赛场上抱着训练的心态去比就可以了。
  《环球人物》:有的运动员平时练100分,比赛时能发挥80分,有人能百分之百发挥,有人能发挥120分,你属于哪一种?
  郑涛:我属于超常发挥的那种(笑)。我好像是压力越大游得越好,身体机能越能释放出来。其实这届奥运会是我压力最大的一次,因为这次报的项目多,上届只有一项,比完就轻松了,这次感觉责任好大,每一天都拼老命了。
2021年8月,在东京残奥会上,郑涛在比赛开始前咬住毛巾,准备出发。
郑涛在东京残奥会游泳男子50米蝶泳S5级决赛中夺得冠军后,举腿庆祝。
郑涛在东京残奥会游泳男子50米蝶泳S5级决赛颁奖仪式上。

  《环球人物》:你是从2004年开始接触游泳的?
  郑涛:对,2004年年底开始练的,那时14岁,今年31岁。17年了,是老运动员了,我都不好意思说(笑)。
  《环球人物》:觉得时间过得快吗?
  郑涛:哇,真的快,一转眼就是三届奥运会,我都没想到自己能参加三届。有段时间身体情况不好,本以为里约是我最后一届奥运会了,谁知道后来身体慢慢好起来了,成绩也起来了。这也给了自己信心,人最怕的就是失去信心。
  《环球人物》:算过平均每天游多少米吗?
  郑涛:差不多一天1.2万米吧,就是12公里。另外还有陆上体能训练,早上练半个小时的核心力量,然后下水游3个小时。累到极点的时候,就想着死也要死在游泳池里,反正就是坚持,你今天过不去这个点,明天接着练,慢慢就突破了。

“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多学点文化”


