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炉渣分析为主揭示古代炼铁技术的研究与探索

来源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l640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及研究成果,综合考察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外对古代铁渣的研究方法及取得的成就。利用业已确立的古代冶炼炉渣的研究方法及判定标准,近年来对我国部分古代冶炼遗址特别是广西地区的古代冶铁遗址等开展了较为深入的调查和科学研究。研究实践表明,主要从铁渣的成份、显微组织结构等检测分析,来判定古代钢铁冶炼技术类型是可行的,采用该研究方法对古代铁矿冶遗址开展调查与研究也是可行有效的。研究结果显示,从炉渣的金属含量及其赋存状态方面可辨别炼铁渣和非炼铁渣;古代块炼铁与生铁炉渣的基本成份和显微组织结构有明显区别,两者夹杂金属颗粒赋存状态也有较明显差别。在高铁炉渣中,古代块炼铁和炒钢炉渣的显微组织结构有较明显差异,浮氏体间是否存在磷钙化合物也可作为区分块炼铁和炒钢炉渣的关键指示标之一。
其他文献
<正>前言西方学者较早关注陶器所反映的人类行为与社会方面的信息,注重运用各种自然科学手段复原陶器技术史,并建立考古学文化的时空框架[1]。20世纪50年代,他们提出"操作链"