  《环球人物》:还记得刚练游泳时的感受吗?
  郑涛:就是看别人游得很快,心想我哪天也能游这么快?然后就是天天练,出发时要跳多高、多远,入水多深,怎么控制力度……急也急不得,一点一点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刚开始比赛时心理素质不好,老犯规,后来慢慢调整,从省里到全国,练了差不多五六年到了国家队,再通过选拔赛进了奥运会。
  《环球人物》:进了国家队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郑涛:国家队各方面条件都很好,训练、器材、营养、医疗、康复、心理……各个方面都有很好的保障。中国有这么多残疾人运动员,国家队的竞争也是很激烈的。我在国家队最初的目标就是能参加一届奥运会,因为这是最高水平的比赛、最大的展示实力的舞台,我甚至都没想过能拿金牌。就是奥运会这个动力支撑着我向前,天天努力練。
  《环球人物》:遇到挫折的时候怎么挺过去?
  郑涛:有段时间成绩不理想,我问教练,我是不是不行啊?教练说:“别人做得到,你也做得到,不能放弃自己。有多少人想进国家队没有机会,你能代表国家参加比赛,还能拿金牌,多不容易,要好好珍惜。中国有8000多万残疾人,你做好了就是给他们的精神鼓励。”我就没放弃。最大的困难就是自己,坚持下去、突破极限、战胜自己就好了,人生总要有个目标嘛。
  《环球人物》:教练对你的影响有多大?
  郑涛:教练就像父亲一样啊,教我们很多东西,除了训练,还有生活上的事情,鼓励我们自立,看你哪里做得不好也会说说,让你改正过来。我文化水平低,没读多少书,小学读到一二年级就不读了,后来在体校又读了一年,很多字都不认识。这些年时间主要花在训练上,文化上很欠缺,普通话也说得不好,有些东西表达不出来。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多学点文化,把这方面的欠缺补上。
  《环球人物》:训练中的压力,你怎么排解?
  郑涛:跑步。有什么想不开的,跑步就释放了。训练时就好好训练,休息时就好好休息,该吃吃该睡睡,别想太多,想多了就烦,压力就大。游泳主要靠技术,想得太多,技术就乱了、僵了。其实很多运动员水平很高,到了赛场上老想着只要快零点几秒就能拿金牌,反而拿不到,因为节奏乱了就容易失误,平时训练的水平发挥不出来。这种情况我看到过很多。
  《环球人物》:平时训练之外,有什么娱乐活动吗?会上网看网友评论吗?
  郑涛:队里会组织娱乐活动,但我很少参加。因为我年龄大了,很多时候都在睡觉。高强度的训练,年轻运动员睡一觉就恢复了,我三天都恢复不过来,必须多休息,第二天才能接着训练。
  网上的评论我从来不看,因为一看就分心。一些不好的评论,自己看了也不舒服,会影响心理状态。家人也怕我分心,平时主要是电话联系。父母一直在老家,岁数大了,很少出门,平时我会给爸妈打电话,问问他们身体好不好。
  《环球人物》:接下来的计划是什么?
  郑涛:全运会马上就要开始了。我争取保持好的心态、好的竞技状态,完成自己的任务。
  《环球人物》:你会参加下届奥运会吗?
  郑涛:看我的身体情况,如果身体允许就游下去。从年龄上说,我已经过了巅峰,3年后就34岁了。现在练得最多的就是体能,不服老真的不行。不管什么结果,只要能拼出自己理想的成绩就知足了。
  郑涛
  1990年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农村,幼时因遭电击失去双臂,2004年接触游泳。2012年起连续参加三届残奥会,2021年8月,在东京残奥会上获得4枚金牌。
其他文献
缚虎擒龙手。是谁教错金缕玉,神针刺绣?大别烟波乌苏月,一串骊珠牵就。浑不惧狂飙卷吼。最是高天寒不测,恨年华虚掷莫须有。三复读,泪痕透。甘年沉狱从头剖。喜归来劫波历尽,壮怀如旧。整顿河山裁新句,笔底风云驰骤。仿佛是苏辛前后。引吭高歌千万阕,看繁花似锦春光秀。公试酌,是耶否?    (李锐同志寄赠《龙胆紫集》,十一月十五夜三复读竟,感慨靡已。见卷末有“余生可望不吟闲”之句,未能已于言。呈词一阕代简。)
读了《域外词选》中的优秀词章,仿佛看到了中外文化交流史的一页    《域外词选》,编选了日本、朝鲜、越南、伊朗词人的汉文词章共一百九十五首。选编、出版外国诗人填写的汉文词作,这还是第一次。  词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音乐文学形式。创作词章,一要通音律、晓四声,否则不能合乐歌唱或者读起来也要折喉拗口;二要熟悉词章的遣词造句,否则即成长短不葺之诗;三要体会、表达词章特有的意境,否则没有“词味儿”。词章的思想
重读《法兰西内战》    最近重读了《法兰西内战》,回顾了巴黎公社在政权建设方面的历史经验,感到很有意义。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治统治的一次伟大尝试,尽管它只是一个城市的起义,仅仅存在了七十二天,但是它为无产阶级的政权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经验。  巴黎公社证明,无产阶级在获得统治时,不能继续运用旧的国家机器来进行管理,而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政权并以新的真正民主的国家来代替它。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这个新
李开周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那段历史,大部分中国人都知道,但大家想过没有:开国大将的兵权都被收回了,以后再有外敌入侵,谁来指挥军队呢?总不能让皇帝亲自带兵冲锋吧?就算这位皇帝比较神勇,每次打仗都亲征,他也不能身外化身,同时在多个地方指挥多场战役啊!要知道,宋朝运气可不太好,碰巧在强敌环伺的恶劣环境下建国,北边是国土辽阔的契丹,西边是骁勇善战的西夏,万一契丹和西夏同时入侵,又当如何呢?  其实宋太
2021年7月,赵淳生在南京接受本刊记者采访。一大早,他赶到研究所,听取团队的报告会,开启了忙碌的一天。(本刊记者 陈霖/摄)  赵淳生脸颊上方有两团鼓鼓的“肉球”,那是他常年熬夜工作积累下的眼袋。  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近日,他在央视《面对面》讲述如何研制超声电机,不少人才知道“嫦娥”探月工程背后的“超声电机”这个冷门领域。前不久,在两院院士大会上,他谈及科研时大笑起来,眼
广汽传祺暖心护航援鄂医疗人员回家。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武汉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疫情暴发,迅速蔓延,一个接一个感染者倒下了;商场关门,小区封闭……1月23日,武汉宣布封城,一场抗疫之战紧急打响。火神山医院开始建设,湖北首家方舱医院投入运行……医护人员与病毒拼速度,和死神殊死搏斗,奋战在抗疫一线。已突破10亿票房的电影《中国医生》,便以武汉金银潭医院为核
2016年7月,美国“里根”号护航舰艇在南海海域进行所谓的“日常训练”。  近日,美军派出“里根”号和“尼米兹”号双航母战斗群在南海举行联合演训,其驱逐舰、侦察机多次出没在南海海域,挑衅意图明显。在长期调研南海的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海疆问题专家王晓鹏看来,这似乎是一种场景重现——2016年南海仲裁案发展过程中,美国就向南海海域派出了“斯坦尼斯”号和“里根”号双航母战斗群,向中国施压、示威。“炮舰外交
鲁迅在《前记》中曾论及俄罗斯文学自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形成了“为人生”的主流,列举了近代俄国文学四大家的姓氏,认为他们是“为被压迫者而呼号的作家”,其中即有陀思妥夫斯基(现通译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笔者),虽然他们“离无产者文学本来还很远”,但却也道出了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叫唤,呻吟,困穷,酸辛”乃至“挣扎”。  由于对近代以至“五四”前后一段时期的翻译文学史涉猎甚浅,未能考证出陀思妥耶夫斯基作
俄罗斯丨莫斯科  “普京, 莫斯科, 零下20摄氏度。”2021年1月19日, 克林姆林宫发送了一条推文,另配一段13秒的视频。视频显示,68岁的普京披着一件羊皮大衣走到水池边,他脱下大衣,只穿一条蓝色短褲,走入一个十字形的冰水池中。随后,普京一边划着十字架,一边将全身快速浸入水中3次,完成洗礼仪式。据悉,1月19日是耶稣受洗的主显节,许多人会跳入冰冻的湖泊或河流庆祝节日。当然,普京不是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